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鮮肉「,一般是指年齡在14-25歲之間的性格純良,感情經歷單純,沒有太多的情感經驗,並且長相俊俏的男人。
小鮮肉一詞最早來源於香港,它的本意是」鴨「,最早是從香港富婆中開始產生的,如果導演說,這部戲我準備找幾個小鮮肉來演,指的就是找幾個鴨來演!
中國目前小鮮肉現象比較流行,有的小鮮肉出演一部作品的收入居然過億元!
令人吃驚!
全民追捧或者說全民孌童,這是極為不正常現象,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國的影視作品應該充滿正能量,充滿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充滿陽剛之氣,象吳京拍的戰狼系列,就應該值得鼓勵。中國的屏幕缺少硬漢形象。
國外影視劇主要流行的都是正義者聯盟,蜘蛛俠,湯姆克魯茲拍的碟中碟系列的電影
這些宣傳的都是正能量,英雄主義,拯救人類,能給青少年一個正確價值指導。
小鮮肉可以有,但不能成為主流,想我泱泱大國,怎能讓鴨子成為主流?
小鮮肉可以有,但最多只能作為補充!
現在,隨便翻一下網絡自媒體的頭條,基本上都被「小鮮肉」們的名字給霸屏了,誰和誰戀愛了,誰和誰分手了,誰又把頭髮留長了,剪短了,誰又過生日了,不疼不癢,儘是些烏七八糟的負能量的八卦消息。
下圖是小鮮肉報價。
驚到你沒有?
這麼高的報價簡直直令老一輩藝術家汗顏,
也令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無語!
這種現象嚴重扭曲社會價值觀念,
滋生拜金主義傾向!
有人說,小鮮肉現象是市場需求,
錯了,全錯了。這是偽需求。
那為什麼各大電視臺屏幕充斥著小鮮肉?
真的是大家都愛看麼?
真的是市場需求麼?
答案肯定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有部分人需求!
而這部分人掌握著相當權力,她們能決定電視臺以後播放什麼片子。
她們就是目前各大電視臺的審片負責人。她們大部分是女的。
她們年紀在四十以上,她們對小鮮肉有濃厚的興趣!
看到這,您想起了什麼?香港富婆?
有了這樣的人存在,所以電視屏幕上全是小鮮肉。
為了迎合這些有權力的中年婦女,相關推銷影片的單位,將原來的女推銷員,全部換成年輕的男性!為了將影片賣出,這些單位也真是拼了!
全民追捧小鮮肉,全民孌童的現象應該制止了!
我印象歷史上上一次舉國消費男色還是遙遠的魏晉南北朝,但翻看一下資料卻並不是想像那樣流行小鮮肉文化,準確講那叫「放蕩不羈愛自由」。相比而言,今天的小鮮肉現象才是真正的令人憂傷。令人心寒!
有經濟學家通過勤勞而科學的計算,認為中國女性的消費能力是男性的17倍,「她們最終將引領中國消費升級」。
為了拯救國家,為了給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指導。強烈建議各大電視臺,將負責審片的人全部換成男性!
親愛的讀者,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