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總是很容易迷失自己。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開始對人生做減法。
這幾年,斷舍離、極簡主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
斷:斷絕想買回家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的那些泛濫的破爛;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
其實,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對擁有的物品、金錢、人際關係、各階段的自我、信息、各種情感等等都會不停地斷舍離。
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給生活做減法
一個人的層次越高,越懂得做減法。
梁朝偉在娛樂圈是出了名的不愛社交,曾經的他,閒著悶了,就會臨時去機場,隨便搭上一班飛到倫敦,獨自蹲在廣場上餵一下午鴿子,不發一語。然後當晚再飛回香港,當沒事發生過。
他喜歡獨自看書,甚至參加禪修班來提升內在的自己。正因為如此,所以他能更加專注於演戲,才塑造了那麼多經典的角色。
無獨有偶,陳道明也是如此。身在浮誇的娛樂圈,他戒掉無用社交,將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家人和提升自己,業餘時間吹薩克斯、彈手風琴,用音樂陶冶情操,個人魅力中也多了一份優雅,可謂是真正的「男神」。
相比較他們,反觀現在的娛樂圈「流量明星」,忙著上綜藝、跑通告,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不說。也不會拿時間沉下心來,好好磨練演技提升內在。
斷舍離,應該從哪裡開始?
一、對物品的斷舍離。
對於「剁手族」而言,喜歡不停的買買買,買時爽、堆積煩,家裡的柜子都放不下,因為花錢割肉買的,既捨不得送人更捨不得丟棄。
但從另一面想想,對於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閒置家裡除了佔據空間,還會大量的滋生細菌蟎蟲。
所以,我要做到「物盡其用」,充分發揮物品的使用價值,實現效能最大化。
對於自己不待見、不喜歡、不使用的物品,請果斷的捨棄。
二、對讓你感到不適的人的斷舍離。
人雖然作為獨立個體,但不是孤零零的活在宇宙中,一切的煩惱都來源於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來源於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它考驗著每個人的智商和情商。
《斷舍離》一書中說:對於「讓人感覺不適的人」,有時候即使是寫張賀年卡或者發郵件都會讓人感到有壓力。和不想待在一起的人或物共同生活,不就是在浪費自己的人生嗎?
即使情感破裂也一定是為了幸福,不僅僅是「因為金錢而困擾的自我」。
更重要的是為了能夠獲得自我重生一般的舒暢心情,既能獲得精神上的獨立又能獲得經濟上的獨立。
三、對環境的斷舍離。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國情懷是每個人都有的。是值得推崇的。
莎士比亞說:「智慧是命運的一部分,一個人所遭遇的外界環境是會影響他的頭腦的。」
太過於安逸舒適的環境只會滋生貪圖享樂、好逸惡勞、迷失自我。
逆境出人才。只有保持自信、自我韌性、自我定位,時刻要朝著目標努力奮鬥。
懂得把最好的青春,最美的青春,留給你的夢想。
四、對負面情緒的斷舍離。
閉上眼睛試想一下:如果你每天都生活在一個抱怨指責的環境中,不管你做什麼、說什麼、或者什麼都不做也不說,得到的永遠是批評甚至謾罵。
即使你是一個正能量的人,時間久了要麼就是被負面同化要麼就是逃避。
尼採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如果深處自己或者他人的負面情緒中,要警惕和反省,當這種負面情緒對於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種消耗的時候,果斷放下也是一種智慧。
《斷舍離》一書就是山下英子的智慧結晶,這本書從出版以來,累計銷量達到了400萬冊。
稻盛和夫、張德芬、林夕、楊瀾、 李冰冰、蘇芩、林依晨、陳數等眾人都從書中得到啟示和力量,對本書盛讚有加。
人民日報評論本書:人生像一輛車,輕車簡行,不超載、不超速,就能順利抵達幸福車站。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學會做減法,學會捨得與放棄,方能獲得輕盈與靈動的人生。
斷舍離是一種對於生活方式的改變,是由內而外的,並不是單純的花一天,去整理雜物,而是捨棄那些拖累自己的生活節奏,影響生活健康的不良方式。
如果你很喜歡拼命囤積東西卻不懂如何收納與處理;如果你很焦慮、不知道如何捨棄多餘的負累;如果你內心迷茫、對未來的路充滿糾結,那麼這本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很適合你,推薦給你。
從今天起,斷舍離,丟掉我們生活中的垃圾,以及心裡的垃圾,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恰逢出版社活動,一本斷舍離加上兩本人生三境,僅需59元,一杯咖啡錢,你可以擁有更精緻的生活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