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滅絕的物種06:長江江豚

2020-12-20 登高城望斷燈火

我今天選擇的動物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動物之一,它們是地球上僅有的六種淡水鯨魚之一,它們的數量在過去一個世紀中迅速減少,它們是一種相對不為人知的物種,被稱為長江江豚,他們只是處於災難的邊緣。

長江江豚是海豚的兩個亞種之一,它們是地球上唯一的淡水海豚種類。海豚類似於海豚,雖然它們在外觀上顯示出一些關鍵的差異,海豚通常有突出和拉長的「喙」,而海豚往往有相對較小的嘴,它們的臉甚至可能看起來平坦。海豚也有錐形牙齒,背部有一個擴大和彎曲的背鰭,通常有一個細長的身體形狀,而海豚則有鏟形牙齒,通常會顯示一個小得多的背鰭(或根本沒有鰭),並且具有更健康的體形。

它們與另一種海豚密切相關,直到最近才被認為是同一物種,經過各種遺傳研究,確定了江豚的種群與物種水平的淡水種群不同,長江無翅魚海豚是海豚中唯一的淡水物種。長江江豚的最顯著特徵是缺乏一個特徵,因為他們的名字暗示他們缺乏背鰭,並且是少數具有共同特徵的鯨類動物之一。而不是背鰭,而是背部有一個小的駝峰,由幾條細小的小結構組成,這些是從遠處看時幾乎看不見的疣狀結構。

平均長度為1.55米,體重約為45公斤,雖然大於平均動物的長度可達2.2米,體重可達75公斤,長江江豚的鰭狀肢相當大,可佔多數他們整個身體長度的20%,他們的前額異常陡峭,並且他們的鯨類口腔相對較小。其他特徵包括位於其頭部底部的中央吹氣孔以及位於其頭部側面的小黑眼睛,其允許寬視野,它們均勻著色並且在外觀上通常不是淺灰色。

與其他鯨類動物相比,它們的感官相對較好,構成背部駝峰的結節由幾個神經末梢組成,被認為可用作感官功能,可能有利於求愛或一般交流,就像大多數鯨類動物一樣有一個非常適應的聽覺系統,能夠聽到各種各樣的頻率,這是他們彼此之間的大部分溝通的原因。他們的視力被認為非常貧窮,因為他們棲息在長江的渾濁水域,水下的能見度通常只有幾英尺,所以長江江豚依靠其敏銳的聽覺和利用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

他們擁有所有哺乳動物物種中最輕的骨骼之一,平均佔其總體重的3-5%,它們有融合的頸椎,有助於提高它們在水中的穩定性,儘管這是以犧牲大大降低了頸部的彈性。它們還有一個特殊設計的鼻腔通道,內襯九個或十個氣囊,這些囊可以打開或關閉,導致通道內的所有空氣被捕獲或釋放,其後面是一系列功能性的犁鼻囊。通過從周圍環境中獲取化學特徵並將其轉化為氣味,與爬行動物物種中雅各布森的器官一樣。

像大多數鯨目動物一樣,他們非常聰明,擁有大腦,這使他們能夠形成複雜的社會關係,並允許他們解決問題,相比之下,長江江豚被認為擁有與大猩猩相似的智力水平。長江江豚是中國東部長江中下遊的特有物種,沿著河流發育之前,它們在大部分長度上都被發現。

曾幾何時,他們與一種被稱為「白鰭」的海豚共享這條河,2006年他們的遠房表親被證實是一種功能性滅絕的動物,過去十年沒有發現任何標本,在它滅絕之前長江是地球上唯一的河流,是兩種不同的鯨類物種的家園。隨著發展的繼續,長江江豚的種群越來越孤立,現在只被認為存在於主要河道以及兩個最大的附屬湖泊(鄱陽和洞庭)。

他們的棲息地由淺到深的河床以及茂密的紅樹林和沼澤地組成,如前所述他們的棲息地由非常渾濁的水組成,其中視力不是很重要。長江江豚是雜食性的,對鯨類來說很奇怪,它們主要以魚類,魷魚和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但也觀察到在提供豐富植物生命的地區吃植被,從理論上講,植物生命的消耗可能發生的是為了消耗經常在植被上發現的小型生物,如蝸牛。

儘管他們的解剖學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他們的行為傾向並不為人所知,就社會結構而言,他們被觀察到存在於2到12隻動物的豆莢中,它們也被孤立地發現,這可能表明成熟的小牛可能如果他們的性別不符合吊艙的要求,則需要離開弔艙,但研究人員不知道吊艙的繁殖等級。在極少數情況下,一起觀察到多個豆莢形成可能包含多達50隻動物的「超豆莢」,這些豆莢通常只能持續幾周,然後才會消散到之前的豆莢並且它們被認為只發生在豐富的飼養場。

與繁殖有關的社會行為相對不為人知,但繁殖季節被認為發生在春/夏季,妊娠期持續長達11個月,這可能是繁殖窗口如此廣闊的原因。雌性將生出一頭小牛,她將從它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培育並表現出緊密的聯繫,小牛經常會在遊泳時緊緊抓住它的母親,並且需要定期餵養,僅限於母親牛奶壽命的前4-6個月。小牛將在6歲時完全成熟,到目前為止,它將與母親保持緊密的聯繫並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保持接觸,不知道大多數小牛是否會與母親保持聯繫。他們已經達到性成熟,或者如果他們開始形成他們自己的豆莢。

奇怪的是,這是我們名單上第一隻因狩獵而沒有瀕臨滅絕的動物,事實上,它們是少數幾種從未真正被人類主動捕殺的鯨類物種之一,這主要是由於沒有融入繁體中文醫學以及作為受保護物種的悠久歷史。長江江豚的衰落可歸因於四種不同的威脅,即意外捕魚,船隻襲擊,棲息地破壞和汙染。

長江流域最常見的捕撈方式之一涉及使用非法捕撈技術,包括使用鰓網,滾動鉤和電子捕撈,199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80名研究中的大部分已死亡1974年至1994年間由南京大學採購的海豚標本因非法捕撈活動直接死亡,在其棲息地內使用吉爾網是普遍存在的,並且是人口減少的驅動因素,同時存在較大的人口,近年來報告海豚死亡事件的人數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於生活在非常規捕撈地區的孤立人口造成的。

棲息地破壞和汙染可能是長江江豚急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種被稱為採砂的做法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摧毀生態棲息地並摧毀其食物來源,據此認為超過400居住在長江流域及其周邊河口和湖泊的數百萬人,這導致了沿河長江的數千家工廠的建立。這些工廠將大量的工業廢棄物和未經處理的汙水直接排入河中,這極大地改變了江豚稱之為家的水的化學成分,在河流的某些部分,水被汙染了它被認為是生物死亡甚至缺氧(缺氧)。

據報導,2004年有五隻海豚在一周之內死亡,這顯然與短期接觸一種農藥有關,而且發現水含有異常高水平的汞,因此據推測通過重金屬中毒可能對盆地內動物的生育能力產生很大影響,再加上在一小群人中長期禿鷹,他們很容易受到遺傳瓶頸的影響,這種瓶頸可能會下降到他們沒有更長時間擁有可行的繁殖種群。

對長江江豚的最終威脅是對其棲息地的限制越來越多,隨著新的大壩結構的增加,整個流域的生態正在發生變化,以前的供水地點可能無法進入,下遊的汙染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水的周轉減少,並且由於不能使相容的繁殖豆莢聚集而可能發生生物隔離。

相關焦點

  • 長江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後江豚也瀕臨滅絕邊緣
    早報記者 徐曉林 圖一個「皮膚好」、一個「笑容好」,在長江的動物研究者眼中,長江僅有的鯨類有著兩種美,「皮膚好」指的是已經功能性滅絕的白鰭豚,「笑容好」則是指長江江豚(以下簡稱江豚),因為江豚上翹的嘴形配上小小的眼睛,看起來總是一副笑眯眯憨態可掬的樣子。如今皮膚好的白鰭豚早已功能性滅絕,多年來未見蹤跡。
  • 長江豚類動物瀕臨滅絕
    如今,被稱作白豚「醜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種群數急劇下降的危機。物種滅絕輓歌難道要再度唱起?近日,《科學》雜誌再次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這篇題為《保護長江生態的最後一次機會》(Last Stand on the Yangtze)的文章,對長江豚類日益嚴峻的生存形式進行了深入剖析。  本報記者因此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王丁。他告訴記者,目前江豚數量以每年5%的幅度下降。
  • 七種珍稀河豚:長江江豚正處於瀕危狀態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近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水周」國際會議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發布最新報告稱,作為人類需要重點保護的物種,各種河豚已成為了當地水源水質好壞和人類健康的重要指示劑。美國國家地理網站近日推出一個關於河豚的專題圖片展,介紹了世界上僅存的七種珍稀河豚物種和已滅絕的長江白鰭豚,旨在提醒人們關注全球水資源問題和河豚生存狀況問題。
  • 專家稱長江江豚數量不足千頭 或在15年內滅絕
    同期:你吃過江豚?  同期:哦不,那是河豚,江豚是……魚唄,是一種,海豚。  解說:因為瀕臨滅絕,人們開始想各種辦法挽留它,於是我們有了近距離看到它的機會。  位於武漢東湖邊上這個僻靜的院子是中科院水生所的水產良種基地。  記者:在這個院子裡有一個看上去很像海洋館的地方,那裡住著七隻江豚。
  • 七種珍稀河豚:長江江豚正處於瀕危狀態(圖)
    美國國家地理網站近日推出一個關於河豚的專題圖片展,介紹了世界上僅存的七種珍稀河豚物種和已滅絕的長江白鰭豚,旨在提醒人們關注全球水資源問題和河豚生存狀況問題。  1. 印河豚曾經瀕臨滅絕的印河豚是近年來唯一的一種數量呈上升趨勢的河豚。據估計,印河豚數量已由2001年的1200隻上升到2006年的大約1700隻。  近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水周(World Water Week)國際會議上,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儘管印河豚數量在呈上升趨勢,但世界上其他的河豚物種數量卻在不斷下滑,甚至已接近滅絕。
  • 又一個物種滅絕,中國淡水魚之王未能跨入2020,除了它還有哪些?
    到1993年時長江白鱘就被宣布「功能性滅絕」,這個意思是該物種數量極少,自然狀態下已經喪失繁殖能力! 長江流域還有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讓危起偉擔憂的是,這次調查不僅沒能發現一個白鱘樣本,也沒能發現過去有記錄的140種魚類,其中60%是瀕危物種。「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有很多,有一些物種其實也已經多年沒有監測到。白鱘滅絕恐怕只是個開頭。」杜軍有些悲觀。
  • 久違了,萌萌的長江精靈:長江江陰段江面再現江豚身影
    不少表情包和卡通形象裡的鯨豚,張著嘴巴、嘴角上揚,萌態十足,實際上其靈感來源是瀕臨滅絕的江豚。本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有江陰居民在長江邊上遠眺時,驚喜見到了江豚身影,拍下影像後分享到了朋友圈。該江陰居民稱,之前一直只是聽說過江豚,這次終於親眼得見,激動萬分。江豚被稱為「微笑天使」,資料顯示其生性活潑,一般潛水遊泳。2017年11月,江陰冬泳愛好者也在鵝鼻嘴公園臨江處拍攝到了江豚的身影。靖江也有網友報料稱去年年底拍攝到了江豚影像。長江江豚(網絡圖)近年來,隨著長江水環境的變化,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正呈銳減趨勢。
  • 長江白鱘滅絕,魚要放生,人要反思!
    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長江在哭泣。即使在長江幹流十年禁漁也難有根本改觀,如果鄱陽湖和洞庭湖相繼建閘,將使長江中下遊的漁業資源量進一步衰退。江豚的滅絕在所難免,其它物種的滅絕將難以預料。
  • 最新研究認定長江江豚為獨立物種:與海江豚之間出現生殖隔離
    最新研究顯示,長江江豚其實是獨立於海江豚的物種。在此之前,長江江豚曾與東亞江豚(海江豚的一種)共同被認為是窄脊江豚的兩個亞種,兩者形態十分相似、難以區分。而此研究成果,令鯨豚類物種由原來的89種增加為90種,這對於長江中唯一的鯨類動物長江江豚來說意義非凡。
  • 長江江豚擬升一級「國保」動物,你同意嗎
    他說,長江江豚是我國特有的淡水鯨類物種,僅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幹流及與之相連的洞庭湖、鄱陽湖。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持續下降,並且呈加速下降趨勢。201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將長江江豚作為亞種列入IUCN受脅物種紅色名錄,並且將其瀕危等級定為「極度瀕危」,受脅程度僅次於野外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在2005年到2019年之間,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據此前報導,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危起偉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
  • 再探「江豚困境」已經陷入「功能性滅絕」
    長江江豚的保護問題再次引起了社會公眾的關注。江豚是淡水豚的一種。一說起豚,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海豚。其實,也有不少大河,物產豐饒,足以讓這種頂級水生獵食者生活其中。南美的拉普拉塔河、亞馬遜河以及亞馬遜河的一條大支流馬德拉河中,各生活著一種淡水豚。在南亞,恆河和印度河也各有一種淡水豚居之。唯有長江,生活有兩種淡水豚。不過,這已經差不多可以算是「陳年往事」了。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在論文中稱,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應該早一點公布這個消息。」危起偉告訴新京報記者。據他解釋,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該物種自然壽命期限,其間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可認定物種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之後,仍有許多物種將要消失:真相遠比想像的殘酷!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9年之前就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已經滅絕的物種 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 江豚是否會像白鰭豚一樣,從長江流域中消失呢?
    雌性江豚每年10月分娩,每胎產一仔。雌性具有明顯的保護和幫助幼仔的行為。 危機四伏的生存狀態 長江幹流是淡水江豚最理想的棲息地,白鰭豚和無翅江豚是其中的「旗艦」物種。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大,長江江豚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自2006年4月以來,科學家再也沒有發現白鰭豚。
  • 可愛江豚致死真兇
    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孕育著豐富的魚類資源。江兩岸許多人世代以捕魚為生。如今,由於人們無休止的捕魚,長江中許多魚類瀕臨滅絕,特別是一些珍稀魚類經常被漁民捕獲。漁業部門加大了保護長江資源的管理力度,但效果不太好。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瀕危江豚:長江最後一種哺乳動物的命運
    飢餓的江豚在保護生物學裡,有一個概念叫滅絕旋渦,指的是當那些曾廣泛分布、數量較多的動物種群,縮小為一個孤獨的小種群後,開始在原有滅絕因素外,面臨更高的遺傳和災害風險,進而陷入惡性循環,如同捲入不斷下降的漩渦,難以阻擋地加速走向衰退和滅亡。
  • 滅絕的物種:長江白鱘
    白鱘滅絕了。2019年12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刊發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江所)專家的研究論文(pre-proof):預計2005年-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