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南:「Oh Old!」市集,創意市集不止屬於文青

2020-12-07 騰訊網

  臺灣省臺南市銀同社區巷弄每年都會舉辦熱鬧的市集活動,這個市集名為「Oh Old!」,特別的名字就暗示了它的與眾不同。每年元宵時節,市集比鍋裡元宵還熱燙。市集就擺在孔廟文化園區旁,一條僅100 公尺的老街裡,簇擠著人潮。

  進了市集,眼前是一攤攤的創意攤位。攤位後是一位頭髮斑白的阿嬤與年輕人在一起推銷著手做餅乾;前方不遠處的廟埕榕樹下,自拍螢幕上閃爍著遊客與阿公阿嬤緊靠的身影;耳邊也不時地傳來呼喚:「等一下 4 點時,有社區老鄰長的時光倒流放映趴喔,請到白做工作室(社區店家)報名喲!

  這便是銀同社區專門打造的「Oh!Old」市集。

  相比我們常見的市集,多的是文藝青年的主場,而銀同社區「Oh!Old」市集則是嘗試融入當代社會的高齡議題,讓創意市集的趣味也能有社區生活的溫度。同時也讓阿公阿嬤跟著年輕人一起玩市集,讓長輩也可以融入年輕世代的流行,促進世代互動與雙向的了解。

  2016年底,在銀同社區店家——「聚珍臺灣」的大面玻璃櫥窗後、歷史印記的斑駁牆邊,正舉辦著年末最後一次的店家會議。

  銀同社區店家聚集討論著要舉辦市集,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銀同社區與社區店家。但是相比臨近社區的市集,如何做到獨具特色,吸引更多的粉絲前來,是店家們最頭疼的問題。

  而剛好在在2016年下半年,臺南市政府文化舉辦「好舊·好」計劃,為臺南市歷史街道振興提供補助。最終通過計劃補助的四個銀同社區店家,通過「店家小教室」的模式,將自家店裡的特色資源提供出來,給社區的阿公阿嬤進行課程活動。

  店家小教室課程讓年輕店家當老師,社區長輩來上課。

  來源:銀同社區駐點團隊

  「銀同小教室」上課中,教阿公阿嬤做可食用盆栽。

  在社區內進行市集擺攤會影響到社區內許多店家的人力安排,而銀同社區的店家大多都是自己辛苦創業的年輕人,自己又是老闆又是店裡的主勞力。大家期盼著市集,卻又因為人力問題陷入膠著。

  這時大家突然想到在「店家小教室」上課的阿公阿嬤,剛好電影《高年級實習生》賦予靈感:可以從上課的阿公阿嬤中挑選可以合作的「實習生」!這樣一來,店裡有人顧、攤位可以阿公阿嬤一起擺,這樣的市集一定很有趣,同時又極富有銀同社區的特色。

  於是,「Oh!Old」市集初具雛形。

  銀同社區「Oh Old!市集」宣傳照

  「怎麼跟阿公阿嬤玩在一起呢?」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市集?」

  店家們想的不再是賣什麼產品來吸引觀光客,「可以跟阿公阿嬤做什麼?」成了店家之間的共同目標,也是共同的疑問。就連報名參加市集的外來店家們,也對於這樣的主題充滿著疑問與興趣。

  市集,事實上便是各個店家不同創意的集結,大家以「跟阿公阿嬤一起做」作為市集主題分享著彼此的活動經驗與看法,也提出結合銀同社區的特色有什麼可能性,例如尋求阿公阿嬤當助手、或是與阿公阿嬤合作一些有趣的活動等。

  在大家的奇思妙想之中,四個不同的主題活動誕生了。

  ——回到少女時代——

  在一次的店家小教室活動中,原本應該是做餅乾的課程,店家因故改由邀請彩妝造型老師來為阿公阿嬤妝扮,也突然發想帶著阿公阿嬤到社區裡的各個店家與社區角落街拍。

  無心插柳,阿公阿嬤就成為了成為市集宣傳的麻豆,店家也為他們出了人生第一本寫真集。這個暖心的活動甚至引起了臺灣省內外的廣泛報導。

  「回到少女時代」主題活動登上報刊,右邊是社區阿嬤的寫真集。

  阿嬤們說,已經這把年紀了,從來沒有想過能夠再拿起粉餅、眉筆,有機會再做這樣的打扮。連阿公阿嬤的家人也都覺得很感動,這個活動幫他們的爸爸媽媽留下不一樣的回憶。

  ——時光倒流放映趴——

  在一次籌備互動中,社區店家「白做研究所」知道社區的阿公,周鄰長,他有個心願:阿公收藏了一臺年代久遠的八釐米放映機,想要跟大家分享,也想要得到記者的報導。於是店家與阿公合作,市集當天空出一個空間,提供阿公放映收藏,事前也安排記者採訪阿公,一圓阿公想要上報的夢想。

  市集主題「時光倒流放映趴」活動宣傳照。

  來源:銀同社區駐點團隊

  ——愛的限時批——

  為了鼓勵外來遊客與社區長輩們互動,特別將阿公阿嬤的麻豆(model)照,做成活動明信片;只要遊客跟長輩們一起拍照、聊天等任何形式互動,阿公阿嬤就會分享這些時尚明信片。與此同時,店家也邀請社區的退休郵差,擔任移動郵局,跟遊客收取明信片。

  「移動郵局」的想法背後其實有個故事。老郵差前些年因家庭變故後就很少出門參與活動,社區裡長希望藉助這次活動鼓勵郵差阿公重新踏出家門。

  「郵差阿公在哪裡?」

  市集中不停地傳來這樣的聲音。

  郵差阿公成為市集中最熱門的長輩,阿公也露出了我們思念許久的微笑。

  退休郵差阿公再穿起工作服,穿梭在活動現場。

  ——銀同高齡實習生——

  「銀同高齡實習生」主題活動是此次市集的主線。社區店家借著「店家小教室」的平臺,與阿公阿嬤建立情感。

  店家各自拜訪邀請鄰居阿公阿嬤來擔任市集擺攤的實習生,有些店家還緊張到在市集前幾天再拜託阿嬤到店裡集訓。「銀同高齡實習生」也讓社區外來的擺攤店家申請,讓其他的店家體驗跟阿公阿嬤一起辦市集的趣味。

  與青年店主一起擺攤的阿嬤

  「Oh Old!市集」的發想,試圖讓年輕店家經歷和思考高齡社會到來的時刻,享受與社區阿公阿嬤一起互動的感動。也讓原本只屬於年輕人的市集,添加上有阿公阿嬤的社區人情味。

  熱鬧的市集現場

  銀同社區這場活動後,在 facebook、Line等等社交平臺上,都能夠見到店家或是遊客留下了他們心裡的感動;甚至,現在在臺南的大小市集中,仍會聽到攤位店家提及 Oh Old!市集的與眾不同,留下了不一樣的市集體驗與感動。

  可愛的「高齡實習生」

  此次「Oh Old!市集」一起參與的店家,包括了 13 家銀同社區內的店家與 35 家社區外的店家,其中有 12 家店家自願與阿公阿嬤一起合作。

  參與市集的不同人群,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特別的感受。

  對社區內的店家而言,市集中一起擺攤的鄰居阿公或阿嬤,也是現在平日裡見面聊天、偶爾會來店裡串門子的好朋友。

  對社區外的店家而言,市集有著來自阿公阿嬤濃濃的溫馨之情,就如同在 facebook 中回饋的某店家所說:

  相信許多和這裡不熟的朋友,今天一定都見識到開山路 3 巷這一帶的獨特街頭造景生命力了吧?和我搭檔幫我賣掉不少瑪德蓮給她鄰居的阿嬤,自己一個人住,話不多,但任務結束時,竟然跟我說了她的地址,要我有空去找她坐坐聊聊……真的希望再拿自己做的甜點給她嘗,因為今天她堅持不收我的甜點,是知道我要賣錢,不想影響我收入。

  對遊客而言,阿公阿嬤一起玩的市集是有溫度、熱情、趣味、有意義的。

  「天冷但熱情。」

  「今日融入了婆婆的時代。」

  「很有意義!阿公阿嬤一起來玩市集,並將自己寶貴的樂活經驗分享給年輕人!」、

  「復古的、溫暖的、重獲新生的。」

  「我以後也要變成這麼時髦的阿嬤。」

  「看到長輩們扮裝,帶動社區和年輕人一起,一點都不覺得有寒流,感動加溫。」

  退休後、在社區生活的老人,發現生活已經不再是習以為常的模樣。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的生理狀態,腳力所及之處,難得找到一處社區公園。

  在近來,越來越支持老街新建,外來的文創店家與尋覓訪幽的人潮,讓生活數十年的熟悉巷弄開始顯得陌生。對於腳路已不再方便的老人,就更不好意思出門。

  時代變遷的社會衝擊因而逐漸在社區中有形無形地漫開。換個角度思考,既然,我們無法阻擋觀光發展對於社區生活的衝擊,那麼為什麼不隨著社會變遷,讓文化觀光也成為阿公阿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或許,下次當你到銀同社區喝咖啡時,跟你聊天的會是銀同社區的高齡實習生!

  「Oh Old!市集」第一次的成功舉辦,成為了銀同社區最招牌的活動。最後再欣賞一波在2017年元宵節如期舉辦的第二場「Oh Old!市集」的宣傳照片,新的一年,阿公阿嬤也有的不一樣的風採。

  圖文來源:

  銀同社區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YinTongSheQu

  Oh Old!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h-Old-1016398635131660

  社企流: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324/5124

  編輯:807傳播團隊

  想像 · 一座城

  更多「社區營造×銀髮」文章回顧

  (點圖片即可了解)

  本期[想像·一座城]關注的是

  臺灣臺南「Oh Old!」市集

  多元×跨界×公益×生活

  以空間為平臺

  傳播有趣另類的公益文化

  遇見多元跨界的公共生活

相關焦點

  • 臺灣貨櫃市集受年輕人熱捧(看臺灣)
    在有些人看來粗糙簡陋,難登大雅之堂的它們,竟也能搖身一變,組合成市集與聚落,成為城市知名地標。在臺灣,屏東青創聚落、臺南正興商圈文創市集、臺中「好好聚落」與臺北「COMMUNE(公社) A7」貨櫃美食市集,都可謂此中典範。
  • 創意市集 每個人都是生活設計師
    創意市集個性登場    正如居家生活需要逛菜市場,文青們也有屬於他們的「菜市」,但文青們的「菜市」有個很文藝的名字叫做「創意市集」。這個夏天,青島本地的創意市集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成為城市魅力展現的一部分。
  • 大龍街創意市集 好吃又好玩
    臺灣人重吃,出遊費體力,當然得好好祭五臟廟。臺北孔廟門前的大龍街,到了周休假日便化身為創意市集,這兒不僅有烤香腸、三星蔥油餅、抓餅和豬肉乾,還有草編、木雕、面具、毛線編織和棋奕等創意手工藝,並有露天電影可欣賞。
  • 行攝臺灣:書香創意市集
    近日,臺灣臺北牯嶺街舉辦書香創意市集,共有超過100個攤位展售舊書、出版社庫存書及文創商品。圖為明信片攤商在現場進行展售。
  • 創意市集 年輕人的廟會
    為年輕人搭建創意平臺  發起者說         路毅  鄭州市新華書店讀者俱樂部副總經理  為年輕人搭建創意平臺  我曾經去過國外,接觸了國外的創意市集。那裡像個市場一樣,裡面的東西很新奇。原來對它的概念還不太了解,後來看到王怡穎的《創意市集》以後,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在國外,某些參加創意市集的攤主甚至可以補貼家用。
  • 市集經濟:「創意市集」炙手可熱,何以成為城市新名片?
    而如今,從城市中心到廢舊工廠,從商業體到海濱沙灘,創意市集的攤位擺起來,古老的形式被文化創意賦予了新的內涵,「市集」這個原始和傳統的概念重新回到商業視野,城市「市集」的復興,既是傳統的回歸,亦是創新的延伸,「時尚感」和「煙火氣」並存,為城市發展探尋出內生動力。
  • 清邁創意市集來了!
    清邁創意市集(Fin Market)又來啦!2020年12月19日至28日,主題為Ping Fai Festival(烤火節)的創意市集將在寧曼路One Nimman商場和Think Park舉辦。
  • 市集經濟2:「創意市集」炙手可熱 何以成為城市新名片?
    而如今,從城市中心到廢舊工廠,從商業體到海濱沙灘,創意市集的攤位擺起來,古老的形式被文化創意賦予了新的內涵,「市集」這個原始和傳統的概念重新回到商業視野,城市「市集」的復興,既是傳統的回歸,亦是創新的延伸,「時尚感」和「煙火氣」並存,為城市發展探尋出內生動力。
  • 臺灣三大小吃揭秘 廟會與市集的文化傳承
    廟口小吃因地域特色的不同而發展出使用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料理技藝而產生風貌與滋味皆異的臺灣料理。最具有地域特色的首推臺南小吃、基隆小吃。來源:中國臺灣網 燒烤是夏天最受歡迎的美食這些林立於街頭巷尾的臺灣料理,每每與臺灣的廟會文化與市集生活緊密相連,透過每年一度的廟口廣場迎神活動
  • 創意市集擺攤忙
    4月6日,東華大學第三屆創意市集展在東華時尚周首日開市,參與市集的擺攤者大部分是東華大學設計專業的創意達人們,所有的商品都是他們平時的創意作品,如手工娃娃、手繪T恤、掛件飾品、創意卡套等。張勳是第一屆創意市集展的主辦人員之一,當時為了撐場面,自己做了一些飾品來擺攤,那一次就賺了上千元,自此開始手工製作時尚飾品,他的專業方向是產品設計。張勳製作首飾的材料主要來自城隍廟、義烏小商品市場和青島小商品市場,他會帶著製作目的去選材,但也會在選材時注意去發掘有趣的材料,長期以來已經擁有充足的材料儲備,「優秀的創意作品需要日積月累的用心」。
  • 可買可看可吃可玩 臺灣瘋「市集」
    可買可看可吃可玩 臺灣瘋「市集」 2016年10月29日 13:48:2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創市集
  • 創意市集:讓創意經受市場的考驗
    一件件民族風情的首飾,多元素融合的油畫,富有哲學意味的雕塑,表達人文關懷的海報,做工精巧的環保布袋……4月18日下午,為期一周的東華大學創意市集正式開市。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的逸夫樓前,東華學子攤位一字排開,吸引了不少「顧客」。
  • 鄭州創意市集:人人可賣創意
    10月30日,郭琳琳帶著精心製作的拼布來創意市集趕集,在她的巧手下,各種材質的布頭變成了色彩斑斕的相框、裝飾畫、零錢包。  創意市集位於鄭州市新華書店6樓,來創意市集「擺攤」的攤主的有都市白領、大學生,也有退休職工,帶來的東西都是百分之百原創、純手工製作的新鮮好玩、獨一無二的設計作品,很多攤主邊展出邊趕製,有皮雕、知識棋、立體人面公仔、韓國娃娃、個性胸針、漆畫等。   創意市集是指一批創意者以地攤形式兜售創意產品,提供低門檻的創新、創業和買賣的場所,把原生態的創意靈感變為面向大眾的成品。
  • 臺灣瘋「市集」:可買可看可吃可玩
    而假日裡開辦的各種市集可買可看可吃可玩,從青菜到流行各有地盤,攤主帶來各自的茶園、工作室信息,逛逛市集就像一次小旅行。消費與社會、文化元素融合,成為社會面貌的觀察指標。有人認為,臺灣的市集比夜市更能體現臺灣的生活與文化。  農產市集  市集的場地都是擦邊抽空利用的,如展館、停車場、假日校園、城市空地,甚至包括臺北市政府的一樓大廳。
  • 臺灣味市集:50個文創品牌、免費DIY體驗、小鎮夜市小食......等你來玩!
    【TaiwanWay臺灣味市集】邀請多個臺灣品牌,結集臺灣旅人匠人,為大家帶來DIY體驗、小農產品、臺灣小食、書籍雜誌、音樂體驗等。以不同的方式呈現臺灣,透過「觸感」「文字」「香氣」「味覺」「音樂」「旅遊」,讓你在市集當中體會真正的臺灣味。
  • 貨櫃市集正成為臺灣都市社區新名片
    新華社臺北4月16日電(記者馬玉潔)臺北信義商業區的一塊6000平方米的空地本應建成停車場,卻搖身一變,以「貨櫃」的概念化身充滿異域風情的創意市集,在當地年輕人中掀起一股貨櫃屋打卡熱潮。  廢舊的貨櫃、啤酒桶、燈箱……這些原本躺在回收站裡的舊器物組成了臺北時下最「夯」的時尚打卡地之一—COMMUNE A7貨櫃市集。
  • 上海,有個「創意市集」(組圖)
    8號橋將作為「創意市集」的固定活動場所對公眾開放,周末玩膩了普通娛樂場所的都市消費者又多了一個新去處。「創意市集」把申城的精彩創意一收而盡。  「創意市集」是指一批創意者以地攤形式兜售創意產品。目前這種形式在國外十分流行,逛「創意市集」已經成為他們休閒生活的一部分。「創意市集」的參與者既有實力創作大師,也有業餘愛好者。
  • 臺灣旅遊只看景點和夜市?跳出常規線,體驗創意「瘋市集」
    但是近年來,每年暑假的時候,7月的第一個星期,鹽寮便會聚集來自臺灣各地的手工藝者、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共同組建一個越來越盛大的「海或瘋市集」。伴著鹹鹹的海風,穿著波西米亞、英倫、嘻哈各種風格的人都會出現,在海邊支起起簡易的攤子,搭上棚,擺放上自己的創意小玩意,還有自發的表演,持續到夜晚,一連7天。
  • 今年的創意市集以帳篷為界
    今年的創意市集以帳篷為界    去年的秋季西湖音樂節遇到下雨天,很多觀眾雨中作樂照樣玩得很瘋,不過對創意市集來說,下雨天會有些麻煩。所以今年的音樂節特地為創意市集搭建了大量帳篷,創意市集被包裝得更像固定攤點,而不是以最原始的地攤方式出現。每個帳篷就是一所房子,大家可以隨意做客,從房子中找尋自己喜歡的禮物。
  • 「灰熊工社」海峽兩岸青年創意市集舉行 打造創客展示新舞臺
    圖為臺灣籍「雙創之星」、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輪值會長李儒欽向「灰熊工社」海峽兩岸青年創意市集代表授予「榕臺青年創新創業空間」牌匾 民生 攝中新網4月29日電 據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報導,「灰熊工社」海峽兩岸青年創意市集4月29日上午在福州大學城永嘉天地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創客、當地臺協會和創客空間的代表以及周邊高校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