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美國駐非洲大使館爆炸事件主謀被擊斃

2020-12-14 騰訊網

  新華網摩加迪沙6月11日電 (報導員瓦爾薩邁)索馬利亞過渡政府總理高級媒體顧問阿卜杜拉赫曼·奧馬爾11日證實,1998年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事件主謀、「基地」組織東非地區頭目法祖爾·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已被索政府軍擊斃。

  這是索馬利亞過渡政府官員首次正式承認索政府軍將法祖爾擊斃。奧馬爾當天接受新華社報導員採訪時說,法祖爾及其一名隨行人員在駕駛車輛行經首都摩加迪沙一處檢查站時遭遇索政府軍阻攔,後者欲將其逮捕,但遭遇上述二人抵抗,政府軍隨後對其開火併將其打死。政府軍還從他們的車輛中搜出筆記本電腦、地圖、行動電話等物品,並繳獲大筆現金。

  奧馬爾說,索馬利亞過渡政府很高興宣布「已將世界頭號恐怖分子之一剷除」,未來也將繼續與國際夥伴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當天早些時候,肯亞警察總長馬修·伊提爾宣布,法祖爾已在索馬利亞境內被擊斃。但他同時又表示,相關人員正在就兩名恐怖主義嫌疑人身份進行DNA檢測。

  1998年8月7日,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幾乎同時遭到汽車炸彈襲擊。襲擊造成224人死亡、4500餘人受傷。美國政府表示,經查,這兩起襲擊均為本·拉丹領導的「基地」組織所為。

  法祖爾生於葛摩,自1990年起追隨本·拉丹,後成為「基地」組織東非地區行動負責人。除策劃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襲擊外,他還被指涉嫌策劃2002年肯亞蒙巴薩天堂飯店爆炸襲擊。

相關焦點

  • 美國使館1998年爆炸案主謀在索馬利亞被擊斃
    據美國媒體報導,索馬利亞警方6月11日宣布,1998年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事件主謀、蓋達組織東非地區頭目法祖爾?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已經在索馬利亞境內被擊斃。使館爆炸案劃上句號現年38歲的法祖爾生於葛摩,自1990年起追隨奧薩馬?本?拉登,後成為蓋達組織東非地區行動負責人。除策劃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襲擊外,他還被指涉嫌策劃2002年肯亞蒙巴薩天堂飯店爆炸襲擊。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一直把他列為通緝要犯,並開出了500萬美元的懸賞金額。
  • 1998年美國駐肯亞大使館被炸慘狀
    1998年8月7日,美國駐東非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和肯亞首都奈洛比的大使館幾乎同時遭遇汽車炸彈襲擊的事件。
  • 拉登副手因涉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被定罪
    中國日報網2月27日電(信蓮)綜合外媒2月26日報導,因涉1998年蓋達組織製造的美國駐肯亞與坦尚尼亞大使館爆炸案,已故蓋達組織頭目奧薩馬本 拉登的副手哈立德 法瓦茲(Khalid al-Fawwaz)當天在紐約聯邦法院被判有罪。
  • 賓拉登被擊斃後,扎瓦赫裡宣布「接班」,並且放出恐嚇信息
    賓拉登被美國政府指控為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和2001年9·11襲擊事件的幕後主謀,名列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要犯。2004年3月18日,美國將捉拿賓·拉登的賞金從2500萬美元增加到5000萬美元。2011年,賓·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裡被美國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突襲擊斃。
  • 美擊斃科爾案主謀 曾造成美國海軍17死39傷
    美擊斃科爾案主謀 曾造成美國海軍17死39傷時間:2019-01-07 23: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擊斃科爾案主謀 曾造成美國海軍17死39傷 美國軍方人士透露,美軍於上周二在葉門馬裡布省實施了一次空襲行動,成功擊斃了曾參與謀劃美國海軍科爾號驅逐艦襲擊案的主謀賈馬爾巴達維
  • 沙特駐美國大使館:將在美海軍航空基地槍擊案上與美國合作
    沙特駐美國大使館發布消息稱,沙特情報部門將與美國在佛羅裡達州海軍航空基地槍擊案中展開合作。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7日報導,沙特駐美國大使館發布消息稱,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薩特指示沙特情報部門與美國開展合作,調查佛羅裡達州海軍航空基地槍擊事件。美國總統川普此前指出,沙特國王給他打電話並對沙特軍人在佛羅裡達州海軍航空基地所製造的槍擊事件表示哀悼。
  • 賓·拉登公關顧問被美監獄提前釋放 曾參與兩起美國大使館爆炸案
    現年60歲的阿德爾·阿卜杜勒·巴裡(Adel Abdel Bary)是一名出生於埃及的武裝分子,但他於1991年在英國獲得政治庇護。在巴裡獲得庇護後,他成為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一個與「基地」組織合併的恐怖組織)倫敦分部的頭目。1997年,他曾在倫敦基爾本巷租了一間辦公室,用於賓·拉登的宣傳活動。
  • 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為什麼遭美國轟炸?
    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打壓行為中最露骨的一次。 在得知美國悍然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的消息後,全國人民悲憤萬分,各地爆發大規模反美示威遊行,憤怒的人群焚燒美國國旗,打砸美駐華使館窗子和車輛,我方強烈要求美方嚴懲兇手、賠禮道歉。 美方認定這是誤炸,美國總統柯林頓無視我方要求,只是對這起誤炸事件表示遺憾,此事最終以雙方各自賠償對方使館損失而告終。
  • 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美國轟炸,蓄意而為還是「誤炸」
    1999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美國轟炸,一時間我國人民群情激憤,全國多地爆發大規模反美示威活動。隨著事件不斷發酵,美國也不得不發表聲明,美國當時聲稱是「誤炸」,但明顯這種說法無疑是無法讓人信服的,我國也從未認可美國的這套說辭。
  • 美國言而無信放鴿子,911紀念日當天,塔利班襲擊美國駐阿大使館
    美國以反恐名義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就是一個最真實的寫照。距離「9·11」事件整整過去了18年,阿富汗戰爭也已經打了這麼多年,但是當地社會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危險,民眾的生活也非常不穩定。據了解,最近幾年,阿富汗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從60:1左右跌至接近80:1。
  • 肯亞頭號嫌犯白寡婦疑被擊斃 盤點世界十大恐怖分子
    原標題:肯亞頭號嫌犯白寡婦疑被擊斃 盤點世界十大恐怖分子   四川新聞網綜合:9月21日,一夥武裝分子襲擊了肯亞首都奈洛比的一個購物中心,並造成至少62人死亡,該事件目前已經初步被定性為恐怖襲擊。  9月23日,肯亞官員證實,首都奈洛比購物中心恐怖襲擊案中有三名恐怖分子被擊斃。
  • 自家大使館被炸後美軍飛彈攻擊卻幫了敵人,22年前一幕讓人費解
    而另一方面,美國駐他國大使館和領事館,也曾多次遭遇各種各樣的襲擊,其中最嚴重的一次莫過於1998年同時發生在肯亞首都奈洛比和坦尚尼亞首都達累姆斯薩拉姆的針對性爆炸,這也是蓋達組織發動的一次大規模襲擊,其規模僅次於後來的911事件。
  • 1999年,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美方解釋稱系「誤炸」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21年前的「五八事件」: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到美國轟炸機悍然轟炸。雖然當年美方第一時間出來道歉,陳述了一些所謂「誤炸」的理由,但中國人民根本不相信這套無恥說辭。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關於美國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原因,也漸漸浮出水面。
  • 賓拉登女婿被擊斃 59歲的馬斯裡是蓋達組織二號頭目排在扎瓦赫裡之後
    2017年3月2日訊,【環球網報導 記者 查希】據美國《紐約時報》3月1日報導,一名美國情報官員稱,涉嫌幕後策劃911恐襲的本•拉登女婿、蓋達組織二號頭目馬斯裡,周日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遭中情局無人機擊斃。
  • 俄羅斯駐阿富汗大使館被炸,俄憤怒指責第三方勢力,美國擔憂未來
    來自俄羅斯方面報導稱,俄羅斯大使館大樓附近的路上,一輛俄羅斯外交使團僱員的汽車被炸毀。根據初步數據,襲擊的目標是阿富汗國家安全部隊的一輛皮卡車,阿富汗士兵在護送俄羅斯外交官。由於爆炸裝置的爆炸,俄羅斯大使館的僱員受到輕度腦震蕩。俄羅斯方面稱,不排除攻擊是針對俄羅斯外交官的可能性。
  • 古巴駐美國大使館遭槍擊 一嫌疑人被捕
    新華社華盛頓4月30日電(記者孫丁 徐劍梅)美國特工處4月30日說,當天接到古巴駐美國大使館遭槍擊的報告,並在現場逮捕一名嫌疑人。美國特工處在一份聲明中說,當天凌晨接到古巴駐美國大使館遭槍擊的報告後,特工處人員趕到現場,並當場以攜帶未註冊武器、蓄意殺人等指控逮捕一名槍擊案嫌疑人。聲明說,現場未收到人員受傷的報告。特工處正同其他執法機構合作對槍擊案展開調查。
  • 貝魯特港口區爆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中國駐黎巴嫩大使館緊急提醒
    8月5日,中國駐黎巴嫩大使館微信公眾號通報,8月4日傍晚,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大量建築物受損,爆炸原因尚在調查中。中國駐黎巴嫩使館提醒在黎中國公民加強安全防範,密切關注黎政府發布的提醒。
  • 德國確認其駐貝魯特大使館在爆炸中受損,一名僱員喪生
    據美聯社報導,德國外長海科·馬斯說,在本周早些時候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的巨大爆炸中,德國駐貝魯特大使館的一名僱員喪生。海科·馬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名女性僱員因為爆炸造成的後果而在自己的公寓內身亡,他已經向大使館工作人員表示慰問。
  • 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及總領館信息
    目前,美國駐中國有一個大使館,大陸有五個總領事館。負責各自轄區內的領事業務。美國駐中國北京大使館美國駐中國北京大使館;瀋陽總領館、武漢總領館、廣州總領館、上海總領館、成都總領館(7月24日我國宣布關閉成都總領館)
  • 川普到訪前夕,韓國男子滿載瓦斯罐,開車衝撞美國駐韓大使館
    位於首爾城區中心的美國駐韓國大使館大門。韓國首爾一名男子開著載滿瓦斯罐的汽車,衝撞美國駐韓大使館。美國總統川普預定本周參加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後,將在周末29日抵達韓國訪問,但現在卻傳出該案,可能會有安全危機。本周稍早,有韓國官員私下透露,川普正考慮前往分隔南北韓的非軍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