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豆腐要懂行,這3種不能買!白送都別買,老闆:不給自己吃
各位讀者朋友們好,感謝大家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分享的內容是:『常吃豆腐要注意,別買這3種!不要錢也不能要,老闆:自己從不吃!』
不能出門買菜了,後悔當初沒有多買點菜備在家裡,現在買菜都只買好存放的食材,比如豆製品。豆腐是最受歡迎的豆製品之一,自從誕生後就備受百姓喜愛,還被稱為是「窮人的肉」,因為豆腐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和鈣質,是很好的補鈣食物。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豆腐也演變出2種類型,南豆腐(嫩豆腐)和北豆腐(老豆腐),能適合所有人的口味。老豆腐質地堅實,烹飪時不易碎,所以更受百姓的喜愛,能適應煎、炒、烹、炸、烤等多種烹飪方式。
過去富人吃肉,窮人就吃豆腐,口感和肉極其相似,並且既便宜又營養,所以豆腐也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廚子要把飯菜做得好,首先就是要會挑選食材,菜品的色香味都和食材的新鮮程度有直接關係。經常買豆腐的朋友注意了,在菜市場經常看見這3種豆腐,千萬別買!便宜甚至是不要錢都不能要,俗話說貪小便宜吃大虧!豆腐攤老闆介紹,這3種豆腐他們自己都不吃,究竟是哪三種呢?不知道的快看看,看自己有沒有買過!
第一種是顏色又白又亮的豆腐,豆腐是黃豆做的,肯定是有點發黃,內部流出的水也應該是淡黃的,輕輕推一下豆腐,豆腐會出現顫動,說明豆腐新鮮彈性好。然而有些做豆腐的黑心商家,為了讓豆腐看起來更白更亮還不容易壞,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添加劑來改變豆腐的顏色和保質期,這種豆腐看起來就很白,白得有點過了,沒有一點黃,所以別買這種豆腐,吃了對身體不好。
第二種是又黏又酸的豆腐,通常豆腐的保質期都比較短,放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數小時就變黏發酸了,所以夏天豆腐很容易壞。商家為了多賣點錢,會把這種豆腐拿出來賣,在購買時一定要摸一摸聞一聞,防止買到這種變質豆腐。假如已經買了,還是直接扔掉吧,不要因小失大。第三種是有很多小孔的豆腐,剛做好的豆腐質地鮮嫩,表面光滑,不會有小孔。豆腐如果沒賣完,部分商家會放進冰箱裡冷藏,然後繼續售賣。
這種冷藏過的豆腐就會出現小孔,孔越多說明已經放了很多天了,這樣的豆腐是不能吃的,白送都別要。買菜也需要技巧,外婆經常說「豬肉不能早上買,豆腐不能晚上買」,是有科學道理的!我們看到的豬肉都要經過屠戶宰殺,然後肉販子進肉,最後才是放到市場上賣,這個過程也要一些時間,如果屠戶早上開始殺豬,豬肉運到市場也要中午時分,早上去就買不到新鮮肉,很容易買到昨天剩的肉。
而豆腐就不一樣,豆腐坊基本上是夜裡就開始做豆腐,做好後就到早上了,所以早上去買豆腐是新鮮的,賣完後只能晚上再做。而如果晚上能買到豆腐,那肯定不是新鮮的,記住這一點!如果買不到豆腐,也可以自己做,方法並不難。準備1碗黃豆8碗水,黃豆洗淨後浸泡一晚上,倒入破壁機裡打成豆漿,用濾網過濾掉豆渣。豆漿倒入鍋裡煮開,開小火徹底煮熟,用勺子撇掉浮沫,關火晾涼至70℃。
內脂的用量按使用說明添加,內脂用水化開後倒進豆漿裡攪拌均勻,靜置半小時就會凝固。用紗布把凝固的豆腐腦擠幹水分,包好後上面壓上重物,等12小時豆腐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