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分明是亡國太后,弄丟了大清王朝,為何會贏得國人稱讚?

2020-12-24 鮮花暢談歷史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誇讚隆裕太后的都有誰?首先是孫中山,他對隆裕太后絕對可謂不惜溢美之詞,甚至把隆裕太后稱讚為「女中堯舜」!除此以外,還有袁世凱,他和他的北洋系對隆裕太后的評價那也是相當高的,恐怕並不比孫中山的「女中堯舜」遜色多少……

▲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不知道諸君看出什麼問題沒有?很多給予隆裕太后「五星好評」的人,其實都是清王朝滅亡的受益者、甚至就是清王朝的「掘墓人」!比如前面提到的孫中山、袁世凱。隆裕太后「不放一槍一炮」、以末代皇帝溥儀的名義下詔退位,孫中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不需要「北伐」便可以輕而易舉地「統一全國」、成為中國的合法政府。而袁世凱也可以以此為「本錢」,換取孫中山「退位讓賢」,由自己出任民國的首任大總統。

至於隆裕太后,清王朝早晚是要亡國的,這一點她心知肚明,與其「頑抗到底」、灰溜溜被轟下臺,倒不如就坡下驢、換取自己和溥儀的終生富貴。要知道,袁世凱可是承諾隆裕太后和溥儀繼續保留皇太后和皇帝尊號的,而且還承諾每年給隆裕太后和溥儀四百萬兩白銀的「生活費」!隆裕太后死後入葬的崇陵,也是由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出錢完成了收尾工程,從而使之避免了淪為「爛尾樓」的尷尬。換句話說,隆裕太后代表溥儀宣布退位對於彼時中國的各方政治勢力而言,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多贏」局面。

▲民國·首任大總統袁世凱

對於已經不具備威脅性的「對手」,中國曆朝歷代的帝王們從來都不吝溢美之詞!比如漢獻帝劉協、魏元帝曹奐,退位已經很多年、新朝的皇帝都換了,甚至已經換了好幾茬。可在他們去世之後,新朝的皇帝依然還是給了他們帝王的喪葬規格,並且還給他們建了帝陵、上了帝諡!「獻」和「元」,那可都不是惡諡,甚至可以認為是美諡。再看看民國給隆裕太后和溥儀的皇太后、皇帝尊號以及眾多政治人物給隆裕太后的溢美之詞,跟漢獻帝的「獻」、魏元帝的「元」,還有他們死後的皇帝待遇又有多大差別呢?

▲漢獻帝劉協(劇照)

所以說,所謂隆裕太后贏得國人的尊重,那純屬是「那什麼」!誇讚隆裕太后的其實大多都是清王朝的「掘墓人」,都是清王朝滅亡的受益者。與其說他們是在誇讚隆裕太后,倒不如說他們是在藉此邀取自家胸懷寬廣的美名。當然,對於這位「不放一槍一炮便放下武器」的「對手」,的確是值得「稱讚」一番的!不為別的,她給自己省了多少不必要的麻煩和犧牲?難道還不值得「誇」兩句嗎?

▲清·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更重要的是,隆裕太后這個人不比她的姑姑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自「甲申易樞」之後,便完完全全就成了清王朝的「無冕皇帝」!隆裕太后在宣統年間雖然貴為皇太后,但清王朝的實權卻一直掌握著溥儀的親爹——攝政王載灃手裡。換句話說,隆裕太后對於各方勢力而言,根本沒有什麼威脅性可言!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的北洋政府給隆裕太后評價那麼高,卻不太願意提及攝政王載灃的重要原因所在。

▲清·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當然,載灃也是個頭腦清醒的人。既然無力回天,那就坦然面對既成事實。溥儀退位時,載灃沒有站出來反對。溥儀退位之後,載灃索性回家當起了寓公……也正是因為如此,載灃最終獲得了善終。試想,如果他不安分,還能安安穩穩在醇王府裡等到新中國成立嗎?不得不說,載灃的頭腦可比他兒子溥儀清醒太多太多了!

相關焦點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大臣不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無顏面對祖宗
    但他這一生終究跟大清,跟封建王朝捆綁在了一起,掙不開,逃不過。 清朝滅亡的最直接負責人隆裕太后跟溥儀都不過是可憐的犧牲品,他們的人生早早被慈禧太后所操控,當慈禧太后撒手人寰後,獨留孤兒寡母面對這亂糟糟的世界。
  • 清朝滅亡後,袁世凱為何會想娶隆裕太后為妾?人性弱點暴露無遺
    這些都是清末以來湧現的忠臣良將,他們拯救了大清的頹勢,為清朝續了命。雖說大清後期出了幾個諸葛武侯一樣的救世人物,如李鴻章,如曾國藩,更如左宗棠,張之洞之類。但也少不了如曹操司馬懿一般都竊國大盜,而晚清的這竊國大盜完全就是這些諸葛亮式的人物培養出來的,如袁世凱,段祺瑞之類,其中以袁世凱最為囂張,不僅做了大清的臣,還革了大清的命,更要命的是他還想娶大清的太后。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是什麼情景?隆裕太后痛哭流涕:我無顏面對祖宗
    在經過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清王朝從康雍乾三朝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時期,又轉而進入被列強欺壓的晚清時期。慈禧執政時,清朝已經成為了即將沉入大海的巨輪,誰也無力去拯救了。
  •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退位條件:什麼都能答應你,唯獨此事寧死不從
    溥儀在退位時年僅6歲,要說整個清王朝最後一個實際掌權者應該就要算隆裕太后了。 然而在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和慈禧陸續駕崩,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年僅3歲的溥儀即位。而隆裕也從皇后一躍成為了攝政太后,攝政王載灃一起共同主掌已經大廈將傾的清王朝。
  • 宣統帝退位時,隆裕太后答應袁世凱的全部條件,唯有一事絕不退步
    其實溥儀在退位之後還能享有一定的權力,完全靠的是當時的隆裕太后和革命軍之後籤訂的《大清皇帝辭位優待條件》,其中就包括了「中華民國以禮待之」、「侍衛人等照常留用」、「歲用四百萬兩
  •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談退位條件:任何事都答應,唯有一事堅決不讓
    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伴隨著溥儀的退位而宣告終結,當然,期間所有的事情對於溥儀來說是完全搞不明白的,溥儀3歲即位,中間經歷了3次即位3次退位,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溥儀本來只是一個王爺,與皇位根本挨不上邊。
  • 一生悲戚人,落寞伴黃昏|為大清謝幕的女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刀筆知識局 ,ID:DB_zsj】,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導讀:她是一位身世悽涼的「亡國太后」,一生從未領受過光緒皇帝的恩愛。晚年雖為尊太后,大清國卻已走向末路。最後為時勢所迫籤署「退位詔書」,反倒使她青史留名。
  • 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凱為一等公爵 為何他還是「背叛」了清廷
    面對全國範圍內此起彼伏的革命起義形勢,不管是攝政王載灃,還是隆裕太后,都焦頭爛額。無奈之下,載灃在御史史履晉的奏請下,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湖廣總督是清朝九大疆臣之一,頗有實權,含金量極高。因此,載灃在上諭中說:「該督等世受國恩,自當力顧大局,勉任其難。」沒想到,袁世凱根本就不買帳。因為,清廷只給與他「節制調遣」的權力,對於他所創建的北洋軍,則只能「會同調遣」。
  • 慈禧太后分明是女的,為何光緒卻喊她「親爸爸」?李蓮英道出原因
    慈禧太后表面上歸政與他,實際上那些朝中大臣仍然唯慈禧太后馬首是瞻,並不怎麼尊重光緒這位小皇帝。 其實,歸根結底,光緒皇帝的悲劇來源於他想要重振大清王朝的雄心壯志,這與貪圖安逸的慈禧太后有著根本的區別。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大臣,絕對是不願意看到光緒皇帝的成功,哪怕光緒皇帝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重振大清國的威望。
  • 慈禧太后懷孕,大清御醫知道後為什麼不說?
    1861年,在大清王朝位於承德的避暑山莊裡,這位僅僅在位十一年的帝王去世了。在這一年,慈禧聯合恭親王發動「祺祥之變」,先後處死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位輔政大臣,並改元為同治,控制了國家大權。鹹豐皇帝駕崩的時候,慈禧還是一個年紀輕輕風華正茂的少婦,俗話說,這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丈夫在時還好,這丈夫去世了可怎麼好呢?
  • 慈禧的小金庫究竟藏了多少寶藏,隆裕看到後,為何驚訝的合不攏嘴
    一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都會說,就是這個太后才導致清王朝走向最後的滅亡的。這個女人,手握政權48年,垂簾聽政。還後來的割地賠款。樁樁件件。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壞事。作為一個女人。她還是很愛惜自己的皮膚的。這個皇后很好奇呀,這裡密室裡會有什麼呢?當她抱著好奇的心態走進去之後一下子就驚呆了。這個密室的通道裡。掛滿了歷朝歷代的名人字畫。通過密道進入到內室之後。更是驚的光緒帝的皇后合不攏嘴。滿眼的金光閃閃,牆上都是一個小格子一個小格子的隔開的。每個小格子裡都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珍寶。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開創了封建王朝制度,而這樣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大清是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代表了在我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破滅,大清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而清朝的統治者們也成為了後世的關注對象。
  • 李鴻章數次籤訂不平等條約給慈禧太后背鍋,卻被國人罵成狗
    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在晚清朝廷中周旋於皇帝與太后之間,各國洋鬼子之間,滿漢大員、朝臣與督撫之間。作為籤訂賣國條約的「專業戶」,他一直遭到國人輪番的痛罵。封建王朝的末世蒼茫,大體上都相差無幾,但晚清又有其獨特性。晚清七十年間,卻是海外列強餓虎撲食一般,蜂擁而上。然而官場腐敗無能達於極點。在晚清 「一間百孔千瘡的破紙屋」的情勢下,李鴻章的「裱糊匠」角色,可以說是命中注定了的。
  • 慈禧太后到底有多奢侈?每年要一萬多隻大蕉幹啥用?
    老太太為自己的生日準備的首飾合黃金1萬兩,合白銀38萬兩;置辦衣服花去黃金23萬兩;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道路的景點設置與裝飾,花去白銀240萬兩……太后這個生日,約花了白銀1000萬兩,相當於整個北洋艦隊的經費。除此之外,為了給太后修退休後休息的頤和園,花去白銀3000萬兩。當時,英國和德國最先進的戰艦價格約為25萬兩白銀。也就是說,老太太半個月花掉一隻巡洋艦。
  • 康熙為孝莊太后題的「福」,為何是「中華第一福」,並不許倒掛?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眼看就到了孝莊太后60壽誕的大日子,不料太后染上重病,任御醫院的太醫百般調治也不見好。看到祖母遭受病痛折磨眾太醫卻束手無策,康熙怒不可遏,差點下令把太醫全殺了。無奈之際,康熙親自翻查古書,尋找救治祖母的辦法。
  • 慈禧太后的陪葬品翠玉白菜,真的是珍妃嫁妝嗎?珍妃親侄女這麼說
    光緒皇帝在後宮有三個女人,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瑾妃、珍妃都是原任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女兒,兩人是親姊妹。隆裕皇后,不僅人長得不漂亮,據說待人接物的氣質也不夠高雅,實質上她是慈禧太后特意安排監視光緒皇帝的眼線,從一開始,光緒皇帝與她就貌合神離的厲害,他們之間,僅大婚當晚勉強在一起演了一回戲,後來從未合房共枕過。
  • 慈禧太后死前留下一道遺旨,隆裕皇后聽完心都涼了!
    慈禧太后是清末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她的生活充滿了挫折。在她的個人情感生活中,丈夫去世,兒子去世,她成為寡婦。中年時,她飽受喪子之痛。可以說她嘗到了世界的苦澀。但在政治上,慈禧太后是一個真正的女強人,她獨特的政治手腕讓所有的男人都願意跪在慈禧的腳下,慈禧一生中從未嘗過親情的滋味。
  • 西太后——大清帝國的最後光芒
    與此相對,西太后統治有四億人口的大清帝國長達四十七年之久,到最後也沒有下臺。包括男性掌權者在內,這樣長期掌握實權的例子,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而且,她在位期間,是一個內憂外患紛至沓來的激蕩時代。關於她統治中國的秘訣,本書想試著分析一下。西太后在位期間,與世界歷史的轉換期重合。
  • 不能維新的太后,不是好太后——慈禧的道德困境
    大清」聖母皇太后」變為後來」歷史罪人」的」原罪」便是,大多數人堅定認為清朝曾有富國強民的維新機會,但均因慈禧太后的幹預而落空。清末維新失敗,慈禧太后固然責無旁貸,但完全歸罪於慈禧太后一人,也確實草率。一、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青史留名的人物必然是複雜的,只有庸人才配無譽無咎。
  • 慈禧太后:怎麼在牆上掛那麼多茄子身邊隨從差點憋出了毛病
    清王朝之所以在列強打來的時候敗得那麼慘,很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閉關鎖國,一個是自高自大。但恰恰正是因為這種故步自封的態度讓清王朝敗得一塌塗地。清王朝的統治者們不僅在國力上有莫名的優越感,他們 還認為清朝的吃穿住行都是最好的,所以很多外國的東西傳來他們要麼不屑,完全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操作、比如有人給慈禧太后弄來了一輛汽車,慈禧太后非要讓司機跪著開,這就讓人哭笑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