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生鮮超市剛剛開業,老闆專門找了一個業內營銷牛人,希望通過系列營銷儘快獲利。
牛人很快給老闆設計了一套充值方案:一充、二送、三獎。「一充」指只要在門店充值1000元;「二送」指充值後即可送一年共計約90斤的新鮮雞蛋,分批送,只要顧客每次在店內消費滿40元,即送8個新鮮雞蛋;三獎即只要邀請3個人來門店並充值,獎勵一個大羊腿。
依靠這個模式,老闆在開業首月就吸引了200人充值,淨利潤達到20萬。同時提前鎖定了200人1000元的消費,藉助雞蛋模式讓他們反覆復購。
這個模式是否看起來很成功,但是不久老闆就發現,消費帶動作用並不明顯,客群沒有有效拓展,復購率也並不高,成本居高不下。首月過後,業績逐漸下滑,淪為傳統生鮮超市之流。
生鮮超市的創新之路在哪?
要想業績好,關鍵還是靠超市自身。要說當前生鮮超市最為成功的模板,盒馬鮮生與超級物種可稱是標杆了。後來京東的7-Fresh、蘇寧的蘇鮮生……都是在兩者上面的創新。
坊間曾有傳言,盒馬鮮生日營業高達百萬,超級物種不曾多讓,京東的高坪效業內早已聞名,對比下這幾家大佬的生鮮超市模式,這些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都可以參考:
一:食品加工區
盒馬鮮生「超市+餐飲+物流+App」模式,創造性的將食材加工與餐飲引入超市當中,成為生鮮超市創新的必然方向。家樂福中國5月20日宣布,全球首家智慧生活門店LeMarche正式開業,引入「生鮮+加工+堂食」模式,加工與堂食的區域店內人氣最高。
超級物種的8大工坊、美團小象生鮮(原掌魚生鮮)有中餐、西餐、海鮮現加工、日料、水吧輕餐飲等……生鮮產品的初級加工和食用加工,在生鮮行業中是極為常見的顧客再加工的環節。將這個環節搬到門店中,可以讓顧客在開放型廚房中看到專業的分切手法和烹飪技巧,為顧客普及加工手藝。一方面幫助客戶省去再加工的麻煩,另一方顧客也可以更了解食材烹飪過程。
升級TIP:依託食材加工,門店也可以定期舉辦科普興趣班,或者食材處理教學。包括生鮮產品的分切技術、分切手法、食材烹飪、食材儲藏等實用小技巧,顧客跟門店之間的互動學習。例如在盒馬鮮生的APP內,還會有相應的視頻教學。
二、顧客用餐區
上訴幾家典型的生鮮超市也在店內都開闢了用餐區供顧客用餐。
在蘇寧蘇鮮生的門店內並沒有中央廚房,但是在超市內引進眾多餐飲小店,包含開味花甲、潮汕食品、日韓料理、四川特色小吃、酸菜魚、長沙臭豆腐等,品類非常豐富,吸引眾多年輕人排隊購買。面積僅佔六分之一的餐飲區為蘇鮮生貢獻了55%的銷售額。
一方面作為餐飲的業態,可以為門店帶來一定的流量;另一方面可以為已購買活物的消費者提供一個優良舒適的就餐環境,提升了門店給用戶的親切感。
升級TIP:在新零售中,增加的顧客用餐區就是很好的將顧客接觸點進行擴容,並且更為細分,有助於對顧客類型進行分流,提升門店其他區域的利用價值。
三、互動體驗
在家樂福智慧門店「Le Marche」店內,不僅有加工與餐飲,還有人臉識別付款、小程序掃碼購等新技術運用;
7FRESH通過引進刷臉付款、自助結算、智能購物車等黑科技,提升用戶體驗;盒馬鮮生與超級物種的無現金支付……
「體驗」這個詞是新零售變革中,最經常看到的詞彙。利用大數據帶來互動體驗的全新升級,京東、盒馬等大數據家還會藉此收集用戶數據,推算出爆品等,將門店商品安排的更加合理。
升級TIP:還可根據顧客實際需求,引入VR、3D、AR等技術,為門店營造食材之源等主題的互動區域。在科技所構造的場景中,顧客可以體驗到類似捕撈、種植等食材生產的過程,讓顧客可以更近距離了解產品,更清晰商品的優質之處。
四、新鮮到家
生鮮超市,顧客對於「鮮」的要求只有極致,只要商品天天新鮮,就不愁沒有顧客。而這對於超市的前置倉與供應鏈以及物流的流通能力要求甚高。
來看下盒馬是如何將顧客牢牢抓牢的。盒馬打造的「日日鮮」系列,所有產品都只當日賣不隔夜,賣不完的貨品當晚就銷毀;
京東7FRESH門店的水果、蔬菜都是統一的包裝,通過自己的果蔬加工中心並統一配送至門店,保障果蔬的新鮮度……
升級TIP:生鮮食材的新鮮度要保障,但是損耗程度也非常高。對於老闆而言,如何及時更換商品併合理處理不新鮮的食材,同時要將成本可控,是當前生鮮超市面臨的最大難題。而食材加工與餐飲合理搭配將能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運營能力較強還可提供配送到家業務,更多渠道拓展生鮮銷售,最大程度提高庫存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