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一首詞為何惹得她淚滿衣襟?原來最懂蘇東坡的人是她

2020-12-16 文史經緯

元朝的伊世珍《琊嬛記》卷中引《林下詞談》有這樣的記載:

子瞻在惠州,因與朝雲閒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悽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雲歌喉將轉,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日:「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朝雲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

朝雲在惠州不忍唱的這首「花褪殘紅」詞,詞牌為《蝶戀花》。全詞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其主要內容是感傷春光易逝,佳麗難逢,嘆息多情人卻被無情人所煩惱。上片詞描繪暮春景象。殘花柳絮,新燕翻飛,綠水盈盈,芳草萋萋,正是春末夏初的典型景象,其中蘊含著淡淡的春光消逝的哀愁,為下片寫多情人作了鋪墊。下片詞用敘事之筆寫「牆外行人」的單相思。牆外行人看見牆裡高高蕩起的鞦韆,又聽到美人的朗朗笑聲,不由得對鞦韆美人產生了愛慕之情。但「牆裡佳人」並不知「牆外行人」的單相思,結果就只能是「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真可謂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這樣一首抒發淡淡春愁、無端煩惱的情詞,為什麼竟惹得朝雲淚滿衣襟、不忍卒唱呢?這就不禁使人懷疑此詞必有另外一番深意。查上片結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原出自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這是愛國詩人屈原為奸佞小人所讒毀,被楚頃襄王放逐江南,振興楚國的理想完全破滅;在激烈的去與留的思想矛盾中,他向巫師靈氛問卜,靈氛便勸他遠逝而去。其中的「芳草」喻指美人,也即是屈原愛國政治理想的象徵。蘇軾一生處於新舊黨爭的夾縫中,兩次遭到新黨奸佞小人的讒毀放逐,其境遇與屈原頗為相似。

因此,《蝶戀花》詞中的「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是否也蘊含著大好春光(人生的春光,家國的春光)消逝,不如遠遁隱居的深意呢?下片結句「多情卻被無情惱」,表層意思是寫佳人難求,但從屈原《離騷》的「香草美人」比興手法看來,也可以象徵政治思想上的知音難求。聯繫東坡執著而坎坷的一生,他不正是「多情卻被無情惱」麼?他的「多情」的政治理想確確實實是被「無情」的政治現實擊得粉碎了。倘若如此分析,那麼,這首 《蝶戀花》就不是單純的情詞了。

據蘇軾《朝雲墓志銘》:朝雲字子霞,姓王,杭州人。她十二歲隨侍蘇軾,「敏而好義」,「忠敬若一」,相隨東坡二十三年。先黃州,後惠州,東坡兩次遭貶斥她都不曾離開,三十四歲逝世於惠州。她對蘇軾不但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有深刻的理解。毛晉所輯《東坡筆記》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而行,顧侍兒日:「汝輩且道是中(指腹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為然。又一婢曰;「滿腹都是機械(聰明機智)。」坡亦未以為當。朝雲乃曰:「學士一肚皮不合入時宜。坡捧腹大笑。這「一肚皮不合入時宜」 可謂一語中的,充分說明朝雲與蘇軾確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了。因此,朝雲唱這首《蝶戀花》詞,自然會觸發其一生跟隨蘇軾顛沛流離的哀傷情感,痛惜蘇軾天才一生的悲劇命運。由於對這首詞的「個中三昧」有深切了解,她的淚滿衣襟,不忍卒唱,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

相關焦點

  • 蘇東坡最「好吃」的一首詞,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
    譬如他專為東坡肉所作的一首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還有吃荔枝而作「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以及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的「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甚至吃個橘子都要大書特書「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
  • 蘇東坡最「懶」的一首詞,懶得動、懶得想!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曲折,宦海浮沉幾十年,大多都是被貶在外,漂泊流離。政治上的失意讓蘇東坡嘗試從道家、佛家的經典中尋求解脫之道。因而蘇東坡精通儒釋道,思想融匯,對人生的沉浮榮辱時而消極頹廢、時而冷靜曠達、時而幽默超然。
  • 蘇東坡最地道的一首婉約詞,被詞家評價「柳永未必能及」
    在宋詞的發展史上,蘇東坡是最為舉足輕重的人物。蘇東坡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提倡詩詞同源,並主張「以詩為詞」,大開詞境,創豪放詞風,大大地提高了宋詞的抒情功能,使得詞的地位得以提升,成為與詩同等的文體。
  • 蘇東坡最有味道的一首詞,也不如神醫故事有創意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這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激發了蘇東坡那壓抑已久的豪情,大風大浪之後,蘇東坡成熟了,任你風狂雨驟,我自能定住風波。風雨之中,昂首挺胸;風雨過後,天下太平。很多人都喜歡「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句,此句看似風平浪靜,然而人生中不知要經歷多少的風起雲湧,才能到達此等境界。
  • 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成為中秋節最經典的代言詞
    每逢中秋時節,人們便會仰望一輪明月,詠頌蘇東坡最經典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詞中最後的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也成為了人們在中秋時節對家人和朋友最美好的祝福。我們不禁感慨,1000年前的蘇東坡,如何會寫出如此經典而真摯的中秋詞?在北宋熙寧四年,蘇東坡由於不滿王安石的變法,主動請求離京外任,於是調任到杭州做通判,四年後,又去了密州任知州。
  • 蘇東坡一首經典詞,後人拿其中一句,湊成經典佳句,失戀人都念過
    說起失戀,是一個很敏感詞,因為,是個人,談過戀愛,都有過初戀,即便是沒有失戀,也曾有那麼一瞬間吃醋或是感覺要崩潰,感覺要分手,感覺要失戀的瞬間。這句便是大文豪蘇東坡詩詞中的一句:「天涯無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是啊,這句應該是大家安慰失戀朋友最多的一句。可大家可知道這句並不是蘇東坡寫的啊,只是前一句是他寫的,後一句被後人加上去的,至於誰加的,已經查不到了。
  • 蘇東坡最豁達的一首詞,結尾10個字道出人生理想,令人回味無窮
    提起蘇東坡,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每逢中秋,基本都能聽到這句詩。他雖仕途坎坷,屢遭貶謫,從京城到祖國最南端,但胸襟坦蕩,樂觀豁達,遇事達觀,交遊甚廣,甚至自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這心胸,真男神。蘇軾詩云: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她家道中落被賣進行院,卻被百姓稱為神醫,蘇東坡更為其賦詞歌頌
    宇文柔奴,這個名字大家應該會比較疑惑,這個人到底是誰,怎麼從來沒有聽過。她就是點酥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白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這首蘇東坡的《定風坡》就是對點酥娘的讚頌,她的名聲也就此傳開。究竟是什麼樣的女子,能讓大家蘇東坡賦詞讚頌?
  • 蘇東坡終身不再聽這首詞,句句經典,感動無數人
    有緣千裡來相會蘇東坡在宴席上當即決定為王朝雲贖身,脫離苦海,收為待女。大家都以為王朝雲行了大運,傍上大款了。別看王朝雲年紀小,她也折服於蘇東坡的為人和才學,內心深為感動。命中注定,前世的姻緣王朝雲全身心地照料著蘇東坡,沒有絲毫為自己著想。蘇東坡的妻子也非常感動,對王朝雲也非常好。蘇家都真誠地善待她,王朝雲在蘇東坡家中過了幾年舒心的日子。
  • 蘇東坡的三個女人竟都姓王,而她嫁給了自己的姐夫,網友:看不懂
    蘇東坡是很多人都熟悉並且喜歡的大文豪,不僅樂觀曠達,熱愛生活,還才華橫溢,與眾不同。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自然不缺少愛慕的對象,然而巧的是,陪伴蘇東坡三個重要階段的女子,也是蘇東坡最重要的三個女子,竟然都姓王。
  • 蘇東坡又一首寫給吃貨的詞,色香味俱全,既美又好吃
    蘇東坡一生在官場沉浮坎坷,多次被貶,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被貶官而走過的痕跡,最遠甚至貶到孤懸海外的海南島儋州。不過蘇東坡始終懷著一顆豁達樂觀之心,隨遇而安,貶到何處便安家何處,造福一方百姓。當然,也造福蘇東坡這張吃貨的嘴。
  • 此人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一首詞豪邁縱橫,頗有蘇東坡風味
    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人合成蘇門四學士,也就是蘇東坡的弟子門人。實際上這四人並非完全是蘇東坡的學生弟子,而是因蘇東坡為當時文壇領袖,對四人有知遇之恩,且大為垂青賞識四人,也在文學上有所指導。因而四人都是自稱為蘇門弟子。後來四人名滿天下,世人方才合成其為蘇門四學士!
  • 蘇東坡新婚之夜所作的一首詞,卻通篇都是「抄襲」!
    名家作品更是寥寥可數,如李清照新婚後所作的詞「賣花擔上,買的一枝春欲放」。再如白居易寫給新婚妻子的詩「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等等。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同樣有新婚詩詞傳世,譬如下面這首《南鄉子》。不同的是蘇東坡的這首詞卻是用的集句手法,通篇都「抄襲」前人詩句:南鄉子·集句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 唐建軍‖「王」的男人——蘇東坡
    1065年,時年二十七歲的王弗在最美好的年華,拋下結婚十一年的丈夫和兒子撒手人寰。她不知道的是,深愛著她的蘇軾從此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但對她的思念一天都沒有停止。即使在她去世十餘年,被貶謫密州的正月二十日,蘇東坡夢回眉縣與愛妻相見。醒來後,悲滿胸懷,淚灑衣襟,留下了對王弗無限思念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紀錄片《蘇東坡》1-3集,感受詩詞大神的風採!(附蘇東坡經典詩詞文...
    03河東獅吼 蘇東坡在一首詩裡,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為這首詩,在文言裡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
  • 唐詩宋詞故事:蘇東坡理想中的生活是有一壺酒的
    凡喜歡喝酒的人,多是性情中人,敢於仗義執言。蘇序這個老頭也是。有一天,他喝醉了,走進一座廟裡,把一尊神像摔得粉碎。原來,這個廟裡的廟祝經常向信徒們勒索錢財,蘇家老頭子借著酒意,給村人出了一口惡氣。這老頭也很有智慧,別人家儲存食米,他卻用米換谷,在家裡存了許多。等到過災荒年時,他就開倉散糧,接濟村人。原來,谷比米儲存得更久。蘇東坡飲酒成趣,善良放達,有其祖夫的影子。
  • 蘇東坡:一生遇見3個可以隨便說話的人,浮沉有人陪、心事有人懂
    人的一輩子想找個什麼時候都可以說話的人很難,想找個什麼時候都說真話的人更難。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遇見一個可以隨便說話的人。入冬的季節,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白居易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兩句詩,因為這背後藏著一份最樸素也最率真的友情、展露著一種最隨行也最珍貴的相知。
  • 蘇東坡很真性情的一首詞,下片太經典,道出多少人的心聲
    從私心來講,今天分享的這首詞是我最愛的一首東坡詞,對它的喜愛程度,甚至要超過《定風波》,也超過《江城子》。蘇東坡當年在酒醉後寫下的這首詞,常常成為夜深人靜時無數次敲擊在心頭、迴蕩在心間的聲音。這短短十三字,道盡了古今多少人容易感到不快樂的共同根源,那就是:身不由己。當然,我們現在能夠選擇的路,比東坡所能選擇的要自由太多,他當時所面對的是大環境、政治上的不自由。此時的蘇東坡,有著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險些身死的經歷,並被貶黃州。1082年,是蘇東坡來到黃州的第三年。
  • 蘇東坡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知詞中意,知時已非少年人!
    蘇東坡精彩的一首詩詞:年少不知詞中意,知時已非少年人!在中國的文化史上,詩詞佔有了濃墨重彩的篇章。無數的文人騷客留下了一篇篇詩詞佳作,給予了我們關於愛、關於美、關於生命的豐厚體驗。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 ,他詩詞俱佳,留下許多名作。
  • 蘇東坡最冷門的一首《江城子》,卻缺了三個字,你能補上嗎?
    說到《江城子》這個詞牌,相信每個人第一時間想起的都是蘇東坡的那兩首《江城子》,一首「十年生氣兩茫茫」情意纏綿、字字血淚,說盡無限悽涼;另一首「老夫聊發少年狂」則慷慨激昂,奔放酣暢,寫出胸中壯志豪情!其實,蘇東坡一生寫過很多首《江城子》,只不過都被兩首經典之作的光芒掩蓋,以致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