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外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本店免費提供午餐和晚餐,不求回報,只希望你有能力的時候再去幫助他人。提示:只要您小聲地告訴我們要午餐就行了,找地方坐,吃完走人。」
這是一張告示的內容,張貼在運城市區一家小麵館門上。最近,由於網友拍下視頻而走紅網絡,引起了眾多媒體和網友們的關注。
有網友質疑是炒作,有網友懷疑店家的承諾是否能兌現。
8月13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這家近來備受人們關注的張記老家味平陸油潑麵館,一探究竟。
小麵館裡滿滿的正能量
張記老家味平陸油潑麵館,位於運城市區學苑路鳳凰小區東門口。與相鄰的店鋪相比,小麵館的門頭招牌顯得很簡單,也不是很起眼。貼在玻璃門上的一紙告示卻很是搶眼。
對於告示中的內容,有很多網友表示質疑,山西晚報記者決定對小麵館來次「暗訪」。
「我錢丟了,能免費吃碗麵嗎?」
「可以,就是要稍等下,面還沒有和好,你先坐下喝點麵湯吧。」
對於山西晚報記者以錢包丟失為由希望吃到免費面的要求,麵館老闆張彥峰似乎看出疑點,不過沒有表現出懷疑,招呼記者坐下,並沒有再多問什麼,就和面、擀麵,忙活了起來。 40多平方米的小麵館裡,整齊地擺著6張桌子。因為還沒有到吃午飯的時間,店裡還沒有客人。 張彥峰麻利地掀開鍋蓋,準備下面時,記者趕忙告訴他採訪來意,他說:「這幾天,時常有媒體聯繫我,受到這樣的關注,是我沒有想到的。在我看來,就是很小一個事情而已。」 靠近櫃檯的桌子上放著一個大盆,裡面盛滿了煮好的雞蛋,一個男孩在很認真地剝雞蛋殼,他是麵館老闆張彥峰的孩子,叫張博誠,今年10歲。 張彥峰,今年35歲,他和愛人郭文紅既是麵館的老闆,也是服務員。 「麵館剛開張40多天,生意還不錯,幫助困難的人吃碗麵,還是沒有問題的。」張彥峰說到自家麵館,滿臉自豪。 在公告貼出的這段時間,店裡就曾接待過一名遇到困難的客人。幾天前的下午,店裡來了位40多歲的中年男人。他對郭文紅說,他是河北人,一直沒有找到工作,身上也沒有錢。聽完,郭文紅給他倒了碗麵湯,讓他坐下等會兒,轉身進了後廚。 幾分鐘後,郭文紅端出來一碗熱氣騰騰的油潑麵。她還特意在碗裡多放了幾片牛肉、兩個雞蛋。 看著中年男人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郭文紅默默走開了。 「他吃完就悄悄地走了,等我從後廚出來,人就不在了,還想著他要是不夠吃,再給他下碗呢。」郭文紅說。
曾受人恩惠,希望回饋社會
張彥峰和郭文紅原來在運城市區開過麵館,由於生意不好,不但沒有掙到錢,還欠了不少外債。 「過去開麵館,就想過讓困難的人來店裡免費吃麵,可是,原來的麵館一直在賠錢,每天連房租都掙不夠,真的是有心無力。」張彥峰說。 張彥峰有兩個兒子,二兒子今年才兩歲四個月。一家四口的生活全指著麵館。 麵館關門後,張彥峰想過找工作打工,但是,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又重新開起了麵館。 「從16歲出去打工,到現在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曾經真有窮得吃不上飯時,我受到很多好心人的幫助。」張彥峰說,「就連這次開麵館,也是朋友們慷慨解囊資助。我在能力範圍內去幫助別人也是應該的。」 張彥峰出生在平陸縣的一個小山村,由於家裡條件不好,很小的時候輟學外出打工。16歲那年,張彥峰穿著母親納的新布鞋,背著裝有被褥的編織袋去了西安打工。「那時候,身上沒錢,到了西安,身上只有1元錢。」說起過去,張彥峰覺得不好意思。 初到西安,張彥峰用僅有的1元錢買了4個饅頭,堅持了4天。後來,著急找工作的他又遇到了騙子。 在絕望的時候,一位好心的芮城人,幫助了他,給了他100元,讓他吃飯,買票回家。 回到運城後,張彥峰在飯店做學徒,跟著大廚學習廚藝,學會了做面手藝後,自己便開了麵館。 去年,麵館生意不好關門後,張彥峰很沮喪。朋友們紛紛給他打電話,讓他振作起來,再開家麵館。 得知張彥峰打算重開麵館時,朋友們你出一萬,我出二萬地資助他。「朋友們給我很大的幫助,要是沒有他們,這個麵館開不起來,他們對於我的善舉,我希望可以回饋出去,幫助更多的人。」張彥峰說起大伙兒對他的幫助,不禁紅了眼圈。 在朋友們的鼓勵下,張彥峰通過貸款、朋友借錢,開起來這家「愛心麵館」。 去幫助像他過去一樣可憐的人,是張彥峰一直裝在心裡的事。麵館開張沒幾天,看著生意還不錯,張彥峰和妻子說了自己的想法。郭文紅聽了後,很支持,並動手編輯張貼了那張「網紅告示」。
除了提供免費面,他還有別的想法 「老闆,來碗油潑麵。」 飯點到了,店裡進來一位客人,點了一碗麵。旁邊剝雞蛋的張博誠熟練地為客人倒了一碗麵湯。 通過交談,客人任高峰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他是專程找到麵館來的,「我愛人推薦我來的,她之前也帶孩子來過。」 任高峰聽說麵館的事情後,很感動,特意坐車找到了麵館。他說:「沒來之前,想著是很大的飯店,沒想到是這樣小的麵館,老闆的善心讓人感動。他家孩子放暑假都在店裡幫忙打雜,就知道條件並不是很富裕,卻能想著為困難的人提供免費餐,真的是良心麵館!」 不一會兒,客人陸陸續續坐滿了飯店的6張桌子,在等著飯菜上桌之餘,大家對於張貼在門口的公告都是讚不絕口。 「對於這個活動,我會一直堅持下去。還是那句話,一碗麵,我們管得起,要是碰到難處了,沒錢吃飯了,就來我的小店,吃碗麵。」張彥峰憨厚的臉上透著羞澀,「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下苦人、落難人和老年人,來我的店裡吃飯,可以受到特別的優惠。只是,具體怎樣去實施,還沒有想好。希望很快,能把這方面的內容制定好,張貼出來。」
山西晚報記者胡增春 通訊員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