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太平洋的附近是可以經常見到黃顙魚的,它是一種雜食性的魚類,是現在養殖業比較熱門的一種,雖然說它是雜食性的動物,但是它主要還是肉食的。它的肉質很是鮮美、出起來口感也很好,也有著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就有很多地方來進行養殖,它的產量都不是特別高,那麼在進行養殖時,有哪些重點需要我們注意的呢?我們一塊來學習下吧!
池塘的條件:在進行黃顙魚的養殖的時候,面積在5畝左右是最好的,池塘裡面水的深度要在1.5m到2m左右,而且池塘裡面的淤泥也不能太深了,最多也不能大於20cm。池塘最好建在離水源比較近的地方,這樣的話,對日後的換水是比較方便的。
還要有增氧機或者是增氧劑,這樣一來就可以讓池塘裡面的氧氣比較充足。在進行放養之前就要把池塘進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因為黃顙魚對生活的環境是很挑剔的,在池塘都滿足這些條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育苗的投放了。
魚種的投放:進行黃顙魚比較傳統的方法就是池塘養殖,因為黃顙魚是肉食的動物,所以說我們在放養黃顙魚的時候,可以放養一些餌料魚、鰱魚、鱅魚等魚種,因為這樣的魚種繁殖的速度是比較快的,有著一定的淨水作用,並且還能為黃桑魚提供食物。
水質的管理:黃顙魚對水的質量是有很大要求的,所以說我們在進行黃顙魚養殖的時候,水質的管理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工作。一般來講我們都是在15天左右的時間來進行一次的換水工作,每次要保留原來水的3分之1。
我們要確保池塘裡面的水有著一定的透明度即可,還有就是我們在每次換水的時候要在裡面加點適當的增氧劑,或者是把增氧機連接起來進行補氧的工作。在冬天的時候通常是要30天左右進行一次的換水就好了,但是要確保池塘裡面的溫度。
飼料的投餵:在進行養殖黃顙魚的時候,我們已經投放了一些餌料魚,所以說黃顙魚可以自己進行捕食,但是光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說我們每天要度黃顙魚進行最少1次的投餵工作。一般來講我們都會選擇在夜間來進行投喂,因為黃顙魚是比較怕光的,所以說要在夜間進行投餵的工作。
魚病的防治工作:黃顙魚是比較珍貴的魚種,在進行人工養殖時會有很多病害,所以說我們要對黃顙魚的病害來進行防治的工作,這點還是比較重要的。
黃顙魚的病害有車輪蟲、出血性水腫、水黴、營養不良、腸炎等,所以說我們要在飼養的時候,可以在飼料裡面加入適當的抗生素來增強它的抗病性,還要對魚塘進行不定時的消毒工作,來減少寄生蟲和車輪蟲對黃顙魚的傷害。
上面就是黃顙魚在進行養殖的時候,需要我們注意哪些重點問題,希望可以對你們有幫助,感謝大家的閱讀和支持,本文只用來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