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和抑鬱症兩種疾病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在臨床醫學上,焦慮症是腦功能警戒性增高的心理疾病,患者經常恐懼、緊張過度、焦慮。
抑鬱症是大腦生物胺不足,導致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及抑制性的心理疾病,患者大多數會出現情緒低落、行為遲緩、精力不足等症狀。
於平華主任指出:抑鬱症是情緒向下的心理疾病,而焦慮症是緊張向上的心理疾病。 這兩種疾病對人都是有危害的,抑鬱症的危害會高於焦慮症,然而焦慮症也有可能會引發抑鬱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焦慮症的特點
1、焦慮症症狀可概括為「煩」:患者警覺性高、易激惹、運動不安。
2、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運動性緊張,如肌肉疼痛或緊張、運動不安或顫抖、疲勞。
3、植物神經活動亢進:如氣短、胸悶、心悸、頭暈、頭痛、出汗、尿頻等;過度警覺,如情緒易激怒、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會出現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區分正常的焦慮情緒。如果焦慮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或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為病理性的焦慮。
抑鬱症的特點
1、抑鬱症症狀可概括為「憂」。「三低」:情緒低落、思維緩慢、意志減退。
2、「三自」:自罪、自責、自殺。
3、「六無」:無趣——無興趣、無助——失落感、無望——悲觀感、無用——挫敗感、無力——疲勞感、無價值——自卑感。
主要表現為: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消沉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悲觀厭世、企圖自殺,部分患者有明顯的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疾病症狀。
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焦慮症和抑鬱症的異同點
於平華主任指出:焦慮症和抑鬱症兩病病因相近,均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主要是消極的認知方式、人格因素、社會支持和生活應激事件導致。且同為情緒反應症候群,並都屬於神經症範疇。
發病基礎相似,兩者發病前或早期有相同的基礎特徵,軀體沒有相應的病理表現即無器質性病變。
抑鬱症和焦慮症有可能同時存在,兩者任意一種疾病嚴重時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軀體化症狀,而軀體化症狀又常掩蓋抑鬱症、焦慮症的核心症狀。
軀體化症狀會出現複雜和形式多樣的臨床表現。比如明顯的焦慮、抑鬱情緒,患者執拗認為自己有病並且程度較重,反覆就診於各大醫院,卻查無實據。如果你出現了無法解釋的「疑難雜症」,請關注自己是否存在明顯的抑鬱症和焦慮症。
正確認識焦慮症和抑鬱症
抑鬱、焦慮是普遍存在的情緒,我們應正視它的存在,學會與負面情緒和解。事實上,大多數有抑鬱、焦慮情緒的人都可以通過自我心理調節來改善,只有少部分患者自我調解無效,症狀明顯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需要及時就醫並接受治療。
一旦診斷抑鬱或焦慮症,請立即到正規專業醫院診治,務必定期隨診和規範化用藥。
送給患者一段正念鍛鍊的話,保持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心境開朗,眼前才能一片明亮;常樂知足,心中就會體驗幸福。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心理健康,愉快生活,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