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遇到一個賣肉脯的朋友,他說最近生意很不錯,網上銷量突破新高,主要原因是邀請了美食博主幫他直播。
我有些奇怪,問他為什麼不在網上直接做廣告,而要請「網紅」?,那直播費實在不低,單坑位費就要15萬他白了我一眼,問我懂不懂什麼叫做IP?
只要美食博主一推薦,他的產品銷量就蹭蹭地往上長,這營銷手段比他鋪天蓋地撒廣告有效多了。
為什麼美食博主一發話,網民就毫不猶豫地相信他呢?
恰巧前兩天朋友送了我一本《個人品牌七堂課》,讀了它我才知道原來這個效應源自個人品牌。正是美食博主打響了自己的個人品牌,所以網民們如此信任他。
《個人品牌七堂課》由秋葉大叔所寫,秋葉是武漢工程大學的副教授,他口吃,但巡講直播不斷;他寫過好幾本書,個人品牌七堂課就是他《七堂課》系列中的一本,秋葉大叔寫東西很接地氣,手把手教你知識,絕不藏私。
1、個人品牌到底是什麼?
個人品牌就是一個標籤,當看到一個人時,除卻他身上的職務,明確地讓別人知道他是幹什麼的。比如說,看到李佳琪,我們就想到OMG——美妝博主;聽到樊登,就知道他是辦讀書會的——講書人;看到俞敏洪,就想到英語培訓。
個人品牌就是一種明確的定位,讓別人知道你可以給他帶來什麼價值。為什麼要樹立個人品牌呢?
其實個人品牌就相當於一個符號,別人看到這個符號就會相信你的專業能力,不設任何心理防線,無條件地信任你。
2、怎樣打造個人品牌呢?
秋葉大叔提到了七種思維方式,每種都能刷新你的思維。
第一,平臺思維。
在平臺創作,其實可以變相理解為給平臺打工。既然是打工人,就得摸準老闆的脾氣。
比如說,很多自媒體作者都會困惑,為什麼發布文章流量時好時差?幾天前一篇文章展現量達到100萬,但隔了幾天,文章的展現量卻只有不到500?
這樣的大起大落,容易使心態崩盤。
想通這個問題,其實只需要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平臺,你願意扶持什麼樣的作者?
平臺好似老闆,老闆之間也有競爭,希望留住用戶,用戶粘性越高,平臺的收益也越高,所以平臺需要作者創造內容。
什麼樣的作者叫做優質作者呢?
首先要持續輸出稀缺性的內容,平臺的後臺都有數據,知道哪些作者頻繁輸出高質量文章,而哪些作者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比如我之前就做過一個實驗,連續幾天更文,文章的展現量就會很可觀,特別是如果有一篇爆款文章,接下來幾天的文章數據都會不錯,但如果一周不更新,文章的展現量就會呈現斷崖式下跌。
所以說想得到平臺的扶持,持續輸出優質內容非常重要。
其次要有鮮明的個人風格。比如說秋葉大叔在公眾號上寫文章,排版非常簡單,寫文章就像和朋友拉家常。
這樣的風格就讓讀者感覺很親切,再看他的文章就像和老朋友相遇,看到文字和排版就知道是秋葉的,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作為新手小白,寫作時要有意識地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貪多嚼不爛,剛開始做自媒體時,不要太多分發太多平臺。
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分發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在重複性的事務上,二是不同平臺要求不同,對自己設計的框框越多,反而不知道該寫啥,不如卡位一個平臺,在平臺積累粉絲後再考慮多平臺運營。
第二是賽道思維。絕大多數小白都屬於知識型IP,也就是依靠知識獲得他人認可,如何發展成為橫亙在知識型選手面前的問題,一般來說,知識IP有7個發展方向,包括教育、培訓、諮詢和社群等。
出版指的是圖書或者音頻和圖文形式的文字,採用知識付費的方式讓別人購買你的產品。
這幾年知識付費盛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大V們往往都會發專欄課或者開發課程,一旦讀者購買了課程,那麼出版賽道這條道路就走通了。
之前我曾在中國大學幕課上購買過周建芳老師的《高能搜索課》,感覺講得非常好,收穫了很多。
對於老師們來說,這也是很值得的投入,比方說,他在線下一節課3000多元,但線下受時間、精力的制約,在線上出版可以突破時間的壁壘,實現睡後收入。
培訓一般是指線下諮詢服務,一般是1對1的個性化服務,比如說不少情感諮詢類服務。
這樣的形式受時間制約,一份時間只能帶來一份收益,所以一般做諮詢的時薪定價相對比較高。
另外還有運營社群,我自己就參加了雪梅姐的0基礎寫作變現課程。雪梅姐運營社群有幾大法寶,一是開發課程,促進會員復盤學習;二是組織讀書會活動,讓會員讀有所得;三是對接資源,推薦學員寫作。
這樣的社群既有動力,又有溫度,還可以變現,所以每年的VIP卡銷量都不錯。
自此,自媒體人的賽道思維是什麼就浮出水面了。
首先是需要做出一個有市場的產品,這個產品能夠解決他人的需求,有市場。其次確定自己發展的道路,選擇一個方向和對標的人,進行努力。最後可以多賽道發展。很多人先通過出版,再通過培訓諮詢,做社群等方式多方位邊線。
第三是定位思維。所謂定位思維就是讓別人知道,你是幹什麼的?形成自己的人設。
比如說在秋葉大叔最早是做PPT的,所以他給自己起名秋葉PPT,別人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做什麼的。
第四是團隊思維。當一個人個人品牌剛起步的時候,他可能只是一個人在奮鬥,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需要招募小夥伴一起奮鬥。招募什麼樣的人,決定團隊怎樣發展都是一門學問。
第五是產品思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規劃變現,產品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影響力產品,第二種是回報型產品,其中影響力產品主要為了積澱用戶。
比如說,我們經常看到9.9購買超值課程,其實這就是影響力產品,9.9元賺錢嗎?不,可能還虧本,但9.9元就過濾了不少薅羊毛的用戶,積澱了不少潛在客戶。
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相當於維護三個老客戶,所以設計影響力產品非常重要,而後續回報型產品就更需要從時間和空間上來設計。
比如說秋葉老師設計的office PPT課程,它有完善的產品矩陣,既適合消費水平不高的大學生購買,也適合職場青年,不同的定價、不同的需求陪伴客戶的不同生命周期。
第六是渠道思維,平臺的流量並不等於是自己的流量,好的個人品牌必須能夠持續導流並實現商業變現。秋葉大叔提出了一個反覆刺激法,就是讓客戶從公域流量導入私域,比如公眾號、微信、群等,讓客戶反覆接受到該品牌的宣傳信息,這樣對品牌的認同度會更高。
除此之外,秋葉大叔還提出在平臺導流的時候,要注意設置一個讓別人關注你的理由。比如說贈送免費資料等,這樣別人關注的可能性就更大,另外當新用戶關注以後,要注意及時進行溝通沉澱用戶。
第7課思維是運營思維。每個品牌都有一個故事,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品牌?故事講得好的人,可能也會吸引更多的人。
個人品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賦能,將自己的影響力輻射給他人,從而達到幫助別人、成就自己的目的。
3、總結
以上就是秋葉大叔個人品牌這堂課所講的七大思維,我相信這對於做個人品牌的人來說,看了以後肯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實操書,更像是秋葉大叔個人奮鬥的心得和分享,如果想建立個人品牌的,不妨買來看一看。
我是羅幕衾寒,歡迎大家關注我, 歡迎大家評論、點讚,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個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