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食品「低鹽」陷阱:換個包裝就敢稱「低鹽」 價格還翻番

2020-12-21 新華網客戶端

  兒童食品「低鹽」陷阱 你能過幾關?

  上個周末,新媽媽小譚面對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醬油犯起了難:是選擇普通醬油給孩子做飯,還是選擇價格要貴出幾倍的兒童醬油。她曾經網購過宣稱使用了減鹽(鈉)工藝的兒童醬油,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增加食慾,同時不至於鹽(鈉)攝入過量。而當她仔細對比這瓶兒童醬油與同品牌同系列普通醬油時,卻發現兒童醬油的鈉含量不低反高,類似的問題還存在於她購買的兒童麵條上。

  兒童要少吃鹽(鈉)——在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衛健部門的建議下,這一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低鹽」「淡鹽」「少鹽」「減鹽」「無鹽」,也已成為兒童食品中常見的營銷標籤,它們往往不會出現在食品包裝上,只會出現在網購網站長長的商品描述中、展示圖片上和導購的話語中。

  而當家長發現受了誤導,一句輕飄飄的「市場行為」 「不涉及食品安全」就能搪塞過去。

  第一關

  名稱添加「兒童」 身價倍增

  小譚購買的是千禾有機醬油(小童裝)210毫升,瓶身上的英文標識為QIANHE KIDS。在購物網站上,這款產品被宣傳圖片中宣稱為「減鹽小童裝」。營養成分表顯示,其每10毫升含鈉525毫克。而該品牌同系列的千禾有機醬油210毫升,瓶身英文標識為QIANHE YOUJI,每10毫升含鈉498毫克。標榜「減鹽」的小童裝,鈉含量卻比同系列普通產品高。從價格來看,同樣是210毫升,千禾有機醬油在購物網站旗艦店中的價格為22.8元/瓶,小童裝雖未在旗艦店上架,但其他店鋪顯示的價格卻高達45.5元/瓶。

  而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的規定,一種食品若是要宣稱相對同類食品減少了鹽(鈉),其鈉含量應該比同類食品減少25%以上。

  北京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同時經營普通食品和兒童食品的店家,換個包裝或者在名字中加個兒童就敢宣稱低鹽的不在少數。某購物網站上累積評論超過1.3萬條的博鴻小菜兒童榨菜絲,在宣傳圖片中宣稱「低鹽健康」,營養成分表顯示每100克含鈉2359毫克;再看該品牌的普通榨菜絲,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與兒童榨菜絲完全一樣。

  小譚還曾在超市購買過幾包金沙河牌兒童雞蛋掛麵給女兒當輔食來吃。「當時導購告訴我,說相比這個牌子的普通掛麵鹽分要少,很適合給孩子當輔食,我看這個包裝上的確寫了兒童,就沒有多想。」和同事溝通過給寶寶選擇輔食的經驗後,小譚卻被同事告知,標稱「兒童」的食品,並不一定適合孩子使用。半信半疑的小譚回到家上網查詢了金沙河普通掛麵的鈉含量,發現跟兒童掛麵完全一致,都是每100克含鈉650毫克。從兩種商品在購物網站超市頻道的價格來看,普通掛麵900克一包,價格10.80元,平均每100克1.2元;而兒童掛麵260克一包,價格6.8元,平均每100克2.6元,價格翻了一番還不止。

  第二關

  無鹽低鹽滿天飛 真假難辨

  普通食品通過換個兒童包裝吸引家長的目光,有些專門售賣兒童食品的店家則直接無視國家標準,肆無忌憚地為食品掛上「低鹽」甚至「無鹽」的標籤。

  由於味道鮮美、富含營養,海苔是頗受家長歡迎的一類兒童食品。在購物網站上,不少兒童海苔進口自日韓等國,其原始包裝上並未標註「低鹽」「無鹽」,但國內店家卻在商品描述一欄擅自加上了這樣的標籤。

  以韓國真珠牌託馬斯與朋友們葡萄籽油兒童海苔為例,其原始包裝上沒有宣稱「低鹽」,但售賣該產品的店家「花生媽媽」在商品描述中加入了「低鹽」字樣。而營養成分表則顯示,每2.1克的海苔鈉含量為16毫克,也即每100克的海苔鈉含量為762毫克。

  類似的,三海名家牌八八兒童海苔的原始包裝上標示有「有機農」「無添加」「100%國內產」,但沒有宣稱「無鹽」。而售賣該產品的跨境店家「笨笨母嬰」則在商品描述中也加入了「無鹽」「低鹽」二詞。再看其營養成分表,每2.5克的海苔鈉含量為22毫克,也即每100克海苔鈉含量為880毫克。

  而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的規定,每100克/毫升的鈉含量低於等於120毫克才可聲稱低鹽(鈉),低於5毫克才可聲稱無鹽(鈉)。

  第三關

  嬰幼食鈉有標準 不可亂「鹽」

  「我知道兒童醬油是個商業噱頭,沒買過,海苔也沒有給孩子吃過。養孩子太操心,到處都是坑。」小宋的兒子今年一歲九個月了,對育兒知識的不懈學習,讓她比絕大部分父母更難上當,朋友曾評價她「已經打敗了90%的父母」。

  但是,並非所有的養育者都有足夠的知識。小宋的閨蜜小文就給女兒買過麵條當輔食,「做的時候沒放鹽,但也確實沒留意過麵條本身的鈉含量。」

  一些父母將「低鹽」「無鹽」理解為沒有另外添加食鹽、味精、醬油等鹹味調味料或者嘗起來沒有鹽味兒,而沒有注意營養成分表上的鈉含量。在購物網站上,甚至有父母留言稱讚這些實際上並不低鹽的產品「味道淡,很不錯,沒有加鹽和味精」「真的是低鹽,幾乎沒鹽味兒」。從他們曬出的圖片判斷,有的孩子甚至才十個月大。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年4月27日發布、即將於11月1日實施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WS/T 578),年齡越小,鈉的適宜攝入量越低。孩子基本上從6個月起可以開始添加輔食,6個月至1歲鈉的適宜攝入量為350毫克/天,1-4歲為700毫克/天,4-7歲為900毫克/天,7-11歲為1200毫克/天,之後才與大人相差不大。

  「我都會看鈉含量,然後去算,科學育兒真是任重道遠啊。」小宋感嘆。

  說法

  專家:別用重鹽刺激嬰幼兒食慾

  「並不是說兒童不能吃鹽,或者吃了某種鈉含量比較高的食品就會造成什麼後果,而是兒童鈉的適宜攝入量比較低,家長需要從整體膳食上去衡量和把握,這個食品裡攝入的鈉多了,那個食品裡的鈉就得少點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在接受北京晚報採訪時表示,兒童攝入鈉過多,腎臟的負擔會比較重,如果長期攝入過量,未來高血壓的風險會比較高。

  範志紅說,從健康膳食角度來說,兒童吃鹽重會有一系列的直接後果,如愛喝甜飲料、刺激食慾等最終導致肥胖,「味道淡的時候不下飯,鹹才下飯,現在北京在世界上都是排位靠前的兒童肥胖地區了,這與他們愛吃的食物裡鈉含量高有一定的關係。」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果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給他吃高鹽食品來增加食慾,孩子以後遇到清淡的食品他就會自己加鹽加醬油,家長平常要以身作則,而不是家裡做著重口味、要求賣的食品很清淡,更不要因為食品上寫著『兒童』兩個字,就覺得一定是有助於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對於購買兒童食品,範志紅建議消費者要多留意營養標籤,關注鈉含量,「最好是從中小學開始,教會孩子們閱讀食品營養標籤。」

  律師:

  監管要及時 上當可維權

  對於兒童食品營銷中存在的「低鹽」陷阱,範志紅認為,商家在宣傳中沒有遵循《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理論上市場監管部門是可以進行處罰的,但很多時候「民不舉官不究」,畢竟監管人員不可能每個食品都去了解,「現在商家都是想怎麼忽悠就怎麼忽悠,大企業可能還怕有人找麻煩,尤其是一些小企業,它就抱著『沒什麼人關注我』的心態去欺騙消費者,如果大家遇到這種情況都去舉報,他們也就不敢虛假宣傳了。」

  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律師告訴北京晚報記者,以「低鹽」「無鹽」誤導消費者購買實際並不符合「低鹽」「無鹽」標準的產品,已經構成虛假宣傳、涉嫌欺詐,違反了《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一系列行政法規,尤其涉及到兒童,市場監管部門應該及時從嚴查處,消費者發現是虛假宣傳後,可以與商家協商要求退貨,也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協進行投訴,還可以通過訴訟要求賠償。(記者 白歌 插圖 王晨瑀)

相關焦點

  • 兒童食品"低鹽"陷阱:名稱添加"兒童"身價倍增
    兒童食品「低鹽」陷阱 你能過幾關?上個周末,新媽媽小譚面對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醬油犯起了難:是選擇普通醬油給孩子做飯,還是選擇價格要貴出幾倍的兒童醬油。北京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同時經營普通食品和兒童食品的店家,換個包裝或者在名字中加個兒童就敢宣稱低鹽的不在少數。某購物網站上累積評論超過1.3萬條的博鴻小菜兒童榨菜絲,在宣傳圖片中宣稱「低鹽健康」,營養成分表顯示每100克含鈉2359毫克;再看該品牌的普通榨菜絲,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與兒童榨菜絲完全一樣。小譚還曾在超市購買過幾包金沙河牌兒童雞蛋掛麵給女兒當輔食來吃。
  • 兒童食品「低鹽低鈉」多陷阱:改變名稱身價倍增 實際成分無區別
    上個周末,新媽媽小譚面對超市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醬油犯起了難:是選擇普通醬油給孩子做飯,還是選擇價格要貴出幾倍的兒童醬油。她曾經網購過宣稱使用了減鹽(鈉)工藝的兒童醬油,為的就是能給孩子增加食慾,同時不至於鹽(鈉)攝入過量。而當她仔細對比這瓶兒童醬油與同品牌同系列普通醬油時,卻發現兒童醬油的鈉含量不低反高,類似的問題還存在於她購買的兒童麵條上。
  • 低鹽、無鹽可能都是商家的噱頭……兒童食品陷阱多
    市面上各種各樣的兒童食品不僅價格高昂,而且外包裝上層出不窮的專業術語也是難倒了許多家長,讓寶爸寶媽們挑花了眼,選昏了頭。那麼,這些所謂的兒童食品是否物有所值?天府早報記者實地走訪了一番。胡女士告訴記者,因為孩子還小,擔心其攝入的鹽分超標,因此每次都會專門選擇在大超市裡購買兒童食品,這樣覺得放心。市民趙女士也告訴記者,她的孩子現在6歲多了,但曾經也是瘋狂「迷戀」過兒童食品。當時對兒童食品也不了解,於是在朋友和促銷員的介紹和推薦下,選擇過很多兒童專門的食品,比如「兒童醬油」「兒童麵條」「兒童肉泥」等。
  • 兒童醬油≠低鹽低鈉,測完這12款兒童醬油,你還敢給娃吃嗎?
    在上期文章中《町芒榜單 | 兒童醬油DCI指數發布,看榜買醬油,簡單!》,町芒君對12款國產&進口兒童醬油的檢測與評測結果進行了總結與展示,經過對這12款兒童醬油的綜合評測,町芒君內心一直有一種不敢相信,不能接受的情緒存留。
  • 商家稱兒童醬油低鹽低鈉 實測其含鹽量高於普通醬油
    商家宣傳:兒童醬油「低鹽低鈉」孩子1歲了,可以吃米飯、麵條了,年輕的媽媽張女士專門到超市買了瓶兒童醬油。她認為,「既然是專用,肯定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更健康。」華商報記者採訪了三位2歲-3歲寶寶的媽媽,發現三人都給孩子備有兒童醬油,平時蒸蛋、拌飯都在用。但她們並不太清楚兒童醬油和普通醬油有什麼區別。
  • 兒童醬油低鹽低鈉是戲言? 標準缺失別"入坑"
    而另一位同樣關注兒童醬油的薛先生則向記者道出自己的困惑:「給孩子選擇兒童醬油圖的就是它的『低鹽低鈉』,可是我對比了愛人買回來的兒童醬油和自己家大人吃的普通醬油,竟然發現鹽和鈉含量竟然比大人吃的還高。到底兒童醬油有沒有具體的標準?」9月25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家樂福、物美等多家大型綜合超市,並對在售的兒童醬油種類和價格進行了對比。
  • 兒童醬油低鹽低鈉是戲言?標準缺失別入坑
    而另一位同樣關注兒童醬油的薛先生則向記者道出自己的困惑:「給孩子選擇兒童醬油圖的就是它的『低鹽低鈉』,可是我對比了愛人買回來的兒童醬油和自己家大人吃的普通醬油,竟然發現鹽和鈉含量竟然比大人吃的還高。到底兒童醬油有沒有具體的標準?」9月25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家樂福、物美等多家大型綜合超市,並對在售的兒童醬油種類和價格進行了對比。
  • 高價「低鹽」兒童醬油 可能更鹹
    兒童醬油主打小包裝,但價格卻比普通醬油高出許多-記者夏銘陽攝  (記者孟暢宋雪)女性和兒童向來是商家關注的重要消費群體。這不,貼上了「兒童「標籤,醬油的身價也上漲不止一倍。但是貴得有道理嗎?  「兒童」醬油比普通醬油貴2倍  近日,瀋陽市民李女士在一家孕嬰店為小侄女買魚鬆的時候,店員向其推廣了一款兒童專用醬油,「店員說這是低鹽的釀造醬油,適合給10個月以上的小孩吃,我不知道這醬油究竟和普通醬油有什麼區別,一歲多的小孩能不能吃醬油?」  昨日,記者走訪瀋陽市場發現,兒童牌醬油主要集中在孕嬰店、大型商場銷售。
  • 食品行業流行低糖,低鹽什麼時候會受歡迎?
    鮮有人會注意包裝上的鈉含量,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鹽。作為日常飲食必備的調味料,鹽攝入過量會加重腎臟負擔,還會引發肥胖和高血壓等一系列疾病。Innova Market Insights近日發布的2020年健康飲食關鍵詞,除了大勢所趨的低糖低脂之外,低鹽也正在成為新的健康風向。你每天到底吃了多少鹽?
  • 兒童醬油真的好嗎?真的「低鹽低鈉」?
    現在的父母們對孩子都特別關心,吃的,用的,都講究一個兒童專用,比如吃的就出現「兒童醬油」。雖然醬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最常用調味劑,我們認知中醬油確實是不那麼健康的調味劑,現在市場兒童醬油打著主要的賣點是「低鹽低鈉」?但是兒童醬油就真的好嗎?兒童醬油是否真的低鹽?
  • 換個包裝就叫「兒童榨菜」 有多少媽媽被忽悠了
    浙江在線05月27日訊(今日早報 實習生 鄭鋒 記者 何麗娜)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食品抽檢信息,提醒醬油的合格率很低,且有不少兒童醬油打著低鹽的幌子銷售,其實都只是商家的營銷噱頭而已。  馬上就是六一兒童節了,看看本報記者對兒童食品的大調查,也算是給孩子們送上的一份節日健康大禮。  換上一副兒童包裝  價格應「身」而漲  昨日,記者走訪了杭城幾家大型連鎖超市,發現不少「兒童」食品的身影。
  • 兒童醬油真的「低鹽淡口」嗎?
    兒童醬油真的「低鹽淡口」嗎? 原標題:兒童醬油既不營養也不低鹽 教你如何讓寶寶不「重口」 如今,兒童飲食備受家長的關注,不少家長給孩子挑選商品時更注重「兒童專用」。諸多商家也是瞅準了兒童產品的市場商機,推出了一系列兒童商品,包括兒童蜂蜜、兒童速凍食品以及兒童醬油等。
  • 如何做到低鹽低鈉飲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人每天小於2.3克鈉,兒童酌情減少;然而,我國居民人均攝入量高出一倍有餘---減少鈉攝入,有助於降低高血壓的風險。 低鹽飲食是指每日鈉攝入量在2g左右(折算成食鹽約5g),絕大部分食物本身含有相當數量的鈉,所以,飲食中儘量少用食鹽、醬油等調味劑。飲食中禁忌一切鹹食,如醬菜、甜麵醬、鹹肉、臘腸以及各種葷素罐頭食品等,但允許在烹製或進食中加食鹽2 3g。
  • 讀懂營養標籤,選擇低鹽少油低糖食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預包裝食品已走進千家萬戶,當我們面對食品包裝上「低脂」、「低鹽」、「無糖」之類的字樣時,是否能明白其真正的含義?同樣,這些產品是否真的「名副其實」?如何來選擇合適自己的食品?
  • 薄鹽醬油鹽雖「薄」 控鹽還得靠自己
    1 大中型超市有售,價格參差不齊  記者在某購物網站上搜索薄鹽醬油和低鹽醬油,發現售賣店鋪有很多,不同品牌、產地的薄鹽醬油、低鹽醬油價格在7.5元至148元,差距較大。  多日來,記者走訪我市多個超市,發現薄鹽醬油多在大中型超市有售。
  • 低糖成大勢,那麼低鹽什麼時候會受歡迎?
    鮮有人會注意包裝上的鈉含量,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鹽。作為日常飲食必備的調味料,鹽攝入過量會加重腎臟負擔,還會引發肥胖和高血壓等一系列疾病。Innova Market Insights近日發布的2020年健康飲食關鍵詞,除了大勢所趨的低糖低脂之外,低鹽也正在成為新的健康風向。你每天到底吃了多少鹽?
  • 食藥監局擊破十大食品謠言:低鈉鹽不是「奪命鹽」
    低鈉鹽不是「奪命鹽」  食藥監局擊破十大食品謠言  「豬肉裡有鉤蟲,煮不爛」「低鈉鹽=奪命鹽」「化了又凍的雪糕有毒」……這些與食品有關的謠言看起來有圖有「真相」,在網絡上和朋友圈內廣泛傳播,讓不少人膽戰心驚。昨天,在東城區創建食品安全示範區暨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東城區食藥監局出面闢謠,工作人員在現場利用科學實驗將謠言個個擊破。
  • 「兒童食品」種類多 並非都適合兒童
    記者採訪了營養師於潔,她表示,選購兒童食品一定要學會看準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  「兒童食品」種類多,價格也不便宜  11月10日上午,記者在一家超市裡轉了一圈,發現專門來買「兒童食品」的市民還真不少。在賣「兒童麵條」的貨架旁,市民高先生正在仔細挑選著。「我兒子今年3歲,不太喜歡吃我們大人常吃的麵條,願意吃什麼兒童蝴蝶面。
  • 市售食鹽五花八門 繞開「高端鹽」營養陷阱
    「除了含有84種微量元素,比起普通鹽,含鐵含鈣較多,鈉含量更低,能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  特色產品價格高  除了井鹽、竹鹽、玫瑰鹽外,記者還發現,市面上最近出現了不少新奇的特色食鹽類產品。  在樂天瑪特超市裡,擺放著適合於不同烹飪方式的食鹽,包括「燉煮鹽」、「泡菜鹽」、「涼拌鹽」,一袋320克的價格在4元左右。
  • 兒童食品是噱頭?有的兒童醬油含鈉量比成人的還高
    來源:揚子晚報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營養、品質愈發重視,特別是不少家長在給孩子選購食品時,更是格外重視。由此,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價格高昂的兒童食品,不僅價格高昂,而且外包裝上更是以「兒童食品」或「低鹽」、「低鈉」為賣點,引得爸媽們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