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
正心 明志 勵學 揚善
【校訓解讀】
正心。司馬光在《交趾獻奇獸賦》中有云:「吾聞古聖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心正則言實,身正則行端。無論學習還是處事,正心修身都至關重要。修身必先正心,正心才能修身。《傅子·正心篇》有云:「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指出立德最根本的是要使自己的心地純正,也即「修身在正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正心、修身,乃齊家之始、治國之源、平天下之基。為學者,只有先修煉內心、鍛造品格,將正心修身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成為國之棟梁。先有修心治身的道德,後有經世治國的政德。
明志。「心正方志明,修德需明志」。學校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要看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著眼未來、堅定信念,確立遠大奮鬥目標。一個人如果目光短淺,把自己局限在狹小的自我滿足的小圈子之中,就看不到遠處的風景。同時,人生之旅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有順境也有逆境,有鮮花也有荊棘。一個人如果過於看重眼前,拘泥於一時一事的得失,就可能失去擁抱未來的機會。所以,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打開視野、面向未來,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合理的確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
勵學。強調的是實現目標的途徑與手段。「勵」是勉勵、鼓勵的意思,「勵學」就是勉勵師生勤奮求學,要求為學者勤於自勉,刻苦磨礪,重視知識的學習,素質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出,心靈的淨化,思維的創新。沒有「勵學」這個過程,志向無法實現。「正心明志」側重於道德素質,「勵學」側重於學問知識。兩者都應該並重,即有德,又有才。這是修身養性的兩個方向,也是現代社會對於人才的要求,要做一個「德才兼備」之人,更好的服務社會。
揚善。學習的過程就是「揚善抑惡」的過程。「樂於奉獻」是善,「努力工作」是善,「孝老愛幼」是善,「認真學習」是善……「善」包含著人們對於社會最美好的需求和祝願。而檢驗學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善念」與「善行」。「揚善」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正心的終極、明志的方向、勵學的指引。
青雲雙語學校正是通過「正心、明志 、勵學、揚善」這一校訓,成就人、成全人,最終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學校簡介】
安丘市青雲雙語學校是一所山東省規範化學校。該校創建於2005年,現有89個教學班,在校生4493名,在編教師219名,是一所寄宿制學校。
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學校秉承「尊重教育,和悅成長」的育人理念,將「尊重規律求真、尊重個性育人」作為治校方略,把「育德、育才、育品、育全人」作為學校的育人目標,著力於「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建設,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智慧成長。
仁懷天下的教師隊伍。青雲雙語植根安丘教育,服務安丘教育,把眼光投向更為廣闊的農村學生,投向安丘市內外成千上萬個農村家庭。「以知識改變命運,用智慧成就未來」這是青雲雙語學校對安丘農村學子的承諾。因為這個承諾,老師也是媽媽;因為這個承諾,學校溫馨如家。「扶志」「扶智」,是青雲雙語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嚴謹求實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校立足「一個中心,兩個堅持」,以育人質量為中心,堅持課堂是落實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堅持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改進行動,著力打造智慧課堂,促進學生智慧成長。
大有作為的成長平臺。學校按省一類標準配備各種功能用室並全天開放。高標準的體育館、圖書館、天文臺是學生們強體、強心、強智的樂園。各類社團活動和校園節日更是為學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臺。
建校十四年來,青雲雙語學校「立足當下做教育,面向未來圖發展」,既是學生的鋪路人,更是學生的引路人。「心有所信、心志堅定、心向遠方」正是全體青雲人的寫照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