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 俞連明 張龍
攝/記者 胡冠華
被書商標為「青少年必讀」的一本《安徒生童話》裡的一則故事《玫瑰花精》,最近讓一個8歲的小姑娘嚇得不輕。她的媽媽覺得,「這根本是一篇恐怖小說嘛!什麼把頭挖出來,死人什麼的……很恐怖!」而另一個現象是,現在不少孩子津津有味地在看恐怖小說。
今年2月初,新聞出版總署就下發《關於查處「恐怖靈異類」音像製品的通知》。而去年更是集中清理了以《死亡筆記》為重點的一批「恐怖」類出版物。
禁是一方面,那麼接下來該怎麼引導孩子們的閱讀呢?
睡前給女兒講故事
突遇驚悚情節女兒不敢睡
最近本報熱線85109999接到羅女士投訴:她說,「我的女兒8歲,剛上小學一年級。晚上我給臨睡的女兒讀《安徒生童話》,書上寫著是『青少年必讀』,但其中有一篇《玫瑰花精》根本是一篇恐怖小說嘛!什麼把頭挖出來,死人什麼的……很恐怖!我女兒一晚上都沒睡好,連我都覺得很恐怖。我認為現在為青少年寫書的時候要有選擇性。」
翻開這篇《玫瑰花精》,裡面有這樣的描述:
「……這時進來了另外一個人,一個陰險和毒辣的人。這人就是那個美麗姑娘的壞哥哥。他抽出一把又快又粗的刀子。當那個年輕人正在吻玫瑰花的時候,就一刀把他刺死了,接著他把他的頭砍下來,連他的身體一起埋在了菩提樹下的土裡。……黑夜一到,……她立刻就看到被人謀害了的愛人。她哭得多麼傷心啊!她把那個眼睛閉著的、灰白的頭顱拿起來,在它冰冷的嘴上親了一下……當她用土和葉子把死屍埋好後,她就把這顆頭帶回家……一回到自己的房裡,就去找來一個最大的花盆,她把死者的頭顱放在裡面,蓋上土,然後栽上這根素馨花的枝子。」
羅女士說,她和科室裡的同事一說,大家都覺得,這不適合給小孩子閱讀。「我認為,這種恐怖的東西,小孩有可能模仿,也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其實,安徒生童話中,還有一些比如『衛兵殺頭』等暴力性的詞句,我覺得也不大適合。」
《安徒生童話》有8個版本選了這個故事
各個版本都強調這是青少年必讀本
羅女士手上這本《安徒生童話》是上海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是不是只有這本《安徒生童話》選了《玫瑰花精》這篇文章呢?昨天傍晚,記者在多家書店觀察,發現《安徒生童話》有很多個版本,全部放在「青少年讀本」書架上,有精選集、全集,有插畫本、拼音版。記者查閱的10個版本中,有8個版本都選了《玫瑰花精》這篇文章。各個版本都特別強調是青少年必讀本。
看來,《安徒生童話》是經典,許多出版社都想來分一杯羹,而《玫瑰花精》應該也是安徒生童話裡比較經典的一篇。
直冒冷汗、斷手之謎、神秘驚奇……
不少孩子讀過恐怖小說
記者在兩家書店採訪時,正是家長帶剛開學的孩子來買學習資料的時間段,很多家長和小孩在書店裡轉。記者隨機問了10名家長和10名小孩。家長們比較一致,認為過於血腥暴力,不適合孩子閱讀。而孩子當中,半數表示「不大好」,半數覺得「沒問題」。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安徒生童話》也選了《玫瑰花精》這篇童話,這本書上寫著:讓我們拿起這本讓0—99歲的人們都熱衷的童話書,重新回到童話王國的純淨世界中,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帶著女兒在書店買資料的鄭女士看了《玫瑰花精》後連聲說,這可寧靜不了:「這不太適合孩子讀。《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樣的文章更好些。」鄭女士的女兒叫平侃燁,9歲,在青藍小學念二年級。她告訴記者:「這篇文章早讀過了,還好。」永天小學五年級學生金柏俊說,有點暴力,還能接受。
在體育場路一家書店「兒童文學」書架旁,有些孩子坐在地上或蹲在牆角翻書,有些孩子則在書架間轉來轉去。其中兩個女孩子走到書架前,饒有興趣地翻出一本書說:「這本《斷手之謎·圖書館幽靈》我看過,騙人的,這些書一點都不恐怖。還是《鬼吹燈》好看,我很喜歡,我們班上很多人都在看恐怖小說。」
說話的女孩子叫顧燕,東園小學六年級學生,她說「不夠恐怖」的小說是同心出版社做的「大宇神秘驚奇系列」,整個系列已經陸續出版了20多本。緊挨著這套書的是浙江兒童出版社做的「直冒冷汗——世界少年懸疑小說系列」,「直冒冷汗」四個字比書名字體印得醒目好幾倍。事實上,杭州一些中小學調查發現,恐怖類、玄幻類小說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外書類型之一。
看起來,家長比孩子們更擔心受到不良的影響。是家長太脆弱了嗎?
這樣的故事太過血腥
孩子的心理會有不良影響
朝暉中學心理老師翁豔燕說,這樣的文字會對孩子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翁豔燕說,童話的閱讀主體是兒童。現在很多媽媽都會在孩子睡前給讀一段。孩子辨別能力差,想像力卻特別豐富。8歲前後,正是兒童邏輯思維發展成熟期,這樣的故事也許太過血腥了,小孩在聽或閱讀的時候可能會相應地出現「殺人」、「人頭」等畫面,而且在想像過程中,他們會聯想到怎麼殺人。而他們的心智又沒有成熟到辨別童話與現實的差距,也無法掌握想像的尺度。這對孩子的心理必然會造成不良影響。過多閱讀恐怖靈異小說,會在性格上形成殘暴的一面,如果控制不了,他們就會想去試一試,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就這篇文章而言,我覺得更接近恐怖小說,適合成年人閱讀,不適合少年兒童閱讀。」
經典不一定適合所有孩子
應該結合現實,與時俱進地篩選
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安徒生童話選》、《安徒生童話與故事全集》等幾個選本裡也都收錄了這篇童話。
「安徒生童話出版10餘年來,深受讀者歡迎,一直沒有過因收錄作品不適合孩子閱讀而出現負面的意見和反饋。」譯林出版社宣傳編輯孫茜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規定,對世界名著類作品和著名作家的作品,編輯不做重大或明顯修改,只能做文字上的斟酌和微調,如要做重大或明顯修改,必須徵得原作者同意。再者,編輯和譯者希望儘量保持作品的原貌和精髓,體現作品的完整性。
「當然,即使是經典作品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閱讀,閱讀中也存在有效閱讀和無效閱讀兩種,」孫茜說,在孩子的閱讀過程中,家長完全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作品。
針對這種情況,浙江省家庭教育協會副會長朱棣雲表示: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這些作品已經成為經典,提倡孩子們多讀經典是好事,但不能一概而論。
很明顯,安徒生童話是寫給小孩子看的,但當時的寫作年代距離現在比較長,現在的孩子不一定能夠接受和理解。我們應當考慮到作為教育對象,這些孩子們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
舉個例子說,孔融讓梨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其實是表示謙讓,但現在的很多孩子聽說這個典故卻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認為小的留給自己可以很快吃完。為什麼呢?因為家長經常逼著他們吃這吃那,他們覺得厭煩。
所以說,即使是經典作品,也要與時俱進地進行篩選和處理,經典作品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閱讀,我們可以選擇更適合孩子們閱讀的新的童話作品,出版社編輯、學校老師和孩子家長在這方面,應該注意篩選,要考慮到孩子的性別、年齡、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等各種因素,進行必要的閱讀。
延伸閱讀
省新聞出版總局出版處的同志說,我國畢竟還沒有實行對文藝作品的分級制度,如何選擇要靠自己。而業界人士認為,怎樣引導少年兒童閱讀、觀看合適的出版物,主要力量還在家長和學校。
不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也意識到,「恐怖靈異類」出版物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因而相繼出臺了有關規定。今年2月初,新聞出版總署就下發《關於查處「恐怖靈異類」音像製品的通知》,含「恐怖靈異」等有關內容的音像製品必須一律下架、封存、回收。2008年音像年度全國出版選題計劃中含有「恐怖靈異類」內容的音像製品,都要全部停止製作。2006年和2007年已經出版的音像製品也會被清查。
去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也下發了《關於查處等恐怖類出版物的通知》,集中清理了以《死亡筆記》為重點的一批「恐怖」類出版物,這得到輿論和社會的廣泛支持。
名詞解釋
所謂「恐怖靈異類」音像製品,是指以冤魂厲鬼、異性怪魔等異類非人為形象塑造,以奇異的超驗幻想、離奇的夢魘為虛構手段,以恐怖駭人、驚悚陰森、離奇懸疑的超現實情節為故事題材,以追求驚懼恐怖的感官刺激效果為目的的音像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