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崢想說什麼:為什麼創辦拼多多,拼多多能實現怎樣的社會理想

2020-12-16 字母榜

中國的企業家,願意主動表達自我的人並不多,他們或是惜字如金,或是人形複讀機。企業家們言語謹慎可以理解,作為一家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外界解讀的素材,稍微嘴巴大一點,就有可能對公司產生影響。

黃崢面臨的情況有些不一樣。

拼多多從原本已經被認為飽和的市場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的過程中面臨許多爭議。

作為創始人,黃崢不得不頻繁發聲,向外界解釋拼多多的各種情況,拼多多美國上市當天,黃崢沒有去敲鐘,而是在上海的辦公室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表達的願望不僅來自於外界壓力,黃崢內心中似乎也有很多想法渴望向外界輸出。

在拼多多還沒有受到廣泛關注之前,黃崢一直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更新文章,從2016年2月到2017年9月,他一共發布了9篇文章,最初的3篇文章講述了自己求學、工作和創業的經歷,隨後的幾篇文章一直在分享各種觀點,有關於哲學的,也有對經濟的看法。

效仿導師巴菲特,黃崢每年都會寫一封致股東信,已經持續了3年。

最初的兩封致股東信,內容簡單明了,黃崢努力地向外界解釋拼多多到底在做什麼。那個經典的拼多多將成為 「Costco」和「迪士尼」結合體的比喻就出自2018年的致股東信。

2020年的致股東信卻文風突變,黃崢花了很多篇幅談論時間、能量等抽象的概念。

黃崢描述了一個新世界,一個因為疫情爆發,讓全世界處於常規的反常中,而誕生的世界。在新世界中,現實和虛擬可以相互轉換,現實變得虛幻,虛幻卻是現實一種。

「黃崢到底想表達什麼?」,讀完這封致股東信,想必不少人心中都有這個疑問。

如果聯合起來黃崢之前的公開表達,這封看起來十分抽象的致股東信,也就沒那麼難懂了。

黃崢很早就表達了想要改變現有世界的想法。

在他個人公眾號發布最後一篇文章《把「資本主義」倒過來》中。黃崢提出,保險是資本主義的極致:「富人」有資本、「錢多」,因此抗風險能力強;「窮人」「錢少」抗風險能力弱。於是「窮人」需要向「富人」購買這種抗風險能力。

黃崢接下來思考的問題是,存不存在一些機制能讓窮人也能賣「保險」給富人,窮人也能賣一些自己的「軟實力」、自己的意願、抗風險能力給富人,從而實現更精細化的反饋,周期更短的錢從富人向窮人回流的循環?

他假設了一個具體情境,「有一千個人在夏天的時候就想到在冬天的時候要買一件某種樣子的羽絨衣,他們一起寫了一個聯名的訂單給到一個生產廠商,並願意按去年的價格出10%的訂金。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工廠是願意給他們30%的折扣的。因為工廠從他們的聯名訂單裡獲得了一個工廠原來不具有的一種需求的確定性。」

黃崢認為,這種模式的本質是,每個人(無論窮人和富人)對自己的意願,對於自己在未來某個點的需求和規劃往往是比其他人要清楚得多的。而且這種每個人的規劃和意願,以及個體對自身某個行為的確定性的把握,對滿足需求的供給方往往是有價值的。它可以降低組織生產的不確定性,可以幫助實現資源以及資本的更有效配置。

在2019年的致股東信中,黃崢曾提到了拼多多發展過程中經歷的兩個重要階段,第一個階段,通過農產品上行為農戶增加收入,為城市居民提供實惠。第二個階段通過工廠C2M直銷提高商品的性價比,給普通人提供買得起的升級生活用品。

在他看來,拼多多的最終模式就是讓上遊能做批量定製化生產。

從拼多多的發展軌跡來看,倒是非常符合黃崢「把資本主義倒過來」的想法。

在2020年的致股東信中,黃崢還表示,在虛擬與現實界限逐漸模糊的新世界中,人類物質與精神需求之間的分別也愈發模糊。

這個論斷跟他在2018年的致股東信做出的那個比喻不謀而合。當時,黃崢指出,拼多多將是一個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網絡(而非時下流行的集中式超級大腦型AI系統)驅動的「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價比產品和娛樂為一體)的結合體。

這個結合體不光高效地做信息的匹配,還不停地模擬著整個空間裡人群的群體情緒,並試圖對整個空間做調整,讓群體的體驗更加開心。

彼時,他接受《財經》採訪時也表示,拼多多有著比多數平臺更深刻對性價比的理解——即始終在消費者的期待之外。

這和馬雲的雙H戰略有異曲同工之處。2017年,馬雲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安德魯羅斯索爾金採訪時就曾表示,五年前,阿里曾有過一個大辯論,對未來10年,20年中國最需要什麼。最後決定是happiness和health,也就是雙H戰略。

阿里最初推行happiness戰略的方式通過組建阿里大文娛全面進入娛樂內容行業。

從黃崢的數次表達中不難發現,他一直也在一直關注用戶的精神需求,從「Costco」和「迪士尼」的結合體比喻來看,黃崢希望拼多多也能擁有娛樂的功能。

阿里是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直接進入娛樂行業的腹地,目前仍然專注於電商業務的拼多多,則是通過另一種方式來扮演娛樂的功能,電商的遊戲化。

遊戲化是指一種在非遊戲的領域中,採用遊戲設計元素和遊戲機制,使用戶能夠獲得遊戲式的體驗,並作出與遊戲中類似的行為。

這是一個很新的概念,2010年前後才開始廣泛傳播。在2013年的一個調查中,超過70%的福布斯全球2000大公司表示,打算把遊戲化用於市場營銷和獲客。

遊戲化能夠成為趨勢興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後,沉澱了大量真實、全景的用戶數據。基於這些數據,才能夠進行遊戲化所需的各種機制設計。

黃崢對遊戲並不陌生。成立拼多多之前,黃崢曾經成立電商代運營公司樂其,2013年樂其的一部分核心員工開始涉足遊戲,成立了上海尋夢。這家公司主要針對海外市場進行頁遊和手遊的研發與發行。

拼多多正是孵化自黃崢的遊戲公司。

張震

拼多多的A輪投資人、高榕資本合伙人張震接受尋找中國創客採訪時曾表示,電商和遊戲實際上都是在研究人性。拼多多能通過口碑傳播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消除了一個人性中的痛點,用戶在分享、拉新之後會獲得獎勵,所有參與拼團的人都能享受這種優惠,就不會有人覺得自己佔了朋友的小便宜。

拼多多遊戲化設計的另一個典型表現是月卡制度。用戶購買月卡後可獲得各類優惠券,但每天僅限申領一張。優惠券有效期3天,每周會開放新的優惠券。這就類似遊戲中的每日籤到禮物 ,吸引用戶每日前來打卡。

另外,月卡還有免單特權,拼夠固定單數可隨機獲得一次免單,在某些固定板塊購買,還有額外的加速機會,比如拼1單計3單或4單。這種機制非常類似遊戲中常見的開箱子模式。

獎勵機制是遊戲設計中的重要環節,遊戲化也是如此。

德國的學者在2016年曾經針對德國一個電商APP的2萬名用戶進行了1個月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遊戲化對於用戶活躍度有顯著促進,其中,有形的獎勵機制(比如代金券)比無形的獎勵機制(比如等級、排行榜)更能促進用戶的活躍度。

印度尼西亞和臺灣的學者則發現,在電商中使用遊戲化的機制,有助於增強用戶對電商公司的忠誠度和滿意度。

把遊戲的元素加入電商中也不只有拼多多。

天貓雙十一從2018年就開始推出蓋樓活動,用戶通過瀏覽平臺推薦的商家店鋪、使用支付寶進行線下支付、去螞蟻莊園餵雞等交互行為獲得喵幣,再用喵幣可以升級喵鋪領取紅包。淘寶的金幣莊園也有通過種菜、偷菜,獲得淘金幣,再購買商品的玩法。

在美國遊戲製作教育界被廣泛使用的《遊戲設計基礎》一書中寫道,儘管我們說製作遊戲,其實製造的是互動的消遣。開發人類情感的方法還有很大的潛力,遠不止是娛樂遊戲這個術語可以涵蓋的。

黃崢或許會跟這本書的作者很有共鳴。黃崢曾在採訪中表示,「我不玩遊戲,我只是研究遊戲而已」。顯然,電商的遊戲化是黃崢通過拼多多實現打造娛樂產品的手段。

在黃崢描述的「虛擬與現實界限模糊」、「物質與精神需求界限模糊」的新世界中,新物種的誕生,大概率會來自電商行業。

電商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橫跨在虛擬和現實,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之間的行業。人們在虛擬的空間完成購買決策,滿足各類現實世界中的物質需求。而購物的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精神消費的過程,用戶通過圖文、短視頻、直播等各種形式接收包含商品信息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接收的不僅僅是商品的型號、樣式等基本信息,還有商品所包含的生活方式等信息。

最近一年來發展迅猛的直播電商,更是讓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充分結合的購買模式。消費者一邊在李佳琦的直播間購物,一邊看他和各路明星插科打諢,甚至還有人守候直播間是為了看他的寵物狗。

疫情催生了一個新世界,黃崢一直在打造拼多多這個新物質。

藉助拼多多,黃崢想傳達的,或許還有他對於企業家個人能產生什麼社會影響的願景。

在公眾號中另一篇談羅素的《幸福之路》的文章中,黃崢說自己從識字開始就不停地設立目標,然後找優化路徑去實現這個目標以及他理解的人生大目標。但創業幾年後才意識到目標達成和幸福未必是同一件事。

在如何獲得幸福這件事上,黃崢或許從導師巴菲特身上找到了靈感。他曾經如此評價巴菲特,「他從保險和資本複利的遊戲中獲得了快樂,又輕輕地把錢的包袱給了比爾蓋茨。這好有智慧,這大概是在資本主義環境下一種資本家最簡單、輕鬆獲得快樂的方式。」

改革開放初期那批企業家是嘗試在時代變革中尋找自己的立足之地,解決的是生存問題,而像黃崢這一代企業家,不能說學貫中西,起碼接受了西方高等教育,有在國外頂尖網際網路企業工作的經歷,下海創業前已經不用為稻粱謀,他們創業的目標和追求,想必應該是馬斯洛需求中的「自我實現」,工作成為自我實現的過程,而自我實現意味著一種更高層次上的愉悅和幸福,就像巴菲特所言「我每天都跳著踢踏舞去上班」。

或許黃崢熱愛的是設計機制,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非常喜歡新加坡,也對後者有很深的研究。「新加坡本身就很像一個公司,在周邊很差的環境下實現了國民富裕」,他說。

藉助拼多多,黃崢有機會實現更加廣義的商業和社會理想,比如他曾提過的「把資本主義倒過來」。

創業確實是我很享受的一件事情,因為它有點像在玩遊戲,比較中毒,有一些小夥伴一起在奔向一個共同的願景和目標。那創業本身比玩遊戲還更有意思的一點是說,你不光是說自己嗨了,自己高興了,而是說你在自己高興的同時,很可能你也在產生影響和對世界的一些改變。這一個東西本身其實是給自己的人生更強的成就感」,黃崢接受雲九資本採訪時如此表示。

不論是個人公眾號,還是拼多多聲名鵲起後的數次公開表達,黃崢其實一直在嘗試跟外界分享,他為什麼創辦拼多多,拼多多能幫他實現怎樣的社會理想。

不過,在停止公眾號的更新後,黃崢的公眾表達似乎逐漸走向兩個極端,一極非常淺顯易懂,他不斷地向公眾,向媒體,向投資人解釋拼多多到底是什麼,拼多多未來要做什麼。另一極是深入到對時間這種抽象概念的哲學解讀中,甚至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而這中間缺失的一部分表達,正是他早年間曾經在微信公眾號中嘗試進行的,把複雜的機制和深奧的哲學問題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表達,似乎也更接近他原本的思考過程。

不過如今的黃崢也不是曾經可以隨意在公眾號表達自我的普通創業者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CEO,他的表達需要更加謹慎,以防給公司帶來負面的後果。

從這個角度來看,抽象的哲學式表達,或許更適合這個階段的他。

參考資料

Yourseeker,《從黃崢的個人公眾號裡讀懂拼多多》

財經,《對話拼多多黃崢:他們建帝國、爭地盤,我錯位競爭》

相關焦點

  • 拼多多上市:理科生黃崢和他的技術至上之路
    從採訪狀態看,黃崢明顯比端午節期間被迫出來回應「非法凍結商家資金」要放鬆得多。他擅長用戲謔的語言回應外界尖銳的問題:進入富豪榜沒什麼影響、甚至有些負面影響;在國內敲鐘是因為不喜歡坐飛機,有中耳炎;發行價定為 19美元,原本是想定19.78,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至於和商家的關係,他說:夫妻過日子,怎麼能不吵架呢,早吵早好。
  •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退出拼多多(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黃崢最新資訊 > 正文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退出拼多多(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 黃崢的拼多多做對了什麼?讓用戶喜歡和用好陳磊
    天天過節的黃崢做對了什麼?今年的「雙十一」與往年不同在於,購物節從11月1日零點持續到11月11日零點30分。在戰線拉長的情況下,天貓取得銷售4982億,京東以2715億元緊隨其後。早些年,有阿里高層曾經評價,拼多多看自己是第二個阿里,但他們看拼多多不過是低配版的聚划算。面對這一說法,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借《財經》雜誌的專訪之際回應說,「……當它(註:淘寶)邁向新時代時,它是有包袱的。他們現在的主體是搜索,不管你做什麼改革都意味你把搜索給弱化。但搜索在拼多多中只是一個極小場景,甚至不在主頁上。」
  • 創始人黃崢撂下話:拼多多未來是costco+迪士尼
    虎嗅註: 拼多多於北京時間6月30日凌晨四時提交招股書,拼多多單季成交金額662億人民幣(106億美元),2017年全年成交金額為1412億元人民幣(226億美元)。招股書同時顯示,黃崢在拼多多所佔股比為50.7%,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
  • 線上Costco,愛恨拼多多
    上市當天,拼多多CEO黃崢並沒有現身紐約,這位CEO說,他欣賞一段賈伯斯復出時的廣告:「你可以讚揚他,你可以侮辱他,你說他什麼都行,但有一點你不能做到,就是你不能忽視他。」就像在招股書中,黃崢說:「拼多多的業務類型有很強的社會性,所以它終將走向公眾,所有的成長也應該為公眾所分享。」但在目前看來,要實現黃崢提出的「Costco+Disney」目標,拼多多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 拼多多黃崢回應「商家維權風波」:凍結資金100%賠付給消費者
    一時間,拼多多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儘管拼多多官方回應稱,目前平臺涉訴商家佔月活商家總數不到萬分之三。「輿論的發酵(速度)超過自己的想像,就連母親也打電話過來問我怎麼了。」黃崢說,這次風波讓他認識到,以前的拼多多在面臨公眾輿情時,有點像「鴕鳥」,顯得不夠成熟。
  • 解讀拼多多黃崢,那封充滿哲學和詩意的股東信
    4 月 25 日凌晨,拼多多發布 2019 財年年報,披露財年各項完整運營數據。年報顯示,2019 年拼多多實現成交額 10066 億元,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 5.852 億,年營收 301.4 億元。從用戶數看,創立 4 年半的拼多多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
  • 拼多多為什麼會成功?因為他是一家遊戲公司
    從小米開始的這輪上市潮與其說是瓜熟蒂落,不如說是行情所迫,畢竟大家都創業七八年了,資本也不是銀行貸款,總要退出賺錢啊。而這一輪裡最驕傲的小米花了七年實現了1000億的銷售,而拼多多只用了兩年多就實現了。而小米用了八年實現了差不多四百多億美金市值,拼多多三年也做到了三百億美金,別忘了,小米的創始人可是拒絕過投資馬雲、馬化騰的行業泰鬥雷軍老師啊,從這個角度來看,說拼多多是個跳級生大家也不會有意見。
  • 「多多買菜」狂奔背後:拼多多的「隱秘」生長
    為什麼如此低調,接近拼多多的業內人士認為,「強敵環伺,當然打戰更重要,在社區團購中,這是拼多多第一次與美團(03690.HK)、阿里巴巴(09988.HK)正面對攻」。另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從盒馬內部確認的消息,盒馬優選已經開倉、啟動了團長招募,11月初將正式登陸武漢。
  • 被「玩壞」了的拼多多:一文看懂拼多多是怎樣把遊戲化運營做到極致的
    「完全空下來後,就在想以後是繼續創業,還是做投資?」「其實就是希望做的事有更大影響面」。他說自己由此開始將視野投到「五環外」,看到農民因為菜爛在地裡時的無奈,也看到了那些月工資不足1000元的底層人的艱難生活。這和馬雲從創業第一天就強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何其相似。
  • 拼多多申請多多拼菜商標 多多拼菜不是社區團購?
    12月3日,天眼查App顯示,拼多多主體公司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近日新增「多多拼菜」「多多雞」「多多果園」等商標信息。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拼多多近日新增的商標涉及的國際分類包含社會服務、運輸貯藏、飼料種籽、食品等,目前狀態為「商標申請中」。  在「多多拼菜」之前,拼多多曾於今年8月底推出了「多多買菜」。
  • 南橘北枳,認真想做Costco的拼多多「錯」在了哪裡?
    至於這三個拼多多爆款到底是為什麼便宜,我們也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樣,拼多多逃不過各種質疑和舉報投訴,甚至IPO前夜,還因為商標侵權在紐約邦法院被起訴。而黃崢在致股東的信中是這麼寫的:「在公眾監督和監管監督下,我們可能會變得更好、更強大。」這也是拼多多上市理由之一——想要承擔社會責任。這句話可以這麼理解,三年急速成長的拼多多根本沒有自省的時間,所以需要公眾的監督和監管。
  • 拼多多創辦三年上市,市值趕上 2/3 個京東。40 張圖看懂這是一家...
    與此同時,在上海中心大廈內來自北京的一家五口代表拼多多按下敲鐘按鈕,他們都是拼多多的用戶。拼多多創始人、CEO 黃崢沒有去紐約,他在上海中心會場的臺下見證了這一刻。在上市儀式前拼多多黨支部辦公室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黃錚說沒去紐約是因為敲鐘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 深度復盤拼多多五年崛起路徑:三個根本問題,四個底層邏輯
    1、方向探索 2007年,黃崢辭去了谷歌的高薪工作回國創業,但直到2015年,其創辦的拼好貨才一舉爆發。彼時電商行業興起多年,淘寶、天貓、京東等巨頭已經穩固佔據市場,但拼多多卻憑藉其特殊的商業模式硬生生擠進了這幾乎飽和的市場。黃崢是怎麼做到的?
  • 拼多多赴美上市首日股價暴漲40%,創始人黃崢身家超越劉強東
    今年38歲的黃崢出生於杭州,12歲時就進入重點中學杭州外國語學校,畢業之後,直接保送浙大竺可楨學院,主修計算機專業。後來,黃崢認識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伯樂——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段永平。2004年,劉強東創辦了京東,而在美國碩士畢業的黃崢選擇投奔初創期的谷歌,正是在這段時間裡,黃崢接觸了電商領域的搜索算法。
  • 全面梳理拼多多:延遲滿足的獎賞
    巧合的是,延遲滿足還和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角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在某些方面契合。我想在拼多多橫空出世之前,大部分人可能與我一樣,以為中國電商的大局已定。即使有創新,可能也是淘寶與京東的內部創新,或是一家創新小公司做到一定規模而被他們收編。
  • 「山寨天堂」拼多多的成功之道
    黃崢乾脆另起爐灶。他花了2個月時間籌集了800萬美元,並上線了一款APP,就是拼多多。不得不說,黃崢的商業時機把握的十分精準。在淘寶京東領頭主宰的電商世界裡,拼多多硬是憑藉「便宜」「拼團」「下沉市場」等手段殺出一條血路。
  • 拼多多,錢還得繼續燒
    為什麼平臺上會有此亂象?道理其實很簡單,供應方迫於價格戰、競爭激烈提高議價空間等。客觀的來說,不管拼多多獲得了多少融資,也不管它闖過了幾億日活的大關,「電影院現象」所造成的群體自我傷害,或將最終將成為它的必經之路。至於什麼是「電影院現象」?
  • 拼多多 OR 騙多多?騰訊助攻拼多多成為3億人都在買假貨的APP
    》》》頂峰:成立不到三年,「拼多多」赴美上市  拼多多上市,開什麼玩笑?相信拼多多的上市對很多人來講都是個「謎」,那麼拼多多究竟是怎樣一步步走入上市之路的。  幕後股東騰訊助攻  拼多多,作為一家成立僅僅3年之多的公司,雖然一路走來伴隨諸多爭議,但還是在2018年7月成功上市。外界都在議論,在電商競爭激烈的今天,一個成立1000多天的公司,為何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呢?
  • 電商「匪徒」拼多多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黃崢幹的事兒,還是比較能貼合人性的。」微博大V、學者張百忍這麼評價。在一片看不懂與爭議的聲音中,拼多多有了4.43億用戶,5000多名員工,去年GMV總額4716億元。但這距離黃崢「Costco+迪士尼」(註:Costco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的設想還差的很遠,他在談到與其他同行的競爭時說,「這才剛剛開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