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8月19日下午,貴州省黨政代表團來到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的貴州銅仁「梵淨山珍」展銷中心實地考察。梵淨山珍菌湯包、生態茶油、辣椒製品、紅酸湯……琳琅滿目的貴州農特產品整齊地擺放在貨架上。這裡匯聚了貴州九個市州1200多種農特產品,其中600多種來自銅仁,600多種來自其他八個市州。
「這是來自銅仁的抹茶,現在銅仁市已建成抹茶原料基地10萬畝,產品出口到日本、美國、法國等12個國家。這樣好品質的抹茶,很受蘇州顧客的歡迎。」
「飲用水好不好喝,就看是否喝得下去,不好的水,喝到一半嗓子口就堵住了,梵淨山的飲用水,好水就是不一樣,很潤滑,大家可以試一試。」
「我們蘇州人早飯吃稀飯,喜歡用花生米做小菜,為什麼松桃的珍珠花生有這麼多的回頭客?因為它果仁豐滿、香脆可口,可以說是粒粒見真情。」
給代表團作介紹的,是展示中心的總經理陳建松,這位土生土長的蘇州人,介紹起貴州農特產品,如數家珍。
「作為一名農業人,對每個產品要有感情,要了解到這個產品是怎麼生產出來,是有什麼亮點可以為消費者介紹,讓他比較滿意,這樣產品就是活起來的。」陳建松對筆者說道。
去年的三四月份,有著農業專業背景的陳建松與自己的團隊通過公開招標成為展示中心的運營服務商,早在2006年,這個團隊就已經致力於全國優質農產品在蘇州展銷的平臺建設。
「貴州銅仁是全國優質農產品的一個代表,這和我們團隊的定位完全符合。此外,隨著蘇銅協作越來越緊密,我知道這份工作的意義非常重大。」陳建松補充道:「我的團隊多次前往銅仁,他們會把那裡的情況告訴我,在微信裡,我也會和銅仁的生產者有互動,看看他的朋友圈,這些信息都會融到我的知識裡面來,來推薦銅仁的商品。」
2019年7月25日,展示中心開業,成為了蘇州市「東西部扶貧協作」「銅貨入蘇」「黔貨出山」「文旅宣傳」「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和窗口。880平方米的總面積,設有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展示區、精品展示區、生態文化走廊三個區域。展區最大的優勢在於為優質農產品和市場之間架起一座高效聯結的橋梁,目前已帶動建設各類銷售門店34個,在蘇州市場打響「梵淨山珍」公共品牌。
「我們這個展示中心,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產銷服務,和蘇州市的黨政部門、企業事業單位等聯繫,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推動貴州農特產品在蘇州進機關、進企業等,也讓更多蘇州人品嘗得到貴州農特產品、有機會了解更多貴州農特產品、知道在哪裡購買貴州農特產品。」在介紹到展示中心的作用時,陳建松還補充道:「我們還要發揮宣傳作用,推薦貴州、銅仁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文化旅遊資源,發揮窗口作用,展示蘇銅扶貧協作的成果。」
貴州銅仁「梵淨山珍」(蘇州)展銷中心貴州山珍品種多,如何讓這些山珍更能夠贏得市場的青睞。陳建松認為,消費扶貧必須要創新銷售思路,要從賣農產品原材料中走出來,要開發產品,從賣調理包、賣鴨子變成賣製作技術、配方和培訓服務。
現在,展示中心也正積極和銅仁對接,嘗試將松桃苗王湖飛鴨與蘇州的制菜方式和口味融合在一起,製作成鹹甜味的江南醬鴨,不僅可以解鎖「美食」密碼,還能延長農產品的產業鏈。陳建松告訴動靜記者,到了9月份,陽澄湖進入捕蟹的季節,周邊的上千家餐飲店會迎來一輪食客的高峰,希望能抓住這樣的機會,把醬鴨推向更大的市場。
(來源:動靜貴州 作者:張雁飛 牟晰 張鼎珩)圖片來源網絡
精彩回顧
原標題:《「梵淨山珍」讓蘇州了解銅仁,舌尖上的幫扶對口到「胃」》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