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這片美食荒漠裡,烤鴨算是為數不多的綠洲了。但是知名烤鴨店裡動輒上百的價格,還是勸退了很多人。
烤鴨都那這麼貴嗎?倒也不是。在街頭不到二十塊錢就能買上一隻色香味俱全的烤鴨。
但是,安全意識較強的顧客常常邊吃邊發出疑問:18塊錢一隻的烤鴨,真的能吃嗎?
其實,大部分街頭烤鴨,都是貨真價實的,製作工藝也沒什麼問題。跟正宗的北京烤鴨差價那麼大,除了運營成本不同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北京烤鴨和街頭烤鴨用的不是同一種鴨肉。
目前,中國的食用鴨肉產品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大型烤鴨坯,也就是北京烤鴨用的那種鴨。
主要來源是本土的肉脂型北京鴨;生長周期 40 天左右,3.25 公斤以上才能出欄,是三種鴨中最貴的,光是飼養成本就在 25 塊錢左右。每年的產量在 3 到 4 億。
另外兩種是大白條鴨產品和小白條鴨產品,這兩類大多是從英國引進的櫻桃谷鴨。
櫻桃谷鴨也是北京鴨的一種,由英國著名櫻桃谷公司在上世紀50年代末培育出來的。1981 年首次引進中國,現在已經佔了約70-80%的國內肉鴨市場。
為了跟國內的北京鴨區分,被叫做櫻桃谷鴨。
大白條鴨是中國肉鴨的主力,生長周期也是 40 天,養成後體重 3 公斤左右,每年出欄量將近 20 億。
我們平常吃的醬鴨、鹹水鴨、滷鴨等鴨肉食品基本上都是這種鴨。飼養成本大概 20 塊錢,比大型烤鴨坯低。
還有一種小白條鴨,生長速度最快,30 天就能出欄,重量一般不到兩公斤。每年出欄量 3 到 4 億。價格也是最便宜的,街頭烤鴨基本上都是用這種鴨子做的。
如果我們了解一下街頭烤鴨從出生到出爐的全過程,就知道為什麼可以賣這麼便宜了。
首先是飼養環節。
剛出生的小白條鴨雛,一隻價格大概是三塊二,飼養 30 天需要的飼料成本是七塊,疫苗、抗體、消毒藥水等防疫成本是兩毛左右,再加上一塊錢的人工費和設備折舊費,一隻白條鴨的飼養成本只有十一塊四。
接下來是屠宰加工。
養殖戶以十三塊五的價格賣給屠宰加工場,利潤是兩塊錢。屠宰加工場收購鴨子後,再花每隻平均兩塊錢的費用屠宰和加工。合在一起,屠宰場加工每隻鴨子的成本是十五塊五。
加工後的鴨子是拆開來賣的。鴨的主體(包括脖子和頭)是八塊二左右,鴨絨、鴨胗、鴨掌、鴨舌、鴨腸等零件總計可以賣到八塊錢左右,跟鴨主體價格差不多。
從屠宰加工到售賣,每隻鴨子的利潤大概是七毛多。
街頭烤鴨只用到鴨的主體,也就是八塊二的鴨肉,加上物流和烤制的費用,分別是每隻三塊錢和兩塊錢。這麼算下來,一隻街頭烤鴨的成本大概在十三塊二。
所以,從生產流程上看,街頭烤鴨完全可以做到十幾塊錢一隻,還能賺上好幾塊錢。
只不過你一定要挑正規的店去買它,才能儘可能保證便宜好吃又安全。
當然,鴨子不同,口味也不同。北京烤鴨脂肪多,更肥美,街頭烤鴨瘦肉率高,更緊緻。
至於到底吃哪一款,可能不取決於烤鴨的口味,而是你的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