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經濟」千億市場之下,「AROMAG」要用「迎合中國審美」的香水...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文 |程木各

圖片來源 | AROMAG

Hermès(愛馬仕)專屬調香師Jean-Claude Ellena曾在《調香師日記》中寫道「氣味是一種符號」,而如今,「氣味的符號」前,也掛上了貨幣標識。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香水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市場香水消費增速明顯,預計2018至2024年間,中國香水市場將保持約15%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突破400億元。在中國美妝護膚企業快速發展、初創化妝品牌競爭漸入白熱化階段之時,香水市場似乎有望成為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一個新增長點。

36Kr最近接觸到的「AROMAG」是創立於2017年的商業香水品牌,主打「致世界以東方之韻「,向市場輸出「中國式」高端商業香水。其明星產品「松煙黛墨」售價 230元/15ml ,單年銷售1萬隻,自然復購率為12%。

突圍高端市場,做迎合「中國審美的香水」

在「AROMAG」創始人曾鴻看來,中國的香水市場潛力極大。伴隨消費者的「味覺審美」不斷升級,中國香水品牌正在引來黃金髮展期。「氣味」在品牌營銷、家具生活、休閒娛樂中的創新應用,更為香水開發在2B和2C路經中開啟了新通路。創業市場進入者眾,但創業者們卻並未真正觸及劍指千億的中國「氣味經濟」利益蛋糕:創新品牌多集中在中低端價位,實際上並未撬動由國外高溢價品牌主導的商業香水市場格局;創業品牌多向家具、個護方向發展,而缺乏在香水產品的深耕,未形成具有市場認知度的香水品牌。

在曾鴻看來,中國香水市場真正的破局要從突破高端香水市場的巨頭壟斷開始。在品牌明確調性、講好故事之後,「AROMAG」還想利用具有「中國式審美」的香水品牌突出重圍,走向高品牌溢價的產品生產。「AROMAG」在品牌定位中明確了三點:

強調品牌文化屬性,面向泛文化消費者而非資深香水愛好者。

「AROMAG」的目標客戶群是25-48歲的一二線城市文化創意行業從業人員和律師、諮詢、金融等高消費人群,在曾鴻看來,這一類人群對於香水具有一定消費需求和審美能力,在購買香水時樂意標榜自己的獨特審美取向,並願意為差異化的香水產品付費。而作為種子用戶,這一群體也具有極高的口碑傳播效果。

為適應「泛文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需求,「AROMAG」香水產品的線下銷售渠道也向「文藝青年」進行傾斜,北京中信書店、蘇州誠品書店和上海明珠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廣州橄欖山生活美學空間在內的多個線下書店、美術館都有其產品進行銷售。

強調品牌的「中國標籤」,講好品牌的中國故事。

「AROMAG」在宣發中不斷強調其品牌制香的「中國式審美」:中國式香水的氣味表達強調「表達志趣」,其香水產品留香時間長、投射距離近,將香氣散發控制在周身1米內,更適合中國人的內斂個性。

主打「遠東調 Sinoriental」香水,「AROMAG」的香水線設置對標愛馬仕的花園系列,圍繞一系列茶、墨等中國特色元素展開,其明星產品「松煙黛墨」引中國傳統徽墨氣味入香,取中國古代宮廷徽墨「松煙」為主體嗅感,加上超臨界萃取的「焚香」,展示中國人謙遜、克制而不失體面的特點。預計在2020年推出的新系列產品則圍繞「茶」展開,突出了中國元素。

強調高端定位,做好品牌差異化。

區分於低端香水品牌,「AROMAG」定位市場份額超過80%的高端香水市場,單毫升價格在14-25元區間,價格遠超國內同類產品。據曾鴻介紹,「AROMAG」正在與絲芙蘭洽談入駐相關事宜,並有望成為第一個入駐絲芙蘭中國的本土香水品牌。

用香水和香氛產品單刀直入,突圍嗅覺經濟千億市場

嗅覺經濟千億市場中,利用「香水」和「香薰起步」的品牌在形成爆品後往往選擇了轉向,比如定位「國民香氛洗護品牌」的「氣味圖書館」和切入「家居香氛個護」的「觀夏」,但曾鴻卻認為,瞄準高端定位和定製化香水的「AROMAG」,能憑藉高品牌溢價和強用戶連接,在香水市場中殺出重圍。

據曾鴻介紹,「AROMAG」具有供應鏈端的優勢,其核心香料來自全球三大香料原料研究和生產公司Firmenich(芬美意),並與世界前三大調香機構 IFF,Firmenich,Givaudan 有密切合作。通過對調香師風格的理解和互動,「AROMAG」的團隊能將需求對接給業內最適合的調香師來進行創作。「松煙黛墨」的調香師 Frank Voelkl 就是著名香水品牌「Le Labo」的專屬調香師之一,曾製作 Santal 33, The Noir 29與Musc 25 等多款熱銷香水,在「松煙黛墨」之前,「AROMAG」團隊也曾與其合作「迴環結構」香水。

在業務拓展方面,「AROMAG」也有較深的產品開發和定製化經驗,其曾為多個國內品牌製作聯名香水和香氛產品,合作品牌包括「內外Neiwai」、「JNBY HOME」、「Me&City」和前灘太古裡、上海新天地等線下商場,推出了空氛、香水、藤條揮發液、洗手液、護手霜、身體乳等一系列產品。據透露,2B業務營收在2018-2019財年曾佔據其營收的65%,未來其合作方還包括知名高端酒店品牌等。

「READINGlab 2」王爾德系列產品

2C的營銷和市場方面,團隊的雜誌背景為其帶來了包括《VISION青年視覺》和《VOGUE中國》在內的宣傳資源。據曾鴻介紹,2019年後,「AROMAG」將業務重心轉向2C端,未來產品線拓展將圍繞香水和香氛產品線展開,並進一步開拓線上銷售渠道,開通天貓旗艦店,建立VIP客戶銷售體系。

團隊背景方面,「AROMAG」創始人曾鴻畢業於英國King’s College London文化創意產業學專業,曾供職於中國設計師男裝品牌「單農」和中國設計師皮具品牌「素人」,具有多年營銷和市場經驗。聯合創始人林舒娟長期服務於中國本土文化品牌,先後任《搜街》雜誌執行主編、「梵幾」品牌策劃和FNJI LAB製片人。產品研發顧問 Momo謝是著名香評師,有六年德企香精公司工作經驗,其知乎香水垂直大號「摸摸謝」已獲39萬關注量,個人公眾號Noseknows關注者超過8萬。

目前,「AROMAG」正在尋求首輪融資。

相關焦點

  • 「嗅覺經濟」千億市場之下,「AROMAG」要用「迎合中國審美」的香水...
    突圍高端市場,做迎合「中國審美的香水」 在「AROMAG」創始人曾鴻看來,中國的香水市場潛力極大。伴隨消費者的「味覺審美」不斷升級,中國香水品牌正在引來黃金髮展期。「氣味」在品牌營銷、家具生活、休閒娛樂中的創新應用,更為香水開發在2B和2C路經中開啟了新通路。創業市場進入者眾,但創業者們卻並未真正觸及劍指千億的中國「氣味經濟」利益蛋糕:創新品牌多集中在中低端價位,實際上並未撬動由國外高溢價品牌主導的商業香水市場格局;創業品牌多向家具、個護方向發展,而缺乏在香水產品的深耕,未形成具有市場認知度的香水品牌。
  • 「熱映電影」日光之下
    今日小壹為您推薦的影片《日光之下》是梁鳴導演、呂星辰 / 吳曉亮 / 王佳佳主演的劇情電影,喜歡此類影片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哦。這部來自於中國大陸的影片全長104分鐘,於2020-11-27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該片豆瓣評分6.6。
  • 「不務正業」推出香氛,必勝客又想幹嘛?
    比花香更活潑、比木香更輕盈,讓人感嘆「這才是夏天啊!」 難道,必勝客這是要轉行時尚業了嗎?跨界香氛,搭建產品的營銷場景原來,這款由必勝客聯合國內小眾沙龍香水品牌RE調香室研發的室內香氛是為了宣傳必勝客新品「嗨杯鮮果茶」。為什麼會選擇賣香水的方式來賣果茶?
  • 代餐賽道再出主食代餐新品類,「良呈美」開發「魔芋涼皮」進入千億...
    來源:36氪文 | 程木各頭圖來源 | 視覺中國據歐睿國際的報告,2017年中國的代餐市場規模達到了571.1億元,2020年中國代餐市場預計將達到1200億元。千億的市場規模,較低的進入門檻,使「代餐」成為近期消費品賽道中的最大熱門。
  • 創投日報 | 「保險極客」完成2500萬美元C輪融資,「浪潮雲」將啟動...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 企服 融資披露: 36氪獲悉,「保險極客」正式宣布完成2500萬美元C輪融資,由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和華興新經濟基金聯合領投,元啟資本任融資獨家財務顧問。
  • 「click#15,你們很紅嗎?」「嗯」
    但想在中國發展放克音樂,那又不同了。所謂放克音樂,拿張亞東的話來說,就是黑人音樂,不需要複雜的和弦,不強調旋律,只讓人單純感受律動——這是一種不會讓人疲憊的音樂風格。可是在東方的審美裡,一直強調的恰恰是相反的東西:歌詞和旋律。這道天然的欣賞門檻,在一段漫長的時間裡,幾乎擋住了放克音樂崛起的所有可能。
  • 創意DNA 「打」出「龍麵館」
    此前,飲食 工房推出的「YUM CHA 飲茶」創意中餐廳在開業未夠一年,已經開了兩間分店,獲得大眾的 高度認可。此次開業的「龍麵館」更以歷史悠久的中國麵條為主打,融合了香港的傳統美食、 文化及歷史,以別樹一格的方式呈現於客人眼前,「龍麵館」的室內設計以中國武館為主題, 就好像將功夫電影立體化地表現出來一樣,讓人期待。
  • 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主要是因其港股上市,攀上了資本的高枝兒,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想想,一個潮流玩具的特定圈層,雖然是第一名但其市場份額僅佔8.5%,以「盲盒」的噱頭抬高身價……如此看來,這泡泡瑪特憑什麼值這麼多錢?差矣!
  • 唯美愛情「蝶戀花」豪情萬丈「龍行天下」富貴吉祥「人生如意」
    「招財金蟾」招財金蟾,三腿的蛤蟆被稱為蟾,是中國信仰中的靈物。古代民間傳說它能口吐金錢,是旺財之物「招財金蟾」自古以來就有用"蟾宮折桂」來比喻考取進士,中國民間傳說月宮中有三條腿的蟾蜍,而後人也把月宮叫蟾宮。
  • 應對疫情等不確定性「黑天鵝事件」,企業生存的「危」與「機」
    在全國擁有 367 家門店、年營收超 53 億元的西貝莜麵村董事長賈國龍代表餐飲業率先發聲:「西貝帳上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外婆家餐飲創始人吳國平也表示「天一亮就要支付 250 萬元」;海底撈內地所有門店暫停營業;星巴克中國目前也已臨時關閉 2000 + 門店……一時之間,餐飲龍頭紛紛主動休市。
  • 日語中的「〆」「」「卍」都是什麼鬼?
    日本和中國同屬漢字文化圈,因此不少中國人即使不會日語還是能辨識一些文字及符號,但依然有一些看起來奇怪的符號,學過日語都不見得讀的出來。今天跟這明好小語種再來看一下其他的文字&符號。比較特別的則是菜單中的「〆」,通常是表示最後一道收尾的料理或吃法,像是鍋物中的〆即是在鍋中放入烏龍麵或是米飯煮成雜炊,讓顧客最後填飽肚子用的,甚至日本各地的〆料理還有不同的文化與特色,像是衝繩吃牛排、北海道吃聖代等,相當值得旅人玩味與品嘗哦。
  • 網際網路手機「下半場」的「真味」究竟是什麼?
    進入 2017,我們還是看到了手機行業終於來到的一些變化,也學會了一些新的知識點,其中網際網路手機的「下半場」來得最洶湧,NPS 這個新知識點快速上升的關注度最值得玩味。人們無比熟悉的外表和內在之外,產品裡那些「藏不住」的東西終究要冒出來左右消費者的選擇。暴力測試的「主語」大概也就是這一兩年的時間,各種品質測試的「主語」都變了。
  • 無印良品的「中國式」崛起與危局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消費文化的盛行,無印良品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就經歷了快速走紅和繁榮擴張。品牌沒有意識到這是早期零售市場野蠻生長,品牌稀少的紅利,還陶醉在設計的優越感和定價的僥倖裡沾沾自喜。等到電商突襲、競品風起、消費者成熟的後半場,矛盾陡然爆發。
  • 7本書,讀懂當下最火的「小眾經濟」
    當消費者面臨的選擇無邊無際,消費需求從原來的「功能型消費」逐漸上升為「價值型消費」,商業的「去中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長尾市場被移動網際網路再次放大,小眾經濟迅速崛起,中小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已經來臨。究竟什麼是「小眾經濟」?為什麼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推薦7本有關「小眾經濟」的書,讓你得以窺見「小眾經濟」的整體崛起之路。
  • 這是廣告人最好的「壞時代」
    尤其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數字營銷的進步,老闆們對於市場營銷人員的考核也變得越來越精細,已經不限於CPC、CPA,而是完全進入了更嚴苛的CPL、CPS,通俗而言就是要按成果付費。這讓市場營銷人員的工作越來越難做,尤其是汽車等大宗商品市場,由於轉化鏈路過長,很難說清某單成交是哪個廣告傳播轉化而來的。
  • 「一日之食」:用美食紀錄片內容矩陣,找回「附近的溫度」
    時間流轉,第一批「Z世代」們漸漸長大,成為了紀錄片的主要受眾與審美表達的發聲者,他們不但在屏幕前看紀錄片,還會拿起手機、GoPro,用vlog的形式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以最平實的語言和鏡頭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理解。
  • 996 的產品,「審美缺失部」的鍋!
    好奇之下,我按郵件中的內容找到了這幾個 icon 的原始頁面。事情從昨天開始到我寫文章的這一刻,已經過去大半天了。但目前還沒有任何改進和變化。不知道是團隊被拉去批鬥了,還是在奮力作圖呢?現在有贊的產品設計團隊有兩三百人的規模,其中這個「產品體驗部」大概有 40 來人。沒細問,但我估計這個「產品體驗部」大概率和大廠裡的 UED 部門職能是一樣的。即互動設計、視覺設計、用戶體驗研究職能是在一起的,而 icon 設計這部分,就是視覺設計的職能。
  • 肯德基的「無限下沉遊戲」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不失為一種「戰略下沉」,推出新的快餐品類佔據「向下」的新市場。而另一邊,肯德基也在連鎖布局上切實「下沉」,向鎮級市場拓店。產品端與渠道端,兩個維度的陣地,肯德基正在開啟一場「無限下沉遊戲」。
  • 「墨水味」RIO對上大白兔香水,一個入坑一個巨坑
    到底把它們擦上、塗上、噴上、洗過後,會不會「甜到憂傷」呢? 小禮盒裡的大白兔奶糖香水是便攜裝,玻璃瓶質地,有15ml。拔開蓋子即可噴,從奶糖到茉莉花再到香草,方便隨時隨地維護「甜系人設」。
  • 日語中極易混淆的時間詞「以來」「以降」「以後」
    所以文章開頭的那句話裡,「20日以降」是包括20日在內的。跟「以來」不同的是,「以降」既可以表示過去,又可以表示未來。我們看下面的例子:昭和30年以降の日本の経済発展はめざましい。昭和30年以後,日本的經濟發展速度十分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