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資本補充「十八般工具」齊上陣 助力商業銀行「補血強身」

2020-12-27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本報記者 呂東

即將過去的2020年,資本補充成為貫穿銀行全年的一大「關鍵詞」。

在政策的推動及自身強烈需求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進一步擴寬。包括永續債、二級資本債、A股IPO等多種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如同「十八般兵器」一般被商業銀行運用得爐火純青。

資本補充工具的不斷豐富,在有力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夯實自身資本實力的同時,更為銀行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扶持中小企業提供極大的幫助。

永續債:佔據C位

2019年,作為一款新的銀行資本補充工具,永續債首次走進了市場的視野。

當年1月份,中國銀行完成境內首單銀行永續債,正式宣告了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大幕的開啟。

自此之後,永續債迅速成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諸多工具中當仁不讓的「主角」。短短兩年時間,各家銀行發行永續債規模金額合計已達1.2萬億元。

2019年作為銀行永續債發行「元年」,全年發行永續債的銀行數量就高達15家,合計發行規模達5696億元。而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在大力擴寬資本補充渠道的政策推動下,各家銀行發行永續債的積極性更是持續增加。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內已有44家銀行發行51隻永續債,發債規模再創新高,達6329億元,無論是發債銀行數量還是發債規模均遠超去年全年水平。不難看出,永續債作為銀行資本補充工具,其重要性凸顯。

伴隨著發行永續債銀行數量的不斷增加,永續債的發行銀行範圍也在逐步擴大。《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今年發債銀行中,除了中國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國有大行及股份行外,其餘數十家銀行全部為中小銀行。在政策的支持下,發行永續債的中小銀行佔比得到了顯著提高。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甄新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規模發行永續債補充銀行資本,有效對衝了銀行資本消耗過快帶來的壓力,進一步夯實了銀行機構穩健發展的基礎,同時有力保障了銀行為實體經濟讓利,提升了銀行滿足中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的能力。

二級資本債:持續高熱

儘管只能用於補充銀行二級資本,但由於發行相對便利,二級資本債仍為銀行資本補充最為主要的方式之一。而該類債券的發行在2020年同樣持續升溫,對提升銀行風險抵禦能力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今年以來,在加快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大背景下,二級資本債券這種資本補充工具同樣被眾多商業銀行頻繁使用,全年各家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券金額再度創下新高。

2020年,共有53家商業銀行發行66隻二級資本債,二級資本債合計發行金額已達6074億元,早已超過2019年5920億元的水平。而本月最後幾天仍會有幾家銀行二級資本債券上市發行,整體規模還將會持續增加。

而從單只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金額上看,由於發行主體涉及不同類型銀行,因此每隻二級資本債的發行金額也是相差巨大。國有大行及股份行的發行金額動輒在數百億元,而中小銀行則以數億元和數十億元居多,其中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的最少金額僅為數千萬元。

在今年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的銀行類型中,覆蓋了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以及地方銀行等多種類型,但發債銀行的主力仍以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銀行為主。這些銀行雖然單筆債券規模較小,但對補充此類銀行資本充足率仍起到了較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中小銀行在年內採取了組合發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的方式,利用多種工具持續進行資本補充。年內已有包括瀘州銀行、北部灣銀行、華融銀行等多家銀行均同時發行了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以同時分別補充二級資本和其他一級資本。

業內人士預計,在監管鼓勵的大環境下,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的銀行數量未來仍會逐漸增加。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二級資本債相較於永續債、優先股等一級資本補充工具,雖然僅可補充商業銀行二級資本,不能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和一級資本。但由於其作為固定收益類資本工具,發行相對便利,仍將是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最為主要的方式之一。因此,未來二級資本債發行仍能夠保持較快增長。

A股IPO:後程發力

作為銀行最為傳統的資本補充工具,雖然銀行A股IPO在2020年的整體表現不溫不火,但下半年復甦跡象明顯。

2019年曾是銀行A股IPO的豐收年,當年共有高達8家銀行成功登陸A股市場,與2016年並列成為銀行IPO數量最高的年份。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0年銀行A股IPO則出現明顯降溫。截至目前,年內過會銀行數量已增至4家,分別為廈門銀行、重慶銀行、上海農商行和齊魯銀行。其中,廈門銀行已於今年7月份完成A股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銀行上市或過會時間均發生在今年下半年。特別是上海農商行與齊魯銀行過會時間相距僅半個月時間。

A股IPO長期以來是商業銀行進行資本補充的一個重要途徑,特別是對中小銀行來說,此類銀行若能順利登陸資本市場,除了自身資本金得以補充、提高抗風險能力,也會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

自下半年以來,陸續有銀行完成上市及過會,目前排隊等待A股上市的銀行數量也開始出現小幅減少。證監會披露的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顯示,目前仍處於證監會披露的排隊上市企業名單之中的銀行數量已減至15家。而上述銀行中,除去首發申請今年才剛剛被受理的湖州銀行、廣州銀行、重慶三峽銀行外,其餘的審核狀態全部為「預先披露更新」。

地方專項債:橫空出世

除了銀行利用多種工具進行資本補充外,專項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的地方專項債也於今年最後一個月橫空出世,為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又提供了新的支持。

今年7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著眼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

12月份,中小銀行利用地方專項債「補血」終於落地。當月7日,廣東省招標發行100億元專項債券,上述資金將用以支持省內4家地方銀行資本金的補充。這也是中國債券信息網首次披露發行地方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相關信息。信息顯示,該債券由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資金運營主體,所募集的100億元資金將通過間接入股等方式對鬱南農信社、普寧農商行、揭東農商行、羅定農商行等廣東省內4家中小銀行注資。

廣東省地方專項債的成功發行,表明地方政府專項債這一新的銀行資本補充工具正式進入實操階段。隨後,各地該類債券有望接連落地。

日前,浙江省、山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支持地方銀行發展轉型債券陸續出爐。其中,浙江省將發行支持地方銀行發展專項債券發行規模50億元,將通過間接入股的方式補充溫州銀行資本金;廣西壯族自治區披露了三期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發行總額共計118億元,用款銀行共21家;山西省發行的專項債券計劃發行總額153億元,用於出資設立一家省級城商行。

據了解,政府專項債限額為2000億元,支持18個地區的中小銀行,由省級政府負責制定具體方案。臨近年末,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有增無減。地方專項債的發行,正是監管層對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政策的又一具體體現。

相關焦點

  • 包商銀行65億二級資本債減記,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或進一步上升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面臨著一定困難,而通過二級資本債補充二級資本,是當下銀行主要"補血"渠道之一。機構指出,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觸發減記事件為歷史首單,預計後續二級資本債的信用利差可能進一步分化,機構投資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更為審慎。造成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難、資本工具發行成本高、市場化投資需求減弱等不利影響。
  • 五部門:擴寬資本工具發行渠道 增加資本工具種類
    中證網訊(記者李先飛)據銀監會網站3月12日消息,為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拓寬資本補充渠道,提升銀行體系穩健性,強化銀行支持實體經濟能力,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和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
  • 下一個三十年,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 | 中國資本市場30...
    編者按:30年櫛風沐雨,30年春華秋實。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三十而立,中國資本市場進入盛年。
  • 深圳農商行創新資本補充工具 集團經營開啟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在集團資產規模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2019年該行集團資本充足率也保持了14.26%的良好水平,較去年上升0.58個百分點。據了解,近年來該行不斷完善內源性資本生成為主、外源性資本補充為輔的資本補充機制,始終保持較強的資本補充能力。
  • 銀監會發布重磅分類監管新規 直指商業銀行衍生工具交易
    摘要:近年來,商業銀行衍生工具交易快速增長,而現行計量規則風險敏感度不足,不能充分捕捉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的波動和增長。為此,銀監會發布新規,大幅提高了衍生工具資本計量的風險敏感性。而現行資本計量規則風險敏感度不足,不能充分捕捉衍生工具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的波動和增長。為此,中國銀監會發布了上述新規,完善衍生工具交易對手違約風險資產計量細則。此舉也是本輪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巴塞爾委員會在2014年3月發布《交易對手信用風險計量標準方法》,替換了原巴塞爾Ⅲ框架下的現期暴露法和標準法。
  • 包商銀行減記衝擊波:中小銀行「補血」受累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11月16日上午,福建海峽銀行還發布了《2020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申購區間與申購提示性說明,根據說明,福建海峽銀行此次擬發行的2020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二期)信用等級為AA,發行金額為5億元,屬於10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第五年末附發行人贖回選擇權,發行期為11月17日-19日,繳款日和起息日均為11月19日。
  • 2020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榜單發布
    2020年9月29日,「2020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排名」線上發布會在北京隆重召開。自2005年以來,《銀行家》雜誌已連續十五年開展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的研究和評價活動,獲得業內廣泛關注。  回望2019年,新中國迎來了七十華誕。
  • 深圳農商行發行首單農商行永續債,中小行「補血」加速進行
    4月9日,深圳農村商業銀行公開其2020年永續債發行情況。公告顯示,深圳農商行於昨日開始發行2020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實際發行總額為25億元人民幣,發行時票面利率為4.20%。目前,國內獲準發行永續債的農商行有且僅有深圳農商行一家。而進入2020年之後,中小銀行積極推動永續債的發行工作。
  • 衢州柯城音樂老師大比評,十八般武藝齊上陣!
    古箏,葫蘆絲,陶笛,長笛,薩克斯,口琴,尤克裡裡,非洲鼓,二胡,舞蹈,戲曲歌舞劇等等,音樂教師們十八般技藝樣樣齊全。參賽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與充足準備,創新表演形式,吹拉彈唱跳,無論是從服裝、音響還是樂器,無不顯示出專業水準。現場更是高潮迭起,掌聲不斷,精彩絕倫的表演展現出音樂教師們較強的專業功底和良好的精神風貌,給評委和觀賽教師一場視聽的盛宴。
  • 央視財經熱評丨多部門聯手為億萬小微企業輸血強身
    來源:央視多家權威經濟部門聯手為小微企業輸血強身,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
  • 商業銀行如何開展投行與資管業務?
    銀監會2016年11月23日發布的《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徵求意見稿)》曾明確將表外業務分為擔保承諾類(需佔用資本)、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主要指委託與代客兩類)、中介服務類(主要指財務顧問和資產託管兩類)和其它四大類。
  • 中國銀行司庫總經理劉信群:永續債優化資本結構
    來源:中國金融雜誌2019年1月25日,中國銀行成功在境內發行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又稱銀行永續債),拉開了境內商業銀行發行永續債的序幕。鼓勵銀行發行永續債,有助於改變銀行業其他一級資本佔比較低的局面,優化銀行資本結構,夯實資本質量,提升風險抵禦能力。 資本屬性強,產品形式佳,應充分發揮永續債獨特優勢普通股、優先股與二級資本債券是永續債推出前的三種最主要的銀行資本補充工具。
  • 記者探訪西班牙ICU:各科室醫生齊上陣
    記者探訪西班牙ICU:各科室醫生齊上陣
  • 資本市場改革手冊(2020年版)
    隨著2019年3月1日科創板推出並實施註冊制、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交易所債市和發改委企業債實施註冊制以及2020年8月21日創業板實施註冊制,意味著中國新一輪的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基本已經進入深水區,並不斷煥發生機。
  •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偏好特徵及其影響
    在極端情況下,銀行通過測試不同風險偏好下的資本變化狀況,可以為資本預算提供支持。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的基本特徵商業銀行風險偏好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徵:風險偏好具有多層次性,多層次的風險偏好要求實現內在邏輯統一。宏觀層次的風險偏好是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定風險偏好的目的是確定出尚未使用的風險能力,創造更大的盈利機會。
  • 湖北數十名縣市長齊上陣,為當地土特產代言,助力湖北復興
    隨著武漢「解封」在繼續嚴密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打好經濟發展「第二仗」成為當下重點湖北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也是我國重要的果蔬、水產品生產基地近日,湖北數十名縣市長齊上陣
  • 中行劉連舸:商業銀行要把握政策紅利 助力陸海新通道資金融通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11月23日,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在重慶出席2020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峰會,並圍繞「深化金融互聯互通,共建共享陸海新通道」發表主題演講。劉連舸表示,金融服務是中新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四個重點合作領域之一。
  • 軍營大廚:鍋碗瓢盆齊上陣,烹炒煎炸樣樣有
    #13; 軍營大廚:鍋碗瓢盆齊上陣
  • 李揚:重視資本市場的「中國特色」
    「資本市場的發展關乎資本形成,關乎槓桿率高低;而資本形成關乎產業創新、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槓桿率高低則關乎金融風險。所以,發展多層次、功能互補的資本市場,成為實現我國『十四五』乃至2035年戰略目標的金融改革和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