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方文學的發展歷程,我們談論過它的起源,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藝術以及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學。在這個發展歷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思想潮流,也正是這些不同時期的不同思想,影響著西方文學史的發展。
【ps.在西方文學發展史上,西方文學有兩大源頭:古希臘古羅馬神話的神話藝術,中世紀基督教文學以及文化理論。以及六大思潮: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思潮;18世紀新古典主義思潮;法國大革命前後的啟蒙主義文學思潮;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19世紀和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思潮;20世紀無產階級文學思潮;20世紀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思潮。】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薄伽丘,文藝復興的巔峰代表莎士比亞,處於巴洛克時期的馬裡諾,以及到了十八世紀新古典主義時期的莫裡哀,這些人不是每個思想潮流時期的唯一,但是他們對各個時期所做出的貢獻卻是不可或缺的。
英國的文學家和詩人非常之多,英國文學在西方文學的歷史地位,也是眾所周知的。所以今天我們要談論的依然是一位英國作家,他也是西方文學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亨利·菲爾丁,他是英國現代小說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也是英國小說之父(其他兩位分別是理查遜和我們所熟知的荒島文學《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爾·笛福)。
亨利·菲爾丁創立了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奠定了一直到19世紀末英國小說全面反映當代社會的現實主義傳統。菲爾丁在文學作品中創造人物,靠的不是想像,而是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研究,存在於他小說中的人物,是來源於他所見到的,他周圍的,活生生的人。關於他筆下的人物,他這樣界定他們:一個普通的世俗的人,他有世俗的興趣,需要和激情,這些應該在行動中,衝突中,發展中,加以研究和描繪。
在菲爾丁的代表作品《棄兒湯姆·瓊斯的故事》中,他所描寫的人物有將近五十個,描述了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全貌,包括對人們的心理的分析,對當時的社會黑暗與罪惡的批判,這部小說不但成就了他在英國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同時這部小說也代表了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最高成就,並被譽為「18世紀英國社會的散文史詩」。拜倫也因此稱菲爾丁為「Homer of Human Nature」(散文中的荷馬)。
一個人物的塑造,不是僅僅只靠想像和模仿就能夠非常完美地塑造出來,人物塑造的靈魂,體現在對一個人物身上人性的刻畫,而對於人性的刻畫,我們不可能在書本上學習到並且了解透徹。
「只有通過談話才能獲得對世界的真正了解,要想為人所知,就必須看看各個階層的人有哪些舉止。來吧,體驗,只有這樣才能了解人類的行為舉止,而隱居的學究,無論他的學識多麼淵博,他都是陌生的」,這是菲爾丁對於人物身上人性刻畫的理解,只有與各種各樣的人不斷的進行不同的交往和聯繫,才能把人性看得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