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禁漁,保護的不只是魚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2020年7月30日,重慶市雲陽縣四方井碼頭,漁船歸岸停捕。視覺中國供圖

  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引導漁民退捕轉產上岸,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舉措。這項工作涉及漁民漁船之多、覆蓋區域範圍之廣,是我國資源生態保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

  在長江幹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等長江上遊主要支流上,昔日穿梭如織的漁船已經絕跡。

  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按期實現全面禁捕;從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重要支流(即「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實行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水系支流眾多、生態系統獨特,長江流域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為典型的區域。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長江經濟帶時均指出,「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強調「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要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引導漁民退捕轉產上岸,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舉措。這項工作涉及漁民漁船之多、覆蓋區域範圍之廣,是我國資源生態保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

  推進長江大保護和堅持綠色發展的突破口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教授陳家寬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呼籲長江保護。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長江禁漁並非只是為了「保護一條魚」。判斷江河湖泊生態系統是否健康有兩大標準:一看水、二看魚。

  「必須從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角度來認識長江禁捕的重要性。」陳家寬強調。

  長江被譽為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寶庫和經濟魚類的原種基地,對維護水域生態系統穩定,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多種。近年來,受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江水域的生態功能顯著退化,保護形勢十分嚴峻。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中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瀕危魚類物種達92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物種近300種。「水中大熊貓」白鰭豚,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數量急劇下降,「淡水魚王」白鱘已連續15年未見;中華鱘野生種群基本絕跡,難以穩定自然繁殖。經濟魚類資源量接近枯竭,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四大家魚」魚苗發生量下降了90%以上。

  陳家寬說,洄遊魚類在維持和指示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中華鱘處於河流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頂端,是保證和衡量水生生態系統健康的標誌性旗艦物種。

  中華鱘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每年10—11月從大海遊回長江上遊產卵,幼魚次年4—5月以後陸續到達長江河口,並於9—10月遊向大海。農業農村部的調查數據顯示,長江中華鱘繁殖群體規模已由20世紀70年代的10000多尾下降至目前的不足20尾。

  陳家寬說,白鱘、中華鱘這些頂級物種的瀕危,更加證明長江流域需系統性保護,「要從上中下遊一起來保護」。

  解決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困局

  長江流域的漁業資源曾經極為豐富,最高峰時曾佔到當時全國淡水捕撈總產量的60%。近年來,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已基本喪失捕撈生產價值。目前全國每年水產品總量為6450多萬噸,而長江不到10萬噸,僅佔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15%。

  為保護水生生物資源,從2002年以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每年3個月的禁漁制度。「但是在7月1日開捕後,許多魚剛出生兩三個月就被捕撈上岸,3個月的休漁繁殖成果很快就被消耗殆盡,魚類種群依然無法繁衍壯大。」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說。

  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通告,在保護區內是永久全面禁捕,保護區以外水域暫定實施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禁捕時間為何規定為10年?于康震解釋說,據測算,長江魚類繁殖周期約3年左右,如果實施10年禁捕,多數魚類可以完成3個世代的繁殖周期,從而實現水生生物資源數量多倍增加,可以從根本上遏制長江流域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的趨勢。

  「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已成為社會共識。」于康震說,實施長江禁捕,既是破解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生物多樣性不斷降低的生態困境的客觀要求,也是打破原來「一家一戶」分散的競爭式捕撈導致的「公地悲劇」,改變漁民「下水無魚、上岸無地」生計困境的有效途徑,是為漁民長遠利益考慮的。

  當前,四川、安徽等地,很多漁民已經上岸了。他們走進工廠,或開起餐館或成為護漁員等。農業農村部10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長江禁捕退捕取得階段性成效,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已累計處置漁船8.4萬艘、退出漁民17.97萬人,完成退捕任務。退捕漁民落實社會保障16.85萬人,佔應納入社保退捕漁民基數的98.54%。轉產就業12.2萬人,佔需轉產就業人數的95.12%。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2.79萬艘、違規網具20.79萬張。

  對長江及禁捕的認識「還在路上」

  「長江已基本喪失漁業生產價值,捕撈漁業退出長江不僅不影響百姓吃魚,反而有利於長江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說,人工養殖魚類在經過多代繁衍後,不可避免會出現遺傳多樣性退化,需要補充優質的野生親魚改善種群,而長江正是魚類的天然種質資源庫,保護好長江野生魚類,對水產養殖業意義重大。

  陳家寬說,長江流域是複雜的生態系統,對長江以及長江禁捕的認識都「還在路上」。

  「比如長江實施禁捕後,部分漁船挪到長江口水域捕魚。」陳家寬說,長江口是淡水和海水的交匯處,洄遊魚類在這裡適應、育肥等。考慮到長江系統性保護,禁漁範圍應該東擴。

  《農業農村部關於擴延長江口禁捕範圍的通告(徵求意見稿)》指出,為鞏固和擴大長江禁捕退捕成效,清理整治非法捕撈行為,更好養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決定擴延長江口禁捕範圍。長江口禁捕範圍內水生生物保護區水域,實行永久性全面禁捕;水生生物保護區以外水域,2021年1月1日起實行與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相同的禁捕管理措施。

  「長江水生生物保護主要受五大因素影響。」陳家寬和復旦大學李琴博士認為,包括大壩、航運、護岸、圍堰等長江流域的物理因素,微塑料、抗生素等化學因素,外來物種入侵生物因素、人類捕撈因素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因素,「禁漁解決的只是其中一個問題」。

  除了禁漁,針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國家開展了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到82.5%,優於全國平均水平6.1個百分點。沿江城鎮汙水垃圾處理、化工汙染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船舶汙染治理以及尾礦庫汙染治理等生態環境汙染治理「4+1」工程取得明顯成效。長江幹線1361座非法碼頭已徹底整改,兩岸造林綠化1318萬畝,基本建成長江兩岸綠色生態廊道。(記者 李 禾)

相關焦點

  • 長江的十年禁漁和「無魚」困局
    他曾在10多年前的一次研討會上表示,魚資源量的下降,引起四大家魚繁殖群體數量相應下降。事實上,四大家魚不只是重要的經濟魚類,其資源動態也是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標。「通過捕食,四大家魚可以影響餌料生物的密度和種類組成,進而影響食物網的營養等級和穩定性、水生生物群落結構和水體質量,關係到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完整。」陳大慶稱。
  • 湘江10年禁漁!為長江大保護貢獻「長沙力量」!
    長江作為我國「淡水魚類的搖籃」,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江豚還只是普通物種,長江上常見「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閒」的場景。如今,江豚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種群數量僅餘1012頭(2018年數據)。除了江豚,長江的其他珍稀特有物種資源也在全面衰退。
  • 長江十年禁漁 只為年年有魚
    大半年前,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明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率先實行全面禁捕;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這一空前嚴格的禁漁措施,為長江流域擺脫「無魚」困境帶來了希望。
  • 長江十年禁漁為解「無魚」之困
    這一空前嚴格的禁漁措施,為長江流域擺脫「無魚」困境帶來了希望。    作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江涵養著多種多樣的魚類,然而近幾十年來,長江的魚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生物完整性指數也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 長江已到「無魚」等級 十年全面禁漁迫在眉睫
    「這份方案的出臺﹐為長江擺脫'無魚'等級帶來了希望。」魚類學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說。1﹑江若無魚﹐何以漁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餘種﹐特有魚類180餘種。保護好長江的生物多樣性﹐事關國家的生態安全與長遠發展。
  • 長江禁漁行動丨保護長江流域 做個合格的「蓑笠翁」
    長江禁漁行動丨保護長江流域 做個合格的「蓑笠翁」 2020-08-16 17: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長江已到「無魚」等級,十年禁漁迫在眉睫,是否影響老百姓吃魚?
    「這份方案的出臺,為長江擺脫『無魚』等級帶來了希望。」魚類學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說。江若無魚,何以漁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餘種,特有魚類180餘種。保護好長江的生物多樣性,事關國家的生態安全與長遠發展。
  • 長江十年禁漁
    原標題:長江十年禁漁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河流。但現在的長江「病」了,魚也越來越少了,一些流域甚至出現「無魚區」。
  • 武漢今年禁漁期刑拘45人 長江全段2020年全面禁漁
    漁政部門透露,為更好保護長江300多種魚類資源,保護水域生態環境,農業部正在進行相關調研及前期試點工作,力爭在2020年實現長江全面禁漁。­  非法捕魚設備五花八門­  10時許,在漢江集家嘴段武漢水上公安碼頭岸邊,堆放著九艘小漁船,還有成堆的漁網:長達百米的攔河網、霸王罾、地籠、迷魂陣……五花八門。
  • 從南京長江頻現江豚飛躍看,長江禁漁是否有必要永久實行?
    長江永久性禁漁這點我是不太贊成的,畢竟長江魚類資源在禁漁一段時間後肯定會達到一個非常可觀的規模,到時候我們只要適量捕撈的話完全是可以實現可持續利用的。不過雖然不能永久性禁漁,但是設置十年的禁漁期我還是非常贊成的。
  • 十年「禁漁」,方才有魚
    以「四大家魚」為例,它們在十年時間能繁衍兩到三個世代,種群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涵養壯大,避免往年春季投苗、夏季禁令初解未及成熟的水產便被捕撈上來的惡性循環,儘可能恢復長江的生物多樣性,讓長江的自我修復能力充分發揮。
  • 2020年1月1日起,長江十年禁漁,讓長江魚好好休養生息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坐長江輪時,隨處可以看到江豚,它們「衣食無憂」,吃得胖乎乎的就像小豬一樣。長江流域的居民對此習以為常,而江豚那時也只是普通物種,和珍稀保護物種挨不上邊,描述的情景讓我神往。1992年筆者第一次在長江遊玩時,也看到了江豚在船邊翻滾跳躍,雖然只有零星的幾隻。而2018年長江淡水豚科考結果顯示,長江中的哺乳動物江豚種群數量為1012頭(2006年調查數據為1800頭)。
  • 豎好長江禁漁第一面旗
    今年,他的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護魚,他不僅要負責自己區域內的生態管護任務,而且要負責監管破壞水生生物資源行為,尤其是制止偷捕撈魚行為。直門達村通天河大橋「長江源頭第一哨」的藏族民兵守橋班老班長元丁說:「43年前我在通天河大橋上當班長的時候,就不容許來往的客商和當地居民捕魚,現在國家有了明確的規定,當地政府和農牧漁政部門對規章制度的宣傳非常到位。
  • 禁漁10年,長江渤海漁業正慢慢修復,期待「脫褲子兜魚」的時光
    根據小編了解,以前的大海中有十多斤的魚,非常多多多的蝦,以及各種豐富多樣的海上生物。這裡就有許許多多的野生海貨物。換句話說,這裡有他們的所有的種類都應有盡有。甚至嗯,給每天在這裡忙碌的漁民們一種錯覺,這種大海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裡面的生物,使擁有就已建有不可能用,存在,滅亡或者是消失的情況。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自那以後科研人員就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所以可知,人類在差不多10年前就已經失去了這個物種。長江禁漁十年白鱘的滅絕的原因是因為其生活的水域遭受破壞而白鱘本來物種就稀少白鱘滅絕大自然失去的是整個物種!
  • 十年禁漁,長江為什麼要禁十年之久?
    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是推動長江共抓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江蘇迅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我省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讓長江儘快休養生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以往都是兩三個月,現在為什麼要禁十年呢?
  • 長江十年禁漁,漁船拆了網具收了,卻還有人「惦記」江裡的魚……
    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已經實施,漁民紛紛上岸「轉型」。也有少數人,得了政府退捕安置補償「實惠」,卻還惦記江裡的魚。多年捕魚突然閒了下來,沈某某感覺很不適應。張某某也因為攤位少了長江水產,生意很受影響。利益驅動之下,沈某某和張某某抱著僥倖心理,決定重操舊業。
  • 熱解讀丨習近平心中的長江「漁」事|長江江豚|長江禁漁-關注_華商...
    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在2018年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表達「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的憂慮,並指出「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要求「科學運用中醫整體觀,追根溯源、診斷病因、找準病根、分類施策、系統治療。」
  • 網友諮詢:關於長江禁漁期垂釣,什麼時候結束
    諮詢 作為一名路亞愛好者,我想諮詢長江十年禁漁期間,是否可以單鉤路亞釣魚嗎?您諮詢長江十年禁漁期間是否可以單鉤路亞釣魚的問題,現回復如下:使用路亞釣魚的方式和普通垂釣方式存在本質的區別:路亞釣魚的餌料和休閒垂釣餌料是不一樣的,路亞釣魚存在引誘魚上鉤,休閒垂釣餌料是靜止被魚咬鉤;路亞釣魚的魚鉤和休閒垂釣的魚鉤也是不一樣的。
  • 仙桃:打好長江「十年禁漁」市場監管「組合拳」
    連日來,記者走訪仙桃市各大集貿市場發現,店面的「野魚」廣告招牌已不見蹤影,周邊餐飲店「野魚」菜譜也一律下單。長江禁漁違法違規行為攻堅整治行動成效明顯。「門店名稱已變更,新的招牌馬上就會安裝。」為落實「十年禁漁」部署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仙桃市市場監管局近期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專項行動打出一套推動長江「十年禁漁」市場流通環節監管「組合拳」拓展宣傳手段「長江『十年禁漁』市場監管工作屬末端治理,面對的市場主體眾多,必須廣泛宣傳,贏得理解才能順利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