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的版圖?看最新高中歷史書是如何說的

2020-12-18 斟北鬥

對於清朝奠定中國疆域的說法,目前已經是學術界的共識,也被絕大部分中國人認可。雖然清朝在後期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前期的功績不可以忘記。說得難聽點,清朝失去的外西北、外東北150萬平方公裡土地,也是清朝自己打下來的。如果沒有清朝,整個新疆、蒙古就基本被俄羅斯兼併了,談何「自古以來」。因此,教材中高屋建瓴地總結到「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版圖在前代王朝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奠定了中國的疆域」。然後分別介紹每個地區的情況。

1,平定臺灣

[原文]1662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3年,清軍渡海遠徵,鄭氏家族戰敗投降。清朝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

[解析]臺灣古代稱為流求。元朝時期,曾在澎湖列島設立澎湖巡檢司,但是並未登陸臺灣島。明朝時期,臺灣被稱為「小琉球國」「東番」,朱元璋將之列為十五個「不徵之國」之一。明朝後期,西班牙和荷蘭佔據了臺灣,將之作為東方的貿易據點。後來荷蘭擊敗了西班牙。而此時,海盜鄭芝龍也在臺灣擴張,使得臺灣成為了鄭氏家族的據點。明末清初,荷蘭獨佔了臺灣。鄭成功在大陸抗清失敗後,於是就試圖退守臺灣,擊敗了荷蘭。不過,鄭氏政權是一個割據政權。康熙平定臺灣後,臺灣才第一次納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版圖

2,擊敗俄羅斯

[原文]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的勢力擴展到黑龍江流域。康熙前期,發兵圍攻俄軍據點雅克薩 ,迫使沙俄同意進行談判。1689年,兩國籤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部邊界。

[解析]俄羅斯在明朝時期崛起,在明朝末期已經佔據了西伯利亞,擴張到了鄂霍次克海。之後,俄羅斯又不斷向黑龍江流域擴張。在清朝入關之際,俄羅斯乘機佔據了黑龍江流域。平定「三藩之亂」和臺灣後,康熙就調兵北上,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將俄羅斯趕出了黑龍江流域。1688年,兩國進行了談判,在1689年籤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北屬於俄羅斯,以南屬於中國。該條約首次將「中國」一詞作為國家名稱,具有重要的意義。籤訂條約後,東北地區保持了170年的安寧。

3,管理蒙古

[原文]明朝末年,韃靼分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稱為漠西蒙古。清朝入關前,打敗並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進貢。17世紀後期,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勢力強大,佔據天山南北,又向東進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軍與噶爾丹及其後繼者進行了長期鬥爭,最終在1757年將準噶爾部徹底擊敗。原受準噶爾部統治的天山南路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清朝在蒙古族地區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在新疆維吾爾族地區,由朝廷委派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基層行政委任維吾爾族伯克進行管理。

[解析]這裡的蒙古實際上包括蒙古高原和新疆。1636年,皇太極擊敗了林丹汗,從此控制了漠南蒙古(內蒙古)。之後,皇太極又兼任蒙古大汗,因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在名義上都表示了臣服。

康熙時期,準噶爾汗國強盛,統一了西域地區,並且佔據了的喀爾咯蒙古。尼布楚談判後,康熙三徵噶爾丹都取得了勝利,同時準噶爾的本部發生了內亂,策妄阿拉布坦稱汗,切斷噶爾丹的後路,使得葛爾丹服毒自殺。1691年,康熙和漠北王公會盟,漠北喀爾喀蒙古納入到了清朝版圖。

之後清朝和準噶爾汗國不斷戰爭,最終在1757年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同時,乾隆皇帝又平定了原葉爾羌汗國的大小和卓,統一了整個西域。之後,乾隆改「西域」為新疆,意思為「故土新歸」。清朝在新疆最好的地方——伊犁河谷設立伊犁將軍府,成為管理新疆的最高機構。

康熙初期的版圖

4,管理西藏青海

[原文]清初,西藏最有影響的佛教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來京朝賀,清廷冊封以「達賴喇嘛」 尊號。另一位格魯派領袖五世班禪,在康熙時被賜予「班禪額爾德尼」 尊號。此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經由清朝政府冊封。從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又頒布《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清朝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權

[解析]教材中有三層意思,那就是名義上的冊封;實際上的控制;法律上的規定。清朝初期,西藏有和碩特汗國和藏巴汗政權,清朝在名義上冊封了「達賴喇嘛」 和「班禪額爾德尼」,這和明朝的對西藏的冊封是類似的。

1642年,和碩特汗國兼併了藏巴汗,統一了青藏高原。而後來的準噶爾汗國則一直支持藏巴汗復國。1717年,準噶爾6000軍軍隊從伊犁長驅直入攻佔了拉薩,康熙於是果斷出兵,最終將準噶爾驅逐出西藏,並且將康區劃入了四川,現在稱為「川西」。之後,清朝就實際上上控制了西藏和青海。1723年,羅卜藏丹津發動了叛變,被雍正平定,和碩特汗國滅亡。於是在青海設置西寧辦事大臣,1727年又設置了駐藏大臣。這說明清朝在青藏的管轄基本確立。

第三層次也是最容易的忽視一點,1793年,清政府又頒布《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這就說明清朝對西藏和青海的主權擁有法律上的依據。

5,最後的總結

[原文]清朝政府專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事務,地位與六部等同。對於邊疆地區採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優待各族上層分子,取得了較好的統治效果。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包括南海諸島,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現代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在清朝疆域裡,內地分立18省,各設巡撫為長官,每兩省(個別地區為一省或三省)又設總督一名,相當於大軍區長官。在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設若干將軍轄區和辦事大臣轄區。

[解析]清朝對待遊牧民族採取了遊牧民族的管理方式,對待漢族等農耕民族採取了漢族的治理方式,如在遊牧地區設立將軍府,實行宗教政教合一的控制等,在漢族地區推行了行省制,實行科舉制,推行儒家文化等。這種制度最早從遼國的「南北院制度」開始,最終形成於清朝。這是中國二元帝國形成的制度保障。需要注意,這種制度和「以夷制夷」有很大的區別。不過可惜的是,清朝在改變了漢族的服裝和髮型,這是最大的汙點之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中國的版圖?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皇太極1636年,漠南蒙古16部奉皇太極為「博克達徹辰汗」,漠南蒙古正式納入了後金版圖。同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定族名為滿洲。這標誌著清朝正式建立了。皇太極的野心遠遠超過了努爾哈赤,他不滿足於作一個地區的小國王,而是要當整個中國的皇帝,於是他的目標便是入主中原。
  • 中國現有的領土版圖,據說是清朝奠定下的,真是這樣嗎?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許多人認為我國現在的版圖是清朝給奠定下的,因為在1661年,吳三桂把明朝在雲南的最後一支力量剿滅了以後,清王朝的版圖才有了雛形。
  • 外國畫的明朝和清朝版圖對比:清朝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
    明清時期,是中國爭議比較大的兩個朝代。總體來說,明清時期是中國走向衰落的時期,也是農耕文明走向封閉的時代。在政治上,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整個社會處於一種高壓狀態;經濟上,重農抑商全面推行,海禁、閉關鎖國將使得中國走向封閉,而小農經濟卻達到了高峰。
  • 不吹不黑,談談為什麼是清朝奠定了現代中國的領土
    為什麼要先說領土的概念呢?就是為了解釋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古代的疆域在近代國際法的概念下,是沒有任何法理依據和參考價值的。比如漢朝、唐朝、元朝,這些朝代的疆域都不具備領土意義,只是類似勢力範圍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這些朝代的疆域或大或小,但在近代國際法的標準下,都是不可追溯的。
  • 為什麼有人說唐朝鼎盛時期領土看著比清朝大,實則比清朝小很多?
    小編不是清黑也不是唐朝死忠粉,所以如果客觀的評價兩個王朝在開疆拓土方面都很厲害,但是如果說唐朝鼎盛時期版圖比清朝小很多純粹是亂說。唐朝的邊境實行羈縻統治的都護府不是唐朝領土?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不是大英帝國分布在五大洲的統治如何奠定殖民時代超過3000萬平方公裡的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
  • 原來清朝的版圖是這樣形成的
    清朝,一個充滿爭議的朝代,網上談起清朝,大家往往把焦點聚焦在1840年以後經歷的那段屈辱歷史,說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但是清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我們不能忽視的,那就是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面積僅次於元朝的朝代,巔峰時期國土面積超過了1300萬平方公裡,像一片巨大的秋海棠橫貫在世界的東方,為今天中國的版圖奠定了基礎。曾經我一度以為為什麼同樣以騎兵見長,好戰成性的滿人為什麼像蒙古人一樣東徵西討,而是在版圖形成後就幾乎沒有再擴張了呢?
  • 清朝的疆域版圖是歷代中最完美的,它是譚其驤版圖中國論的基礎
    譚其驤等現代歷史地理學家提出的「版圖中國論」一直是當代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譚其驤說:「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
  • 為啥清朝的版圖始終那麼大?這一個原因很重要!
    說到清朝,很多人對其有愛又恨,清朝既是中國傳統朝代的一部分,是中國歷史中不可斷層的一個階段,另外清朝又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一個階段,清朝採取的是保守封閉的國家政策,尤其到了清朝末年,在西方列強紛紛強大的情況下,中國成了西方列強爭相瓜分的對象。整個民族陷入了沉沉的黑暗。
  • 清朝對中國的版圖貢獻大嗎?
    實事求是地講,清朝對中國版圖還是挺大的。比如新疆,新疆以前叫西域,那是漢朝定下來的。那時候,新疆就是中國的版圖內了,但到了明朝,其實新疆這一塊,明朝的控制力不強,為什麼呢?不是明朝兵力不行,而是不上心。
  • 臺灣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朱元璋將小琉球國列為15個不徵之國之一,他說「隋煬帝妄興師旅,徵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卿等當記所言,知朕此意」。可見,朱元璋認為這些海上國家無法威脅大陸,因而也不想出兵徵討。
  • 除了奠定近代中國疆域外,清朝還有哪些貢獻?
    清朝(1636-1912年)國祚二百七十六年,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也就是說,從法理上,中華民國繼承了清朝的疆域。所以從這點看,清朝是對我國疆域的法理性有很大貢獻的,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
  • 哪個朝代對中國的版圖貢獻最大?
    我們都知道,當今中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共32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的幅員遼闊國家,西起天山東至渤海,北到漠北南通南海。那麼今天就從歷史角度上看一下,哪幾個朝代對當今中國的版圖影響最大呢?
  • 為什麼李湘從小讓孩子看歷史書?白巖松:不光看,還要「逼」著學
    在國學和傳統文化流行的今天,讓孩子閱讀歷史,從歷史中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已經成為學校和家長的共識,看來作為明星媽媽的李湘也是十分重視中國歷史文化,不然怎麼會從小就讓孩子讀歷史書呢。就連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在節目中,也表示:自己最想帶孩子去看個各個國家的博物館跟人文古蹟,學習世界歷史。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
  • 外蒙古歷史書是怎麼描寫元朝的?
    其實,外蒙古不僅包括獨立的蒙古國,還有佔地17.05萬平方公裡的圖瓦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而這在清朝之前都屬於中國領土。現在,很多人習慣性地將外蒙古和蒙古國混為一談,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欠妥的,不過就歷史書上對元朝的評價而言,蒙古國則更有發言權。算起來,今天的"蒙古國"和昔日的元朝可謂同根同源,因為他們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後代。
  • 滿清和沙俄的崛起之路:兩國領土擴張,奠定如今之版圖
    正是這兩國的領土擴張,也最終奠定了兩國今日的版圖。 回顧兩國的領土擴張之路,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大帝國自從建立時起,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俄國突破了烏拉爾山脈的限制,進入了廣闊的西伯利亞。而滿清則從遼東苦寒之地一路南下收復了四季如春的臺灣。兩國幾乎同時崛起,一個向東一個向西,創造了一個領土擴張的奇蹟。本文就將帶大家回到那個近乎瘋狂的「擴張時代」。
  • 中國地圖為什麼像一隻「雄雞」呢?說出來大家可能不相信
    我們有著深厚的底蘊和資源,我們打開一本本古書的時候,可以更好的去了解我們的過,在中國歷史上,中國一直是一個很強大的存再。從堯舜禹開始的歷史,秦始皇統一了天下,漢武帝趕跑了匈奴,並且發展出來絲綢之路,李世民將中國帶向世界,成吉思汗橫跨歐亞大陸,將中國的版圖擴張到了最大,明成祖的軍事實力讓各國忌憚。古話說的好,盛久比衰,到了晚清時期的中國,舉步艱難,一直處在被挨打的地步,我們損失了很多的領地。
  • 美國人繪製的清朝地圖 韓國直接被劃入中國版圖
    美國人繪製的清朝地圖 韓國直接被劃入中國版圖 這是1760年美國出版的清朝地圖,對比於現在的中國地圖,大家會發現這張地圖多了外蒙古、以及東北北部的大片領土,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美國竟然把現在的朝鮮和韓國劃入中國的版圖。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奠定了洛陽市政區劃版圖
    奠定洛陽市行政區劃版圖洛陽地區前身是洛陽專區,長期與洛陽市並存。洛陽地區的轄區與明清時期的河南府轄區極為相近,清朝滅亡後河南府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民國時期,豫西地區的正式名稱是河洛道。民國政府時期,豫西地區的名稱幾經變化。1948年,洛陽解放,洛陽市隨之成立。
  • 清朝疆域,是不是中國最完美的疆域形態?
    西漢最大的貢獻是,將西域(新疆)首次納入中國版圖,我們說「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是從漢武帝開始的。張騫出使西域,這開拓了持續2000年之久的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開始。漢武帝之後的將近一千多年裡,再也沒有一個王朝的疆域超過漢武帝。只有唐太宗時代才大幅超過了漢武帝的開拓。
  • 清朝、中國現代版圖的奠基者。十二任帝王名單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有十二任皇帝。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詐276年。一、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清朝奠基者。六丶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弘曆在位期間清朝國力達到鼎盛,完善對西藏的統治,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但在位期間清朝實行閉關鎖國,從而拉開了與西方國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