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2020-12-26 環京津網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中新社東京2月13日電 題: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

「不好意思,明天再聯繫可以嗎?我在接收整理防疫救援物資」「不好意思,晚上再採訪可以嗎?我正在做報告書」。近日,正在北京協調配送日本救援物資的演員三浦研一如是回復記者。

在經過數日「爽約」後,三浦終於空出一點時間接受採訪。「實在抱歉,最近過來的物資很多,我們人手又不足,所以有很多事要做。」採訪開始前,三浦歉意地解釋道。

家喻戶曉的「鬼子」專業戶

說起三浦,可能很多中國觀眾對他在眾多影視劇中塑造的日本軍官角色印象深刻。《夜幕下的哈爾濱》《走向共和》《生死線》等,他參演的影視劇近百部。三浦出生於日本東京,200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攻讀國際關係博士。因偶然機會走上演藝之路,後來發現演員才是更適合自己的職業。

三浦塑造的多是反派日本軍官角色。開始的時候,三浦以為「鬼子」是中國觀眾喜歡看日本恐怖片起的名字,後來才知道並不是這個意思。有時他走在街上,會被觀眾認出,「我認識你,你經常演壞人」。三浦聽後並不生氣,反而覺得開心,「這證明我塑造的角色很成功,被人記住了」,三浦笑著說。

在中國見證抗「疫」

三浦在中國一待就是20多年,中國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家。當前,中國正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三浦這段時間也在中國,見證了中國抗「疫」的整個過程。

三浦告訴記者,中國在疫情防控中還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了不使疫情進一步擴散,中國延長假期,呼籲民眾居家隔離,工廠延期復工,這當然對經濟等方面會產生影響。

三浦說,世界早已是一個整體,我們「同呼吸,共命運」。中國呼籲民眾暫時停止出境遊等措施,是對世界負責任的態度。

三浦提到,他也經歷過中國的SARS疫情。這次對比來看,民眾的防護意識和健康意識明顯提高了,政府的響應速度和舉措也強化了不少。

「當然,此次疫情中各方面的工作也不都是盡如人意的,需要進一步改進,這需要一個過程」,三浦強調道。

當被問及印象深刻的事時,三浦說,很讚賞中國民眾的樂觀精神。三浦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看到中國民眾在家自娛自樂,編排段子來消解無聊情緒。「沒有不停的雨,天一定會晴,悲觀無助於解決問題」,三浦說。

想演一名醫生

三浦通過新聞也看到了抗「疫」前線醫生的不易。三浦說,面對數量如此之多的患者,醫療資源短缺,醫護人員拼盡全力,冒著極大的感染風險救治病人,真的很令人感動。

此前三浦的朋友跟他聊天時,提到疫情中出現了這麼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以後可以作為影視作品的原型。三浦說,若有機會,他想演一名醫生。

據三浦介紹,他父親就是一名醫生。他說,父親遇到這種事也會衝在第一線,因此他很敬佩那些在一線抗擊病毒的醫護人員。三浦說:「父親教育我們做人做事要問心無愧。我的家人也很擔心我在中國會不會受感染,但他們也了解我,知道我不會離開中國,雖然我個人能做的不多,但總想儘自己的一份力。」

今天也將成為明天的歷史

疫情發生以來,日本大力援助中國,從政府到民間,而三浦也是其中一分子。他通過朋友關係,從日本爭取來援助物資,身體力行地分發到中國對口支援機構。當記者問他為何要這樣做時,他反問道:「這不是應該的嗎?」

三浦不太喜歡用「友好」這個詞來形容中日關係,他覺得那樣就太見外了。「只有普通朋友才會用『友好』這個詞,日中關係應比這個更加親密,我很贊同二階俊博幹事常用的『親戚遭難』這個表述」,三浦說。

說到中日關係,三浦打開了話匣子,原本約定十幾分鐘的採訪一直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作為國際關係研究者,三浦認為,日中之間有一種「血緣」上的紐帶。他說:「沒有中國,就沒有現在的日本,或者說日本將是另外一個樣子。」

他對記者講,「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而歷史上的日中交往遠比這些早得多。縱觀日中交往史,雖有不和諧的音符,但友好或親密的交往是佔絕大部分的,中國有句老話講得好,『晴日總是多於陰翳』,正是這個道理。」

三浦說,我們要銘記歷史,反省歷史,但不能被歷史束縛,要抓住歷史的主旋律,活在當下,面向未來,因為今天也將成為明天的歷史。(完) 【編輯:張燕玲】

相關焦點

  • 海外看戰「疫」:中國的有效方法是他國應對疫情的靈感和榜樣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中國的有效方法是他國應對疫情的靈感和榜樣中新社雅加達4月1日電 題:海外看戰「疫」:中國的有效方法是他國應對疫情的靈感和榜樣中新社記者 林永傳「中國抗疫的有效方法可以作為其他國家應對疫情的靈感和榜樣。」4月1日,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組負責人韋真玉(Veronika)在雅加達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將各國可以從中國抗疫經歷中學習的有效方法,歸結為「科學觀點」和「中國社會強大凝聚力」兩大「法寶」。韋真玉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一出現,中國政府就運用科學觀點來面對疫情。
  • 《神鶴》再現殘酷戰爭 三浦研一抗起反派大旗
    三浦研一笑容戲謔   剛剛在齊齊哈爾殺青的傳奇電影《神鶴》以發生在東北的一段傳奇人鶴故事為背景,真實再現了戰爭帶給中日兩國人民的殘酷傷痛與不懈抗爭,曾在《夜幕下的哈爾濱》、《生死線》等劇中扮演日本軍官而被觀眾「恨之入骨」的三浦研一此次在《神鶴》獨立挑起整個反派陣線,殘酷演繹日軍派往東北進行細菌實驗的中橋大佐。
  • 「鬼子專業戶」三浦研一:相信中國抗日神劇會改變
    「鬼子專業戶」矢野浩二常被網友戲稱為「日奸」,另一位多次出演日本軍官的三浦研一也有同樣的感受。 下文轉載自界面新聞2月16日報導: 1997年,三浦首次來到中國,在社科院攻讀國際政治博士學位。此前,他曾做過老師、白領、推銷員。
  • 《生死線》狠角三浦研一:這個反派不太冷
    劇中的日本軍官伊達雪之丞是一個時常把決鬥掛在嘴邊的狠辣角色,他的飾演者日籍演員三浦研一卻告訴觀眾,這個反派不太冷。《生死線》狠角三浦研一:這個反派不太冷。網易娛樂10月27日訊 熱播劇《生死線》改編自著名編劇蘭曉龍的同名小說,並由《闖關東》導演孔笙執導而備受關注。
  • 三浦研一繼續鬼子生涯 《神鶴》中殘忍到底
    三浦研一飾演中橋殘忍到底   影片《神鶴》目前正在齊齊哈爾緊張拍攝中,該片通過抗戰末期發生在東北的一段傳奇故事反映了戰爭對中日兩國人民所造成的創痛和無奈,呼籲人們熱愛和平,保護生態資源。
  • 中國數字經驗助力全球抗疫 阿里巴巴為海外創業者提供「工具箱」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國家也像兩個月前的中國一樣採取全民隔離等抗疫措施,中國的數字抗疫經驗也開始在海外發揮作用。東非小國盧安達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第一個封鎖邊境、全民隔離的國家,但繁榮發展的數字經濟卻讓這裡充滿生機。
  • 央視《新聞聯播》報導「溫州最美抗疫人」蘇瑪抗疫故事
    今年年初,在中國疫情最嚴峻時,蘇瑪和丈夫豪孟德主動報名參加溫州南高速出口防疫篩查,在海外社交媒體闢謠引導;在家鄉模里西斯疫情發展之際,蘇瑪又積極投身家鄉戰「疫」,通過網絡傳授防疫知識,鼓勵人們居家抗疫,並籌集醫療防疫物資捐助模里西斯共同抗疫,他們的抗疫行動受到了我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的讚揚。  5月,蘇瑪曾受邀參加全國友協在華亞非抗疫志願者座談會。
  • 一部普通人的抗「疫」史詩:《抗「疫」者說》 | 羊村書單推薦
    湖北省是我國此次疫情的重災區,湖北行動是「中國行動」的一個縮影,值得被人們了解和記憶。《抗「疫」者說》匯聚了35位曾置身於湖北抗「疫」一線的見證者與行動者,運用採寫、自述、匯總編寫的方式,讓讀者聽見在「新冠疫情」期間那些躬身入局的「偉大的普通人」的聲音。
  • 日本、英國、印尼|4月29日16點 帶你看海外福建人戰「疫」
    日本的疫情不容樂觀,感染人數不斷增長,全國累計感染人數達到13000左右,已進入緊急狀態,口罩也相對緊缺。在一家福建老鄉開的奶茶店門口,日本福建經濟文化交流會發起了給當地居民分發口罩、向當地教育局、學校、企業捐贈口罩的活動。克服了物資籌集、運輸等重重難題,旅日華人華僑拼盡全力,助力日本共同抗疫。
  • 文藝抗「疫」|原創歌曲《離不開你》致敬戰「疫」工作者!為你加油!
    危難之時,雲南祥雲縣廣大文藝工作者沒有缺席,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以筆戰「疫」、以文戰「疫」、以歌戰「疫」,致敬戰鬥在疫情一線的所有人,謳歌英雄,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祥雲抗「疫」原創歌曲《離不開你》在中共祥雲縣委宣傳部策劃指導下,由祥雲縣彩雲藝術團青年歌唱演員徐文婷作詞、作曲並演唱,祥雲縣融媒體中心、祥雲縣彩雲藝術團進行視頻製作。徐雯婷,女,90後,祥雲人,8歲開始學習聲樂,201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表演專業,2015年考入祥雲縣彩雲藝術團,擔任聲樂演員。
  • 【網絡中國節·端午】抗疫視角下的中國端午
    端午時節,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在廣度抗疫,中國在深度抗疫。中國的傳統節日多少都帶有一點祈祝健康的內容,但像端午節這樣,從餐飲食物到服飾佩戴,再到衛浴環境,甚至直接儲藥防疾,這樣系列性的防病抗疫節日還是很少見的。某種意義上說,端午節就是中國的一個專屬性防病抗疫的節日。以此視角,的確可以透視出中國端午節所蘊含的非常獨特的文化意蘊和史鑑價值。
  • 來看看海外明星「抗疫紅黑榜「
    《黑寡婦》撤檔,《阿凡達2》停止拍攝,湯姆·漢克斯夫婦確診,隨著海外疫情升級,電影撤檔、延期,大片停拍,演出喊停,影視產業暫時進入「冰河世紀」,工作暫時停擺的海外明星朋友們,情緒還穩定嗎?防護措施到位了嗎?本周海外明星抗疫紅黑榜來了。
  • 「抗疫一線」中緬胞波「譯」起抗疫
    原標題:【抗疫一線】中緬胞波「譯」起抗疫9月14日,瑞麗市發生2例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後,一群中國和緬甸籍年輕人自發組成抗疫翻譯公益群,他們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將中文防疫科普知識譯成緬語,傳播給在瑞麗生活的緬籍群眾,並協助各單位翻譯緬身份證
  • 大鍋中藥海外開煮,中醫藥抗「疫」成效明顯,國際上引發廣泛關注
    在中國疫情不斷向好之時,全球疫情卻在不斷惡化。韓國,義大利,伊朗,日本,德國,法國,西班牙……紛紛告急。來源:人民日報如果不做出一點改變,僅僅是如今的狀態的話,難免會讓人想到歐洲百年前的大流感,當時的慘狀讓人聞之喪膽。
  • 數位化抗「疫」:中國科技Seize Opportunities in Crisis!
    雖然中國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採取的措施看起來old-fashioned但其實背後卻有技術、服務與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做支撐,是名副其實的數位化、科技化抗「疫」:此外,中國科技製造與服務企業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的亮眼表現,同樣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眼球: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發文:《疫情期間,大批機器人在中國投入戰「疫」》
  • 新華社全民戰「疫」視頻看哭海外網友
    2月3日晚新華社在海外社交媒體New China帳號2分鐘 20個抗「疫」催淚故事海外網友稱:看哭了有的還要捐款,願意各盡所能,幫助中國新華社全民戰「疫」視頻看哭海外網友-新華網
  • 網友點讚中國援外抗疫雪中送炭 青山一道風雨共擔
    中國在全力做好國內疫情防控的同時,還不忘伸出援手,積極援外抗疫,贈送抗疫物資、派出專家組、分享防控經驗,同世界各國構築起抗擊病毒的共同防線。中國積極援外抗疫、雪中送炭的舉措,受到了中外網友的一致點讚。戰「疫」時期,中國元首外交保持高頻節奏。密集的領導人互動,大背景是日益嚴峻的全球疫情形勢。新華睿思持續跟蹤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等網上熱搜榜高熱話題以及重大新聞事件,梳理出網友關注的熱詞,其中,「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戰『疫』」「中國經驗」「海外馳援」四個關鍵詞位居前列。同時,「國際合作」「方艙醫院」「共享」「開放」「互助」等成為熱搜詞彙。
  • 宇航人900盒沙棘油增援抗「疫」
    這一暖心舉動,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倍感溫暖與鼓舞。內蒙古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機關系統團委書記劉淑清和內蒙古青年志願者協會秘書長楊國奇出席捐贈儀式並接受捐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中國赴巴勒斯坦抗疫醫療專家組在拉姆安拉考察交流
    中國赴巴勒斯坦抗疫醫療專家組6月14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繼續進行考察,並與相關機構醫療專家就新冠檢測和治療方法進行交流。↑6月14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中國赴巴勒斯坦抗疫醫療專家組與巴方醫療專家座談。
  • 奏響戰「疫」必勝樂章,兩首抗疫歌曲唱給你聽
    奏響戰「疫」必勝樂章,兩首抗疫歌曲唱給你聽 2020-02-14 12:4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