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有句俗話形容的貼切:鄱陽湖邊長的草,南昌人碗裡的寶。鄱陽湖邊的草指的就是黎蒿,又稱為蔞蒿,是江西人獨有的一道美食,別看它只是湖邊的一種不起眼是水草,卻也能成為老百姓飯桌上的吃食,蔞蒿有著水草獨特的清香,與臘肉一起爆炒最能將兩者滋味發揮地淋漓盡致。藜蒿炒臘肉,有名的贛菜之一,江西的老百姓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人人都能吃上的簡單菜餚,這道延續上千年的家常美食至今為止依舊深受歡迎,甚至入選奧運菜單,下面來看看如何做出一道正宗的藜蒿炒臘肉吧!
藜蒿的挑選
藜蒿也是一種十分看季節的蔬菜,最鮮嫩的藜蒿一定要在最恰當的時節採摘,水鄉就有流傳著這樣的歌謠:農曆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燒。意思就是如果錯過了最合適的時節,哪怕如此受歡迎的藜蒿也只能當做柴來燒火。春季的二、三月份是採摘藜蒿的最好時機,那麼藜蒿生長在哪呢?它作為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它的生長要求相比其它常見的蔬菜要高一些,它一般生長在湖泊草灘的岸邊周圍。
因此在江西的鄱陽湖周邊生長茂盛,耐溼、耐肥但不耐旱,它細細長長的,生長時容易相互纏繞,在採摘時選取顏色較青、芽較嫩的,這樣的藜蒿才水分足、味道鮮美,也可以聞一聞它的氣味,有一種濃烈的異香但又沒有芹菜刺鼻,它的嫩芽、莖等都可以食用。藜蒿也可以人工栽培,但是相比於野生的味道可就差多了,要吃上上好的藜蒿還是得用上野生的。把藜蒿洗淨後,首先摘去它根莖上的小葉片,留下最嫩綠的莖掐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大致小指的長度即可。
臘肉的做法
有了鮮嫩的黎蒿,還缺少美味的臘肉,兩個最佳拍檔是缺一不可的,在吃黎蒿的時節也正好是吃臘肉的時節,臘肉臘肉,自然是在每年的臘月製作的肉,等到黎蒿成熟的季節,就可以用上好的黎蒿炒晾乾的臘肉。臘肉的製作方式也很簡單,可直接去購買大塊的豬前腿肉或者五花肉,如果用的是豬肋條肉,則要先進行去骨的操作。第一步,把大塊豬肉放進溫水中洗去表面雜質和浮油,瀝乾。
第二步,在豬肉的其中一側上端刺一小洞,方便鉤子穿過用於後期懸掛晾曬。第三步,醃製豬肉,將豬肉的表面全部均勻地抹上鹽,醃製一段時間後,再將花椒粉、胡椒粉、八角面和少許糖抹在豬肉表面,再抹上一些醬油增色,放在大容器中醃製一天。第四步,燻制臘肉,把醃製好的肉穿過鉤子或者繩子掛上欄杆,放進暖房的上方,下方則開始燒火用木炭或者木柴,用燃燒的煙來燻制肉,注意時時查看肉的燻制情況以防烘壞。如果不願燻制,也可以直接將懸掛的肉放在太陽底下暴曬,晚上移至室內,每天都曬,直到豬肉表面曬得流油為止,就可以食用或者放進冰箱貯存了。
藜蒿炒臘肉的做法
黎蒿炒臘肉的做法就是最普通的炒菜方式。首先是準備主食材臘肉和黎蒿,配料有蔥姜、大蒜、油、老抽和雞精。第一步,煮臘肉,衝洗一下儲存已久的臘肉,鍋中燒水煮臘肉,這一步是為了使除去臘肉的部分鹽分,也使臘肉略微軟化。第二步,臘肉切小片狀,黎蒿洗淨摘掉老的部分捻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備用。第三步,蔥切成段,紅辣椒和大蒜切成片,姜切末,鍋中燒熱倒油進去,先放入蔥姜蒜爆一會,再放入臘肉一起爆炒一段時間,倒入少許老抽,再加入半碗水蓋上蓋子燜制一會兒。第四步,倒入黎蒿和紅辣椒,再次翻炒,待黎蒿炒熟後,加入一點點雞精調味,就可以出鍋了。整個過程中不需要放食鹽因為臘肉本身就很鹹了。
個人評價
能與臘肉組合在一起的蔬菜不敢說不計其數,但也是種類極其豐富的,為什麼卻獨獨黎蒿炒臘肉能成為一道流傳多年的經典呢?說到底還是口味取勝,關於黎蒿炒臘肉的由來也有好幾種說法,都是古時的人們無意中發現的,驚奇地發現黎蒿與臘肉一起烹飪滋味的美妙。黎蒿不僅鮮脆清香,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多種人體能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還能祛風溼,助消食。鮮綠的黎蒿配上鮮紅的臘肉,想到這裡你們是否也已經食指大動了呢?如果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節,來年也一定要抓緊機會去嘗一嘗野生黎蒿炒臘肉哦!
本文來自於(十萬種美食)原創,轉載請註明(十萬種美食)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