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攤裡也有大廚,《街邊有食神》展現街頭美食文化

2020-12-19 秒聞視頻

Netfilx在今年四月推出了一部美食紀錄片《街邊有食神》,講述了亞洲九個城市豐富的街頭美食文化,從日本大阪的居酒屋到印度德裡的餐車,不同地域的人們孕育出了各有特色的美食。更重要的是,這部紀錄片透過美食,把鏡頭對準了一個個隱於世的街頭食神,猶如攤開一部武俠小說,裡面全是各具特色,又實力莫測的高人。他們不穿制服,沒有廚師帽,但全都有各自的「獨門寶器」。

曼谷的街邊小吃,一直都非常有名。而曼谷老城區中的痣姐,是當地街頭小吃界的領軍人物,有多厲害呢?她的熱炒店坐落街頭,卻要至少提前一周預定,等位的話四小時起步。她被譽為泰國「街頭小吃女王」,被報紙稱為「熱炒界的莫扎特」。

痣姐今年已經73歲了,但她還在不停地做生意,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她說,「我只要一走進料理臺,就一定要全神貫注。我希望我的料理每一個細節都是完美無缺的,因為我不是一個街邊小攤,我是一個大廚。」

其實,痣姐年輕的時候並不是做的廚師這一行,她原來是做裁縫的,但之後的一場意外大火,將她所有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一無所有的她只能去給媽媽和妹妹幫忙煮麵。她發現,媽媽和妹妹煮麵的速度很慢,經常四五個客人都在一旁等她們煮麵,她想要幫助她們,但媽媽卻說,她做不來。這句話卻反而激勵了她,她每天晚上都自己練習炒麵,再自己吃掉,終於炒出了焦香金黃的面,母親終於讓她掌廚了,就這樣開啟了她的「主廚」之路。

痣姐堅持使用最新鮮的食材製作料理,不管多累都自己親自下廚。對於料理深沉的熱愛,也讓她不斷嘗試製作新菜色。她使用的食材雖然平平無奇,但卻能夠創造出非常獨特的料理。拿泰國經典美食冬陰功湯來說,每一道工序,她都從頭盯到尾。高湯是重點,一定要又濃又香,用大量的骨頭去熬,熬煮的過程再持續加入骨頭,大火熬煮過程還要加入多種配料,怎麼加、何時加,都有講究。在泰國,每家餐館都會做冬陰功,但唯獨痣姐的味道最具特色。

將經典做到極致後,痣姐的探索更進一步:創新。她從自學的日式蛋卷中收穫靈感,再加入差不多半公斤的優質蟹肉,先鋪平再卷,劃開蛋皮是滿到要爆出來的大塊蟹肉,憑藉這道菜,痣姐為自己贏得「米其林一星」。不管是再好吃的美食,都是人做的。痣姐這樣堅強,聰穎,還擁有對待料理熱忱之心的人,能夠將街邊小吃做到米其林一星也是對她的一種肯定。她現在不僅是自己心中的「大廚」,更是大家心中的「大廚」。

大阪被稱為「日本的廚房」,如果你想要在日本品嘗到最地道的美食,那麼大阪你就不得不來。章魚燒,大阪燒,烤雞肉串,烏龍麵都是不可錯過的日本美食。但築元豐次的東洋居酒屋對於人們來說,卻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開在街邊已經有26年了,藏在京橋站熱鬧的主街道旁支的小道後面。

這裡雖然不像其他的居酒屋,有著舒適安靜的用餐環境,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來到這裡,嘗一口美食。新鮮的刺身,美味的壽司,各種各樣的日式料理,更重要的是還有非常有趣的店主。

他每天都笑著和顧客們打趣,聆聽大家在生活中的煩惱,還笑稱自己是「大阪京橋的詐騙高手」。但其實,他的人生經歷非常悲慘。在他的童年中,最美好的記憶就是與同學們一起吃營養午餐的時候,但是就這樣一點小小的願望,也被父親剝奪了。於是,他15歲的時候就自己出去打工,在打工的途中,他突然有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想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寧為雞頭,不做牛後」,不為任何人所驅使,做自己的老闆。

他開始努力存錢,辛勤工作了十年,終於存到了一千一百萬日元,但在這時,豐次的父親去世了。他為了父親的葬禮和墳墓花了七百萬日元,身上最終只剩下四百萬了,他雖然並不後悔,但他的夢想也破碎了。

他並沒有因此就放棄自己的夢想,認為一定有辦法,用四百萬也能開一家居酒屋,於是這家開在路邊的東洋居酒屋就出現了。起初,大家都看不起他的居酒屋,認為這只能叫「路邊攤」,他只是在卡車上放了一塊鋼板當做料理臺,也沒有自來水和廁所,這讓豐次感到很自卑。他連續工作五十天,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冬天回家太晚了甚至都沒有熱水洗澡,他只能用冷水加上肥皂洗全身。

最終,在他的堅持不懈和努力下終於迎來了自己事業的春天,他的居酒屋因為人們的口口相傳而出名,在開業的第三年已經排起了100人的大長隊,也有了自己的自來水和廁所。別的餐廳會扔掉金槍魚下巴,他變廢為寶創造出了另一種美味。為了不讓客人等太久,他用噴槍來烹飪,快速將手放進冰水中蘸一蘸,在大火中赤手翻滾,這樣可以避免金屬夾弄傷金槍魚肉,保持良好的口感。此外,他只供應當天市場採購來的新鮮食材,東洋居酒屋的菜品,賣相不是特別精緻,但誠意滿滿。他將自己的整個人生都奉獻給了這個居酒屋,他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工作時倒下。

說起中國的寶島臺灣,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臺灣最獨到的美食,嘉義是你應該去的地方。蚵仔煎、餃子、牛肉麵等等,每天都有將近50多種美食供你挑選,其中林聰明砂鍋魚頭非常出眾。砂鍋魚頭的生意是從林佳慧的祖父母那一輩開始的,至今已經是第三代了,但她一直使用最傳統的烹飪方法。裹上地瓜粉,將魚炸到酥脆金黃,這就成了一道全新的料理——砂鍋魚頭。木耳、豆腐、蒜頭、辣椒,讓它有辣味,加上白菜,就又多了一點酸酸的口感。

林佳慧的祖母非常會做生意,而她的祖父又特別喜歡釣魚,有一次不小心釣多了,就有了這道特色菜。因為大家都特別喜愛,於是他們決定在文化路擺攤,賣自己的這個拿手料理。大學畢業後,林佳慧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全心全意幫助自己的父母。

但她也想讓自己家的店鋪做一些改變,比如:使用Pos機、開啟網上訂單、買洗碗機提高效率等等,但父母卻循規蹈矩不願改變,於是她也和父母之間有一些小摩擦。最開始,她趕貨要把魚頭送給宅急便,為了方便運送,她要把每一份料理包好冷凍起來,她在一邊不停包,另一邊,母親就將她包好的魚頭當場賣掉,她包100包,母親賣掉50多包。最終,她想到在父母出去旅遊的時間中,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父母回來看到了也無法改變,久而久之就習慣了,所以,真正優秀的傳統,也要在不同代際的磕磕碰碰中與時俱進。即使添加了網上商城和新店,但是他們家的味道從未改變過。客人們的口口相傳與互相介紹,讓那些來到嘉義的人都會聽說他們家的魚頭。

現在他們一天要準備5000人的分量,很多人都知道他們家做魚頭,也還是叫她「魚頭」,但是她知道,他們都是很開心的這樣叫她的。對於傳統文化來說,最難的就是傳承,這樣具有文化特色的美食,能否完整傳承下來,將關係到我們以後是否還能再看到它們。希望現在新的一代,能夠接受這樣的傳統美食,讓它們得以延續到下一代。

在嘉義,還有不少地道的臺灣美食。打敗滷肉飯成為「臺灣十大招牌飯第一名」,火雞肉飯已經成為臺灣人填飽肚子的首選之一,但老饕都知道最好吃的火雞肉飯永遠在嘉義。這裡有300多家火雞肉飯遍布大街小巷。每家店都有微妙的不同,擁有屬於自己的鐵桿粉絲。劉裡長雞肉飯最出名,阿婆從50多年前開始賣雞肉飯,她堅持自己炸豬油、炸蔥頭,吃過的人都喜歡。

豆花,被稱為豆腐布丁,是臺灣甜品之最。嘉義當地豆花會特別的用柴火燒煮多日。科技發達之後,許多店都有了不少偷懶的小發明,但擁有70年歷史的阿娥豆花還是「傻傻地」堅持著費時費事的傳統製作方法,因此,阿娥的豆花吃起來有專屬於手作的綿密,豆香味十分濃鬱。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年輕國家,和很多地方不一樣的是,這裡雖然沒有路邊攤販,但街頭小吃仍然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裡,有許多足球場一樣大小的小販中心,每個小販中心都有上百號攤位,裡面全都是不同膚色、種族、信仰的人和各種各樣的美食。

蒸米糕是傳統的新加坡點心,它是蒸過的米糕,裡面包了加熱融化的椰糖,把糯米粉放進小鐵罐裡,再將其放進蒸鍋,製作過程充滿了節奏感。但現在,因為製作過程瑣碎,在新加坡兜售這種食物的店家已經不多了,阿伊莎的店要算上一個。

從小,阿伊莎就在自家的蒸米糕攤前幫忙,長大後,她就從父母手中接過了這門生意。她熱愛烘焙事業,從高中開始就鑽研相關的課程,為了更系統地學習,她申請了美國的大學,但父母對此非常抗拒,他們希望他能繼續賣蒸米糕。執著的阿伊莎靠賣蒸米糕,攢了學費,如願去美國學習烘焙了,在那裡,她是唯一的國際學生。在畢業之後,她在波士頓港酒店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她生活得自由自在,她不想回新加坡了。

但因為家中蒸米糕的生意越來越不景氣,母親提出,希望阿伊莎可以回家幫忙,她答應了。剛回家的那段日子,店裡的情況十分糟糕,所以她過得非常辛苦。這主要是因為店裡的製作、經營模式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沒有更新過,已經十分陳舊了。所以,店裡的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但在回家做蒸米糕生意的這一年,他認識了賣海南雞飯的店主尼桑,他告訴阿伊莎,其實你早就實現了做糕點師的夢想,而且現在肩上的責任比以前更大,尼桑改變了她,他們相愛了。更重要的是,尼桑開始幫助阿伊莎使用機器製作蒸米糕,這就大大縮短了製作的時間,效率提高了不少,而且蒸米糕的品質並沒有改變。她還開設了中央廚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了解、喜歡這種傳統點心。現在,她擁有了四家店鋪,而且很快,就會有第五家了。

其實,街邊的食神,遠不止紀錄片中的這幾位。他們可能隱身在你曾經的學校門口,可能堅守在老舊的大樓裡,或者,只是留在你的記憶力。不在於他們做出了多麼驚為天人的食物,而是柴米油鹽中對生活的堅守。就像《食神》裡的史蒂芬·周,經過自省,才能領悟到「食神」的真諦——根本就沒有什麼食神,或者說,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相關焦點

  • 路邊攤裡也有米其林餐廳《街邊有食神》帶你了解世界街頭美食文化
    Netfilx在4月26日播出了一部美食紀錄片《街邊有食神 Street food》(又叫《街頭美食》),就是講述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幾個城市,探索各地豐富的街頭美食文化。1/泰國曼谷 痣姐熱炒/曼谷的街邊小吃,在人們的心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也是CNN評選出的路邊攤美食之都No.1。即使社會差距越來越大,但人們對於美食的渴望與追求卻是亙古不變的定理。
  • 周星馳電影裡的食神,被這部美食劇拍出來了
    今天要說的,正是深沉夜色裡令人一掃疲憊、聚焦各地路邊攤「靈魂」的美食新劇——《街頭絕味》,也譯《街頭美食》,但個人更願意叫它,「街邊有食神」。這是一部由Netflix(奈飛)製作的紀錄劇集,剛剛開播,就收穫不錯的口碑和評分。
  • 韓國人拍出的中國路邊攤美食節目,《舌尖3》打臉嗎?
    本來《舌尖上的中國》匯聚美食加美食文化的節目形式成為了一檔成功的紀錄片,第三季播出後,觀眾大寫的失望。而接踵而至的是其他模仿類美食節目登上各大平臺。近日一檔韓國美食節目火了,拍的也是中國美食。不同於《舌尖上的中國》複雜的製作流程,悠久的歷史文化。
  • 亞洲食神:不穿制服不戴帽,隱匿的江湖高人
    《街邊有食神 亞洲篇》Street Food Season 1網飛出品,《主廚的餐桌》原班人馬打造。從精緻餐桌,轉戰路邊的一鍋一爐。但像Sir這種常年混跡路邊攤的人,還是覺得少了點感覺。對於擺盤的審美,見仁見智。但拍人,網飛絕對下足功夫。透過美食,紀錄片把鏡頭對準一個個隱於市的街頭食神。
  • 食神向大廚 推介兩本書
    因為飲食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由於全球一體化,加速了世界各地人與物的交流。在這環境下,對於久負盛名的順德菜,如何傳承與發展的題目也就被提出來了。六月初香港食神梁文韜先生於香港一媒體上撰文,講到他最近一次到順德品嘗菜餚的體會,認為有的廚師無用心,也不用腦做菜。這些觀點於微博上引來大量的討論,也有媒體用一整版來報導。當時我也參與討論並寫文,講到順德菜的傳承問題。
  • 《食神》用美食感化你的心,一直創新菜品,但對手竟然這麼惡毒?
    民以食為天,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為,周星馳也做起了「廚師」,拍出了一部《食神》。作為星爺自編自導的作品,雖說依舊是喜劇,但也有不少傷感的情節融入其中。主人公是星爺扮演的史蒂芬周,周是一名食神,備受人們尊敬,不過他似乎被金錢蒙蔽了雙眼,在取得功名後瘋狂斂財,且性格十分惡劣,扯高氣揚。影片開頭的選舉比賽,在周的一通0分下,他喊出了:只有用心,才能做出最好的菜。起初這句話十分有共鳴,體現了做事要專心致志。但沒過多久,電影就把這種意境打得粉碎,那場比賽其實是和那些大廚候選人串通好的,演出戲給別人看而已。
  • 重慶美食,往往是路邊攤最地道!這些路邊攤你都吃哪些?
    他們藏匿於街頭,踏晨曦微露而行,與漫漫長夜為伴。他們就是流動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路邊攤販。某種意義上,在重慶,路邊攤兒算一種「可以吃的路牌」。不論躲在哪個卡卡角角,香氣撩人的路邊攤都是一道微光,它們是重慶公開的秘密,是可以期待的邂逅,也是汗流浹背之時流露出來的粗糙和活力。
  • 廣州國際美食節 | 文化搭臺,美食唱戲!大廚匯聚鍾村街展現「舌尖上...
    據悉,美食節期間,番禺區16個鎮街均設分會場,推出形式多樣、主題多元、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節活動,並通過評選出「一鎮(街)一名菜」,挖掘本土飲食文化內核,樹立番禺美食文化品牌,推動文旅餐飲行業發展。,傳承飲食文化。
  • 旺角來的30 ㎡「街邊排檔」,殺到靜安寺
    這家旺角來的「街邊排檔」!創始人舊時生活在旺角,冬菇亭就是每日飯堂,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露天簡陋的冬菇亭漸漸消失,他卻無法割捨街邊排檔的人情味,便自己「造」了個冬菇亭。*冬菇亭是香港公共屋邨的一種大排檔類型,是一個四方形、尖頂的小型建築物,因為外形像冬菇,被人們稱為冬菇亭。
  • 《決戰食神》美食競技講述家庭親情
    《決戰食神》 諸如《決戰食神》美食競技這樣的電影,有著美食電影一貫的優勢題材,想拍爛真的不容易。當然,想拍的多麼好也不是很簡單,畢竟美食題材的作品在約定俗成的模式之下,有了一貫的風格和模式,電影開場代入感很快,兩位角色,謝霆鋒與鄭容和,在美食比拼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美食電影其實可以算作是競技類作品的一種,因為市面上流行的大部分美食電影,總是會涉及到美食大賽,在這些電影中,必不可少的除了廚師之外,少不了的還有美食評判家。
  • 開發嘉陵江南充菜,12名「南充食神」出爐
    本屆比賽作為南充市首屆食神大賽決賽,緊扣打造嘉陵江南充菜的目的,在秉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來自全市的30個烹飪精英團隊共同切磋,一決高下,用實力與激情為大家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美食盛宴,上演食神巔峰對決。
  • 4種肯德基、麥當勞下架,卻火爆路邊的街頭小吃,你全都吃過嗎?
    這些肯德基、麥當勞下架,卻火爆在路邊的街頭小吃,你全都吃過嗎?第一種、無骨雞柳:肯德基曾經推出的無骨雞柳,分量實在又水分美味,雖然後來下架了,但是現在我們經常會在街邊看到「臺灣無骨雞柳」的小攤,尤其是學校附近的美食街,總有一家特別好吃的。
  • 路邊攤最好吃的23個城市,中國僅僅上榜2個,快看看有你的家鄉沒
    路邊攤最好吃的23個城市,中國僅僅上榜2個,快看看有你的家鄉沒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文明古國,經過幾千年的流傳發展,造就了現代文明;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飲食文化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飲食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改善,越來越符合當代人的水準;中國的美食有很多,古往今來,各不相同。
  • 全球街頭美食TOP10,吃貨約起來!
    吃貨們出遊,無疑就是為了吃,世界各個地方都有街頭美食,那麼那一種美味合適自己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了全球街頭美食TOP10,吃貨們趕緊約起來吧!TOP 1中國香港裡約熱內盧街頭食品琳琅滿目,香炸鱈魚、巴西招牌菜黑豆飯等等。如此熱鬧的景象從市中心延伸到了郊區。路邊各式各樣的酒水飲料十分暢銷,特別是水果冰沙和巴西苺果汁。
  • 廣州國際美食節 | 文化搭臺,美食唱戲!大廚匯聚鍾村街展現「舌尖上的番禺味道」
    一鎮(街)一名菜,地道美食大PK10月26日下午,為挖掘和展現鍾村街地道好味,弘揚鍾村飲食文化,樹立鍾村街新的美食地標,由2020年廣州國際美食節籌辦專責辦公室、鍾村街道辦事處主辦,廣州梁氏鵝城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協辦,主題為「尋找地道好味 發掘鍾村美食」的2020年廣州國際美食節鍾村街「一鎮(街)一名菜」評選活動,在鍾村街鵝城舉辦,活動吸引轄內11家餐飲企業積極響應
  • 全球十大好吃到爆的街頭美食
    微信號:anyuexinxi 吃貨們的旅行必然少不了美食,邊走邊吃的旅途總是格外的幸福。要看每個旅行地的美食世界,最有代表性的當然就是街頭美食啦!在街邊買一份小吃,瞬間就能融入到當地的風土人情裡了,寒冷的冬日,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美食帶給我們的熱能量!
  • 萬隆廣場食神爭霸賽各路吃貨大顯神威
    美食,一直都是吃貨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就在近日,作為武漢萬隆廣場「春美食節」的重頭戲——「食神爭霸賽」已經圓滿落幕。不僅展現了吃貨與美食的鬥爭,更讓人們見證了吃貨的力量。據了解,現場觀眾對這一充滿了趣味的比賽好評如潮。
  • 日本街頭的路邊攤美食,充滿了煙火氣
    日本街頭的路邊攤美食,充滿了煙火氣在日本旅行,不一定非要去高檔的餐廳,品嘗頂級的料理。如果僅僅是為了追求舌尖上的美味,那麼這些日本街道上的路邊攤美食,也完全可以帶你正宗的味蕾體驗。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日本街頭的路邊攤美食,才是真正的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尤其是白晝的溫度逐漸退去之後,夜幕降臨的時候,才是日本路邊攤真正熱鬧的時刻。
  • 《決戰食神》上映白冰突破以往女神形象變身美食大廚
    白冰 2月10號,電影《決戰食神》全國各大影院上映,有實力派老戲骨葛優的傾情加盟,使得本片更添喜劇色彩,謝霆鋒、白冰等作為青年演員的中堅力量,演技更為影片交上好答卷,在年味濃鬱的元宵佳節製造更多幸福感。
  • 宵夜攤裡的往事,酸甜苦辣故事裡的人卻擺脫不了孤獨
    時常會有一堆哥們帶女朋友吃著燒烤擼著串,思緒不經意就回到了久違的校園生活。或許離開的日子有點久遠了,有時還有幾分想念母校的老師。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溫文爾雅,上課前先給我們鞠一功,展現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典範。老太太一口純真的濟南味,時常會用標準的英語來給我們上課。 每逢周末,校園周圍的宵夜攤,就人山人海的,喝著啤酒擼著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