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對於豪放的青島人們來說,「西點」、「烘焙」的知名度遠不如大餅、油條來得實在,但這並不妨礙諸多麵包房、蛋糕店開遍島城的大街小巷,並以濃重的奶香味和接地氣的麥香味徵服了食客的味蕾,改變著市民的飲食習慣。隨著本土麵包生產企業的日益壯大,以及諸多外來品牌的強勢入駐,一場「麵包大戰」漸入佳境。
百米街道5家店扎推
在許多老青島人的記憶裡,起初在大家身邊的麵包房、糕點鋪只有「紅寶石」、「生活林」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品牌,如果當時住得離這些店家遠,想要吃口麵包、蛋糕還需要走上好一段路。然而近幾年,大多數市民不需要走多遠就能找到一兩家麵包店。在遼寧路電子信息城附近,記者看到,僅百米長的街道兩側,密集地分布著皇家美孚、85度C、元祖、丹香、好利來5家麵包店。
麵包店扎堆的情況還出現在臺東、香港中路等人流密集的商圈,以及在一些居民小區附近。在臺柳路、中山路上許多居民小區,多家麵包店門對門地做生意的情況很常見。不過雖然分布得較為密集,但在競爭中各家店的生意都還不錯,有著相對固定的客源,尤其是一些連鎖麵包店,上門的顧客經常排長龍。
外來品牌多刮混搭風
點上一塊精緻的西點,一杯濃醇的咖啡,面朝大海靜靜地享受閒暇一刻……在棧橋邊的多樂之日烘焙坊內,屋內的休息區和屋外的觀景平臺上都坐滿了遊客,在美味甜食的刺激下屋內屋外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此時的烘焙店更像是一處格調十足的綜合休閒館。在遼寧路電子信息城,買上一塊奶油蛋糕,再來一杯「一顆檸檬茶」,蛋糕與果茶的搭配十分和諧。在店內記者觀察到,大部分市民在選購完糕點後都會順手帶上一杯飲料。在這些外來連鎖品牌店內,雖然各類麵包仍是主角,但各種果汁、咖啡乃至簡餐的存在讓烘焙店的功能更加多樣,溫馨的環境裡配合柔美音樂和無線網絡,這種混搭風也引來眾多年輕顧客。「下了班之後,只要不急著回家,我都會和同事到這裡來坐坐,有吃有喝,環境也還不錯。」在遼寧路科技街上班的苟先生告訴記者。「讓烘焙店兼具休閒餐廳和咖啡館的功能,給顧客們一種全新的體驗。」多樂之日店長顧曉明表示,這種經營模式也正成為烘焙行業的一種主流模式。
位置多選在商圈附近的外來品牌麵包店,價格相對高一些,但顧客的選購熱情也挺高。
本土店主打親民牌
與外來品牌相比,本土烘焙企業似乎更願意在產品方面下功夫,守住長久以來培養的客源。在選址上,本土烘焙企業許多實體經營店都設在居民小區附近。
在保定路上的皇家美孚蛋糕店內,用料紮實的老口味大五仁月餅受到老顧客們的青睞。在臺柳路上的丹香蛋糕店內,從三元到幾十元的麵包糕點都有。「能在島城紮根這麼多年,不管是口味還是價格都是要過關的,吸引顧客來品嘗一次容易,難的是把顧客長久留住。」皇家美孚張經理告訴記者,在價格上貼近各類消費群體需求,在口味和造型上不惜聘請國外蛋糕師傅。
在諸多麵包房、烘培屋遍布島城大街小巷時,島城每天仍有許多新品牌進入,分析這井噴式發展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還是青島市場需求決定的。和烘焙店一同改變的還有市民的飲食習慣,尤其是年輕一代,更青睞麵包+咖啡。
(來源:青島早報)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