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元好問故居
步入後,在中軸線上一條正對大門由碎石鋪就的近二十米寬的筆直甬道的盡頭,是一個巍然聳立高達十二米的石基木身攢山頂房屋式六角亭,便是先生主持修建、後世又多次復建或修葺的野史亭。亭子設計奇特,構築精巧,飛簷鬥拱,雕梁畫棟。整體用六根木柱支撐,亭內正壁是元好問石刻畫像,左右兩邊是遺山墨跡,或楷或草,頗具功力。
-
元好問避難三鄉
元好問(1190—1257年),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元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說起元好問,他與河南宜陽縣也有關係。他曾避難寓居於宜陽三鄉,其間一群文壇巨士聞風而至,談詩論道,切磋學問,三鄉古鎮一時間星光璀璨、文風大盛,後世稱之為:一代文星照三鄉。 金章宗明昌元年,元好問誕生在忻州一個世代書香的士大夫家庭。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那麼這首次的原作者,這就出自當時年僅十六歲的天才詩人元好問之手。元好問(1190-1257 ),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 。
-
元好問《南歌子·冬景》賞析:「庭下芝蘭秀,壺中日月長」
【金末元初】元好問暖日烘晴晝,輕寒護曉霜。元好問(1190年—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後,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金朝滅亡後,元好問被囚數年。
-
元好問最豪放的一首詞,僅僅氣勢就超越了大多數豪放詞!
說起元好問,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那句著名的愛情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一首《雁丘詞》寫盡了愛情的忠貞與生死相許,感人至深,可謂千古絕唱。元好問是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詞人,他自幼就被稱為「神童」。
-
元好問很著名的一首詩,寫心中偶像陶淵明,短短28字值得一讀再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來看元好問的一首詩,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最早知道元好問是從哪一首詩詞或者文章開始的呢?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元好問是一個意外,他是那個時代的通才,是金朝毋庸置疑的文學扛把子,文壇盟主。他也經歷了金元之際的鼎革,成為文學上承前啟後的那一座橋梁,被後人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自身文學造詣高的人,往往對於其他作家也有獨到的見解,因為彼此處在的層面相近,所以即使年代上相隔許久,雙方的心意也是相通的。
-
「神童」元好問與新鄉結過什麼緣?
輝縣,可以說是元好問的第二故鄉,他晚年相當長的時光都在這裡度過......元好問:一代文宗 少年神童元好問,不是新鄉人,但新鄉人應該對他有更深的了解!元好問出生時,宋、金、元三角鼎力,正處在歷史的重要關口,那一年是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兵荒馬亂中度過的。元好問天資聰明,7歲就能寫詩,被譽為「神童」。14歲時,元好問拜陵川大儒郝天挺為師,博通經史,淹貫百家,奠定了成才的基礎。
-
元好問晚年海棠詩: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原來暗藏著這樣的深意
歷史如雲煙,「一代文宗」同時已成金朝遺民的元好問,也到了垂垂暮年。他剛結束囚徒生活不久,回到故鄉山西沂州隱居。正是一年的春天,桃李競放,春意盎然,但鐵馬冰河,亦仍未止息,亡國的心緒,想必也還常常縈繞在這位詩人的心中,未曾散去。一日清晨,家族裡的年輕人搬來幾株海棠,欣賞之餘,便提議賦詩。
-
16歲的元好問寫下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人
這首詞中的千古一問體現出詞人的極高情商與才華看過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的人都知道,李莫愁為情所困,曾經吟誦出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從此為千萬人所引用,然而卻很少有人去認真研究這首詞的出處和背後的創作故事。其實這句話化用自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的一首詞,名為《雁丘詞》。
-
一代宗師 德厚流光——紀念黃昆先生誕辰100周年
作者:鄭厚植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黃昆先生離開我們已經14 年了!2019 年是先生誕辰100 周年。黃先生作為中國半導體科技界的一代宗師,立德立言,赤心報國,以身作則,行為典範,使我們這一代學生輩的科技人員受益匪淺。
-
元好問的一首《邁陂塘.雁丘詞》,賺足了痴情人的眼淚
這句詞出自金代詩人元好問的《邁陂塘.雁丘詞》一詞中。這首詞是元好問給為愛殉情的大雁寫就的一曲感人至深的生死戀歌。這是一首愛情的絕唱,它的痴婉纏綿,賺足了人世間多少痴情兒女的眼淚。公元1205年,也就是金章宗泰和五年,元好問去往山西并州參加科舉考試。
-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千古一問,實屬難答
大概還有人不知道這兩句詞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那年他十五六歲。元好問;《摸魚兒》;雁丘;塵煙滾滾,歲月如流,800年疾馳而過。時光流轉到800多年前,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一位十六歲的翩翩少年來并州應試。他走在汾河邊上,遇到一位攜帶著兩隻死雁的獵人,少年的目光被莫名的吸引了,於是他上前找那獵人攀談了幾句。
-
紀念李濟深先生誕辰130周年
本報訊 2015年是李濟深先生誕辰130周年,民革廣西區委將在梧州市舉辦系列紀念活動。3月9日至11日,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廣西區委主委劉新文率隊赴京,向民革中央匯報有關活動的籌備工作。民革中央秘書長李惠東,李濟深先生孫女、民革中央聯絡部部長李藹君會見劉新文一行並進行會談,就舉辦抗戰勝利70周年、李濟深先生誕辰130周年等紀念活動進行研究討論,對有關方案提出了要求和建議。李惠東認為,在全國民革前輩的故居中,梧州市對李濟深故居的保護工作做得非常好,民革中央對在梧州市舉辦李濟深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活動將給予大力支持。
-
元好問:寫出「問世間情為何物」的金朝才子,一生多情卻活得悲楚
山民:先生又來採風了?書生:老規矩,一副對聯換一頓飯。山民:算啦,你就差給我寫輓聯了。書生:我也不會幹別的...山民:家裡的弟妹和孩子還好嗎?書生:應該還好吧...11歲時,元好問去當縣令的叔叔家裡玩。翰林學士路擇來諞閒傳,拉著他的小手感慨:愛其俊爽,教之為文。元好問翻翻白眼,大搖大擺地出去了。1203年,元德明病逝太原老家,14歲的元好問從此失去父親。
-
一代知識分子的坎坷與風骨 | 紀念費孝通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費孝通等 群學書院紀念費孝通先生逝世十五周年2005年的今天,中國社會學、人類學一代宗師費孝通先生離世。十五年過去了,「費孝通」這個名字和它所代表學術思想、人文精神和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依然在被我們反覆敘述和書寫,顯示了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生命活力。2000年4月初,90歲的費孝通先生在吳江賓館和上海衡山賓館與上海大學朱學勤教授長談三天。在談話中,費孝通教授就自己的學術經歷和政治生涯披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回憶,這也成為費孝通生平最詳盡的一篇人生回顧。
-
元好問:醒來賞明月,醉後拂清風
詩人元好問趕考路過并州,看到一個獵人捕殺了一隻大雁,另外一隻大雁因為失去的同伴而自殺。感慨之餘,元好問買下了這一對死去的大雁,並將他們埋葬。於是,元好問寫下了這首詞。這就是可憐人李莫愁每次出場自帶的BGM《摸魚兒·雁丘詞》。強調下,我不是要說什麼愛情。前面只是引子。
-
達成所願,振興湖師|紀念邵達成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為緬懷邵達成先生,12月18日,學校在科技大樓505會議室舉行座談會,紀念我校首任校長邵達成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學校黨委書記周啟紅,校長李宏,副校長雷儒金,邵達成先生家屬代表、武漢工程大學副研究員邵一民,湖北省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武漢大學中國教育家研究中心主任程斯輝,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校長助理吳晨光,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學院負責人和離退休教師代表參加座談會。
-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相關鑑賞
沒錯,這句詞出自金朝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第一次聽到這句詞,直覺上是描寫人類愛情的悽美,並沒有聯想到天上飛的大雁。元好問自己在創作這首詞時估計也沒有想到,整首詞因為這句話而流傳千古,成為歌頌愛情的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