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搞不清楚,麵粉為什麼要分成高中低三種,明明都是白色顆粒狀,加點水都能和成麵團,可價格上倒是有所差距。好在全世界都少不了它,只是中國人喜歡用中筋麵粉做麵食,而老外用另外兩種做烘焙的比較多。而用高筋粉做出的一種食物,俄羅斯人拿它當主食,日本人當副食,中國人卻當成零食,它就是我們日常吃到的麵包。
製作的食材很簡單,高筋粉,雞蛋,牛奶和糖,經過特定的發酵和烘烤,香軟可口的麵包就出爐了,即便是放涼了依舊蓬鬆暄軟。在中國,人們對麵包這類食物永遠都排在零食的行列,並不會一日三餐都食用。可在俄羅斯就不一樣了,當地人每天都離不開它,基本的主食都是麵包。而到了日本,麵包工藝經過了不斷地改良,味道和口感也變得很不錯,不少人也把它作為繼米飯之後的第二大主食了。
早在以前,國外的傳統老麵包一般不會含有黃油,牛奶等乳製品,吃起來口感也比較粗糙。不過,如今麵包的種類有很多,各種花樣口味,餡料豐富,風味十足。但很多人表示精細作物做的食物,吃多了容易發胖。隨著人們口味要求的變化,全麥麵包就成了很多人的早餐首選,同時它的製作工藝比較簡單,跟饅頭有點類似,而粗糧的加入提供了更多的膳食纖維,有益於人體的健康。
然而,在俄羅斯人的眼中,傳統的主食全麥麵包,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列巴,因為「列巴」在俄語裡就是「麵包」的意思。前蘇聯電影《列寧在1918年》裡有句經典的臺詞:「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裡面所說的麵包其實就是列巴。它和其他麵包最大不同是,外皮硬到連牙齒都啃不動,不加任何防腐添加劑,放上十天半個月都不會壞。
所謂最硬的三大列巴,一個在俄羅斯,另外兩個都在中國了。最出名的大概就是新疆大列巴了,在俄羅斯大列巴的製作基礎上,新疆人民還利用當地特有的材料進行了改良,加入了很多堅果仁和果脯,一下子提升了大列巴的口感和營養,一口下去既有麥子的清香,又有果乾的香甜。而且在製作全程不加水和防腐劑,只用牛奶和面,但麵團的溼潤度不高,所以烤出來的麵包外皮摸著十分的硬,但裡面還是軟軟的,香脆中還帶著麥子的韌性,口感也比較「瓷實」。
另一種大列巴在東北的哈爾濱,據說早前這種大列巴也是俄羅斯人帶過來的,改良後幻化成兩種,一種也叫大列巴,另一種則叫小沙克。個頭依然比普通的麵包大,但味道更容易為當地人所能接受了。
但不得不說,同樣是大列巴,美食君認為即便是5斤重的俄羅斯大列巴,也妥妥輸給了中國大列巴呢!現在的新疆大列巴都已經成了網紅食物,當零食直接吃,美味又管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