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賦能奶業 領航健康 共享小康」為主題的 2020 中國奶業 20 強(D20)峰會在石家莊舉行,會上發布並啟動了《中國奶業 20 強企業「賦能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 2023 年,D20 企業要率先實現奶業全面振興,奶源基地、產品加工、乳品質量和產業競爭力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 D20 企業未來三年的努力方向和工作路徑,各 D20 企業積極響應,立足自身實際,研究制定了配套方案,以下為伊利的方案核心內容:
龍頭引領產業鏈協同發展,打造奶業國際核心競爭力
(2021-2023 年)
為全面深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國家九部委《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4 年 1 月 28 日,考察內蒙古期間,親臨伊利視察指導,對伊利囑託要「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伊利集團著眼我國奶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秉持「厚度優於速度、行業繁榮勝於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於商業財富」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效應,對產業鏈不斷深耕,攜手產業鏈創新突破,高質量打造奶業國際核心競爭力,全面助力國家奶業振興。為此,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1、領先的經營業績伊利集團位居全球乳業五強,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產品品類最全的乳製品企業之一。2019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 902.23 億元,同比增長 13.41%,淨利潤 70 億元,同比增長7.73%,營收連續超百億級增長,展現出領先的規模優勢和持續穩健的增長能力。市佔率、滲透率、淨資產收益率等核心指標領跑全球乳業。伊利集團不斷強化國際化戰略,目前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乳業發達地區構建了一張覆蓋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全球市場體系的骨幹大網。
2、領先的奶源基地伊利集團不斷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對奶源基地持續深耕,大力探索奶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全面助力我國奶業升級發展。在伊利集團的幫扶與帶領下,所有合作牧場早已全部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並構建了穩定充足的優質奶源保障體系,奶源基地覆蓋全國 27 個省份。2014 年至今,伊利在全國範圍內發放奶款近 1300 億元,累計為 6960 戶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提供金融扶持 624 億元,幫助合作牧場奶牛日單產水平整體提升突破 8 公斤。
圖片來源:伊利
3、領先的乳品加工伊利集團在全球布局生產工廠,均採用世界一流的設備生產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等產品,每條產品線都實現了科學布局,發展態勢均衡,在各品類細分市場均擁有眾多明星產品。伊利品牌根據不同人群及需求,針對不同的核心利益點,設有專業的產品品牌,包括伊利母品牌及 20 餘個子品牌,其中安慕希與伊利純牛奶年銷售收入位居 200 億級陣營,金典和優酸乳年銷售收入突破 100 億,10 億級子品牌多達 10 個。
4、領先的市場銷售伊利持續多年穩居乳品市場佔有率第一。在全國範圍內,伊利共有 500 萬個銷售網點。通過這些銷售網點,每天 1 億多份伊利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讓消費者享受健康高品質的乳製品。每年,伊利液態奶、酸奶、冷飲、奶粉等產品銷量超過 370 億份,其中高端產品佔比已經高達 49%,居業內前列。2019 年,伊利電商業務收入較上年增長 49%。伊利實施渠道精耕計劃,不斷提升渠道滲透水平。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伊利服務的鄉鎮村網點近 103.9 萬家,較上年提升了 8.0%;伊利著力構建全新的鄉鎮村業務發展模式,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伊利所服務的線下液態奶終端網點已達 191 萬家,比上年同期增長 9.1%。
5、領先的品質保障伊利將品質視為生命,致力於生產 100% 安全、100% 健康的乳製品,將質量管理戰略從「質量領先 3210 戰略」升級為「品質領先 3310 戰略」,從聚焦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到關注消費者品質體驗,從卓越質量管理到引領消費者品質觀,由質量管理向品質管理升級,聚焦「全球最優品質」,整合全球優質資源,持續升級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將嚴苛的質量管控標準貫穿於全球產業鏈,保證零食品安全事件。截止到 2019 年,伊利集團檢驗設備累計投入 7.4 億元。伊利集團奶源基地生鮮乳質量在引領行業的基礎上,部分指標項目更是趕超歐盟。其中蛋白平均值高於歐盟標準 0.38g/100ml,菌落總數平均值低於歐盟標準 8.23 萬 cfu/ml,體細胞低於歐盟標準 20.48 萬個/ml。
1、奶牛養殖成本高,缺乏國際競爭力中國奶牛養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奶牛養殖資源匱乏與管理水平低下,飼草種植業與奶牛養殖業不配套,牧場缺乏飼草料種植土地,飼草料大量依靠外購甚至進口,導致奶牛養殖成本高。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奶牛養殖成本較奶業發達國家高近 30%,養殖成本缺乏國際競爭力,制約著奶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奶源發展布局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受養殖資源分布限制及乳製品消費與原奶生產淡旺季存在不平衡問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上半年原奶過剩,下半年供給不足。這種不平衡導致在上半年原奶需要乳企通過噴粉消化,而下半年原奶生產淡季,又會出現階段性短缺,造成消費市場供應不足。
3、奶牛改良速度慢,繁殖效率低現階段我國奶牛平均單產與奶業發達國家單產差距巨大,核心原因是奶牛的品質與基因存在不足。我國的奶牛現代育種工作晚於奶業發達國家近百年,在優質奶牛資料庫、基因組檢測實驗室、良種登記、生產性能測定、種公牛後裔測定等方面均落後於奶業發達國家,目前我國的奶牛種群品質在國際上排名相對落後,已成為制約我國奶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因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奶牛養殖水平低,養殖效率及單產明顯落後國際水平奶牛養殖屬於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我國奶牛養殖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時間短,牧場硬體投入能力、智能化建設能力不足,養殖效率提升緩慢。牧場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及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科學飼養及標準化操作不完善,奶牛生產性能未得到充分發揮。我國奶牛養殖業平均人牛比約為 1:30,奶牛日單產平均約為 26 公斤/日;奶業發達國家平均人牛比約為 1:100,奶牛日單產約為 40 公斤/日。
5、養殖配套土地不足,種養一體化養殖模式未有效落地受環保治理和土地資源劃撥影響,致使養殖用地成為我國奶牛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嚴重製約問題。現有養殖企業擴大經營受限,新投建養殖場一地難求;奶牛養殖所需的飼草種植及糞肥消納用地無法匹配。種養一體化的循環經濟模式得不到有效落地,國產飼草無法滿足養殖需求,糞肥無法及時有效還田,均需要投入大量環保設備進行處理,不僅大幅度增加了養殖成本,也增加了奶牛養殖業的額外資金投入。
伊利集團作為民族奶業的「排頭兵」,更是振興中國奶業的領軍者,在產業升級、質量安全、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利益聯結等方面均做出了表率,憑藉領先的技術資源、領先的科技資源、領先的資金資源,通過與產業鏈構建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引領和推動我國奶業向全面振興邁開堅實步伐。伊利集團從全產業鏈視角出發,直面問題、找尋良策,依託國家的大政方針,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科技創新、技術突破,持續引領我國奶業高質量發展,做實、做優、做大、做強中國奶業,增強全產業鏈競爭力、創新力和抗風險能力,實現民族奶業穩健、快速發展。
積極落實國家奶業振興戰略,著眼全產業鏈發展,深入洞察發展需求,直面挑戰、深挖潛力,充分發揮乳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效應,視全產業鏈高質量協同發展為總體目標,深入實施「龍頭引領產業鏈協同發展,打造奶業國際核心競爭力」計劃,全面助力我國奶業振興目標高質量達成。
1、充分發揮龍頭引領帶動效應全面整合優質資源,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優勢,不斷創新發展,引領突破,持續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2、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驅動作用以產業為主體、品質為宗旨、市場為導向,積極發揮資源優勢全面創新,驅動產業鏈高質量協同發展。
3、充分發揮利益聯結共贏機制秉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理念,對產業鏈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全領域的技術與融資支持,帶動產業鏈提質增效、穩健發展,實現全產業鏈合作共贏。
4、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帶動作用深刻洞察行業發展需求,直面行業發展難點、痛點,整合優質資源開展科研攻關及成果轉化,通過技術服務、專業培訓等措施推廣應用,全面帶動行業技術升級、快速發展。
圖片來源:伊利
到 2023 年,引領產業鏈趕超國際領先水平,實現養殖水平重大突破,實現奶牛養殖智慧型升級,實現「種養加一體化」協同發展,全面提升我國奶業核心競爭力,助力國家奶業振興。
——奶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幫扶合作牧場整體每年平均日單產提升 1 公斤,到 2023 年奶牛平均年單產達到近 10 噸;合作牧場 100% 實現不同程度的智慧化運營,100% 實現不同程度的「種養一體化」養殖模式。
——乳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保持國際領先水平。生鮮乳乳蛋白含量 ≥3.2g/100g,菌落總數 ≤10萬CFU/mL,體細胞數 ≤30萬個/mL;持續保持原奶質量 100% 合格,乳品質量 100% 合格,為消費者提供 100% 的放心產品。
——奶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帶動一批養殖水平、養殖規模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完全實現現代化、智能化養殖的牧場,進一步升級與上遊原奶供應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領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升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提升我國奶業國際核心競爭力。
國家奶業振興是全產業鏈的振興,國際競爭力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競爭力。因此,伊利集團全面啟動「12237」發展戰略,在充分發揮乳業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的同時,著眼全產業鏈勇於探索、積極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奶業,以技術突破帶動奶業,不斷升級產、學、研綜合平臺,不斷完善上下遊利益聯結機制,突破行業發展難點、痛點,深挖行業發展潛力,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快速提升我國奶業國際核心競爭力,全面助力國家奶業振興。
伊利集團「12237」發展戰略,即充分發揮乳業龍頭企業引領帶動效應;引領構建「智慧牧場」「種養一體化」兩大養殖模式;引領突破優質種群建設、優質飼草種植兩大行業難題;持續為行業發展提供專業技術、人才育成、融資三大支持;深入升級實施完善的「4+3」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全面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提檔升級。
(一)以龍頭企業引領帶動效應,助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全面整合優質資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落實產業鏈補鏈、強鏈的同時,全面推進產業集約化建設,不斷落成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大型規模化牧場、乳製品加工廠、大型飼料廠、大規模飼草種植基地,打造「種養規模化、管理智能化、發展持續化」的現代化奶業發展體系。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最終實現乳品加工業、飼草料種植生產、奶牛養殖業相互促進及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閉環產業鏈。發揮奶業發展引擎作用的同時,構建行業標杆,以產業集群效應、示範帶動作用,引領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源:伊利
(二)全面構建智能化、科學化養殖模式,驅動產業鏈可持續發展
1、構建「智慧牧場」,全面提升養殖效率依據全產業鏈發展關鍵環節,不斷探索科技生產力與產業鏈的融合切入點,將創新科技通過技術手段轉化升級,全面植入產業鏈。充分藉助大數據、5G、區塊鏈、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融入奶牛養殖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建立,著力打造智慧型牧場,實現現代化科學養殖。提升我國奶牛養殖效率,引領產業鏈智能化水平趕超國際。
2、構建「種養一體化」養殖模式,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在深入推進規模化、集約化奶業發展的同時,積極攻堅奶牛養殖糞汙處理難題。通過奶牛養殖業環保技術研究,帶動牧場「種養一體化」養殖模式建設,通過補貼獎勵政策鼓勵和拉動牧場大力發展優質飼草種植,科學合理匹配糞肥消納用地、環保設施投入,全面支持合作牧場向種養一體化生態循環模式發展。
(三)著力突破我國奶業發展難題 引領我國奶業發展再創新高
1、快速推進奶牛品質升級,建設核心優質種群在全面啟動「奶牛品質升級工程」基礎上再升級,通過專業培訓、現場服務、良種奶牛引入等方式幫助牧場規範種群建設,完善繁育體系,並引入全球排名前十的優質種公牛凍精,推動我國奶牛種群建設對標國際核心種群。對於牧場種群改良建設給予優質性控凍精補貼、良種奶牛引入補貼以及專項融資支持。
2、加速優質飼草研究推廣,普及高品質飼草料廣泛應用成立飼草種植專項研究模塊,進一步深化優質飼草種植及高品質飼草料研究,在優質青貯種植及優質苜蓿種植等飼草種植、製作領域不斷深入,提升飼草料品質。同時拓展飼料本地化研究,通過不斷擴充本地化飼料,在保障奶牛營養所需的同時降低養殖成本。在此基礎上,推行優質飼草獎勵政策,配套融資與技術支持,實現優質飼草的自給自足。
圖片來源:伊利
1、專業技術支持憑藉技術實力強大的伊利奶牛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不斷深入養殖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在全面實施以增效為主體的降本增效、精準飼餵、精益運營三大服務項目基礎上,全面推進「一公斤奶項目、十噸奶工程」,即充分發揮服務資源優勢,利用公司專業的嵌入式服務人員和具有國內外牧場豐富實踐經驗的奶牛科學研究院服務人員、在奶源基地開展奶牛養殖全過程、全方位的專業服務,幫扶牧場提單產、增效益。並不斷升級技術支持,在伊利奶牛科學研究院基礎上,升級成立專業委員會,開展更深入的專業技術研究,並通過「嵌入式」「阿米巴經營」服務模式在奶源基地轉化為生產力,有效提升奶源基地養殖技術及管理水平。
2、人才育成支持持續強化產、學、研綜合平臺,依託伊利「牧場合作夥伴發展學院」「供應商發展學院」和「經銷商發展學院」,全方位幫助產業鏈合作夥伴成長,最大化發揮全產業鏈協同價值。針對上遊奶牛養殖業合作夥伴,通過「奶牛學校專業班」「牛二代」訓練營、「牧業精英班」「奶牛伊課堂遠程專業班」等學習平臺,不斷為牧場培養大批的綜合型管理人才和專業型技術骨幹,同時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前沿的專業技術有效植入牧場,為牧場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3、融資支持持續升級伊利集團以「核心企業承擔實質性風險」為特色的產業鏈金融模式,不斷優化融資渠道,擴充融資幫扶領域,降低融資成本,為牧場提供最便捷的融資服務,以最直接的方式支持牧場發展。
(五)升級完善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 促進我國奶業穩健發展
深化完善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與產業鏈合作夥伴構建最緊密的可持續協同發展共贏關係,將四大利益聯結全面升級為七大利益聯結:
圖片來源:伊利
1、技術聯結,強化牧場技術與管理能力提升近些年,我國奶業實現了由散養式的奶站、小區到規模化的牧場模式的快速轉型升級,進而對奶牛養殖技術水平需求不斷提高。為解決牧場「缺技術、缺管理」問題,伊利集團於 2010 年聘請國內外有專業權威和實戰經驗的專家組建成立奶牛科學研究院,又進一步整合內外部資源,細化科研及服務領域升級成立奶牛科學研究院技術委員會,開展科研攻關、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將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理念不斷植入牧場,極大地提升了奶牛養殖水平與經營效益。
2、金融聯結,為牧場發展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奶牛養殖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重資產行業,牧場從興起到擴大都需要大量資金流注入。而且現有的大部分牧場是由原有的小區、奶站轉型升級而來,缺乏資金積累。再加上牧場地處偏僻、抵押困難,融資渠道存在大量限制與制約,於是就形成了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伊利集團創新並探索出以「核心企業承擔實質性風險」為特色的產業鏈金融模式,解決牧場的融資難題。從 2014 年開始,伊利集團與相關金融機構合作,不斷優化融資渠道,擴充融資幫扶領域,並進一步全面下調融資利率 32%,解決牧場發展全方面的資金需求,為牧場持續穩定發展提供關鍵保障。
3、產業聯結,解決牧場種養結合不緊密與飼草匱乏問題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養殖成本高出近 30%,而導致這一狀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國飼草料大量依賴外購,甚至進口所致。為此,伊利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和自治區的號召,按照「以養帶種、以種促養」的原則,出臺種植獎勵的有力政策,鼓勵牧場大力發展優質飼草種植,向種養一體化發展,降低飼養成本的同時,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伊利集團通過開展優質青貯獎勵、優質苜蓿使用獎勵,拉動和鼓勵奶牛養殖業大力發展優質飼草種植。
圖片來源:伊利4、風險聯結,幫助合作牧場抵禦市場風險2014 年以來,受國內外原奶快速增產及原奶生產與乳製品消費淡旺季反差的影響,國內原奶會出現階段性的過剩現象,尤其是每年上半年均會出現原奶供大於需的情況。伊利集團始終頂住經營壓力,全額收購牧場合格原奶,替牧場承擔市場風險。伊利集團為解決合作牧場的原奶消化問題,每年額外噴粉 20 萬噸左右,直接經濟損失約數億元。未來三年伊利集團仍將充分發揮大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牧場籤訂長期合同,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有效分擔牧場的市場風險,維護行業的穩定發展。
5、優質高產飼草料聯結,降低飼草料養殖成本玉米青貯是奶牛最主要的粗飼料,玉米青貯的產量與質量對奶牛養殖成本、奶牛健康影響巨大。伊利集團在奶牛科學研究院營養中心專門增設了青貯種植研究模塊,並整合關聯公司的資源,通過選種選育、田間管理等長時間的試驗,2018 年青貯試驗田成功實現玉米青貯增產 25% 的突破,該項目對牧場的可持續增收價值巨大。
6、奶牛品質升級聯結,助力牧場解決發展深層次問題伊利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奶業振興號召,投入資金在奶牛種群建設與奶牛品質升級方面給牧場進行補貼,包括對使用優質性控凍精改良奶牛種群的牧場給予補貼,對良種奶牛引入提供專項融資支持的同時也給予補貼,並整合全球優質資源開展良種改良技術研究,為牧場提供專業技術指導服務,幫扶牧場提升種群建設進度及奶牛品質升級成效,從而構建奶牛品質升級利益聯結。伊利集團也是我國唯一為奶牛種群建設與奶牛品質升級實施企業補貼的乳製品企業。
圖片來源:伊利
7、全面貼身服務聯結,隨時為牧場提供實地技術支持奶牛養殖行業受工作環境艱苦及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影響,很多牧場出現了招人難、留人難的狀況,特別是專業技術崗位。體現到結果上是標準化作業難維持、奶牛單產難提升、奶牛健康難保證。為此,伊利集團想牧場之所想,急牧場之所急,充分發揮伊利集團技術資源和管理資源優勢,開創了為牧場免費貼身服務-嵌入式服務的先河。伊利集團抽調伊利奶牛科學研究院學習實踐一年以上具備理論+實操能力的 400 餘名技術人員組建嵌入式工作組,實施 24 小時駐場服務與服務承包製,將嵌入式服務人員績效薪資與牧場經營指標掛鈎,確保服務質量與效果。嵌入式服務科學完善的服務機制,除了幫牧場解決技術與管理問題,還幫助牧場開展組織建設、人才培養、績效管理等工作,項目推進後,絕大部分牧場人員流失率降低,經營效益提升,深受牧場的歡迎,嵌入式服務人員也成了合作夥伴的好幫手。
建立伊利集團內部跨單位協調聯動工作機制,聯合各單位形成合力,統籌協調解決行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難題,動態跟蹤行動執行情況和成果成效。
伊利集團各單位結合行動計劃,並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未來規劃,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具體的實施目標。同時加強各部門間的跨部門協作與協同、強化各部門的責任分工與落實。
組織內部階段性成果和典型案例的推廣應用,對表現卓越的團隊予以表彰,構建成果經驗研討分享平臺,邀請產業鏈合作夥伴分享成功經驗,共同研討行業發展方略,調動產業鏈資源共同助力國家奶業振興。
以上內容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執行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
來源:新乳業。支持:中國奶業協會。文章僅用於行業交流,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廣告
1600+ 企業、70000+ 經銷商、6.5萬+ 展覽面積,助力乳品飲品、食品食材、農產品等搶佔疫情常態化下的新商機!
商務合作:18632161616(微信同號)
特色鮮明、賣點突出!每日億輕入駐華糖雲交會,多款明星產品火熱招商中!
掃描下圖中小程序碼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