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財經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中國零售業的發展,用火箭般的速度形容,真是一點都不過分。
二十年前,中國零售業還是以傳統生鮮為主的新興市場,超市購物都還是影視劇描繪都市摩登生活的必選場景。那時,中國零售業希望學習和複製西方大賣場和超級市場業態的心不可謂不迫切。
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中國零售業的發展已然滄海桑田。因為零售商類型的多元化,如今中國零售業已分化出了不少新業態,線上超市、第三方平臺、線下無人超商、智能購物體驗等等,早不再是昔日零售業新生,倒頗有幾分後來者居上的姿態。比如,一些久居海外的國人,感嘆回國後一下子會覺得「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從新生一路成為後來居上者,中國零售業這一路的發展得益於中國產業數位化發展的寬鬆環境,當然更離不開無數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面對行業變革的勇氣、膽識與技術。
2020 年,大疫之年,各行各業都在醞釀新變局,零售業渴望進一步數位化升級的心更甚以往,行業巨頭與新秀動作頻頻。11 月 6 日,國內新經濟 SaaS 頭部服務商微盟集團發布公告稱,以增資及股份受讓等形式,斥資 5.1 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有「便利店之王」之稱的老牌零售信息服務商——海鼎公司。據悉,收購完成後,海鼎公司將成為微盟集團附屬公司,並納入上市公司體系。
這一行業變局引發市場躁動。公告發布之後,微盟股價應聲上漲,11 月 9 日該公司股價大漲 7%。顯然,資本市場對於這場交易給出了快速且積極地回應,業內聲音也認為,這是零售行業兩家 SaaS 服務商的強強聯手,勢必將在實體零售業數位化這一戰中掀起狂潮。那麼,雙方聯手能否拉動零售業數位化進入改革深水區呢?這筆交易到底又會給微盟及零售業帶來什麼呢?本文將逐一回答。
01 誰是「海鼎」?
這次交易的主體是微盟與海鼎。
微盟成立於 2013 年,依託於微信小程序,在零售、餐飲、電商、本地生活等垂直行業均有布局,被譽為是中國 SaaS 第一股,因此也被看作是繼騰訊、阿里之後,在零售業轉型大潮中洶湧奔騰的後浪代表企業。
海鼎公司在業內一直有內地零售業「智慧轉型的老兵」和「便利店之王」美稱。海鼎創辦於 1997 年,核心業務就是為零售與流通領域的企業提供包括 POS、ERP、會員、供應鏈等商業解決方案。
普通消費者可能對這家公司沒有那麼熟悉,但該公司的合作商可都是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品牌,比如喜士多超市、永輝超市、聯華超市、百聯集團、、萬達廣場、新天地集團等。CCFA 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便利店百強中,35% 的企業選擇海鼎提供的零售商業解決方案,全國排名前 100 的商業地產中,超過 40% 企業選擇該公司提供的運營軟體及解決方案。
結合後疫情時代線下零售業數位化轉型的大背景來看,這兩者的結合既可以說是一種強者與強者的互相選擇,也可以說是線下零售業數位化轉型的勢在必行。
疫情之後,線下零售業數位化轉型,幾乎成了所有行業管理層最優先的戰略選項。加之,10 月中,商務部公開表示「鼓勵線下零售實體進行數位化改造」,一時之間將實體零售業數位化推向了高潮。
這股變革的高潮,不光是因為數位化零售在面對危及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可以靈活有效應對,更關鍵的是因為經過這場疫情的淬鍊,從管理層到執行層,大家都已經真正體會到數位化轉型的「甜頭」。這些「甜頭」分別來自於運營效率的提升,和從倉儲到物流的成本降低。
這些正面的數位化體驗,促使中國線下零售業數位化升級,快速踏入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也讓企業及政府部門意識到,沒有數位化武裝的行業及企業,將在未來處於何等劣勢,而那些經過一系列數位化轉型的企業與行業,勢必將在未來多變的商業環境中獲得更多競爭優勢。從海鼎所服務的客戶圈層來看,微盟收購海鼎正好呼應了商務部提出對線下零售實體數位化改造的號召。
這次收購方案顯示,收購完成後,微盟將持有海鼎 51% 的股權,海鼎將按照相關規定納入上市公司體系,並在微盟的現有垂直行業連鎖品牌商提供智慧服務的基礎上,順利連結線下超商、百貨、地產等多元零售業態。
因此,無論是對於海鼎,還是對於微盟,這場合作即可以說是呼應了零售業轉型的市場需求,也體現了零售業數位化轉型的勢在必行,即線下與線上的互相擁抱的雙線並行,而非線上取代線上的單線運作。
02 一場雙贏的合作
為什麼微盟與海鼎的結合,會引發一場行業級的關注?
因為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兩者之前的「聯姻」可堪稱天時地利人和,因此最終將展現出 1+1 >2 的效果。
我們先來看收購案未發生前雙方的業務差異性。
如果將零售業數位化劃分成針對 C 端的前端、針對運營環節的中臺、及後方支持系統的後端的話,那麼微盟的業務長處在前端。在面向線上 C 端消費者場景中,以小程序、公眾號為載體,微盟的門店在線、營銷工具、智能導購及商城等功能。此外,在中臺部分,其超強的數據處理及算法優勢,為零售商戶提供了從流量獲取、轉化及供應鏈管理的一體系化解決方案。
年報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微盟大客戶的品牌商戶增長實現翻倍增長。上半年 SaaS 產品收入由上年同期的 2.19 億元增長 39.2% 到 3.05 億元,微盟智慧零售商戶數量達到 2260 家,上半年收入為人民幣 4606 萬元,佔 SaaS 總收入 15.1%,業績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701%,超過 2019 年全年。
相對於擅長面向 C 端的消費者場景,海鼎的優勢則在於線下零售場景信息化。海鼎在中臺、後端具備技術優勢,比如供應鏈、ERP、物流等軟體服務解決方案。該公司公開數據顯示,海鼎在軟體服務方面的投入及營收數據一直都很出色。比如 2018 和 2019 年研發費用均佔海鼎營收 25% 以上,前十大客戶客單價 2019 年為近 700 萬元左右,較 2018 年增長一倍。有文章稱,普通消費者每逛三次超市,就有一次交易是通過海鼎的系統。
這場聯姻將進一步增強微盟在中臺及後端的競爭優勢,同時順利切入線下實體;而對於海鼎公司而言,這場聯姻無疑將改善其在前端滲透的能力,因為微盟在 CRM 等前端領域具備一流的產品競爭力,同時還具有微信等極為成熟的和具有競爭力的渠道支持。
這是雙方合作的「人和」因素。那麼天時地利呢?
在微盟收購海鼎之前,海鼎的控制權一直是由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金融管理。當時海鼎與萬達的合作,萬達希望藉助海鼎在軟體及服務解決方案上的優勢,實現旗下萬達地產所積累下的零售業智慧轉型。
只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這場並不順利的合作責任也不並都在雙方,主要是因為時機不夠恰當。當時,各行業對於線下數位化轉型大多都還落在口頭上,並沒有將這一轉型提到最重要事項,因為,一方面數位化轉型對於很多企業意味著起始階段大量短期看不到回報的投資,另一方面那時候市場對於數位化轉型後對業務影響效果也不是很確定。
現在情形則不一樣了。雖然說這場疫情是中國實體零售業轉型的導火索,但更主要的是因為時機到了,無論是從市場參與者,技術服務商,還是消費者而言,大家已經準備好了迎接這場變革,這也為雙方之間的合作奠定了四年前萬達掌控海鼎所不具備的「天時地利」因素。
03 零售 SaaS 行業巨變在即
眾所周知,零售的核心是處理「人」,「貨」,「場」三者之間的動態關係。數位化轉型,或者說智慧化的本質其實還是對這三者之間的行為進行智能化,數位化,從而爭取將三者之間的關係協調成為,找到對的人,發現對的貨,在對的場合,完成一次交易。
圍繞這一核心關係,中國零售業走過了浩浩蕩蕩二十多年變革之路,從實物線下交易、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 LBS 再到如今的智慧零售。表面看似平靜的中國實體零售業,一場醞釀已久的巨變早已暗流湧動。
在微盟收購海鼎之前,阿里宣布斥資 280 億港幣控股高鑫零售,蘇寧也在今年 7 月宣布從「零售商」升級為「零售服務商」,騰訊更是在 2017 年就提出智慧零售戰略,在過去兩年裡騰訊加碼投資,與微盟等第三方 SaaS 服務商,共同打造了一個個智慧零售標杆案例。不久前,騰訊在其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更是宣布將投入 100 億資金,幫助中小企業打造 SaaS 產品及解決方案。
畢竟,轉型之後的新零售可是一塊價值萬億的蛋糕。易觀分析調研,2017-2019 年新零售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115%,預計 2022 年新零售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1.8 萬億元。
一場巨變已然就在眼前。
在這場巨變來臨前夕,零售業數位化早已超級巨頭如雲。微盟收購海鼎,透過從 SaaS 產品及解決方案入手,無疑是一個巧妙且成熟的戰術。而單從零售 SaaS 行業而言,具備了海鼎這把「尚方寶劍」的微盟,無疑將變得更加出挑,甚至頗有」頭雁」氣勢。
財報數據顯示,2020 年上半年,微盟經調整營收為 10.5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60%。智慧零售業務錄得 4606 萬人民幣,較去年增長七倍之多。評級機構美銀美林及信達證券,給予了其「買入」或者肯定其高成長性的正面評價。
這兩者的結合也勢必將進一步推動零售業數位化轉型步入深水區。
雙方聯手之後,超商便利、購物中心等大型零售企業在數位化轉型方面無疑將加快步伐,與此同時結合海鼎在商業地產多年來深耕所累積的資源,也勢必會帶動地產等其他垂直行業的零售數位化轉型。零售業,從餐飲開始,逐漸到超商、再到商業地產,一場全方面的轉型或許已經到來。
結語
零售業數位化轉型,已然是浩浩蕩蕩迎面走來。然而零售業數位化轉型也絕非簡單的安裝幾個軟體,上線幾套系統,複製幾套算法。數位化對線下零售業帶來的變革,將給運營、投資、供應鏈,甚至人力資源安排都將帶來一系列重大變革,甚至徹底影響目前的運營模式。
微盟與海鼎的結合從業務及市場角度上來說,已經走對了最關鍵的技術生態建設一招,然而整個零售業數位化轉型需要的是全行業的自上而下的變革決心,企業需要全面規劃,才能從數位化轉型,走向數位化戰略,最終實現數位化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