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央行:2019年朝鮮經濟實現三年來首次正增長

2020-12-17 澎湃新聞

韓國中央銀行7月31日表示,2019年朝鮮經濟三年來首次實現正增長,原因是氣候狀況改善,農作物產量有所提高。

據路透社7月31日報導,韓國央行當日稱,2019年朝鮮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4%。

「(聯合國)自2017年底以來未對朝鮮加強制裁力度,且氣候狀況較有利,幫助農業產量有所提高。」韓國央行一名官員表示,「即便如此,目前說(朝鮮)經濟復甦還為過早,因為近年來朝鮮的貿易量僅有受國際制裁之前的一半水平。」

2018年時,旱災和國際制裁使得朝鮮經濟萎縮了4.1%,創下了21年來的最大降幅記錄。

韓國銀行自1991年起從有關部門獲取朝鮮的基礎經濟數據,並根據聯合國國民帳戶體系(SNA)對其經濟增長率進行估算。但由於獲取朝鮮產業結構以及人均國民收入等數據較為困難,央行以韓國的商品價格和附加價值率進行推算。

據新華社報導,2018年4月召開的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做出重大決定,提出全力實施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戰略路線」。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強調,在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現階段鬥爭中,朝鮮面臨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國家一切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夯實社會主義物質基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韓國央行報告:朝鮮經濟三年來首現正增長
    參考消息網8月2日報導 據韓聯社首爾7月31日報導,據韓國銀行(央行)7月3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朝鮮2019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0.4%,自2016年(3.9%)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韓國央行分析稱,2018年受酷暑、乾旱、颱風等因素影響,朝鮮的農業生產萎靡不振,但去年的天氣條件有所改善。
  • 朝鮮經濟發展史及政策得失
    朝鮮在80年代之前其經濟發展水平,不亞於中國和越南等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甚至也不低於韓國。1960年時,韓國GDP與人均GDP僅是朝鮮的40%和55%,1975年時韓國GDP與人均GDP分別是朝鮮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韓國才剛剛趕上朝鮮。韓國GDP與人均GDP分別是603億美元和1589美元,朝鮮這兩個數字分別為413億美元和1161美元。
  • 運氣還是實力,2020上半年臺灣GDP實現正增長!
    近幾年,臺灣的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裡表現最好,今年上半年,新加坡,香港,韓國經濟都是負增長,那麼臺灣的增長是靠什麼呢?疫情對經濟衝擊較小臺灣在疫情防控方面做的較好,截止8月3日,中國臺灣累計死亡病例7例 ,僅次於朝鮮的1例,這也給臺灣經濟一定穩定因素。
  • 張慧智:朝鮮經濟,東北亞增長潛在新動能
    朝鮮一直有著自己的經濟發展邏輯和思路,朝鮮外務省第一副相金桂冠不久前就曾表示,朝鮮已表示願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但這不是因為美國承諾提供經濟補償和優惠換來的。朝鮮從未抱著對美國的希望搞經濟建設,而且今後也絕不會做這樣的交易。
  • 韓國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哪一個省?
    韓國體量有多大2019年,韓國實現名義GDP為1913.96萬億韓元,按照全年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1.64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1.58萬億。那一年,韓國在朝鮮面前簡直就是弟弟。這樣的經濟,連樸正熙也看不下去了。於是他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正是因為改革,在1961-1996年改革期間,韓國實現了連續36年的年均8.8%高增長,創造了「漢江奇蹟」。60年代,韓國憑藉著低人力成本,在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時得以迅速崛起。
  • 與川普「談崩」,繼續被制裁,朝鮮經濟還能怎麼辦
    加上美國、韓國等國政府對朝鮮實施的單邊制裁措施,制裁已經影響了朝鮮社會經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就在河內金特會開幕前15天,朝韓2019年第一次民間交流活動在金剛山舉行,但由於採訪設備也被美國列入單邊對朝制裁範圍,隨行的韓國記者不能攜帶筆記本電腦和相機入境朝鮮。  此外,朝韓金剛山旅遊合作項目無法重啟,金正恩多次視察的元山國際旅遊區也無法接待國際遊客。
  • 消息簡報:韓國對華投資額有望8年來首次超過日本
    這是2012年9月以來首次下調。然而,經產省預計7月和8月將增長2.5%和1.1%,預計本月的下滑只是短期現象。(此消息來自共同社)   韓國對華投資額有望8年來首超日本   根據韓國貿易協會30日在北京發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韓國對華投資額達到28億美元(約合173.0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5.6%。
  • 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那美國、日本、韓國是哪年呢?
    近期,高盛集團、穆迪機構、野村證券、滙豐銀行等多家西方經濟分析機構以及中國自己的經濟學家都上調了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他們紛紛強調,隨著中國企業的生產、投資、出口以及居民消費的回升,中國經濟正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
  • 愛爾蘭有望在2020年實現GDP正增長
    愛爾蘭國家廣播電臺(RTE)等媒體4日報導,愛爾蘭中央統計局(CSO)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GDP環比增長11.1%,同比增長8.1%。經過修正後,第一季度GDP環比下降3.5%,第二季度環比下降3.2%。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居民消費支出和出口,其中居民消費增長了21.3%,扭轉了第二季度的下滑趨勢。
  • 國家統計局:中國有望成為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
    12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發布會上表示,從11月的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從下階段來看,中國有望成為2020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 香港2019年經濟預計出現十年以來首次年度負增長
    新華社香港2月3日電(記者張歡)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3日公布的預先估計數據,由於內部和對外需求均表現疲弱,2019年第四季度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實質下跌2.9%,當年年度GDP同比實質下跌1.2%,這是香港經濟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
  • 房價或重演2015年?樓市迎來「強效藥」,央行3年首次大動作
    自2016年住房市場監管開放以來,一線城市房價受到明顯抑制,尤其是今年的房價,房地產市場迎來了一個低潮。央行在4月份宣布了LPR利率。一年期LPR利率下降20個基點,至3.85%,而五年期LPR利率下降10個基點,至4.65%。央行三年來首次採取行動,房地產市場迎來了兩劑「強效藥」。房價會在2015年重演嗎?
  • 耶倫與薩默斯認為 全球央行無力化解儲蓄過高造成的經濟停滯問題
    儲蓄,央行都沒有自己的工具來應對由此造成的經濟停滯。她說道,「除了依靠央行實現健康增長之外,我們還必須有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政策。」 耶倫據悉正被納入喬·拜登政府財政部長的考慮範圍。  *長期停滯*  薩默斯2013年時首次提出了長期停滯的論點。
  • 外媒:韓國人口負增長「元年」提前到來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導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1月4日發表了題為《韓國正面臨一條從未經歷過的路。2020年韓國人口(不包括外國人)在歷史上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的文章稱,韓國統計廳此前預測韓國人口會在2021年開始減少,但目前人口負增長的「元年」比預測提前了一年。
  • 韓國,中國臺灣GDP增速對比,臺灣增長2.73%,五年內首次領先
    根據臺灣地區主計總處發布的初步數據,2019年臺灣省的GDP同比增長2.73%,按季分別增長1.84%,2.6%,2.99%,3.38%。幾乎與此同時,韓國也公布了2019年的GDP增長速度,初步測算,同比2018年增長2%。
  • 中信銀行張春子:2019世界經濟分析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其2018年9月份最新經濟展望中指出,全球經濟增長已經見頂,貿易不確定性阻礙跨國直接投資並將導致全球經濟擴張速度放慢,該機構下調2019全球產出增長至3.7%。OECD 將全球2018-2020年經濟增長全部調整為3.7%、3.5%、3.5%。G20經濟增速三年分別為3.8%、3.7%、3.7%。
  • 統計局: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
    中新網12月15日電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5日表示,從下階段來看,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國新辦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 金與正:從朝鮮「公主」到「代言人」
    據該組織披露的消息,他們藉助約20個大型氣球,向朝鮮方向發放了50萬張反朝傳單、500份宣傳手冊及1000張儲存有違禁信息的SD儲存卡。用氣球向朝鮮發送傳單,是部分韓國民間團體的慣用手段,已有十餘年歷史,這項活動得到了韓國的一些宗教團體和美國人權組織的支持。有時候,傳單中會附上鈔票來吸引民眾,而夾帶鈔票的傳單,也有「金衣傳單」之稱。
  • 央行表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機會
    1月6日,央行網站公布消息稱,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4日上午以視頻形式召開。在工作會議提出的10項重點工作中,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之後的第三位。這並非央行首次提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2020年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會首次提及「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日本經濟正在出現良性循環 2019財年經濟...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日本經濟正在出現良性循環2019財年經濟增速將略微下降通脹預期的上升有所推遲經濟及物價將面臨下行壓力日本央行委員佐藤健裕、木內登英兩人反對前景報告的部分內容為了達到2%的通脹目標,將會根據需要調整貨幣政策企業定價行為仍然保持謹慎日本央行委員佐藤健裕、木內登英兩人提議表明3年內無法達到2%的通脹目標,已被委員會拒絕預計企業定價行為保持謹慎的狀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