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是方言,那麼姥姥呢?姥姥!

2020-12-15 大嘴讀史

大嘴讀史

今天一早,朋友圈被一則新聞刷屏,《外公外婆竟成方言,教材被改以後上海人也要跟著叫姥姥嗎?》,群情激憤。不久,該貼被刪。

大嘴上網查閱了一番。

「姥姥」的詞條是這麼解釋的:「北方話中的外祖母,南方湖南一帶把曾祖母稱為姥姥」。

「外婆」的詞條是這麼解釋的:「一種稱謂,指母親的母親,口語叫姥姥或者老娘」。

追根溯源,「姥」這個字在剛出現的時候,跟媽的媽沒什麼關係。

中國現存的重要韻書《廣韻》中說:「姥,老母,或作姆,女師也。」是對老年婦女的俗稱和尊稱。

「姥」字更多的時候讀作mǔ,是丈夫的母親,也就是婆婆的意思,比如《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的「便可白公姥。」

其實,最書面也最正式的說法應該是「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爾雅·釋親》中說:「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

《禮記·喪服小記》:「祖父卒,而後為祖母后者三年。」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中國方言五花八門。不同地方及方言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有不同的稱謂。

北方稱祖父母為爺爺、奶奶,稱外祖父母為姥爺、姥姥。

南方稱呼就繁雜了許多。

粵語稱祖父母為爺爺、嫲嫲或阿爺、阿嫲,稱外祖父母為公公、婆婆;閩南語不論是祖父母還是外祖父母都稱阿公、阿嬤;蘇州方言稱祖父母為好公、好婆;上海話稱祖父母為爹爹、唔奶。

外公外婆的稱呼也主要在南方範圍。

好吧,退一步說,就算外公外婆是方言,姥姥難道就不是方言嗎?口語可以入教材,方言就不可以嗎?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創作背景和創作習慣,這麼強行更改,有意思嗎?

更何況,姥姥在北京方言中因為語氣的些許不同,還有另一層罵人的意思,相當於哼、胡說、你敢,比如「就你也管我的事兒,姥姥」。

「姥姥」還特指《聊齋志異》中的大反派,就是那個專吸男子精血的千年夜叉,在影視作品中被改成了蘭若寺邊的千年樹精。

好吧,你們是權威,你們有道理,你們可以隨意改、繼續改。

以後哄孩子的時候,我們就唱:「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姥姥橋,姥姥說我好寶寶。」

以後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我們就說:「今天啊!媽媽給寶寶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狼姥姥的故事》。」

我去,太彆扭了。

姥姥!

相關焦點

  • 「姥姥」與「外婆」,哪個才是方言?
    今日被一條消息刷屏了:有網友稱,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打碗碗花》原文中,「外婆」全都改成了「姥姥」。為什麼要做這個顯然是多此一舉的改動?呢?有人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的答覆:「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外婆」屬於方言。   這一「外婆」改「姥姥」的消息傳開來之後,網友紛紛吐槽。   我也跟著吐槽了一句:「杭州那個『外婆家』菜館,是不是也要改叫『姥姥家』?羅大佑的那首《外婆的澎湖灣》是不是也要改叫《姥姥的澎湖灣》?童話裡的『狼外婆』是不是也要改叫『狼姥姥』?」
  • 外婆是方言改成姥姥,您那是叫姥姥還是叫外婆呢?引發網友熱議
    剛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說是近日,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科書中把原文外婆改成了姥姥,上海教委回應「姥姥」是普通話,而「外公,外婆」是方言。,都是這麼認為的,也是唱著「外婆的澎湖灣長大的」,這麼突然成了方言了呢?
  • 【震驚】「外婆」是方言,一律叫「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叫外婆還是姥姥?什麼時候外婆成了方言了呢小編在百度百科中對「外婆」、「姥姥」兩個詞條分別進行查詢>@藍汐小童:我一直以為姥姥是方言@小爺真的是gorgeous:我覺得姥姥才是方言詞彙。。。。。@木呆子木木:如果外婆是方言的話,那我們中國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是說的是方言@正弋老兵:中國約有2/3的人是稱呼外婆的,更有一大批東北人跑到南方也跟稱外婆。
  • 外婆是方言要改成姥姥?「外婆」的歷史更久遠 「姥姥」才是後來者
    你平時叫「媽媽的媽媽」是「外婆」還是「姥姥」呢?這兩天,因為「外婆」和「姥姥」這個最日常的稱謂,網友又掐上架了。事情的起因是,前天,微博網友「鋼筆様子」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 「外婆」是方言,改成「姥姥」?南方網友炸了...
    叫外婆還是姥姥?」也被改成了「姥姥」▼▼▼外婆為什麼要改成「姥姥」?許多網友表示無法理解這樣的修改還有人找出了去年教委針對此問題的答覆上海教委認為「外婆、外公」屬於方言什麼時候外婆成了方言了呢???小編在百度百科中對「外婆」、「姥姥」兩個詞條分別進行查詢▼▼▼查閱第6版《現代漢語詞詞典》,發現「外婆」一詞上確實標註「方言」,而語義為外祖母的「姥姥」一詞無此標註。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叫外婆還是姥姥?事情的起因是有網友爆料說: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不光是《打碗碗花》,同一本教材的第6課《馬鳴加的新書包》也全部用了「姥姥」這一表述。
  • 外婆外公成方言,姥姥姥爺才標準?多篇課文「外婆」改為「姥姥」
    近日,有網友爆料,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佔卜師吉娜:我反而一直以為外婆外公都是普通話,姥姥才是方言@南北丨散人:是啊,外公外婆 爺爺奶奶不才是普通話版本麼@白小菌 作為南方人,一直以為姥姥是北方人的方言,外婆才是正經話@imCC3300 "搖啊搖,搖到姥姥橋"
  • 「外婆」是方言改成「姥姥」:是否侵犯作者著作權?
    青鋒因為「外婆」是方言,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被全部改成「姥姥」。近日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各種調侃刷屏一片。有說以後只能唱姥姥的澎湖灣了,也有說,狼外婆得改成狼姥姥了,更有調侃道,搖啊搖,搖到姥姥橋,姥姥誇我好寶寶,我誇姥姥好姥姥……那麼,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為什麼要將外婆改為姥姥?媒體報導,上海教委解釋稱,「姥姥」是普通話詞語彙,指「外祖母」。
  • 「外婆」改成「姥姥」? 該怎麼對待課文中「方言」
    我們今天學習普通話,就是在學習各地的方言。學習普通話,課本中的方言不僅無害,而且有益。  有媒體報導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有網友曬出女兒7年前的課本,那時候還是「外婆」,並未做改動。
  • 「外婆」是方言,一律改成「姥姥」?小學語文教材引來熱議,網友紛紛...
    去年上海市教委針對此問題的答覆「姥姥」是普通話詞彙「外婆」則屬於方言外婆是方言是方言到底應該叫姥姥還是外婆?>:我反而一直以為外婆外公都是普通話,姥姥才是方言Ryan雲空萬裡:外婆明顯是標準普通話啊,怎麼可能是方言南方叫外婆北方叫姥姥
  • 「外婆」還是「姥姥」?語言文字學家:兩者都不是方言
    新華社上海6月22日電(記者孫麗萍)日前,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一篇課文裡的「外婆」被改成「姥姥」,引起輿論關注。「外婆」屬於南方,「姥姥」屬於北方?「外婆」「姥姥」是否代表南北方言之爭?記者為此致電知名語言文字刊物《咬文嚼字》。
  • 「姥姥」與「外婆」哪個是方言?嚴格說起來都是方言
    最近因為一本小學課本將「外婆」改作「姥姥」引起熱議,作為書面語言出於普通話規範需要,還觸發了漢語的方言問題,以及「約定俗成」的語言現象問題。辭書有解,明代學者沈榜《宛署雜記·民風二》中寫:「外甥稱母之父曰老爺,母之母曰姥姥。」是後人在給「老爺」的「老」字添了「女」旁,而人們的習慣排序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 外婆是方言要改成姥姥?南方的網友集體炸了!
    2018-06-22 09:41 | 都市快報圖源網絡你平時叫「媽媽的媽媽」是「外婆」還是「姥姥」呢?這兩天,因為「外婆」和「姥姥」這個最日常的稱謂,網友又掐上架了。事情的起因是,前天,微博網友「鋼筆様子」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
  • 小學語文「外婆」成方言,普通話叫姥姥,網友吐槽:姥姥的澎湖灣
    自從小編來到外地讀書,才發現周圍人很多都稱呼外婆,原來外婆還真不是電視劇才有的,也是南北文化差異的一個表現吧。近幾日上海小學語文教材《打碗碗花》、《馬鳴家的新書包》將原文中個「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上海教委回復為了落實識字教學任務的需要,「姥姥」是普通話詞彙,「外公外婆」屬於方言,這一舉動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不少網友說難道要唱「姥姥的澎湖灣」、要叫「狼姥姥」嗎?
  • 語文教材把原文外婆改成姥姥,教育局稱「外公」「外婆」屬於方言
    圖為上海市教育局給出的回覆,「外婆」「外公」屬於方言。小古突然想起,以後是不是得唱《姥姥的澎湖灣》了?有不少人說北方用「姥姥」,南方用「外婆」,其實不然:一是南外婆北姥姥不可靠,二是目前為止外婆比姥姥更具有普通性——普通話的普通。有人說自己行走了北方的大部分地方,都是說姥姥,然後就認為北方都說姥姥了。
  • 「外婆」是方言,一律改成「姥姥」?語文教材引熱議,段子手忙壞了
    外婆屬於方言」這一解釋和課文的改版也激發了廣大吃瓜網友的創造欲老歌新編《姥姥的澎湖灣》@不做slz,外婆是普通話」網友熱評: @藍汐小童:我一直以為姥姥是方言@木呆子木木:如果外婆是方言的話,那我們中國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是說的是方言也有網友認為
  • 到底該叫外婆還是姥姥?傳統語言文化,方言與普通話之爭刷屏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媽媽的媽媽"應該叫啥,相信有人會叫外婆,也有人會叫姥姥,還有人會加外祖母。那麼到底哪一個是書面語,哪一個是方言,估計很難有人說清楚。作者在原文中用的是外婆,為啥非得改成姥姥呢?去年就有網友向上海教委諮詢過此事兒,給出的答覆是"外公""外婆"是方言,教材中需要用普通話。
  • 外婆與姥姥有啥區別?上海為何要將外婆一律改成姥姥?
    對此,上海教委曾答覆稱:「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也就是說,原本屬於方言的「外婆外公」,必須要在教材裡讓位於屬於普通話體系的「姥姥姥爺」了。上海市教委的這一答覆,並不能讓絕大多數人滿意。
  •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姥姥」,以後都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搜索課文原文可以發現,作者文章中寫的全篇都是「外婆」。網友@白兔老爸 曬出女兒7年前的課本,那時候還是「外婆」,並沒有做改動。明明作者的原文是「外婆」,為啥非得改成「姥姥」呢?不過……就算大家「外婆」被列作方言吐槽不已,可詞典上究竟是怎樣表述的呢?
  • 南方人叫外婆北方人叫姥姥,哪個叫法是方言?
    相信這樣的問題會出現在很多兒童版的教科書上,但是如果你經常在國內旅行的話,你會發現因為南方和北方城市之間的文化差異,所以都會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叫法,不過最為常見的叫法就是,北方人都叫「姥姥」,南方人則更多的稱呼為「外婆」,那麼為何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叫法為何會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