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扶貧工廠」能就業 「勤勞雙手」能致富

2020-12-17 瀟湘晨報

近年來,餘慶縣結合縣域脫貧工作實際和貧困群眾需求,辦起了餘慶縣「扶貧工廠」,旨在幫助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實現就近就業,拓寬致富門路,當起「上班族」。

在餘慶青松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的「扶貧工廠」車間內,百餘名工人腳踩縫紉機,手上飛針走線,正在為完成外來訂單和校服訂單,緊張忙碌著,這些工人大部分都是積善社區安置點的居民。

馬家敏原本是關興鎮獅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搬到積善社區來之後,因為家裡有四位高齡老人需要照顧,又要照顧兒子讀書,無法外出打工,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事情做,只能靠打零工彌補家用。社區工作者為了幫助像馬家敏這類似貧困群眾走上就業致富路,積極與扶貧工廠取得聯繫,幫助他們應聘崗位,切實增加她們的就業收入。

馬家敏說:「在這點上班,自己手腳快一點,一個月能掙到3000多,能夠解決現狀,解決溫飽,生活還是有盼頭的。」

就業是「六穩六保」之首,有了收入,生活就有了盼頭,就能讓貧困戶真正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能致富。

餘慶青松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黃玉鳳說:「我們青松服裝廠,目前接的訂單大部分都是外單,有幾萬件,校服現在是淡季,做得比較少,我們現在能夠給貧困戶提供八九十個就業崗位,給殘疾人提供十幾個就業崗位,爭取能讓他們都有一份穩定的經濟收入。」

截至目前,青松服飾廠招收工人百餘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群眾60餘人,殘疾貧困群眾10餘人,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的就近就業問題。

【來源:餘慶縣政府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家庭婦女到手工匠人,勤勞雙手開啟脫貧致富門
    田間地頭,一個個特色產業開花結果;扶貧車間內,移民婦女巧手脫貧,織就增收致富景……產業減貧帶貧、兜底保障成效顯著,基礎設施配套、社會治理日趨完善,廣榮村的脫貧攻堅質量正在穩步提升,而這片土地上的移民們也在不斷奮鬥中過上了蜜一樣的生活。
  • [一起奔小康] 依馬木江: 幸福的生活靠勤勞的雙手創造
    [一起奔小康] 依馬木江: 幸福的生活靠勤勞的雙手創造 2020-08-06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中鐵建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建在「家門口」,就業扶貧促增收
    「入職北京中鐵建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六安鋁模工廠之前,我的年收入僅有1.4萬元,入職後年收入增加到6.4萬元,這著實保障了我們全家人的生活和孩子上大學的費用。」六安市金寨縣梅山鎮人黃太勝感激道:「妻子因智力低下喪失勞動能力,家庭重擔壓在我一人身上,工廠的建立既解決了生活困難,又能在家門口就業從而照顧到家人。」
  • 咋能讓村民富起來?民權縣打造家門口的「致富工廠」
    這是記者9月24日在民權縣王莊寨鎮馬莊村佑星電子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看到的場景。車間負責人趙維莉介紹,「扶貧車間」建成投產以來,先後吸納了周邊70多名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大多是周邊的貧困群眾。  「在這兒幹活離家近還不累,一個月能拿到兩三千元錢,我感覺很滿意。」26歲的喬春慧由於需要照顧家裡老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無法外出務工。她家是村裡的貧困戶。
  • 用勤勞的雙手開闢脫貧致富之路——清鎮市犁倭鎮翁林村村民孫忠權...
    轉眼3年過去,夫妻二人慢慢還清了債務,但是依然覺得「致富」似乎仍遙不可及。2014年,孫忠權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對一的幫扶幹部踏入了孫忠權家門檻,扶貧項目也陸續落戶實施。孫忠權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政府的各項幫扶措施逐一落實:分別得到了養牛、養鵝、養豬等養殖方面的產業幫扶;入股了村合作社的雜交水稻種植、長毛兔養殖、保供蔬菜基地種植等項目,目前已獲得分紅款3000多元;孫忠權還被聘為翁林村水庫管理員,解決了就業問題等等。
  • 就業的「飯碗」穩了,致富的「明燈」亮了——湖南省人社扶貧工作...
    作為攻克貧困堡壘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湖南省人社系統聚焦貧困群眾的「飯碗」,多渠道、精準化推進就業扶貧工作,為貧困群眾拓寬增收之路,點亮致富的「明燈」。外出務工增收固然是脫貧的一條路子,不過,對於一部分「出不去」的貧困勞動力來說,能就近就地就業就更好了。在懷化市會同縣健驕皮質品有限公司,42歲的王玉華正在縫製手套。由於家裡老人生病,孩子上學,她沒法跟丈夫一起外出務工。2016年,金竹鎮返鄉創業者許幫進在當地辦了這家工廠,王玉華主動報了名。
  • 餘慶縣構皮灘鎮扶貧扶到群眾心坎上:精準「澆灌」拔「窮根」
    扶貧不給力,措施不精準,「窮根」難拔除……  如何把扶貧措施精準「澆灌」在
  • 百萬群眾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陝西安康新社區...
    原標題:百萬群眾如何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陝西安康新社區工廠探索「三新」就地城鎮化路徑調查與啟示新探索:社區小工廠造就產業「大舞臺」移民搬遷「搬得出」易,「穩得住、能致富」難,這是很多地區脫貧攻堅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何破解搬遷群眾就業增收難題,搬遷群眾住上了好房子,又如何過上好日子?搬遷後續幫扶政策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安康的第一個答案,是全市範圍「處處開花」的新社區工廠。通過社區小工廠,打造就業大舞臺、脫貧大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玉山鎮:花甲老人身殘志堅 勤勞致富...
    在玉山鎮中火村,就有這麼一位身殘志堅的老人,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主動放棄低保金的故事,成為村裡的美談。這位老人名叫林仕賢,今年65歲了,記者來到他家時,老人正準備騎著三輪車前往自家蔬菜大棚進行日常管理。林仕賢告訴記者,這片蔬菜大棚是在縣殘聯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大棚裡,青菜、白菜、豌豆尖等時令蔬菜長勢良好。
  • 乘著扶貧「吉祥鳥」 飛上勤勞致富路
    孔雀羽毛頭飾好學上手,回收價還挺高,讓像我這樣身體不好的貧困戶也能足不出戶賺錢了!」家住鐵西街礦泉社區的學員張玲激動地說。「這次共有55人來參加結業考試,有30多人是低保戶、貧困戶,鐵西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積極與我們聯繫,希望社區貧困居民能有一技傍身。」
  • 扶貧戰線上的「拼命郎」——記餘慶縣松煙鎮扶貧工作站站長徐忠倫
    2019年9月28日,餘慶縣松煙鎮一線扶貧幹部徐忠倫因勞累過度,引發腦出血、急性胃黏膜出血等疾病,病倒在脫貧攻堅工作崗位上,經過遵義醫學院搶救,雖然病情得到了緩解,但左肢仍然處於癱瘓狀態。   今年44歲的徐忠倫是餘慶縣松煙鎮扶貧工作站的站長,主要職責是統籌全鎮脫貧攻堅工作。
  • 四川雷波:馬路口村扶貧產業喜分紅 村民致富有奔頭
    雷波縣爛壩子鄉馬路口村扶貧產業分紅現場。(阿爾阿加莫 攝)「今天分紅3萬多元,心裡感到熱乎乎的,感謝幫扶幹部的傾情幫扶,感謝黨的好政策。」1月8日,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爛壩子鄉馬路口村村民楊民英笑容滿面,一邊數著現金一邊說道。
  • 搬遷戶阮朝海靠勤勞雙手成當地學習榜樣
    勤勞的阮朝海在打理養豬場。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黃翔 攝阮家在安置區裡漂亮的小樓房。近年來在國家扶貧政策以及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阮朝海勤奮努力、不等不靠,利用各項扶貧政策大力發展養殖業,2018年實現了脫貧摘帽,成了當地群眾學習的好榜樣。日前,筆者來到那巴安置點阮朝海家中。阮家乾淨整潔,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 麻竹筍扶貧車間裡的「致富經」
    麻竹筍扶貧車間裡的「致富經」 03:31麻竹筍扶貧車間裡的「致富經」03:32來自新華社客戶端位於粵北山區的英德被稱為「麻竹筍之鄉每年7月到9月,都是麻竹筍收穫的季節,位於英德連江口鎮的連樟麻竹筍扶貧車間格外忙碌。每天上午,附近的村民都會陸續來到這裡,拉著他們剛剛採摘的麻竹筍,搬運、稱重、結算,一氣呵成。
  • ...故事」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丨鎮遠縣尚寨鄉大河村村民陳忠芝
    自2014年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為了有更多的收入來源,使自家早日脫貧,我只身前往廣東務工。這一去就是一兩年。在我看來,那時候是不得不獨自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擔,但生活的「酸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練。如果說在外務工的幾年是迫不得已,那麼選擇回到家鄉打拼則是我最認真的決擇。
  • 工坊實效執行力培訓及青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第一階段總結大會
    11月30日早上,互助金盤繡土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特邀深圳市科略教育集團執行力金牌講師熊立老師蒞臨本單位,向公司全體員工和25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頭人進行《企業實效團隊執行力》培訓,旨在優化團隊凝聚力,增強員工執行力,讓公司更夠按照國際化的運作模式和標準戰略,專業化,持續化,國際化發展。
  • 四川大力推廣扶貧車間和致富帶頭人 「雙引擎」拉著貧困戶加速奔康
    從靠天吃飯的莊稼漢,到加工車間的工人,唐述李轉型的背後,得益於我省大力推廣的扶貧車間和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工作。  「近日,我省正式啟動扶貧車間、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系統錄入,未來,兩大『引擎』將帶領貧困群眾加速脫貧奔康。」省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 「竹山脫貧故事」勤勞叩開致富門
    編者按:精準扶貧的過程就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進程,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我縣凝聚全社會共識和力量,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帶領貧困群眾走進小康社會。
  • 開平市沙塘鎮以柑橘種植帶動貧困戶「家門口」就業 讓「扶貧柑」結...
    開平市沙塘鎮紅嶺村精準扶貧對象勞群珠高興地說。曾經,家用電器對當地貧困戶而言很欠缺,如今,隨著當地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他們的生活條件有了一定改善,紛紛用上了家用電器。近年來,沙塘鎮以產業興旺為抓手,選準特色產業,立足長遠發展,依託創潤生態果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潤公司」)建設貴妃柑產業扶貧基地,帶動貧困戶發展柑橘種養生產,切實增強發展後勁。
  • 甕安玉山鎮中火村:花甲老人身殘志堅 勤勞致富主動退出低保
    在甕安縣玉山鎮中火村,就有這麼一位身殘志堅的老人,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主動放棄低保金的故事,成為村裡的美談。11月19號,記者來到林仕賢老人家時,他正在自家的蔬菜大棚裡進行日常管理。由於身體不便,即使每次彎下身子進行除草這種簡單的農活,對於老人來說也要顯得更為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