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峽鎮因境內陝南首家5A級景區金絲大峽谷而建製得名,屬全國重點鎮、陝西省旅遊特色名鎮。距離陝西西安、河南南陽、湖北十堰均有2-3小時車程。全鎮轄14個村社區,164個村民小組,6658戶24418人,現有貧困戶1840戶6323人,已脫貧948戶3697人(其中2016年脫貧659戶2514人,2017年脫貧289戶1183人),2018年計劃脫貧480戶1863人。自全國開展脫貧攻堅戰以來,金絲峽鎮黨委書記心中始終掛念著全鎮的這麼多貧困戶,怎樣才能快速長久的讓群眾增收致富更是他一心想要解決的難題,好在金絲峽鎮還有個景區,他一心一意的撲倒這上面來,想打好旅遊扶貧這張牌,通過反覆走訪調研,他提出了「發展圍繞旅遊轉,旅遊圍繞扶貧幹」的思路,並堅持了下來,現在金絲峽鎮已經成為旅遊扶貧的一個樣板鎮了。
當您走進商南縣金絲峽鎮王家坡農莊,映入眼帘是花兒在招展、鳥兒在覓食、魚兒在嬉鬧、遊人在漫步。在這裡,可以呼吸清新空氣、靜聽溪流清唱、品嘗農家風味……猶如走進一個世外桃源。這是金絲峽鎮黨委政府實施旅遊扶貧工作以來的一個美好寫照的縮影。
然而,一項工作開始實施的時候,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金絲峽旅遊環線提升改造的時候也不例外。
2016年4月7日傍晚7點,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時刻,王家坡組36戶群眾如期來到村民李峰家的庭院裡,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聽說要徵用我們的土地,土地徵了,將來我們咋生存呀?」「要流轉房屋,統一打造?那我們住哪裡呀?」不時從人群中傳出抱怨聲。
「各位鄉親,請大家靜一靜,我是咱鎮的書記鄭禕春,剛才我聽到了鄉親們的顧慮和疑問,今天就是來給大家說道說道這個事兒的,為啥要打造咱們這個村莊,打造以後將來如何安置、如何生存等問題,今天開這個群眾會給大家一個交代,讓老鄉們吃個定心丸……」金絲峽鎮黨委書記鄭禕春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現場答疑解惑耐心細緻地與群眾交流。
鄭禕春已記不清這是多少次給群眾做思想工作了,也記不清楚到這36戶群眾家裡走了多少趟,說了多少話。一次一次,通過不懈努力,群眾思想得到了解放,發展得到了支持。最終流傳36戶群眾房屋,採取「政府主導、企業運營、群眾參與」發展模式,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
自2016年啟動金絲峽旅遊產業園區建設以來,金絲峽鎮圍繞「脫貧圍繞旅遊轉、旅遊圍繞扶貧幹」目標,以旅遊扶貧為核心,按照「5A景區+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的「三位一體」建設思路,陸續實施大小子項目18個,其中招商項目6個,投入資金24.7億元,搭建了產業、創業、就業三業脫貧平臺,深推旅遊與扶貧聯姻共贏,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在鎮黨委的帶領下,結合旅遊資源優勢,突出支部+旅遊搭建「就業平臺」。由黨支部牽頭,整合園區內海夏、五鑫各大酒店,暗河漂流、丹江漂流、金絲峽景區等一批企業,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搭建雙向交流平臺。目前,本地群眾就業達400人,其中貧困戶85人,讓金絲峽群眾吃上了旅遊飯。
突出支部+旅遊搭建「創業平臺」。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農家樂協會,開展「金絲十三花」農家一桌菜廚藝培訓和文明禮儀培訓,幫助辦理小額貼息貸款,鼓勵農戶開辦農家樂和包穀酒坊、豆腐坊等農特產品店。目前全鎮共有農家樂278戶,特色農產品門店20家,建成扶貧愛心超市,其中貧困戶開辦有45家,年均收入2萬元以上。
突出支部+旅遊搭建「產業平臺」。按照「支部+集體經濟+『三變』改革+貧困戶」發展模式,盤活園區沉睡的資源資產,將房屋、土地、林地進行集中流轉,量化入股集約發展,建成了萬山牧業、丹參基地、冷水魚養殖垂釣園、油用牡丹、金絲仙菊、高山茶葉等觀賞、體驗、採摘類農業旅遊產業,帶動貧困戶470戶群眾實現增收。特別是以王家坡、臥龍谷流轉房屋77戶,建成了高端民宿、鄉村酒店,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
通過黨建引領、旅遊帶動、園區承載、三業脫貧的工作模式,使全鎮直接受益群眾達到1168戶3810人,帶動貧困戶320戶1068人,間接帶動全縣闖王寨景區、後灣美麗鄉村、陽城驛等一批3A級景區和美麗鄉村,2017年全縣接待遊客781萬人,實現旅遊收入3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