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過年話鞭炮,放完小鞭兒,最喜歡拽著滴滴金跑

2020-12-03 10點一頁書

過年,得放鞭炮。鞭炮最初之意,是為了驅逐鬼神和迎接新春,但對於一般人而言,鞭炮中的文化內涵,是不去深究的,鞭炮就是一般人家過年的象徵,是過年最熱鬧歡樂的聲音。所以,儘管有不少人因鞭炮的噪音和汙染而反對放,而且,有一些城市還禁止過,但是,更多的人還是覺得大過年的,沒有一點兒鞭炮的響動,那還叫過年嗎?北京好多年前曾經禁止過,這幾年又恢復了,只是限制了時間和地點。

對於過年的傳統而言,鞭炮和餃子的意義是同等重要的,一個聽在耳,看在眼的,一個吃在心。缺一不可。否則,年的味道就減少了。大年三十,先要全家圍坐一起吃團圓餃子,夜裡十二點的鐘聲一響,鞭炮訇然齊鳴,禮花漫天綻放,那樣全城熱烈的勁頭,是外國聖誕節無法比擬的。

對於鞭炮,是很有講究的。

響的叫炮,據說最早的炮叫「麻雷子」,很粗糙的牛皮紙外表,單響,但非常響。我小時候看別人放過這傢伙,小孩都對它敬而遠之。比它進化一些,同樣很響的,叫做「二踢腳」,雙響,地上響一聲,飛到空中響第二聲。膽大的,拿在手裡放,膽小的,放在地上放。看著它們拖著長長的火尾巴飛上天,等著炸響第二聲的時候,非常過癮。也有飛上天好幾響的,叫做「躥天炮」。

比炮的模樣和聲音要小一點的,叫做鞭。鞭中最常見的是寸鞭,又叫小鞭,小如粗火柴頭,一掛幾百頭幾千頭,甚至上萬頭,一般都是掛在長長的竹竿上放。楊柳青的年畫上,兩個胖小子舉著竹竿放的就是這種小鞭。點燃一頭小鞭上的捻兒,然後趕緊跑到一旁,捂著耳朵聽響,是很多人童年過年時候的回憶。聽吧,噼裡啪啦,百鳥鬧林一般,響個沒完,地上落滿紅紅的紙屑,像是開滿一地的春花。如果過年趕上下雪,白雪紅紙,成為一幅色彩明豔的年畫。這樣的場景,不僅在城裡,在鄉間也是如此。即使再窮苦的農村孩子,也要放一點小鞭,哪怕不是一掛一掛地放,只是一個一個地放,那微弱的聲響,那破皮殼子的紅草紙紙屑,也點染著過年的一份心情。

比小鞭更小的,要算是「耗子屎」了。這名字有些不雅,但很形象,灰色的小粒,真跟耗子屎差不多。它的響聲不大,吱吱的,像蚊子叫,點燃後,在地上打幾個滾,吱出幾下藍色的火星,躥到半空中,螢火蟲似的,就沒影兒了。如今,已經見不到這玩意兒了。

鞭炮之中,其實還包含著花,所以,鞭炮又稱作花炮。大的叫禮花,小的叫小人花。小人花,又叫老頭樂,現在依然有賣的,是放在地上,孩子們放,老人在旁邊看,點燃之後,不會躥到天上,只是如倒掛金鐘一樣,四散出燦爛的火花。小時候,小鞭放完之後,如果我還能有一個小人花放,就是天大的樂事了。

放花中最大最有氣派的,當數放花盒子了。先要架起架子,六角形八角形的大盒子一層一層地碼上去,可以碼三層六層,最高碼到九層,高達數丈;再把架子掛起來,第一層是禮花,第二層是花炮,第三層是人物……

每層的內容各不相同,點燃,一層層飛上天空,連臺好戲似的,紛呈著不同的聲響,繽紛著不同的情景。老北京,有家吉慶堂,做花盒子最有名,據說,慈禧太后非常歡喜這玩意兒。對於一般百姓,那時候,我們只能到大柵欄裡的同仁堂或瑞蚨祥門口,才能看到這樣過年的盛景。

相關焦點

  • 「破五」的小鞭兒能「崩窮」 給財神過生日擺「三桌半」有什麼講究?
    比如,不能用生米做法、不能動刀剪、婦女不能出門……過了初五這一天,過年的禁忌和老講究,就都可以解除啦。過了破五,接完財神,各家飯館、商鋪,五行八作的鋪子就接連開張了。老百姓在這天放鞭炮,俗稱「崩窮」。就是說,可以將所有的「晦氣」和「窮氣」都從家裡給崩走了,來年好發大財呀。
  • 滴滴金(對子紙),80後農村孩子標配,滿滿的都是回憶
    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對心裡藏不住事,保不住密的人,常常說他「門旮旯放不住個滴滴金兒」。「滴滴金兒」是一種長長的火藥線,往往在過年時,兒童們手握一端,將另一端點燃,會燃放出金色的火花,有的還伴有輕微的炸響聲,火花隨著噼噼啪啪的聲響,一朵朵小金星閃爍著不停地跌落下來,因此,被稱之為「滴滴金兒」。這種「滴滴金兒」在晚上點起來尤其好看。
  • 貼吊錢,放鞭炮,天津人怎麼過年的?
    貼吊錢,放鞭炮,天津人怎麼過年的從清代到民國,天津人一年到頭最重視的就是過年。一進臘月,宮南宮北大街就開啟了春節模式,臘月十五年貨登場。臘月廿三,灶王爺上天,祭灶要請灶王爺買糖瓜。臘月廿四掃房子要買窗花!
  • 啥是滴滴金?冰心童年時,在煙臺過春節的最愛……
    關於煙臺過年的記憶,冰心記憶猶新:「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邊山上孤單寂寞的獨往獨來,也有熱鬧得鑼鼓喧天的時候,那便是從前的新年,現在叫做「春節」的。那時我家住在煙臺海軍學校後面的東南山窩裡,附近只有幾個村落,進煙臺市還要越過一座東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過年還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 過年放鞭炮長度翻幾番 是20年前10倍
    長城網邯鄲2月10日電(劉振山)據觀察,過了20年,每逢過年不可缺少的放鞭炮現象也在不斷升級,節節攀「長」,從500、1000響躍升至1萬、2萬響。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收入的增加和時代的進步,過年放鞭炮的長度也越來越長,從20年前的500響、1000響,最多2000響,象徵性慶賀一下新春的到來,到如今的5000響、1萬響、2萬響,外加禮花彈,人們在燃放鞭炮上的花費可是越來越慷慨和大方,一擲數百金,在所不惜,真可謂鞭炮聲聲,連綿不斷,震耳欲聾,樂此不疲。
  • 點年火放鞭炮吃餃子穿新衣,小時候年初一美妙無比的記憶
    這第二,就是吵吵鬧鬧放鞭炮。這過年燃放鞭炮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這個就不屬於我們小孩子職責範圍內的事了,但小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卻又是最喜歡放鞭炮的。所以呢,一點罷年火,就吵著嚷著家長快快放鞭炮,瞪著眼睛看家長用菸頭或年火點燃鞭炮的那驚喜的瞬間。家長會一再喊我們,離遠點,離遠點,別蹦著嚇著。
  • 過年放鞭炮,「熊孩子」的招數五花八門,7個安全知識爸媽須掌握
    過年放炮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歪媽小的時候,每年的三十晚上鞭炮聲都是此起彼伏、一聲連著一聲,一直到大年初一早上還能聽見炮竹聲。小孩子也都喜歡放鞭炮,有了鞭炮聲才感覺有了過年的氣氛。關於過年放鞭炮也有一個傳說——相傳在古代的時候,有一個兇猛的怪獸叫做「年」,平時都在深海中潛伏著,直到辭舊迎新的時候才出來害人、破壞莊稼、傷害家畜,百姓們都苦不堪言。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裡為非作歹,卻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到了,跑到另一邊又被一堆火給嚇得抱頭亂竄。
  • 膠東農村過大年,五個日子必放鞭炮,還有這些忌諱?
    今天阿兮只說下老家膠東農村過年放鞭炮的風俗習慣。一、年三十下午上墳送吊子請祖宗回家過年,墳上放鞭炮。農村人,村裡都有統一的「義地」,村裡去世的人,只要沒有特殊問題,都會埋進義地,進入祖墳地。女人這個時候初一和三十的兩份餃子早已包完,於是開始著手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家宴。
  • 過年隨想
    即使這種情況下,夥伴們還是喜歡冬天,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家裡可以給自己做件新衣服,餐桌上出現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餐。從進入臘月開始,就數著手指倒計時盼年。放了寒假,小夥伴們最愛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去集市買鞭炮。賣鞭炮的商家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競賽似的推銷自己的貨,為了吸引顧客時不時放上一掛。通常是這家鞭炮響聲未完,那家鞭炮已經點燃。
  • 不再放鞭炮、不再盼著穿新衣、不再盼著過年,如何讓孩子明白過年
    馬上要過年了,我家4歲的兒子早已放了年假,他剛剛上小班,這是他的第一個假期。自從放假以來,兒子就屢屢問我,媽媽我為什麼放假啊?我每次都回答道:「因為要過年了啊!」我這才發現過了快三十個年了,至今還不明白過年的意思,在我的記憶裡,過年就是闔家團聚、穿新衣服、貼春聯、放鞭炮、走親戚、吃好吃的......我趕緊到網上查閱了很多關於過年的資料,惡補了一通,繪聲繪色的給兒子講關於灶王爺、門神、財神、以及關於過年傳說。
  • 回老家過年(散文)
    當故鄉的客船接回一波波遊子,接回成年累月的鄉愁,接回愈來愈濃的年味,回老家過年的序幕就這樣慢慢地拉開了……回老家過年,家裡的年始終是我熟悉的樣子,真誠而溫暖。老家地處湖區,雖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但過年也是熱熱鬧鬧。
  • 農村新年放鞭炮的日子還有講究,主要是這五日,你知道嗎?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今年過年,農民都有一件不太開心的事,那就是現在不讓農民放鞭炮了,以前過年事一定要放鞭炮的,這樣才有過年的味道,現在連鞭炮都不讓放了,很多人覺得這年過得越來越沒有意思了,很多年輕人現在過年都不願意回家了,還有農村新年放鞭炮的日子還有講究
  • 炸煎堆 放鞭炮 點花燈 鄉下過年到元宵(組圖)
    有獎評新聞   「未過元宵還是過年昨天,記者隨在廣州做生意的鄭先生回電白縣茂港區的沙院鎮過年。  沙院鎮是古老的鄉鎮。這裡每家每戶門前掛著醒目的大紅春聯。兒子回來了,鄭家阿叔炸起了圓圓的煎堆,大嬸到田頭摘回新鮮蔬菜,孩子們都跑到街上放鞭炮,玩煙花。  晚上,小鎮更熱鬧了。在曬場上,連接上千米的鞭炮噼噼啪啪地響起來了。
  • 過年……(散文)
    上世紀80年代的鄒東山區,剛剛分田到戶的農民,對於需要集中花錢的「過年」並不是那麼渴望,尤其對家庭負擔重的來說簡直就是「過關」。而孩童們,對「過年」的渴望就跟老菸鬼見了大煙似的,不是興奮簡直就是亢奮,整天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放假,盼過年的一切!
  • 春節小知識:每逢過年,老百姓們都要放鞭炮,這裡有什麼說道呢?
    文/紀布話說,自我國古代起,一直沿襲至今日,只要到了春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以示慶祝新的一年到來,同時,也預示著可以沾點「喜氣兒」。那麼,今天的問題來了,在最開始的時候,咱們中國人燃放鞭炮又是為了什麼呢?
  • 在農村,過年的時候為什麼都在12點準時放鞭炮?有什麼寓意嗎?
    每年到了臘月三十、大年初一這兩天都有好多放鞭炮的,其實也不僅僅光在這兩天,整個正月裡邊,沒出正月十五之前,都有好多放鞭炮的。集中放鞭炮主要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點以後,也就是大年初一零點以後,敲了12點的鐘聲,鞭炮齊鳴,震耳欲聾,吵的人根本睡不著覺。
  • 爆竹聲聲響孩子玩的瘋 過年安全爸媽要注意|孩子安全|放鞭炮|春節...
    想當年,小編還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的時候,過年是最開心了,因為過年的時候可以放鞭炮,拿壓歲錢~可是除了歡樂的玩耍以外
  • 他說過年愛放鞭炮的,你們都「鞭」上長炮!太狠了!
    有個牙尖嘴利的人最討厭人放鞭炮,一年春節他寫個段子——愛放鞭炮的,祝你們都「鞭」上長炮!太狠了!這哥們叫張發財,就上面COSPLAY王思聰的這位。名字你可能不知道,但《舌尖上的中國》海報一定看過,那就是他設計的。…………………………………………………………「娃子娃子你別讒,過了臘八就過年。
  • 農村人辦紅白喜事為啥愛放鞭炮?
    另外放鞭炮還有一些神話的意蘊,顯示了農村人對於他們心目當中所謂神的尊崇,對于吉祥如意的祈望,所以放鞭炮似乎就成為了一項必須要做的事情。農村結婚放鞭炮2、農村並不禁止放鞭炮。我們國家現在在城市禁止放鞭炮,但是在農村並沒有明確的禁止。
  • 在臺灣過年,習俗竟然這麼有趣與精彩!
    不過近年來消費意識投頭,通常只在除夕前二、三天才準許有「漲價」的行為。送神之後也開始賣春聯和過年可用的吉祥裝飾品,時代越進步,擺飾、吊飾品也越多,不過「花市」的各式各樣應景的「金棗樹」、「金桔樹」等也都粉墨登場,準備到各家增添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