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十大經典館藏文物

2020-12-16 文蘊人生百態

甘肅地處西北,在國土版圖上形式似「玉如意」,而這裡也確實蘊藏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自八千年前的「彩陶文化」開始,這裡的文明之火一直照耀著古老的西北天空。漫漫的絲綢之路在此經過,留下了東西文化交流的印記。

甘肅省博物館裡最具特色的便是「絲路文明」的展示。特殊時期,人們無法實地參觀,很多博物館都進行了「線上展覽」。甘肅省博物館也參與其中。並在4月份的時候,進行了一個「十大經典文物展覽」的直播活動。在官方的「文案上」,宣傳的是對「十大鎮館之寶」的展示和講解。

不過在一個多小時的直播裡,實際展示了11件(組)藏品。不過講解員「小姐姐」自始至終只對一件文物,提到「鎮館之寶」四個字。這就是世人皆知的「銅奔馬」,以前曾被叫做「馬踏飛燕」。

甘肅省博物館最具特色的兩個展館就是「絲綢之路」展和彩陶展。這十大經典(或者說十一大)館藏文物有八件出自「絲綢之路文明」展廳。

一、鏤空鞘青銅短劍

1972年,出土於甘肅靈臺縣白草坡西周墓中。通長24.3釐米,鞘長18.7釐米,寬10.5釐米。劍鞘鏤空,上刻有蛇和兩隻小犀牛。劍身刻有紋飾。

二、鼎形銅行燈

1999年出,出土於平涼市廟莊戰國秦墓。是貴族出行時的照明用燈。閉合時,外形為一個三足圓鼎。使用時,頂蓋翻起有支架支撐。此器構思精巧,工藝精湛。

三、禮縣大堡子山秦先公墓金飾片

大堡子山秦先公墓群,曾遭嚴重偷盜破壞,大量文物流失海外。這些金飾片很多是由海外歸還。可能用作士卒鎧甲裝飾、馬胄飾物、棺具裝飾、車輛裝飾等。

四、《儀禮》簡

1959年,出土於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分木質和竹質兩種,共496枚,為甲、乙、丙三種版本《儀禮》共九篇。這是目前所見《儀禮》的最古寫本,是漢代墨寫隸書的上品。

五、銅奔馬

1969年,出土於武威市雷臺漢墓。最為世人所知的國寶文物,名副其實的「鎮館之寶」,曾被叫做「馬踏飛燕」。

六、「驛使圖」壁畫磚

1972年,出土於嘉峪關市魏晉5號墓。上為一個郵驛使策馬送信的場景。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古代郵驛的形象資料。

七、東羅馬神人紋鎏金銀盤

1988年,甘肅靖遠一農民在家中修葺房屋時發現。直徑31釐米,上刻有葡萄和鳥獸花紋,還有希臘神話故事人物。是一個極具西方特色的器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八、元玻璃蓮花託盞

1999年,出土於在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徐家坪汪世顯家族墓。玻璃材質,呈藍色,上下兩部分。盞為七瓣蓮花型,託外延為八瓣蓮花型,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託盞。汪氏為顯赫的蒙古家族。

剩下的兩(三)件在彩陶館展出。

九、鯢魚紋彩陶瓶

1958年,出土於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遺址。瓶腹繪黑色人首形的鯢魚圖樣,屬於國寶級文物。

十、「彩陶王」——渦紋彩陶甕

出土於永登縣蔣家坪,高52釐米,口徑19.6釐米,底徑12.5釐米。是甘肅省博物館館藏最大的彩陶。

十一、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1973年,出土於甘肅秦安邵店大地灣。女性形象。圓鼓腹,平底。瓶高32.3釐米,口4釐米,底徑6.8釐米。器身有黑色紋飾。

相關焦點

  • 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出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孫夏)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江西省博物館邀你鑑選十大「鎮館之寶」
    江西省博物館首次公開展出經典文物——「商代鹿耳四足青銅甗」 觀眾駐足觀看大江網訊 記者朱正、實習生潘路瑤攝影報導:1月18日,大江網記者從江西省博物館獲悉,該館從萬件館藏文物中遴選出20件,自1月20日起,按月逐一向公眾展示,最終選出10件經典文物作為
  • 268萬餘票選出「文明之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為: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
  • 湖北省博十大「鎮館之寶」評選結果揭曉
    新華社武漢12月14日電(記者喻珮)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結果13日揭曉,逾235萬名公眾為心儀的「鎮館之寶」投票。館藏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等文物瑰寶獲此殊榮。
  • 國際博物館日去看鎮館之寶
    今年「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的活動主題,讓不少市民想要走進博物館中,目睹各種館藏風採。  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清明上河圖、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獸首瑪瑙杯、南京博物館的紫砂提梁壺、天津博物館的雪景寒林圖……每個博物館中都有最為珍貴的「鎮館之寶」,而濟南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又有哪些奇珍異寶呢?參觀時的注意事項1、拍照不要使用閃光燈。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作為「湖北客廳」展現大國文明風範的湖北省博物館,是2018年中印領導人非正式會晤的首站。在參觀精品文物展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淵藪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
  •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聚先秦文明之精華」
    依託如此豐厚的歷史資源,山東博物館所藏文物,包羅萬千,陶器、青銅、竹簡、書畫等等不一而足。八角星紋彩陶豆(大汶口文化)2011年的時候,山東博物館進行了一次「鎮館之寶」的評選活動,從當時館藏的150餘萬件藏品中,通過層層的評選,最終確定了10件文物作為「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來漲知識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新晉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在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原有「鎮館之寶」基礎上,新增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珍品。
  • 湖北省博物館要上新啦!誰是「鎮館之寶」?你來定!
    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大一倍,「鎮館之寶」也將隨之擴容。省博聯合湖北日報 推出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以更好地發揮明星文物代言博物館、推介荊楚文化的作用。此次評選旨在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是博物館人不斷探索的問題。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亞歷山大石棺(Alexander Sarcophagus)  姜松評寶:世界上最知名的石棺,描繪亞歷山大大帝的浮雕,是保存完好的2300年前的古代藝術經典。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鎮館之寶:溪山行旅圖  姜松評寶:最知名的古代山水畫。隱藏的作者題名,證實了畫作真實度。  官網:  https://www.npm.gov.tw/  14.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
  • 探訪青州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
    9月16日,「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走進青州博物館,重點參觀了青州簡史陳列廳和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廳,同時近距離觀瞻了「宜子孫」玉璧、龍興寺佛教造像和明代趙秉忠的狀元卷三大「鎮館之寶」。  青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四萬餘件,有八個常設展廳,展出文物2000多件,2008年5月,青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我國唯一一家縣級綜合性國家博物館。
  • 走進青州博物館 三大"鎮館之寶"走出國門
    9月16日,「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走進青州博物館,重點參觀了青州簡史陳列廳和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廳,同時近距離觀瞻了「宜子孫」玉璧、龍興寺佛教造像和明代趙秉忠的狀元卷三大「鎮館之寶」。   青州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
  • 圍觀|中國博物館裡的十大「鎮館之寶」
    華 夏 瑰 寶探秘中國博物館界十大「鎮館之寶」全世界的博物館,都擁有一兩件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藏品。它們不僅牽引了人們最多的目光,既是文博小白直奔的重點,也是所在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的驕傲。究竟什麼樣的藏品,才擔得起「鎮館之寶」的名號?在燦若繁星的珍寶中脫穎而出,它們都懷揣哪些流轉千年的故事?這個暑期,就讓我們一起開啟博物館裡的「尋寶之旅」吧!
  • 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物中的「靈魂」所在,中華文化的瑰寶
    文章《每個博物館都有一個「靈魂」,稱得上鎮館之寶的,絕非等閒之物》系百家號冰河拾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魚蛋7777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特色的當地博物館,其珍藏的文物更是數不勝數。而且每個博物館都有真正能夠成為鎮館之寶的文物,它們也是大有來頭的。今天小編羅列十大縝館文物。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物中的「靈魂」所在,中華文化的瑰寶。
  • 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華文化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物數不勝數,字畫,珠寶,青銅器等等,他們要麼還在墳墓裡安息要麼被私人收藏,要麼則是在博物館裡供後人瞻仰。今天就來看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吧。一: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收藏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北京也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作為元明清的首都,北京的土地下埋藏了無數的文物想要在這些文物裡脫穎而出它的價值可見一斑。而它就是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畫。
  • 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從河姆渡到民國的浙地留影
    浙江省博物館位於美麗的西湖湖畔,1929年籌建。現有館藏文物及標本10餘萬件。最具特色的當然是良渚文化展覽,還有吳越文化遺物,以及精美的龍泉窯瓷器等等。浙江省博物館主要有兩大館區——孤山館和武林館,周圍還有文瀾閣、美術館和名人故居等等,形成一個綜合的文化地帶。
  • 「商代文明」、「陶瓷文化」——江西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所以,到江西省歷史博物館裡參觀一番,你會為這片土地上曾經繽紛多樣的璀璨文明所折服。2012年的時候,江西省博物館開始進行一個「鎮院之寶」的評選活動,歷時兩年左右時間。以當時所藏的20件精品文物為候選對象,全民參與。從中選出十個作為「鎮院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