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也。梅花開於嚴冬,不懼嚴寒凌冽,傲骨雪中,實乃花中最剛烈者;蘭花遠離汙穢,潔身自好,實乃人間之最潔淨者;而竹中空外直,不同世俗同流合汙,自在高雅節氣;而菊花開於晚秋,與寒霜向鬥,同時也是隱者風範。
古來對著四種植物的推崇可謂連綿不絕,東晉陶淵明極為推崇菊花,認為其在萬物凋零的季節卻可以傲然開放,有著不屈的精神。同時菊花也是陶淵明最為一個隱者所擁有的不為名利所誘惑的高潔品質。
不過今天的主人公卻不是說的菊花,而是梅花。對於梅花的推崇也是從未斷絕,前有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後有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今有毛澤東的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可見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對於梅花的喜愛都是一樣的。因為梅花開放的時節乃是寒冬。這樣的開放時節怎麼能夠不讓人驚喜,畢竟大多數的花都是在春日時節開放,爭相鬥豔,一展其美。
而只有梅花能夠在寒冬臘月之時,傲然開放,為銀裝素裹的大地點綴一二。正是這種堅韌不屈,獨一無二的精神才讓卻來越多的人喜歡梅花,認為除卻梅花沒有什麼是可以和其相比的。
王安石變法,遇見的挫折何止是一個兩個,皇帝的不信任,大臣同僚的排擠。外界聲音的質疑,這些都近乎讓王安石選擇了放棄,但是當王安石看到了梅花仍然能夠在凜冬之中綻放,自己的那些困難似乎也就不是什麼了。
梅花之所以受到眾多人的推崇,並不是因為其多麼的嬌豔。而是因為其敢於在萬物不敢盛開的季節,毫不保留地綻放自己,將自己的美豔留在這天地之間。這就是梅花,傲然天地之間的梅花。
而且自古以來,文人門便將梅花和雪放在了一起比較,梅雪之爭也是由來已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也許這就是梅花的魅力吧,正是寒冬之中的一縷香意,才讓眾多的人流連忘返。
而今天推崇的一首詞同樣是寫梅花的,但是這首詞卻通篇未見一個梅字,可是卻將梅花之美寫的淋漓盡致。這究竟是怎樣的一首詞呢,這就是蘇軾寫的《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此詞之絕妙,堪稱千古第一寫梅詞,詞中未見一個梅字,但是卻將梅花的美麗一覽無餘。冰姿自有仙風,寒冬之中盛開的梅花,不就是像一位冰天雪地的仙子嘛,翩翩起舞,令人神往。
這般堅強的生命力,使得梅花可以在寒冬之時綻放,而自己又何必因為人生的一些挫折而嘆息呢,自當如梅花一般,直面困難。海仙時遣探芳叢,海仙探訪花叢,探的是誰,必然是高潔傲岸的梅花。
除了梅花,能夠讓海仙在寒冬時節探訪,還有那個能夠如此讓人失神。梅花之美不僅僅將我們普通人所吸引,同時還將天地之間高高在上的仙人都吸引了。
其實我們如果知道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其實還能夠更好地了解。這首詞其實是一首悼亡詞,祭奠的對象就是蘇軾的小妾王朝雲,當時王朝雲跟隨貶謫的蘇軾來到嶺南,不幸因病去世。
因而這首詞不僅僅是寫梅花,同時也是在悼亡其小妾王朝雲,說到王朝雲就像這梅花一樣,傲然挺立。
然而終歸還是離開自己而去了,不與梨花同夢,正是蘇軾對於王朝雲離世的感慨以及悲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他的很多詞作,成為了詞中經典。作為豪放派詞人,蘇軾在仕途上也多有不順。但最終,蘇軾選擇了逍遙於世,將他的心境和感悟,寫在了詞作之中。
想要全面了解蘇軾就是要從他的作品入手,推薦這本《蘇軾詞傳》,這本詞傳由淺入深地描寫了解蘇軾的一生。這套詞傳還包括《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為你展現幾位詞人真實而又充滿詩意的人生。
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品讀宋詞,和詞人「靈魂交流」,感受流傳千年的古風韻味。
總結:梅花不僅僅是梅花,他還是詩人心中無限的遐想。也許是為官之時遇見了挫折,也許是人生路上的困苦無處排解;
更有可能是親愛之人離自己而去。此時梅花就不再單純的只是一株傲雪挺立的梅花,他是詩人心中的堅持、詩人心中的理想,是詩人堅持下去的唯一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