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在進行養殖的時候,要知道這些重點

2020-12-21 百家號

我們在太平洋的附近是可以經常見到黃顙魚的,它是一種雜食性的魚類,是現在養殖業比較熱門的一種,雖然說它是雜食性的動物,但是它主要還是肉食的。它的肉質很是鮮美、出起來口感也很好,也有著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就有很多地方來進行養殖,它的產量都不是特別高,那麼在進行養殖時,有哪些重點需要我們注意的呢?我們一塊來學習下吧!

池塘的條件:在進行黃顙魚的養殖的時候,面積在5畝左右是最好的,池塘裡面水的深度要在1.5m到2m左右,而且池塘裡面的淤泥也不能太深了,最多也不能大於20cm。池塘最好建在離水源比較近的地方,這樣的話,對日後的換水是比較方便的。

還要有增氧機或者是增氧劑,這樣一來就可以讓池塘裡面的氧氣比較充足。在進行放養之前就要把池塘進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因為黃顙魚對生活的環境是很挑剔的,在池塘都滿足這些條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育苗的投放了。

魚種的投放:進行黃顙魚比較傳統的方法就是池塘養殖,因為黃顙魚是肉食的動物,所以說我們在放養黃顙魚的時候,可以放養一些餌料魚、鰱魚、鱅魚等魚種,因為這樣的魚種繁殖的速度是比較快的,有著一定的淨水作用,並且還能為黃桑魚提供食物。

水質的管理:黃顙魚對水的質量是有很大要求的,所以說我們在進行黃顙魚養殖的時候,水質的管理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工作。一般來講我們都是在15天左右的時間來進行一次的換水工作,每次要保留原來水的3分之1。

我們要確保池塘裡面的水有著一定的透明度即可,還有就是我們在每次換水的時候要在裡面加點適當的增氧劑,或者是把增氧機連接起來進行補氧的工作。在冬天的時候通常是要30天左右進行一次的換水就好了,但是要確保池塘裡面的溫度。

飼料的投餵:在進行養殖黃顙魚的時候,我們已經投放了一些餌料魚,所以說黃顙魚可以自己進行捕食,但是光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說我們每天要度黃顙魚進行最少1次的投餵工作。一般來講我們都會選擇在夜間來進行投喂,因為黃顙魚是比較怕光的,所以說要在夜間進行投餵的工作。

魚病的防治工作:黃顙魚是比較珍貴的魚種,在進行人工養殖時會有很多病害,所以說我們要對黃顙魚的病害來進行防治的工作,這點還是比較重要的。

黃顙魚的病害有車輪蟲、出血性水腫、水黴、營養不良、腸炎等,所以說我們要在飼養的時候,可以在飼料裡面加入適當的抗生素來增強它的抗病性,還要對魚塘進行不定時的消毒工作,來減少寄生蟲和車輪蟲對黃顙魚的傷害。

上面就是黃顙魚在進行養殖的時候,需要我們注意哪些重點問題,希望可以對你們有幫助,感謝大家的閱讀和支持,本文只用來做參考。

相關焦點

  • 做好這幾步,黃顙魚養殖輕鬆過冬
    黃顙魚養殖一般在每年的5-7月份進行水花、夏花魚種培育,第二年7-11月份作為新口商品黃顙魚陸續上市,或者養殖到第三年上半年,作為老口商品黃顙魚上市,其中必須經過一次或者二次越冬。
  • 黃顙魚池塘養殖技術
    在春初放養季節即將到來的時候,筆者走訪成都水產技術推廣站楊壯志,請他講解了黃顙魚的池塘養殖技術。  近年來,天然水域中的黃顙魚數量銳減,目前基本上都是通過人工養殖來滿足市場需求。池塘養殖黃顙魚,大致有主養和套養兩種形式,現就相關技術作分別介紹,供大家參考。
  • 湖北鄂州:黃顙魚養殖效益倍增的秘密
    徐興川告訴記者,全雄性黃顙魚研究是我省重點科技發展項目,由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武漢百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經過10年潛心研究,通過採取性控技術,開發出黃顙魚「全雄1號」。該品種雄性率達到98%以上,生長速度比過去提升了20%,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每畝效益提升了1倍,已被農業部批准為水產養殖新品種。
  • 靠譜說種植,黃顙魚的高產養殖小妙招
    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家的養殖方法不對,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下養殖黃顙魚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有興趣的朋友們點個收藏!一、池塘的建設清理養殖黃顙魚是需要一定的水域面積的,其又是海水魚,所以我們在養殖黃顙魚之前就要在海面上圈出來一塊地用來放置網箱。還有,養殖黃顙魚的水域面積至少要在五畝以上,養殖池裡的水位不能超過兩米也不能低於一米五。
  • 黃顙魚養殖技術(二)
    搭配品種不宜用鯉、鯽、羅非魚等雜食性的底層魚類,這些魚類的生活習性與黃顙魚大致相當,混養這些魚類會跟黃顙魚爭奪餌料和棲息環境,影響黃顙魚的生長。在黃顙魚魚種下池1周後,搭配投放一些與黃顙魚在生態和食性上沒有衝突的其它魚類,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體空間,如搭配體長15-20釐米的花鰱50尾/畝,體長15-20釐米的白鰱200尾/畝。
  • 三文魚在進行淡水養殖的時候,需要注意這些重點
    根據新聞報導,在今後吃到的三文魚大多數都會是人工養殖的。因為野生的三文魚是很難進行捕捉的,所以說現在人工養殖三文魚講會開啟一個熱潮。有很多朋友想進行養殖,但是不知道方法,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解下三文魚該怎麼樣那個來進行養殖吧!選擇品種:部分鮭科魚類被統稱為三文魚,主要都是有太平洋鮭魚和大西洋鮭魚等,這些都被稱為是三文魚。
  • 黃顙魚養殖技術(一)
    養殖技術一、技術簡介黃顙魚在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亦有巨大的市場,是出口創匯的優良品種。黃顙魚人工養殖是近年開發的養殖新技術,目前國內主要有四大養殖集中區域,廣東省佛山市、浙江省湖州市、湖北省荊州市、四川省眉山市。
  • 黃顙魚人工養殖需要注意事項
    黃顙魚是一種雜食性魚類,是生活中特別常見的魚種,由於黃顙魚的營養價值很高、肉質鮮嫩、口感好,所以很多人養殖黃顙魚,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黃顙魚人工養殖的主要要點,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吧!黃顙魚人工養殖方法一、池塘選擇池塘的水質一定好、水源也要充足,配備增氧機等養魚機械設備。清除魚池內過多的淤泥在陽光下曝曬數日後,清潔消毒要在放養前10-15天,半個月後進行投放魚苗。
  • 黃顙魚池塘養殖常見疾病感染的原因是什麼?
    受市場消費需求影響,黃顙魚養殖產量快速增長,發展成為全國性養殖魚類。近年來,隨著黃顙魚養殖需求增加,池塘自然產卵簡單獲取魚苗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需要對黃顙魚人工繁殖技術進行開發研究。黃顙魚是無鱗魚,其幼苗對水中控制浮遊動物殺蟲藥物敏感,導致標苗育苗成活率較低,制約了黃顙魚產業化發展。
  • 黃顙魚養殖讓湖北荊州三湖漁場脫胎換骨
    瀏覽量: 2963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三湖漁場從2010年開始養殖黃顙魚,經過幾年的發展,
  • 名特水產黃顙魚高效養殖關鍵技術
    名特水產黃顙魚高效養殖關鍵技術黃顙魚體形優美、個體纖小、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甘、平,有祛風、利尿之功效,對人體水腫病、喉痺腫痛病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藥用價值很高。目前,在國內外銷售數量較大,經濟效益很好。由於黃顙魚是肉食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所以在養殖過程中對環境和管理條件要求較高。根據我們高產養殖經驗,現介紹以下六點技術。
  • 黃顙魚養殖發展迅速,產量已達50萬噸,但產業存在這些問題
    2018年全國黃顙魚養殖總產量為48.00萬噸,比上年增長15.03%,黃顙魚養殖總產量佔全國淡水養殖魚類總產量的1.65%,比上年增長了0.34%。全國有26個省市養殖生產黃顙魚(見圖1),主產區包括湖北、浙江、江西、廣東和四川等省區,黃顙魚養殖產量分別為13.65、7.90、5.29、5.28和3.27萬噸,各佔全國黃顙魚養殖總產量的28.44%、16.46%、11.02%、1.99%、6.82%
  • 黃顙魚行情利好,但高密度養殖不是想養就能養!
    近年來,養殖黃顙魚成了水產養殖利潤回報率高的代名詞,更有很多地方以專養的形式支配著黃顙魚的進步和發展。高密度養殖注意事項一、飼料品質:飼料質量對養殖效益起著絕對性的影響,在養殖過程中投餵優質飼料,黃顙魚更容易吸收轉化,出肉率高,品相更好。同時,優質原材料可大幅降低魚類因原料毒素引起的機體損傷,降低了魚病帶來的風險。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黃顙魚飼料品質良莠不齊。同等蛋白,有的價格差異1000元/噸,對剛進入黃顙魚養殖的朋友造成了選擇的困難。
  • 加州鱸魚套養黃顙魚高效養殖模式畝純利五千
    瀏覽量: 3686 次 我要評論   南京市溧水縣漁業技術推廣站從2011年開始在洪藍鎮陳家圩鱸魚養殖區推廣加州鱸魚套養黃顙魚高效養殖技術,實施面積達3500
  • 黃顙魚腹水病死亡率高達80%,一定要前期做好防控工作!
    黃顙魚腹水病死亡率高達80%,一定要前期做好防控工作!,因其有較為理想的養殖效益,黃顙魚近年來的養殖面積和養殖密度一直在不斷擴大。但是,黃顙魚養殖過程中的病害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比較常見的有腹水病、肝膽病、寄生蟲病、水黴病、腸炎病等,病害的發生也嚴重影響黃顙魚的養殖成功率。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強病害的防治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疾病所帶來的損失。
  • 掇刀區養殖的黃顙魚「遊」向韓國
    12月12日,在湖北碩隆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隨著漁網拉起,一尾尾黃顙魚在網中歡騰的跳躍著。這批5000斤的黃顙魚,即將從基地啟程開往威海出口韓國。湖北碩隆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位於麻城鎮蔡院村,其養殖面積達1800畝,是荊門市最大的鮮活名優水產品出口基地,公司還致力於發展智慧漁業,探索池塘內循環流水養魚模式,打造高效漁業。
  • 黃顙魚黃骨魚苗批發
    黃顙魚有名黃骨魚,是一種生存和適應能力極強的淡水魚,而且不管是河流還是池塘都可以養殖黃顙魚。黃顙魚養殖周期較短,雖投入較大,但產出高,獲利也比較大。一個6.5畝的塘口,在八月份能買10000斤魚,到九月又可賣12000斤魚,而池塘裡還約有4萬斤魚,養殖7個月,產量超過60000斤魚。
  • 野生黃顙魚更好嗎?
    最近一個視頻在網上熱傳:哈爾濱一個黑心商販用不明液體給養殖的嘎哈魚(學名「黃顙魚」)上色。視頻中介紹說,很多人覺得野生魚營養價值高,顏色發黃的黃顙魚常被認為是野生魚,賣價更高且更好賣。事實是這樣嗎?
  • 原來三步就可以解決黃顙魚養殖溶氧問題
    溶氧問題:黃顙魚養殖同其他魚一樣,要追求低成本高效益,自然是離不開高產量作為前提。在珠三角地區,黃顙魚的放養密度大約為3-5萬尾每畝,其養殖特點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在5、6月份左右放養500-40尾一斤規格,到次年清明節左右一次性出魚,在當地稱為養殖新魚;還有一種為3、4月份直接放養40尾一斤規格的黃顙魚,養殖到中秋或者年底出魚,當地稱為養殖舊魚,本文將以這兩種養殖方式做進一步分析。
  • 黃顙魚春季管理關鍵技術
    追施肥料技術 養殖「黃優1號」雜交黃顙魚的塘口,春季當池塘水溫穩定在8℃~10℃時,即可開始追施肥料。施肥數量應根據水質肥瘦及肥料質量來決定,水產養殖七分養,三分水。水質清瘦,缺少營養,含有機質少,水藻資源貧乏,會影響雜交黃顙魚的品質和產量。通常養殖戶使用通過高溫腐熟的家禽家畜糞便、草雜肥等有機肥料施於池塘,或堆放浸泡水中,或撒灑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