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在金庸所寫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一首歐陽修的《蝶戀花》佔據了整部小說的開篇。
為什麼他要自己的武俠小說裡,插入一首毫不相干的外人的詩詞來作為開頭呢?
下面,啟女俠就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藉助名人效應。
歐陽修是名人,《蝶戀花》亦是首古詩,金庸想蹭下名人的熱度,讓自己的小說看起來更高大上一些。
歐陽修,用現代的話形容他,就是一個文化板塊的網紅。
金庸的名氣,遠不如歐陽修大。他借歐陽修這位大佬的名氣,蹭個熱度,為自己的作品添磚加瓦。
當讀者開篇先讀到這首古色古香的詩詞後,立刻就提升了對這個作品的期待值。他們會在心裡默默感嘆著:「矮油,不錯哦!我的閱讀眼光和水準還是可以的。」
當讀者沉浸在自我欣賞的喜悅中時,金庸就完成了這篇佳作的第一步。
如果我們這些文化領域的創作者,經常寫些名人大佬背後的故事,那麼,連繫統給你匹配的廣告費都會高上幾分。但如果你成天寫阿貓阿狗打架,小紅小粉出軌,那這樣的帳號,註定吸引的粉絲質量不高,人們也會覺得你太過庸俗。
金庸為了打造自己高大上的人設,在開篇引用名氣大的大佬及他們的作品,無疑,是給自己作品加分的重要籌碼。
那麼問題來了,歐陽修的作品那麼多,為啥他非要選擇《蝶戀花》呢?
二,《蝶戀花》之情
從《蝶戀花》本身的內容來看,題眼中一個「戀」字,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出,這是一首情詩。
而金庸的《神鵰俠侶》,這部小說的名字中,「情侶」二字也是最為突出的。文中開篇點題,以「戀」配「情侶」,是很貼合的。
其次,小說開篇提出《蝶戀花》,是為了引出下文。下文中,李莫愁迅速登場。
李莫愁的外號是「赤練仙子」,「赤練仙子」與「蝶戀花」的畫風,也是一致的。「赤練」是一種蛇的名字,赤鏈蛇對蝴蝶,是為對偶。當我們想到漂亮的鮮花時,自然也會把它們與仙子的形象連接在一起。
當李莫愁聽到船上的歌女唱到「芳心只共絲爭亂」,想到自己先前的情郎陸展元時,只覺得匆匆往事,像過電影似的又回到眼前。
而唱著這樣感傷情歌的歌女,突然不自覺地笑了一聲,這讓李莫愁大為震怒,立時殺了她。
那道姑一聲長嘆,提起左手,瞧著染滿了鮮血的手掌,喃喃自語:「那又有什麼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渾不解詞中相思之苦、惆悵之意。」
由此可見,《蝶戀花》一詞的出現,是為了引出李莫愁的情,及她由好變壞,由「蝶」變「赤練」的根本原因。
因情所困的她,立志殺盡一切不懂情且濫情之人,哪怕,是她曾經愛過的陸展元。
緊接著,金庸在後文再敘述李莫愁和陸展元的故事,便會讓讀者覺得,銜接得十分自然了。
總結
《蝶戀花》之所以作為《神鵰俠侶》的開篇之詞,就是為了通過名人效應的帶動,迅速把我們吸引到故事情境中,讓我們看到裡面蘊含的深厚情感,從而體會愛情。
愛情是什麼?
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它就是一種離愁別緒,是藏在霧中,隱在煙中的那股難以參透的朦朧之物。
雖有蝶戀花的美感,亦有赤練情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