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粵語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七十二家房客》將於今晚20:05在珠江電影頻道播出。據悉,從今晚開始,珠江電影頻道將一連播放14部經典粵產電影,為觀眾送上一份獨具嶺南特色的電影饕餮大餐。
《七十二家房客》故事緊湊、笑點頻出,曾被稱為「拯救粵語電影之作」,時至今日也依然被奉為粵語電影的經典之作。
該片曾被多次重拍,20世紀70年代初,著名導演楚原翻拍了該片。周星馳也在《功夫》裡對《七十二家房客》致敬,將「豬籠城寨」中「搵食」的勞苦民眾及「包租婆」等經典形象再次搬上大銀幕。
《七十二家房客》由王為一執導,文覺非、譚玉真等主演。電影的故事背景是解放前夕的廣州。在一幢破舊的大院裡住著七十二家窮苦的房客,其中有修鞋匠、舞女、理髮師、醫生等等,屋主炳根和他的老婆八姑是勢利房東,他們試圖借警察局長的勢力趕走房客,從而引起了一場房客與房東鬥爭。影片塑造了一系列經典人物形象,舉止誇張的「包租婆八姑」、流裡流氣的「369」等經典角色,時至今日依然被許多影視題材所引用。
影片故事:脫胎自上海滑稽戲,卻充滿濃濃的粵味
對於許多廣東人來說,《七十二家房客》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有不少人以為劇本是廣東原創的。但其實,故事最初是發生在解放前夕的上海。
當是時任香港銀都製片機構的老總廖一原到廣州,擬攝製一部適應海外僑胞需要的故事片,要王為一推薦劇本。王為一介紹了正在廣州演出的上海大公滑稽劇團很賣座的《七十二家房客》。
由於海外華僑祖籍很多是廣東,廖一原提議把片子拍成粵語片,並用粵劇名角來主演,經過協商,這部影片最後決定拍成粵語版,並把故事背景改到廣州。
王為一自己不懂粵語,便拿著這個全是上海話的劇本找到寫過《蝦球傳》的廣州作家黃谷柳一起改編,為劇本豐富了許多人物和細節,賦予了劇本濃濃的粵味魅力。
雖然脫胎於滑稽戲,但電影版《七十二家房客》在內容、風格上與舞臺演出大不相同。例如,舞臺版本特別強調警察369的作用,幾場重頭戲都以他為主,而影片則加強了反派角色的力量,加入了警察局長和房東的狐朋狗友,使得影片的矛盾越尖銳,由此產生的喜劇效果就越突出。
據悉,拍攝《七十二家房客》時,珠江電影廠的三個影棚都利用起來,每天早上還要修改第二天拍攝的劇本,一直連軸轉,只花了三個月就把電影拍完。
儘管拍攝時間較短,王為一還是很在乎電影中的廣東味道。他用了三個景來表現吃飯的場景,其中兩個場景搭起來特別費勁。
影片保留了南粵市井風情以及老西關的生活氣息,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加上此次播出的將是專業修復版本,那些經典的畫面將以原色呈現,想必會勾起觀眾的濃厚情懷。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