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貴州衛視聘請來開設「詹姆士的廚房」精品美食節目,開播三年來,深受觀眾喜愛,在全國美食節目中有著良好的口碑和人氣。並且在每期節目中推出貴州農特產品公益宣傳片,推介貴州特色食材,宣傳貴州地理標誌農特產品,為精準扶貧出一份力。
詹姆士(1968年4月26日),本名鄭堅克,臺灣廚師、節目主持人 、美食自媒體人。2006年起,詹姆士在《型男大主廚》、《美食鳳味》電視節目身份為「料理達人」,專長日式、法式、中式、意式創意料理。2011年10月以參與《型男大主廚》電視節目獲選為「第46屆電視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主持人獎」。 主持節目其廚師身分以及日文、英文皆能溝通,詹姆士多年外景見聞巧妙應用不同國家的料理技巧,相當受到觀眾喜愛。型男主廚詹姆士以「料理職人」形象活躍於螢光幕前。 另外,他也是一位知名的美食類IP,在Youtube開設《詹姆士姆士流官方專屬頻道》。許多料理影片都擁有百萬點閱率。
2016年詹姆士辭去了當了10年的旅遊節目主持人,把時間空出來經營自己的料理影片頻道跟臉書,在拍攝《姆士流》的影片時詹姆士有個大原則,食材與調料要超市就能買得到,器材儘量不複雜,例如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烤箱,就得想辦法不用烤箱就把菜做出來。影片上線後,很多網友給他的正面評價是:「老詹,你的料理真是好做又好吃」。也有網友因為料理太簡單而質疑他沒有廚藝,但每當看到網友在影片一上線後,馬上就把照做的料理拍照上傳分享,詹姆士也是有莫大的成就感。
詹姆士念初中時,家裡開了餐廳,因很常待在店裡幫忙,訓練出他的好功力。雖然高中念美工科,但味覺指引他,走上廚師之路。
詹姆士的美工背景,讓他現在有空時也會作畫,「下廚也是另一種藝術表現」,父親曾跟他說:「做菜就像畫畫一樣,把畫布轉成炒菜鍋、顏料轉成食材跟調味料,在過程中也是需要比例調配……」
詹姆士自述:
我很幸運,從小就愛吃,第一次做菜是幼兒園大班,前一天看媽媽做了一道宮保魷魚,隔天還想再吃,就趁爸媽不在家的時候自己試做出來。一直到現在,就算不在店裡、沒有節目通告的時候,我都還是吃完一餐就開始想下一餐要吃什麼,當愛吃成為做菜的的動力,你就會做不累也做不膩。
年輕時曾在日本學廚,日本的傳統料理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真所謂「割不正不食」,在料理學校花了很長的時間學刀功與組裝,要求把每一道菜精細切割並搭配適當的器皿,但其實懷石料理從沒讓我的味覺感到震撼,反而不如日本的庶民料理:居酒屋、拉麵店、和洋料理所帶給我的驚喜。
身為一位愛吃鬼廚師(對我來說,有一顆愛吃的心比廚藝重要得多),最感動的不是吃到多麼複雜厲害的菜,不是那些米其林限量錯過了就一輩子吃不到的料理,是那種「不按牌理出牌」廚師出的菜,往往簡簡單單就能讓我感動到痛哭流涕。我從前在居酒屋吃過一道菜,鵝肝串燒上覆草莓,並佐草莓所調配的醬汁,吃到這樣的料理總會讓我默默在心中為廚師叫好:「有你的!這樣搭也行!」
談到「味道」,詹姆士身旁朋友員工都大讚他如音樂家擁有絕對音感,他有著「絕對味覺」,隨便吃一道料理,就知道裡面有哪些食材,這些根植於童年的味覺經驗,成為他打響廚藝招牌的最大養份。
專業廚師跟一般的料理愛好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對食物味覺的經驗值,這點很現實,廚師每天在第一線戰場大量的做大量地吃,你沒吃過的食物,就不會知道味道,自然也不會理解什麼跟什麼搭在一起的感覺。
詹姆士說廚師分三種,第一種當謀生為了討生活,第二種是你喜歡餐飲行業的工作環境或料理的過程,第三種是你因為愛吃好東西,自然學會把料理做出來。不論是哪一種廚師,回到原點都必須得要大量地吃,味覺沒辦法光靠想像,理解了各種滋味後,才能夠用技法把味道組合起來。
透過大量地品嘗各種食物,素人都可以變專家。一起主持節目的曾國城與夏宇喬,原本都不是精通料理的人,從錄《美食大三通》因為工作吃各地美食,先是練就了好的「說菜」能力,後來做《型男大主廚》,每周看專業廚師現場示範,經常還要下場比賽,這麼日積月累下來在廚藝上的精進,連他們自己都很驚嘆。
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廚師,詹姆士說:「現在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在路上被路人攀談,聊廚藝、聊美食,自己成為一位讓別人有信任感的人。
明星廚師這樣的概念,更多的是從西方傳入東方,諸如《地獄廚房》之於戈登·拉姆齊、《波登不設限》之於安東尼·波登,這些受人追捧的明星廚師,背後也是一個強大的個人IP,也是屬於美食領域的權威性人物。
那麼,我們就來拆解一下詹姆士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詹姆士之所以能夠成為美食領域的明星廚師,總結有以下幾點:
一、領域垂直
詹姆士對美食的熱愛,對料理的熱情,以及吃貨的精神,就專注於美食領域,不會今天說美食明天又跟你聊美妝,你必須要夠專注在某一個垂直細分領域,不斷的向下紮根,不斷的積累,才能夠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
而人們在某個細分領域更願意去相信專家的意見,就好比今天如果我們身體上有了病痛,你會更願意相信一個人路人的意見還是一個專業醫師的意見?若你不夠專業及垂直沒有形成明顯的標籤,自媒體平臺在判斷上就會混淆,不知道應該把你的作品推薦給哪些受眾,不利於粉絲的聚集。
二、獨到的個人特色
每次在看詹姆士吃美食時,他會用非常有邏輯性以及貼切的對比把他吃到的感受精準的傳達給觀眾,就好像我們自己吃到美食一樣,形容的就如身臨其境,瞬間就能讓觀眾非常有代入感。
詹姆士因為本身的歷練及天賦,學習過很多國的料理以及國外留學的經驗,讓他能夠熟練掌握許多食材的屬性以及搭配方式,進而創造出新的烹飪方式或是新的美食組合,這一切都來自於他經年累月對於美食知識及技能的積累。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三、具有用戶思維的內容更便於分享和傳播
詹姆士做菜時永遠想著如何降低一般人做料理的門檻,非常貼心的去簡化烹調的步驟,甚至要求自己做菜的食材以及調料都要是一般大眾都能夠輕易獲得的原材料,以及烹飪的器材也必須是一般家庭都會有的基礎器材。比如說:在國內並不是每家每戶家裡都會有烤箱,畢竟中國的烹飪方式更多用到的是鍋,而烤箱是每個西方家庭都必備的器材,所以他就會轉換方式去想如何讓某道菜能夠不運用到烤箱卻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永遠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輸出的內容才能快速讓用戶接受並參與分享和傳播。
四、個人IP變現
當詹姆士在貴州衛視的節目火起來時,他就開始針對貴州的食材進行研發、製作出具有貴州特色及詹姆士親自監製的醬料調味品以及廚房相關用品,在電商平臺以及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等等,透過銷售商品進行變現形成閉環。
個人IP變現,也是許多自媒體人的痛點,擁有大量的粉絲但卻苦於不知如何變現。這就是在創作之前沒有經過全盤的考慮所以無法實現商業閉環,導致叫好不叫座,空有大量粉絲自己卻過得苦哈哈。
個人IP變現的路徑總結下來為以下幾種方式:
1. 廣告變現
2.賣貨變現
3.社群引流變現
4.引導線下實體店變現
5.招商加盟
6.賣課程
7.商演綜藝
8.代言
9.個人IP打造價值
10.直播帶貨
今天分享的是個人品牌打造中的「內容力之內容傳播」和「個人IP變現」
如果你在個人品牌打造、私域流量構建方面有想要討論的,可以給我留言
一個有十幾年創業經歷的小姐姐,告訴你生意不難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