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5月27日訊(今日早報 實習生 鄭鋒 記者 何麗娜)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食品抽檢信息,提醒醬油的合格率很低,且有不少兒童醬油打著低鹽的幌子銷售,其實都只是商家的營銷噱頭而已。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位父母最為關心的大事,除了兒童醬油之外,不少家長在選購食品的時候,會特別留意「兒童」字樣,如兒童榨菜、兒童麵條、兒童牛奶、兒童餅乾等,市面上各種「兒童版」食品應有盡有。
然而,這幾天記者經過調查發現,不少食品變成「兒童版」後,價格就會飆升,甚至比普通食品高出好幾倍。但仔細看其營養成分和配料表,卻與普通食品相差無幾,有的甚至一模一樣。
馬上就是六一兒童節了,看看本報記者對兒童食品的大調查,也算是給孩子們送上的一份節日健康大禮。
換上一副兒童包裝
價格應「身」而漲
昨日,記者走訪了杭城幾家大型連鎖超市,發現不少「兒童」食品的身影。
在濱江區星光大道附近的某大型超市,記者在調味品專柜上看到,兒童榨菜的數量佔據了整個貨櫃近1/3的位置,其中一些品牌僅有兒童榨菜上架,已經完全取代了普通榨菜。而在對面的調料貨架上,雖然在外包裝上打出「兒童」旗號的調料並不多,但記者還是發現了幾款兒童醬油。
「兒童醬油含鹽量比成人醬油的含鹽量低,同時還富含蛋白質和胺基酸等營養成分,對寶寶身體有好處。」見記者站在貨架前遲疑,超市導購員上前推銷。有一位正在選購的孩子媽媽說,她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了,從添加輔食開始,她都一直用兒童醬油,有時考慮到反正是低鹽醬油,還會直接拿來拌飯。
記者把兒童醬油和普通醬油做了個對比,兒童醬油只有160毫升的小包裝,普通醬油則從幾百毫升到幾升不等。同一品牌同是160毫升的普通醬油,在價格上要比兒童醬油便宜一些。
然後,記者又來到位於杭州城西的某大型連鎖超市,在麵條專區貨架上發現不少兒童麵條的種類,有的從食材上分為雞蛋、土雞蛋,有的從形狀上做成有趣的蝴蝶形狀。在包裝上,兒童麵條專門印上了可愛的卡通圖案,「兒童」兩字也標識得非常醒目;在分量上,兒童麵條多在250克左右,有的僅為160克,普通麵條分量則多在500克以上。
其中,某品牌的兒童蝴蝶面,淨含量160克,價格為5.2元;同品牌的雞蛋面,淨含量500克,價格為7.3元。如果換算成單位價格,兒童麵條高出了2倍不止。只是,即使是這樣的高價,仍有不少人前來選購,一位正在挑選的李女士表示:「這種麵條看上去比較精緻,而且不添加人工色素,小孩愛吃,我們也放心讓他吃。」
部分兒童食品「老酒新裝」
成分相差無幾
面對各式各樣的兒童食品,家長們在選購時往往沒有仔細比較與普通食品之間的差別,想當然的認為兒童食品更加健康營養,即便是花費更多的錢也是值得的。
其實,仔細對比商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就能發現不少兒童食品只是「老酒新裝」,成分與普通食品相差無幾。
在仔細對比兩種價格一樣的榨菜後,記者發現,所謂「兒童榨菜」與「特級榨菜」,除了條碼不同,包裝顏色不同,名字將「特級」改為「兒童」,包裝上「根根鮮嫩」的宣傳標誌變成了「營養開胃」,幾乎再也找不出不同點,就連其中的配料和每100克所含的營養成分都是一模一樣。
隨後,記者又比對了某品牌的兒童醬油和普通醬油。兒童醬油在外包裝上增加了「小童」二字,和一個兒童頭像,此外,其中的原料和輔料則與普通醬油一樣。在營養成分表中,5種營養成分中4種成分所佔百分比均沒有區別。
另外,再看看價格不菲的兒童麵條,是否也如購買者所說的不添加人工色素呢?
在對比了同一品牌的4種兒童麵條和一種普通麵條後,記者發現,所有的麵條營養成分都包含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並且5種成分的含量都一樣。其中,1種兒童麵條的配料也與成人麵條一樣,均包含小麥粉、雞蛋、食用鹽和魔芋粉。另外3種兒童麵條則是將雞蛋換成土雞蛋或者胡蘿蔔,另外再增加了碳酸鈉和梔子黃,而梔子黃就是一種人工色素。
營養師:
迷信「兒童食品」,被商家的營銷噱頭忽悠
榨菜、麵條、醬油、牛奶等各種常見的食品,一旦改成「兒童版」後,身價立馬上漲,那麼其營養價值真的跟宣傳中一樣,達到高性價比嗎?
浙江省營養學會臨床專業委員會社區營養基地負責人、西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營養師繆琴說:「這些所謂的兒童食品,大多只是商家的營銷噱頭而已,那些迷信兒童食品的家長其實是被商家給忽悠了。」
繆琴說,作為孩子的媽媽,她在採購的時候也會特別關注那些兒童食品。就拿兒童麵條來說,從營養成分上來看,同樣是用精白面製作而成,無非就是比普通的麵條做得更小巧一點罷了。再看有些兒童牛奶,號稱是添加了DHA成分,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其實只要合理飲食,食物中已含有足夠豐富的DHA。
在繆琴看來,商家就是抓住了家長們普遍存在的一個消費心理,只要是貴的東西,總不會太差,以為生產過程會更加專業、高端。而在購買時,家長也只看價格,不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她要特別提醒家長們,在今後選購食品時,要多多關心營養標籤才對。
那麼如何看懂營養標籤呢?這裡可以教媽媽們一個最簡單的原則:一般來說,對於需限制攝入量的營養素,如脂肪和鈉等,應選擇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較低的食品;而對於健康有益的營養素,如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等,則應選擇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較高的食品。
怎樣讓孩子吃得營養健康
看看學齡前兒童膳食寶塔
「從一個人的成長軌跡來看,0—6個月時的食物為母乳或是奶粉,6個月之後開始添加輔食,慢慢的,孩子所需的營養成分與成人越來越接近,一直到學齡前為止。因為即便孩子的乳牙已經出齊,但咀嚼功能只有成人的40%,消化功能也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學齡前兒童的飲食在結構上會與成人少許有點差別。」繆琴說。
如果要為學齡前兒童構建一座膳食寶塔的話,位於最底層的應該是奶類和豆類食物,其中每天吃奶類及奶製品200-300克,豆類及豆製品25克。因為奶類的含鈣量高,是天然鈣質的最好來源;而豆類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B族維生素,都有益於孩子的生長發育與健康。
米飯、麵條之類的主食位於寶塔由下而上的第二層,每天攝入180—260克為好。蔬菜和水果則佔據第三層,一個孩子一天最好能吃200—250克的蔬菜和100—150克的水果。需要注意的是,這兩類食物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因為水果中的糖、有機酸及果膠等比蔬菜豐富。
膳食寶塔再往上一層就是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一天總量為130—150克,具體可以這樣來分配,魚蝦類40~ 50克,畜、禽肉30~40克,蛋類60克。而位於寶塔最頂端的是油脂類、鹽、糖等,油脂每天不超過25-30克,鹽和糖都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