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饕餮 周松芳專欄 西湖醋魚是杭州的一道名菜,是可以入國宴菜單的。但是西湖的水晶魚,味道與稀貴均應在其上,卻乏記述,而今已難覓,殊為憾事。 這裡的西湖,不是杭州的西湖,是惠州的西湖。惠州的西湖,名氣不如杭州的大,價值卻不小。著名的張五常教授在一篇《東坡文章九百年》的文章裡,曾對此大有感慨。再者,杭州的西湖醋魚,魚已不是西湖所產,而惠州的西湖水晶魚,卻應還有生長,因為這裡的水質,保護得還十分完好,西湖水產,還頗有地位。只是在環保與旅遊的旗幟下,對捕撈非常不易的水晶魚,大家也不去捕了,但味道我們總是應該記取的,不然水晶魚自己也會覺得活著也沒多少意義。 關於水晶魚的事記載在清朝安徽當塗人吳騫編撰的《惠陽山水紀勝》裡,而文章是惠州人葉維陽所寫。他說:西湖水晶魚啊,在魚中,是屬於有難以言傳的「韻外韻,味外味」的絕味佳魚,只有惠州才有,比之江南的鱸魚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魚小小的,「長可二寸黍許,大未盈分」,初秋時節才捕得到,「光滑無鱗,骨紋粲背,漆眸銀體,表裡皆朗,尾翅畢具」,美不可言。由於小,捕撈得用很細密的繒布網;由於小,交易時上不了秤,只能按條數買。但是,魚兒雖小,味道大有乾坤,「甘旨迥異,入口有味無渣。若挹湖上清泉合烹之,不第神漿之涓涓也」。 對此,清人張渠在《粵東聞見錄》裡附和道:「水晶魚……長不盈寸,大不過分……八九月有之,餘曾啖二次,果佳味也。」現身說法,豈能不信。 惠州西湖還出產一種鱞魚,曾令江南大名士清初人吳綺念念不忘,記在其《嶺南風物記》中:「鱞魚出恵州府,大如指,長八寸,脊骨美滑,宜羹。」 臨末了,又想起張五常的《東坡文章九百年》來,他萬分感慨惠州人不太識歷史之寶,如今我們了解了水晶魚與鱞魚的故事,知道惠州有這麼好的魚,可現在人們卻不大聽聞了,豈不更令人感慨。在以後的文章裡,如果我告訴你惠州歷史上還有諸多神奇的好東西,而且是可以復現於世的,你又會如何感慨呢? (本文已被瀏覽 4090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