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區羅塔坪鄉水田坪村旅遊扶貧紀實

2020-12-19 張家界政府網

「看青山、品白茶、攀陡巖、穿幽谷,泛舟茅巖河,醉享農家樂!」只要是到過永定區羅塔坪鄉水田坪村的人,都會對這裡怡人的景致和迷人的風情讚嘆不已。

水田坪村依託生態、山水、田園等資源優勢,憑藉西線旅遊發展和鄉村旅遊扶貧的契機,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山村脫貧奔小康的發展之路。

初冬時節,筆者來到水田坪村看到,村裡村容整潔、新房林立,公路沿線隨處可見景區導覽圖,水泥路、石板路延伸到每一戶農家庭院,特色農莊和農家客棧人滿為患;遠處漫山的莓茶園似一匹綠緞隨群山起伏;不知名的山花依然爛漫,愛美的女遊客們紛紛在花叢中留影,到處散發著和諧的氣息。

水田坪村支部書記田際英告訴筆者:「誰會想到我們村幾年前還是一個人均不足2300元的深度貧困村呢?這一切都得益於永定區人大和永定區供銷聯社駐村幫扶工作隊用心、用情、肯幹、實幹。」

完善設施 鄉村旅遊添基石

「現在寬敞的柏油路,通組公路聯家串戶,再也不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村裡有了路燈晚上出行也很方便了。」說起村裡的變化,村主任楊春紅臉上掩飾不住的驕傲和自豪。

2017年4月,永定區人大和永定區供銷聯社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水田坪村,工作隊經過實地調研後,立足村裡豐富的生態和旅遊文化資源,確定了「文化興村、生態美村、產業強村、旅遊名村、黨建紅村」的發展目標。

「挖窮根,首先就是要強基固本。」永定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仁健介紹,幫扶工作從徹底改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入手。兩年來,駐村幫扶工作隊先後幫助村民硬化入戶公路1300米、拓寬加固村主幹道路800米,以前全村道路黑燈瞎火,群眾夜裡不敢出門,如今70多盞路燈把村子照得如同街市;以前村裡7戶村民長期居住在漏風漏雨的危房裡,還有7戶村民家處於水庫淹沒地質災害區,通過實施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14戶52名村民全部安置到位,所有危房戶正在喜遷新居;佔地近2畝,投資200萬餘元新建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已經啟用,集說事議事、便民服務、文化娛樂、商務流通、衛生醫療於一體,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和學習娛樂,結束了該村活動無陣地的歷史;自來水入戶工程剛剛竣工,現在各家各戶一擰龍頭就有譁譁流水,昔日到山溝裡肩挑背馱取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在戶外景觀檳榔谷的旁邊,水田坪村的旅遊集散中心和遊客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中。

兩年間,水田坪村裡幾乎每一寸土地都發生了變化,從無人問津到聞名遐邇,水田坪村的鄉村旅遊在工作隊的幫扶下,也大有起色。

盤活資源 景區帶村促發展

讓文化生態寶藏走出大山,讓美麗鄉村建設綻放異彩,駐村幫扶工作隊依託西線區域旅遊開發建設,喚醒了鄉村的綠水青山、田園野趣,把沉睡的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在保護好轄區內檳榔谷景區生態的同時,在水田坪村加快建設以休閒度假、戶外運動、生態民宿為主的精品鄉村旅遊廊帶,打造鄉村旅遊精品富民路線,極大地豐富了鄉村旅遊的內涵。

路子對了,紅利自然來。綠色、生態成了水田坪村最響亮的品牌、最寶貴的財富、最大的後發優勢,駐村幫扶工作隊通過鼓勵村民流轉閒置房,建立創意民宿,推進「民宿+產業」理念。目前全村直接從事鄉村旅遊的人數超過400人,村民們通過辦農家樂、農家客棧、售賣土特產、手工製品等,收入明顯增加。

「過去一直守著金山銀山過苦日子,若不是發展鄉村旅遊,我做夢都沒想到能開個農家樂,一年收入10多萬呢!」談及好風景帶來的好光景,水田坪村孔門組的黨員覃貴林笑得合不攏嘴。在村裡,越來越多的農民像他一樣,沐浴旅遊扶貧的春風,搭乘鄉村旅遊發展的快車,將家門口的好山好水變為口袋裡的「真金白銀」。目前,全村已發展15家農家樂260個床位,僅2017年全村就接待遊客12000人次,僅此一項就為村民增收200萬元。

在鄉村旅遊發展的帶動下,水田坪的村容村貌和群眾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觀,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別小看這些村民,憑藉村裡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攜程、去哪兒網等旅遊網站都主動聯繫村裡的民宿,各個農家客棧都有自己的微信客源。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或扎帳攀巖,或品農家飯,或在農家客棧小憩,或漫步在村間小道,盡情享受世外桃源般的農家生活。貧困農戶參與鄉村旅遊開發後,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

釋放潛力 發展產業勤致富

在工作隊的精準幫扶下,水田坪村產業發展風生水起。現在,山旮旯,已然成了聚寶盆。

作為張家界莓茶的原產地,羅塔坪鄉是最早種植莓茶的鄉鎮,早就發展了千畝莓茶基地。永定區供銷聯社針對該鄉村民的種植習慣和水田坪村地塊零散且有拋荒的情況,將水田坪村列為土地託管項目試點,採用聯社扶持、農民自種的託管模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土地經營規模。以每畝2000元的資金投入完成了500畝土地託管項目,採用「公司+農戶」「科技+農戶」「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模式,帯領村民組建莓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鼓勵村民積極參與莓茶種植產業脫貧項目,培育壯大莓茶脫貧攻堅產業。據了解,去年全村種植莓茶的農戶不超10戶,今年有工作隊動員105戶村民種植莓茶350畝,其中31戶貧困戶。「按照每畝每年增收1000元來計算,每年可為村民增收35萬元左右。」駐村第一書記張獻忠對今年莓茶帶動貧困戶脫貧奔小康信心十足。

在如今的水田坪村流行一句話,只要人勤勞,不愁富裕不起來。目前,水田坪村依託山水資源發展各類產業項目近20個,全村已組建種養殖專業合作社8家,圍繞產業扶貧多渠道增加貧困農戶和村民的收入,發展家庭養殖業和基礎農業,完成油茶、水稻、玉米、蔬菜和其他農作物栽種面積1700畝,全村養有土雞2000多隻、家豬100多頭、山羊數百頭。到2017年底,全村的貧困戶由過去的57戶減少至23戶,截至目前,該村的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2300元上升到7438元,所有的貧困戶全部脫貧。

在水田坪村,村民的物質生活不僅發生了巨大變化,思想文化也正在悄然改變。在工作隊的幫助下,村裡在公路沿線開建了「廉文化」主題牆,開展了「星級文明戶」創建和清潔衛生、五好家庭、好媳婦、致富能人等評選活動。現在,水田坪村鄰裡團結、和睦相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安居樂業,呈現出一幅新農村的繁榮景象。

相關焦點

  • ——莓茶助力永定區脫貧攻堅紀實
    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永定區,擁有著世界矚目的自然風光和生態環境,在這獨特的地形地貌之中,孕育出一種茶葉珍品——莓茶。近年來,永定區把莓茶作為「一縣一特」主導特色產業和助力全區精準扶貧產業之一重點培育、重點打造,通過科學編制規劃,落實發展措施,完善聯結機制,塑造公共品牌,讓莓茶產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莓茶已經成為貧困群眾的『致富茶』。」
  • 「張家界莓茶」,一張美麗名片——永定區全力推進莓茶產業發展紀實
    「張家界莓茶」,一張美麗名片 ——永定區全力推進莓茶產業發展紀實 一直以來, 永定區大力發展莓茶,既做產業,也塑品牌。張家界莓茶先後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登記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等品牌榮譽;2018年,張家界莓茶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定。 2018年,永定區莓茶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產幹茶1600多噸,一產產值達5億元。 距離百億產業,張家界莓茶還要走很長的道路。
  • 張家界旅遊扶貧「尋富記」
    古老的吊腳樓住上了臺灣「驢友」,打餈粑的土家族老漢身旁圍滿了一臉新奇的遊客,土家織錦遠銷海外成為珍貴藝術品,大山深處的人家開門迎客也吃上了「旅遊飯」……循著一路的生機與笑臉,我們看到了張家界「旅遊+扶貧」這幅攻堅克難的優美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決心:為了脫貧,我們拼了!
  • 澳洲淡水龍蝦落戶福建省永定縣永定區大溪鄉「扶貧蝦」助力精準脫貧
    澳洲淡水龍蝦落戶福建省永定縣永定區大溪鄉「扶貧蝦」助力精準脫貧2019-01-25 14:25:00  水產養殖網,為永定農業增添了一筆亮色,成為了當地政府探索新農業的試驗田,助力精準扶貧獲贊。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這隻「扶貧蝦」,終於迎來「豐收季」,讓不少養殖的業主、貧困戶倍感興奮,新農業試驗盼到了希望。
  • 永春這些地方入選2018年省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
    日前,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文旅部《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旅遊扶貧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鄉村旅遊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福建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公布了《2018年省旅發委及省發改扶持重點村名單(105個)》
  • 脫貧圍繞旅遊轉、旅遊圍繞扶貧幹——金絲峽鎮書記鄭禕春扶貧紀實
    自全國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金絲峽鎮黨委書記心中始終掛念著全鎮的這麼多貧困戶,怎樣才能快速長久的讓群眾增收致富更是他一心想要解決的難題,好在金絲峽鎮還有個景區,他一心一意的撲倒這上面來,想打好旅遊扶貧這張牌,通過反覆走訪調研,他提出了「發展圍繞旅遊轉,旅遊圍繞扶貧幹」的思路,並堅持了下來,現在金絲峽鎮已經成為旅遊扶貧的一個樣板鎮了。
  • 全國政協旅遊扶貧重點提案跟蹤督辦調研活動紀實
    近年來,廣西高度重視旅遊扶貧工作,這在廣西已成為一種新的扶貧模式,在扶貧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助推廣西扶貧攻堅工作,11月27日至28日,全國政協調研組到廣西,就旅遊扶貧重點提案開展跟蹤督辦調研,為推動廣西貧困地區早日脫貧致富獻計出力。1 兩份提案:為廣西旅遊扶貧發聲這次跟蹤督辦調研,源於住桂全國政協委員提交的兩份關於廣西旅遊扶貧提案。
  • 【網約湘遊】永定區旅遊精品線路鄉村賞玩篇之漫步田園裡
    正是由於這樣的地理和交通優勢,以及包公山自身的資源優勢,這幾年,包公山開展土地流轉,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黃桃、軟籽石榴等水果種植產業,並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了鄉村旅遊。 2018年以來,相關職能部門對包公山90多棟農房進行了穿衣戴帽工程,主要路段安裝了路燈,並修建了旅遊公廁及遊道、停車場等旅遊基礎設施,為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較好的硬體基礎條件。
  • 央視《生財有道》專題:張家界永定區王家坪蘇木綽
    「蘇木綽」在地理意義上代指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沅古坪鎮等土家族人聚居一帶。 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委書記祝雲武告訴《生財有道》記者,在永定區的蘇木綽,圍繞文化旅遊做文章,使土家文化、人文景觀、自然風光相融合,實現了從純農業經濟到農旅經濟的轉變。
  • 「扶貧紀實」嶺下春來早
    婁國標:在採寫嶺下村扶貧故事中,最先打動我的就是以鄒道銀為隊長的扶貧工作隊。他們對土地傾注了深情,對農民傾注了感情,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中。特別是今年防控疫情過程中,他們和村民在一起,克服困難,運回油茶、茶樹等苗木,趕在雨水節氣,組織村民開展春耕生產,為鞏固脫貧成果播下希望的種子。
  • 昆明桃園傢俱城發布扶貧紀實原創歌曲《創業路上跟黨走》
    桃園傢俱城「黨建引領、愛心助貧」紀實主題原創歌曲《創業路上跟黨走》      雲南網訊(記者 楊毅星)日前,中共五華區西翥街道黨工委黨建聯盟成員桃園傢俱城正式發布扶貧紀實原創歌曲《創業路上跟黨走》。
  • 致敬最燦爛的朝霞——扶貧幹部紀實 (第三期)
    致敬最燦爛的朝霞 ——扶貧幹部紀實(第三期)編者按: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服從組織安排,俯身脫貧一線奉獻青春,他們流過汗、流過淚,有過憂愁、有過煩惱,怕自己不夠勇敢
  • 【廣東「智慧扶貧」實踐紀實之三】水雲間的「網紅村」
    【廣東「智慧扶貧」實踐紀實之三】水雲間的「網紅村」金羊網  作者:  2020-11-05 在這條道路上,廣東堅持開發式扶貧、長效式脫貧等,推動勞動力就業、農村產業發展,形成脫貧攻堅「廣東經驗」,「智慧扶貧」就是其中一個亮點。善用網際網路思維謀發展,創新「網際網路+」模式,配合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平臺,打造鄉村造血長效機制。扶貧需扶智,觀念常新天地寬。我們站在原地,看到的是未來。
  • 搬走「五座大山」奔小康——湖南省住建廳駐村幫扶七家坪村工作紀實
    搬走「五座大山」奔小康——省住建廳駐村幫扶七家坪村工作紀實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寧奎11月20日,張家界市永定區教字埡鎮七家坪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蝶變始於黨建引領的精準扶貧之路。2015年3月,省住建廳對口幫扶七家坪村。經過連續兩屆的接力幫扶,七家坪村順利脫貧,繼2018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後,今年再獲全國文明村殊榮。11月21日,記者探訪七家坪村,尋找其脫貧秘笈。
  • 湖南1978個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全名單
    到2020年全國2.26萬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實現「六小工程」和「廁所革命」全覆蓋,5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三改一整」工程。 2、旅遊規劃扶貧公益專項行動 組織和支持300家旅遊規劃設計單位開展旅遊規劃扶貧公益行動,圍繞旅遊產品建設和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為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編制旅遊發展規劃。
  • 武陵源|一段千古傳說,一個土家織錦的產業扶貧夢
    9月13日,「精準扶貧在三湘」系列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張家界武陵源乖么妹土家織錦生產基地,近距離欣賞色彩絢麗、神秘高貴的土家織錦,傾聽女工們的脫貧心聲。 「乖么妹」目前擁有產業工人300餘人,配備織機300餘臺,在永定區、武陵源區、桑植縣、龍山縣創建了生產基地。 在武陵源生產基地,陳大姐正熟練地推動著木梭,一幅美麗的織錦即將成型。
  • ...初心點亮扶貧路——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張大川
    張場村三面環水,一條河橫貫村中央,利用這個自然優勢發展生態鄉村旅遊一直是張大川的夢想,但80萬的資金投入始終沒有著落。2020年,張場村獲得國家美麗鄉村建設資金50萬元,張大川抓住這次機遇,多方尋求支持,又籌集建設資金30萬元,生態鄉村旅遊項目順利在張場村開工啟動。
  • 安徽石臺瞄準扶貧靶心 打好鄉村旅遊扶貧牌
    立足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積極發揮旅遊富民帶動性強的優勢,按照「旅遊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旅遊發展」的工作總基調,以「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為發展思路,編制《石臺縣鄉村旅遊與扶貧專項規劃》,《石臺縣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編印《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建設指導目錄》,出臺《石臺縣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扶持獎勵暫行辦法》,圍繞鄉村旅遊扶貧「八個一」工程深入推進「旅遊 扶貧」,打造秋浦河源鄉村旅遊扶貧帶和東
  • 縣委書記張永祥調研乾坤灣鎮消費扶貧和旅遊扶貧
    6月30日,縣委書記張永祥調研乾坤灣鎮消費扶貧和旅遊扶貧工作情況,縣政府副縣長張域及縣委辦、縣扶貧局、乾坤灣鎮、文旅集團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一同調研。張永祥一行先後調研了乾坤灣鎮葡萄、蘋果、櫻桃等產業發展情況以及乾坤景區運營情況,聽取了關於消費扶貧和旅遊扶貧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期間,還實地了解乾坤灣鎮移民搬遷安置點配套幼兒園項目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