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慶突然有點「風生水起」的意思。即便如此,掌舵捷豹路虎中國的三年來,潘慶還是盡顯疲態。路,始終難走,又如他自己所言:行百裡者半九十。
2017年初,潘慶履新捷豹路虎全球董事、奇瑞捷豹路虎董事及捷豹路虎中國總裁。彼時,捷豹路虎正處於「人生」的高光時期。潘慶的到來,並沒有獲得市場太多的關注,人們只是記住了,捷豹路虎來了一個像TED演講者一樣隨性的職業經理人,正享受著捷豹路虎的「榮光」。
沒有誰會永遠處於巔峰,無論是人還是車。演繹儒雅、溫和、從容人設的潘慶很快就遭遇了「日中黑子」。這兩年,他不斷的變革,奮力拉起日漸下坡的頹勢,他累了。好在似乎也有了一點成績了,即便伴隨質疑。
徵途
剛剛就任的時候,潘慶一定以為自己手中握著的是「星辰大海」。
2017年1月1日起,潘慶先生出任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國總裁及奇瑞捷豹路虎董事,直接向捷豹路虎全球CEO施韋德博士(Dr. Ralf Speth)匯報。
不得不承認,潘慶的言談舉止間給人的印象近乎完美,比如有評論稱其思維敏捷、邏輯縝密,為人謙虛,自信堅定,溫和從容。這幾乎是汽車圈少有的讚譽。但一切感官體驗都是虛妄,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人,市場需要的是業績,業績,業績。而捷豹路虎對於潘慶的期待,也是希望在他掌舵的時代品牌繼續走出新的篇章。
事實上,潘慶也算是出身於汽車「名門」。扉旅汽車查閱資料顯示,他曾經多年在大眾汽車集團亞洲區工作,擔任大眾汽車(中國)奧林匹克市場部總監、奧迪中國區副總裁等職務。2013年1月,潘慶出任奧迪中國區銷售總監一職,負責奧迪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完美的掌舵人設加之上升期的捷豹路虎,危險來臨之前,一些都風平浪靜,甚至有點日新月異、不可限量的意思。數據顯示,2017年,捷豹路虎在華累計銷量達146,399輛,同比增幅達23%。同年,捷豹路虎在華開創了連續24個月增長的紀錄。
也是在這一年,潘慶似乎已經嗅到市場的危局即將到來。他提出了捷豹路虎中國的「7+1」戰略,致力將中國市場打造成一個集合創新研發、採購、生產、產品、品牌、體驗與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全球基地。彼時,他說,「速度和銷量並不是衡量業績的唯一指標。我們一直在做調整,希望在現有的團隊、流程和架構基礎上,為未來搭建一個橋梁,通過把中國打造成一個集創新研發、採購、生產、產品、品牌、體驗與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全球基地,來面對下一輪的激烈競爭。」
那時候的潘慶自然也是滿志躊躇。他希望自己能都在品牌、用戶體驗以及產品規劃幾方面都做出了出色的註腳。如他自己所言:「品牌的培養、顧客的感受與體驗以及針對中國市場特有的產品的研發,是我最關注的三件事。」
他希望這個英國傳統汽車品牌,能夠更加富有活力與生命力,在傳承與創新中實現新的突破;更關注線上線下客戶體驗;更關注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打造屬於中國市場的豪華新體驗。
幾年後,潘慶也終於想明白,所謂品牌傳承性地發展,以產品為核心沒錯,但是不能僅停留於概念,一定要精準定義到做好產品、產品線規劃。想贏得市場,需要的是根本性的改變,而變革只能是漫長、艱難卻又不得不一步到底的。這一切,對於剛剛履新的潘慶來說,是一個負重的開始。
變革
想乘風破浪,惟有義無反顧。
潘慶很快迎來了捷豹路虎的下降通道。但是他別無選擇,必須在改革的這條道路上堅持到底。
2018年北京車展之前,在「7+1中國基地」戰略的基礎上,潘慶再次推出「雙引擎、雙創新」的發展戰略,改變以前只有全球研發團隊去做創新、做研發的局面,進而尋求破局的可能。
潘慶對於「雙引擎、雙創新」戰略的解讀是:捷豹路虎每年投入年收入的15%至18%用於研發,很少有車企能夠保持如此高的研發投入比重。在中國市場,捷豹路虎的研發團隊不僅要協助全球,更要同步全球研發、中國研發,最終做到中國研發的成果反哺全球、引導全球,這就是「雙引擎」;「雙創新」是指在捷豹路虎本身和合作夥伴之間,同時實現創新發展。潘慶表示:首先是體系內的創新,洞察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並依此做出新的努力;其次是與合作夥伴共同創新。
當時,潘慶的心氣依然還很高漲,他表示:「捷豹路虎無論在全球還是中國市場,都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品牌,我們的規模不是最大的,進入中國市場也只有短短的8年。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是一個年輕派;但我們同時也是一個務實派,我們希望自己有速度、有靈活度、有決心、有信心,去迎接挑戰。」
但2018年,市場絲毫沒有偏愛潘慶。2018年全年,捷豹路虎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降了21.6%。其中,從2018年7月份開始,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就一直處於一種「狂跌」狀態。2018年7月-11月,捷豹路虎在華銷量分別下滑47%、38%、46%、49%、50.7%。
也因為中國市場頹勢如此,2018財年(2018年4月-2019年3月)捷豹路虎全年營收242億英鎊,同比下降6%;全年稅前利潤為虧損3.5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1.43億元),淨虧損36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16億元)。
讓潘慶倍感壓力的是,在此期間,他除了經歷了業績的急速下滑,還經歷了經銷商集體反水、拒絕提車風波。而另外一邊,競爭對手凱迪拉克、雷克薩斯、沃爾沃等品牌的銷量都在不同程度的增長。
捷豹路虎CEO施韋德當時對潘慶的表現一定不稱心。他甚至稱,儘管在中國業務虧損,但目前還沒有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捷豹路虎也不準備為了擴大銷量而做出無限犧牲。
好在,施韋德「割捨」的態度並沒有影響潘慶向上的信心。2019年,潘慶提出「回歸本質」,用「變革、堅持與信心」來應對市場的膠著——變革是指「不能讓時代的變化推著往前走,而要走在時代前沿」;堅持是指「如果一個領導者無法做到堅持,那麼這個企業都不會有好的成果」;信心則是指在「在困難環境下,信心比黃金更珍貴」。
必須承認,這一年,潘慶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但星辰大海轉瞬即逝後不再回來,他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的變革。
數據顯示,2019年末,捷豹路虎在華的經營狀況有所改變,經銷商全網平均實現了盈利,與上一年年相比,經銷商盈利面實現100%增長。不過,全年銷量依然還是下降了13.5%。還值得一體的是,或許潘慶的改革起到了功效,2019年下半年,捷豹路虎實現連續6個月的兩位數增長,12月的銷量增長了26.3%。
從2017年「7+1戰略」,到2018年「雙引擎 雙創新」,至2019年「回歸本質」。這是潘慶的捷豹路虎時代最清晰地印跡。連潘慶自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表示:行百裡者半九十,捷豹路虎的深度變革還沒有結束,依然處於體系變革和調整的進行時。「變革是個進程,沒有捷徑,一定要做到底,為長遠計。」
遠方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市場的萎靡,疫情的突如其來,這一切對於潘慶來說,都是冰霜,但也是一種機遇。
目前,受疫情影響,捷豹路虎除了中國正常運轉外,歐洲地區都已經近乎停擺。「就汽車業而言,中國市場對全球所有汽車廠家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特別是在國外停產停業的時候,中國市場的表現起到了救駕的作用。」
主動做減法、主動升級、主動突破。2020年,潘慶的改革還在繼續,甚至更為積極。他認為,兩大因素影響著整體汽車行業發展一是新冠疫情的影響,這是一個危機,同時也是新的機遇,中國要去抓住機會,捷豹路虎在中國也要去做得更好;二是「新四化」趨勢促使行業重新布局,形成新局面。
他想帶領捷豹路虎贏在新的起跑線上。他表示,目前的市場格局之下,細分市場不應簡單的依據尺寸、價格單一地定義,更需要的是基於細分人群畫像來量身定義,無論是售後服務還是產品研發,都必須如此。廠家耗費諸多精力、費用去研發一款產品,必須去思考為了誰去研發。
也正因為如此,為了順應市場,潘慶想要捷豹路虎在中國在2020年集中精力做好五件事情:第一,取長補短,不單兵作戰,結合其他夥伴實現共贏;第二,產品投入將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輸入到全球研發流程中去;第三,以客戶體驗為中心重新塑造品牌形象;第四,以電動化智能化為發展核心,立足中國,服務全球,中國企業已經具有了很強的實力,絕不落後全球的水平,這將是捷豹路虎的機會;第五,優化組織架構,重新布局對口的人才。
潘慶表示:「這五個基本點,不僅僅是應對今年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穩定性,更重要的是指向捷豹路虎在華未來的發展機遇所在」。
業績也在支撐著潘慶改革的決心。10月12日,捷豹路虎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銷量。第三季度在華銷量持續增長,相較第二季度增長14.6%,9月單月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8.5%。
此外,在新能源市場,潘慶也已經暗暗發力。在剛剛閉幕的北京車展上,奇瑞捷豹路虎亮相了首款新能源車型全新路虎發現運動版P300e。2021年,捷豹I-Pace、全新一代捷豹XJ,捷豹J-Pace SUV和路虎入門車型Road Rover這四款車型將相繼登場。
潘慶似乎已經做足準備要藉助中國市場衝出藩籬了。付出與努力值得稱道,但潘慶面對的是剛剛開始被「喚起」的捷豹路虎,一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