洋姜鹹菜、地瓜粥、小魚湯——一粥一飯總關情

2020-12-06 隨筆亂談

深秋日暮,回家路上,在小區門口路邊,看到有山區來的大娘在賣地瓜,就停下來買了幾斤,黃皮黃瓤的山地瓜,切了塊再放點綠豆或紅豆還有大米或小米熬粥,是極好的。一轉眼,發現在一個袋子裡盛的竟是洋姜,大喜,又買了幾斤。

買回去用醬油和醋醃成鹹菜,爽脆可口,十分開胃,和地瓜綠豆小米粥,正是佳配。

天冷了之後,總覺腹內寒涼,以前基本晚餐基本不吃廚房也不不怎麼進的我,開始洗豆淘米,切南瓜切地地瓜熬粥。一碗粥下肚,腸胃暖了,身上也暖了。正想著沒有好鹹菜配這粥,恰好就碰見了賣洋姜的老大娘。

洋姜本名叫菊芋,又有人叫它鬼子姜。除了醃鹹菜,我不知道它還怎麼做才好吃。小時候經常從鹹菜缸裡撈著吃,以為是很平常的東西,離開家鄉後就把它給忘了。十幾年前在博山的萬傑大酒店開會,吃自助餐時遇到它,怎麼也吃不夠,這才懂得了它的好。

又過了幾年,也是在街上偶遇一個郊區的老大娘在賣洋姜,一下子買了十幾斤,醃了幾大瓶,吃了整整一年。不過之後又找不到了。這次遇到這個賣洋姜的老大娘聽口音是沂源的,賣的都是自家種的,也不多。忍不住在朋友圈裡和大家分享這買到的寶貝,大家都說好吃,還有人留言教我醃製的方法:「先用鹽醃一下,煞出水來,再泡在醬油醋裡,醬油醋最好燒開涼透,這樣不容易壞。」還有一位家鄉的朋友說,他前幾天看到有賣的,同時還有賣野生小魚的,買回去熬小魚湯。

小魚湯,也是記憶中家鄉的美食啊。

八九十年代我們趕集賣菜的時候,唐坊集上菜市裡有一家賣飯的,他家的小魚湯八毛錢一碗,是我們的最愛。極小的小魚兒,大約連五臟和鱗片都不用處理,就沾點麵糊用油炸一下放上鮮紅的辣椒、胡椒和碧綠的香菜熬成湯,飄出的香味溢滿半條街。秋冬時節趕集賣菜的人們要去佔地方起的早,天剛蒙蒙亮就到了集上,都沒有吃早飯,冷氣哈哈肚子又餓,聞到小魚湯的香味就都來坐下,每人來一碗辣乎乎的小魚湯,充飢取暖。

離開家鄉後的二十多年裡,我去過唐坊的次數屈指可數,也不知那家賣飯的還賣不賣小魚湯了。倒是有一年在縣城的汽車站外喝過一碗,已無當年記憶中的好喝了。桓臺馬踏湖附近的飯館裡有一道「小魚麵糊椒」倒是與當年的小魚湯的味道頗有相似。

昨天某人才批評我說,寫文章不要總是回憶過去的事。要寫現在的眼前發生的事。可是眼前的事,我總是記不住,早上上班,到了辦公室,就忘了有沒有打卡,想半天想不起來,再下樓去重新摁一遍指紋。家裡的生活用品短缺了,出了門就忘了是需要買什麼東西。

反而是年代越久遠的事,想起來這麼清楚。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這一粥一湯一鹹菜裡,藏著的,都是鄉愁,都是留在回憶的往事。

相關焦點

  • 老鹹菜燒小魚,吃的是懷舊
    網友「顧堅在揚州」:國慶節陪妻女遊雙東,臨晚一起走進東圈門一家小菜館,每人點一個菜,再加個湯,吃個便飯。我點的是一份地道的老鹹菜燒小魚。我吃的是一份懷舊。我1964年生人,我的少兒時代農村是貧窮的。往大裡說,那時全中國都是貧窮的。
  • 柏廚新品思月廚櫃—一粥一飯總關情 明月入味思禪意
    而柏廚新品「思月」打造了優雅文藝的廚房空間,讓明月入味,讓清風送禪,讓廚房的一粥一飯總關情。      用心生活 餐茶一體 明月入味思禪意  捧一輪明月,飲一壺清茶,在夜涼如水的晚間時刻享受自在的獨處時光,是每個文藝青年心馳神往的狀態。
  • 天冷,「洋姜」做醬菜,不如炒著吃熱乎,比土豆綿軟,下酒也下飯
    天冷,「洋姜」做醬菜,不如炒著吃熱乎,比土豆綿軟,下酒也下飯洋姜在城市裡的菜市場很不容易買到,一是季節性問題,二是儲存的問題。新鮮的洋姜一般秋天下來,而且洋姜怕凍,所以到了現在這個季節就更不好買了。很湊巧的是,我竟然在家附近的菜市場買到了新鮮的洋姜。記得小時候我和兄弟姐妹常常生吃這種食物,清脆多汁,後味有一絲微微的甜,非常好吃。洋姜這種植物,在農村非常容易活,並且生長的很是茂盛,房前屋後,或者田間地頭一大叢一大叢的,每到秋天就開出像向日葵一樣燦爛的花朵,只是它的花朵跟菊花大小差不多。看似一叢很小的洋姜,往往會刨出一籃子的洋姜果實,很是喜人。
  • 挖洋姜醃鹹菜,還有一個舊罐子帶你穿越到童年
    近日已是農曆九月上旬,洋姜在路邊開出許多金黃色小花,很是引人注目,給人些許愉悅和驚喜,讓人丟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蕭殺心情。一隻小蜜蜂還在貪婪地享用這秋天的美餐。想起了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有句很有名的詩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 媽媽的味道----洋姜
    母親的紅豆腐、豆瓣做得好,鹹菜、醃菜、泡菜同樣做得好。打小就吃母親做的各類好吃的鹹菜、醃菜、泡菜,吃得多了也就有些味覺疲勞,但八十年代初母親做了一罈子醃洋姜,味道從極致到難以下咽的「顫變」,至今我都還清晰地記得。
  • 冬天,洋姜爛在地裡可惜了,挖一盆做成鹹菜,爽脆可口,特別開胃
    進入寒冬,農村很多菜都被貯藏起來了,但是有一種,卻被爛在地裡,沒多少人要,其實挖一盆做菜鹹菜還是很不錯的,它口感爽脆,下飯佐粥都特別的開胃。 這個被爛在地裡的菜就是洋姜,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鬼子姜,農村很多人不願意採挖,一則是因為生洋姜的口感不是很好,直接炒的話會比較的軟,但是外皮有點硬,二則,洋姜主要是吃它的塊莖,和生薑一樣長得都不是很規則,清洗起來相當的麻煩,三則,洋姜間隔一年再挖的話,產量會大增,這可能也是其中的原因。
  • 洋姜,從醬菜到甜蜜保健佳品
    原標題:洋姜,從醬菜到甜蜜保健佳品   黃色的洋姜花裝點了田邊與庭院,它的塊莖富含胺基酸、糖分和維生素,是製作鹹菜的上好食材,在物質匱乏時代豐富了餐桌。從洋姜裡提煉出來的菊粉具有膳食纖維以及益生元等生理功能,是國際上流行的甜味保健原料。   曾幾何時,洋姜埋在地下的塊莖是百姓餐桌上佐食美味。
  • 它叫洋姜,為了吃它我等了半年多,黑乎乎的它比鹹菜更好吃喲
    看著像生薑,但它不辣嘴,還有點甜,它的名字叫洋姜。一位小同事的父親在一塊閒置的地裡種下洋姜後,據說這玩意都不用管,從此地裡挖都挖不盡,有一年她送我她媽媽醃好的洋姜,嘗了後覺得挺好吃的,但可能鹽放少了,偏酸。後來,我姨父也在他們小區外面一塊地裡種了這東西,拿來送給我們。
  • 「一粥一飯」滋味多
    在農站有一項特殊的儀式,就是每日三餐前要誦讀《朱子家訓》,當讀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時,有同學開玩笑道:「一粥一飯還不容易?」我也在心裡嘀咕:「飯食是食堂大鍋做的,有什麼難的?」要下地幹活了,我們推著小車、扛著鐵鍬,帶著種種美好的嚮往,歡天喜地地踩進了泥土。
  • 冬天喝粥,大魚大肉統統靠邊站,7道爽口小鹹菜,自己在家做省錢
    導讀:冬天喝粥,大魚大肉統統靠邊站,7道爽口小鹹菜,自己在家做省錢。寒冷冬天最愛的就是早餐時那碗熱乎乎的粥,但光喝粥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如果沒有佐粥的小鹹菜,粥喝起來也寡淡很多。一碟或脆爽,或麻辣,或鮮香,或酸爽開胃,不僅僅使整頓飯活色生香,也使粥少了寡淡,多了一絲厚重之味。小編特意整理了8道開胃又下飯的小鹹菜,你吃過多少種?最喜歡哪一道呢?《醃蘿蔔乾》冬天裡最美的事情,莫過於早餐來碗小米粥,吃上點醃蘿蔔乾當鹹菜,那感覺真是美好,粥熱乎暖胃,蘿蔔乾清脆爽甜開胃。
  • 爽口鹹菜洋姜(鬼子姜)的醃製方法
    到了秋末冬季,洋姜上市了,百姓們喜歡買點辣椒、洋姜醃在一起,冬季裡吃飯喝粥時食用,平淡的洋姜經過人們醃製,就成了餐桌上下飯的的美味下飯菜,辣辣、鹹鹹的爽口下飯,與大家分享一下我醃製洋姜的方法,薑片、洋姜、辣椒醃製方法:洋姜2斤、辣椒少許、姜少許、鹽、醬油、白糖、油、生抽、白酒洋姜、姜、辣椒用水淘洗乾淨,瀝乾水份;
  • 日本一媽媽的烹飪走紅「朋友圈」:一飯一粥,一菜一湯
    憑藉烹飪走紅,一飯一粥,一菜一湯,盡顯食之精細。能夠好好吃飯的人,才是最懂得這個人間滋味的人,比起那些無謂的煩惱,你更應該關心的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胃。你瞧,眼前的一日三餐,一粥一飯,就是你的人生。放下焦慮,清空那些被物慾控制的不良情緒,靜下心來想一想,我的胃現在想吃什麼。然後利用現有的食材,採用極簡的生活方式,烹飪出食物本來的味道,一飯一粥,一菜一湯,遠不需要花費太多錢,就能實現的精緻生活。
  • 一碗小魚燉鹹菜,說盡南來北往,南甜北鹹,卻不過一個「鮮」字
    下雪天,新鮮蔬菜不容易買,老婆問我想吃什麼,我說小魚燉鹹菜吧。小魚是指亂七八糟的小雜魚,最好是不用剖肚子,手指甲一擠一掐就可以擠出內臟的那種小魚,鹹菜就是醃來過冬的青菜。熱粥熱泡飯,就凍住了的小魚煮鹹菜,冰火兩重天,下雪天,也能吃出一頭熱汗來。  這魚,富人家是不屑吃的,用來餵貓。過去,窮人家常吃。但是也有人不給吃,說「家有錢糧萬擔,不吃魚湯搭飯」。吃上小魚,家裡費飯!
  • 你覺得洋姜味道奇怪嗎?
    洋姜的味道太奇怪了。特別是當你沒做好準備,以為它就是普通黃姜的時候,一口咬下去,那才叫一個五味雜陳啊!它居然是甜的,甜的啊。姜是辣的,或者是沒味道的,都行啊,它怎麼能是甜的呢?你要是看見一頭新鮮的洋姜,估計不會把它和平常吃的姜弄混,因為雖然長得是有幾分像,但這個顏色和這個個頭,總讓人覺得它哪裡不是姜,反正就不是。但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數見到洋姜的時候,它已經被切片或者切絲了,更常見的是已經被醃成鹹菜了,這個樣子真的很難不像姜啊,再加上聽這名字,就讓人「疏忽大意」了。
  • 地瓜粥怎麼做好吃 煮地瓜粥的方法
    現在不少人喜歡喝粥,粥清淡爽口,同時又養胃,所以成為了很多養生達人的日常首選。粥的做法比較簡單,只需要掌握好火候就行,今天教大家地瓜粥怎麼做好吃?地瓜粥就是用大米和地瓜作為主料製作而成的美食,口感濃稠,帶著淡淡的甜味,作為主食吃是最好的。地瓜粥也很適合平時腸胃不好的人吃,地瓜既有飽腹效果,同時也很健康。喜歡吃地瓜粥的人一起來學吧!
  • 它媲美水果,卻8毛錢1斤,懂的人都醃1大缸,是鹹菜也是「藥材」
    它媲美水果,卻8毛錢1斤,懂的人都醃1大缸,是鹹菜也是「藥材」。有些菜天生就是被醃製、被揉搓的「料」,譬如芥菜頭、雪裡蕻、苤藍、芥菜疙瘩、蘿蔔頭、黃瓜頭、洋姜等等,丟進醬缸裡,醃製、發酵一個月,經歷時間的考驗,粗鹽的摧殘,直至變為鮮美的鹹菜,或清脆可口,或酸爽開胃,或下粥下飯。
  • 一粥一飯,皆是人間煙火味
    02上學帶飯高中時離家遠的同學都帶飯上學。學校後院有一個大蒸箱,早上來把鋁飯盒放進去,中午下了課去取。我最不喜歡帶的飯是胡蘿蔔炒黃豆——我從小不喜歡吃胡蘿蔔,黃豆塞在嘴裡嚼也嚼不爛。可我媽說胡蘿蔔對眼睛好,每周總有一天必是這個菜。所以每到這天,我總是最後一個去拿飯盒,我的鋁飯盒被早到的同學扒拉來扒拉去推到了蒸箱最裡邊,此刻就像一個受委屈的小媳婦,孤零零地待在角落裡。我最喜歡帶的飯是餃子——不是我多麼愛吃餃子,而是好帶,坐車時不怕湯湯水水灑出來,刷飯盒也好刷。
  • 1塊錢的洋姜,如此一拌,清脆爽口,上桌比肉受歡迎
    除了這些洋玩意兒,還有一種眼下正當季的吃食,用來醃製佐粥小鹹菜清脆清口又下飯,它喚為「洋姜」。 洋姜,有些地方又叫鬼子姜,學名叫做菊芋。別看它如今遍布於中國各地,但它可是正兒八經的外來物,原產於北美洲,十七世紀傳入歐洲之後才又傳入中國。
  • 南方人北方人都愛喝的粥,早餐來一碗營養又頂餓,精神充沛一整天
    剛在市場入口,就看見推著一車番薯叫賣的老伯,喇叭不停地叫著「十元三斤」「十元三斤」。繼續走發現接連好幾個都是一車一車賣番薯的小攤,而且一個比一個便宜「十元五斤」的都有,似乎在比賽一樣。搞得你都不知道買哪家的才好。不過由此也可見秋季是地瓜大豐收的季節。地瓜一直都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不僅是因為它的好吃,更多是因為它的減肥瘦身和養生功效。
  • 食遍人間美味,我依然忘不了洋姜的記憶
    看到洋姜,就想起了父親,記憶的大門也隨之打開,一幕幕的往事湧上了心頭。我十多歲時,就認識了洋姜。那時候,過日子要精打細算,何況,當時他們還養著四個孩子。父親工資不高,只有四十幾塊,母親是臨時工,在父親的單位燒開水,每月才拿三十幾塊。一到秋末冬初,父親就會買許多的小洋姜醃鹹菜,因為小的洋姜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