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伊大戰一說被推向高潮,然而,美國並無意於伊朗發生全面戰爭,伊朗也由於自身實力與美國不對稱而採取了退讓措施,雖然大戰發生的可能性很低,然而雙方的「小動作」依然不斷,美國對伊朗的打壓態勢還在不斷收緊,有分析認為,就最近美方的一些言論可以看出,美國大有「乘勝追擊」之勢。
此前,美國海軍就曾在雙方緊張局勢升級之際,將「杜魯門」號航母火速派遣到伊朗附近的阿曼灣,並展開艦載機起降訓練,意在向伊朗「秀肌肉」。據知,"杜魯門"號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9.7萬噸,改進了信息處理能力,還可攜帶80架艦載戰機,威力強大,這對軍事實力不足的伊朗海軍來說確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而近日,又有一艘核動力航母開往中東,但這一次卻不是美軍的。不是美軍,又會是誰想要插手中東事務呢?原來,在此之前,美國曾對北約提出要求,希望北約盟國「更多地參與」到中東事務當中,而這一次的行動,或是北約盟國對美做出的回應。
據報導,當地時間1月16日,法國領導人宣布將「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派往中東地區。此次航母行動,將成為歐洲多個國家聯合作戰的核心。德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將在「戴高樂」號航母執行任務期間參與護航。據法國方面表示,此次行動旨在保護法國在中東地區的國家利益,支持法國軍隊在中東的行動。
而有分析認為,法國軍隊的行動早在五年多前就已開始,值得動用到航母的地方已越來越少,此次航母戰鬥群出動明顯不只為此而已,實際上,更有可能就是作為一種協同美軍作戰的力量,必要的時候可以配合美軍行動。
據知,「戴高樂」號航母是法國海軍唯一一艘在役航母,且是全球唯一一艘非隸屬於美海軍的核動力航母,其裝備的絕大多數關鍵性武器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並且在許多方面做到在美俄之外獨樹一幟,說是法國海軍的門面也不為過,作為一種威脅力量自然是足夠了。因此,拿「戴高樂」航母來響應美國的號召再好不過了。
有分析認為,法國如今在中東地區部署的士兵也都是美制約伊朗的組成部分之一,而「戴高樂」號航母反正在之前也只是停留在港內,並且僅僅作為施加壓力的工具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在此節骨眼還是不要得罪美國為好,因此,很顯然此次航母行動就是奔著如今和美國關係正處於最低點的伊朗去的。
而另有專家對法國的舉動做出了解析,除以上分析的幾點原因之外,法國還想要就此實現大國夢,重提「戴高樂主義」。可謂是一舉多得。然而,據專家稱,這並不是一個符合法國長遠利益的舉動,如此「橫插一腳」,未來美伊局勢仍不容樂觀。(嵐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