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春氣始而建立也。因為民間有春官鞭春牛這一習俗,所以立春其實應該叫做打春更切合實際,立春的傳統習俗是吃春餅、炸春卷、吃春盤、吃白蘿蔔。春盤是蒜、姜、蔥、椒、芥,因為辛味有發散的作用,所以這春盤更具特色。隨著時間的推移,立春也有一些新的習俗,比如吃魷魚圈、戴口罩等等。
中國傳統習俗將立春的15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思是說立春5日東風送暖,大地解凍,再過5日,蟄居在洞中的蟲類甦醒,再過5日,河裡的冰慢慢融化,魚到水面遊泳。接下來萬物復甦,百花盛開。今天小編不但吃春卷、春盤等傳統美食,還吃炸魷魚圈,這也代表著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為什麼立春15天分為三候?太陽在天球運動視軌跡,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24個節氣正好360度,以立春為開始點,這就是為什麼傳統習俗把立春15天分為三候的原因。
立春習俗吃春餅、炸春卷,我們的習俗就是吃炸魷魚圈。每年立春時節都吃的美食,逐漸地也變成了習俗。什麼樣的魷魚炸魷魚圈好吃?當然是紅魷魚了。紅魷魚外套筒肉質厚,水分小,適合炸制魷魚圈。紅魷魚產自西北太平洋,浩瀚的太平洋絕對沒有汙染,所以,紅魷魚的肉質十分肥美,並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鈣、磷等,能夠補血強身、養胃排毒、滋陰養血、補虛潤膚,適合體質虛弱人群食用。
炸魷魚圈是一道適合立春時節食用的美食,那麼如何炸制魷魚圈?小編拿來一條紅魷魚,去除內臟洗淨,切成1釐米寬的魷魚圈,然後用料酒、鹽、薑絲、蔥花、花椒麵醃製15分鐘後,把魷魚圈塗上一層麵粉,再均勻地裹上雞蛋液,最後再裹上麵包糠待用。油鍋燒至七成熱,放入魷魚圈炸至金黃色撈出即可。紅魷魚營養價值很高,炸魷魚圈適合兒童和老年人食用。
時光穿梭到1910年的冬天,東三省人民在醫學博士伍連德的帶領下抗擊哈爾濱肺鼠疫,從那時起有了伍連德發明的防護口罩,雙層紗布囊口罩,內置一塊藥棉,可以有效地隔離病毒,後來在瀋陽召開的萬國國際鼠疫研究會上,各國醫生一直贊同這種口罩,並命名為「伍氏口罩」。2003年,全國人民抗擊非典肺炎,溫度計成了特殊習俗。2020年,全國人民抗擊新冠狀病毒肺炎,口罩成了立春時節的特殊習俗。出門戴口罩,既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戴上口罩從我做起。同時向戰鬥在第一線救死扶傷的醫護工作者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立春還要吃白蘿蔔,這個就不用解釋了,至於春卷為什麼要用綠豆芽做餡,因為這個春節全民「抗疫」,宅在家裡,大魚大肉吃膩了,綠豆芽清爽,對身體有益處,自然不用詳細講解。立春這一天要在戶外走一走,不過今年各個企業都延遲開工,共同「抗疫」,所以只能宅在家裡了。立春這一天一定要和和氣氣,心平氣和,不要大動肝火。打春這一天不要搬家,否則預示著一年動蕩。立春這一天出門的姑娘不能回娘家,這一習俗恐怕沒有延續的必要,因為現在都是一個孩子,沒有那麼多的講究。
立就是開始的意思,春讓我們眼前浮現出春意盎然、百花盛開的景色。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給我們帶來了春天的消息。這就是立春的習俗,隨著時光的流失,立春的習俗恐怕也會有更多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