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點素食文化與茶禪藝術工藝審美之一

2020-11-22 糕餅工匠杜德春

茶點素食文化與茶禪藝術工藝審美之一:

沙龍|中國糕餅資深大國工匠杜德春

茶點之茶溯源神農氏「茶為萬病之王」;又造詣風靡至茶聖陸羽;隨後又有茶馬古道之茶禪茶意之文化審美。

據記載、陶淵明嗜好茶點;以至於對酒當歌,酒醉後、便以茶點素食飲酒作樂。

茶濃見於唐宋之李白杜甫、或詞人李清照蘇東坡,更見於王維與李商隱的炊餅茶韻:要麼一首詩、要麼一闕詞;唐茶宋餅、紅肥綠瘦!

歷史記載:日本與韓國之茶點素食,皆溯源我國唐朝之文化文藝復興之沙龍;而歐洲則是馬可波羅訪問我國元朝之際,才把茶(tea)植入歐洲主流社會,以為風雅。

日韓歐美之現代茶點、茶文化、茶禪無不帶有中國文化審美的血液與脈搏!以至於

China(瓷器:景德鎮隔壁的茶呢鎮,也是歐洲翻譯的腳本DNA)以及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駝鈴聲聲、恆古悠長!

茶點之茶為:紅茶、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清茶;

點心之點為:糕點、米點、茶點、素點、果點、精點、酒點。

茶點素食甚濃於宮廷禮樂、延伸與文人墨客;濃與唐宋、延伸至明清,沙龍與現代主流文化生活。

老舍茶館、或江南水鄉之茶社、或現代商業之茶亭;皆為茶點素食與茶文化的現代沙龍。

東京、北平、巴黎、臺北、首爾、溫哥華、耶路撒冷、洛杉磯、古巴、普吉島、拉斯維加斯……到處可見茶禪一味、茶禪氤氳的中國古典文化審美藝術的一部分,那就是茶點素食、茶香四溢、蹁躚沙龍的當代潮流茶道!

於:少林寺達摩院.少林禪修

相關焦點

  • 素食煮意 | 茶禪一味
    素行天下 | 宜興中華上下五千年美食派系諸多林立昌盛,素食文化久盛不衰,歷史上作為佛教徒的梁武帝蕭衍帶起了素食的傳統並頒布了《斷酒肉文》,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也提到了部分素菜的製作方法。,也正是素食文化支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稱的宜興。
  • 品味茶香禪韻領略藝術魅力 秋季佛事展、茶博會昨開幕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君寧 圖/本報記者黃曉珍)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幻化為禪韻茶風的素雅空間,19萬平方米的空間仿佛沐浴在佛光與茶香的禪意世界中——昨日,第十五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秋季)展覽會(以下簡稱「佛事展」)、2020中國廈門國際茶產業(秋季)博覽會(以下簡稱「茶博會」)拉開盛幕,並同期舉辦2020中國廈門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秋季)展覽會、2020中國廈門國際茶葉包裝設計
  • 中國禪,世界茶 2020全國惠明茶禪博覽會展示中國傳統手藝和文化
    由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和上海百寺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全國惠明茶禪博覽會,以跨界融合之姿,通過創作、展覽、發布、論壇、評選等形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粹。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分中華名茶類、工藝美術類、非遺傳承類、書畫藝術類四類。  博覽會還專門設置了臺灣展區。
  • 當工藝美術遇上茶禪文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這個博覽會做出探索
    當傳統工藝美術遇上茶禪文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天在上海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揭幕的2020全國惠明茶禪博覽會做出探索。本次博覽會以「中國禪,世界茶」為主題,意在通過傳承創新、交流互鑑、展銷合作,通古今,連中外,向世界傳遞大國文化自信、大國工匠精神。3萬平方米的空間內,展出了金獎惠明茶、禪茶空間、經典古硯臺、百位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創作、北京玉器廠名家名作、海派玉雕系列作品、陶瓷繪畫、潮州非遺、紫砂名作、綜合文創等近萬件多元文化品類,令人目不暇接。
  • 一茶一禪 天下至清本色
    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在唐、宋時代禪風大盛,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相傳圓悟克勤禪師提出「禪茶一味」之後,禪與茶便形影相隨。幾乎寺必備茶,僧必飲茶。沒有茶禪一體,誰解得此種空闊、坦蕩又渾厚的禪的美麗呢。就像我們今天在緊張、繁忙的空隙裡,用心去泡一碗茶,用心去品一口茶,得到無法言喻的當下寧靜,茶的本性是冷靜的,而禪是思索的、理智的。相傳神農嘗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藥效。史傳記載,東晉僧人,已於廬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飲茶蘇(將茶與姜、桂、桔、棗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湯)助修。隨著華夏文明之發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興起。
  • 2019中國宜興國際素食文化暨綠色生活名品博覽會、第二屆茶禪文化...
    中國江蘇網9月10日無錫訊 金秋十月醉陶都,茶禪一味在雲湖。9月10下午,2019中國宜興國際素食文化暨綠色生活名品博覽會、第二屆茶禪文化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大覺寺白塔三樓舉行。在醉美的金秋時節,作為第十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的重要系列活動之一的2019中國宜興國際素食文化暨綠色生活名品博覽會、第二屆茶禪文化藝術節將於10月1日至10月5日在宜興雲湖茶禪小鎮西渚鎮舉辦。
  • 茶言茶語:茶禪相融 一物一心不相離
    相傳神農嘗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藥效。史傳記載,東晉僧人,已於廬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飲茶蘇(將茶與姜、桂、桔、棗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湯)助修。隨著華夏文明之發展,演至唐代,而茶文化興起。制茶法由唐餅茶、宋團茶、明葉茶、至清工夫茶;飲茶法從唐煮茶、宋點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藥用而飲用、而藝用、而禪用;由上層社會「雅玩」入俗為民間「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事。
  • 廈門這場茶禪盛會人氣爆棚,海內外客商雲集,周末走起!
    禪香嫋嫋梵樂縈繞這幾天廈門的這場茶禪盛會火遍全國!及文創、素食有機產品等佛事展上薈萃了各地精美佛造像集中呈現了當代中國佛造像工藝發展的藝術水平C廳佛像展區的展品形式之豐、質地之繁神情各異除了分享敦煌的藝術文化價值,昨天的論壇還分享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數位化運營的先進經驗和動人故事,普及了敦煌藝術和文物保護理念,讓更多人參與到文化保護與傳承中。
  • 茶禪一味出夾山 2015夾山千年茶禪文化論壇開幕
    12月5日上午,2015夾山千年茶禪文化論壇在石門縣拉開帷幕,來自日韓德、香港和臺灣地區的文化學者、茶界代表,以及國內大德高僧、專家學者、特邀嘉賓300餘人齊聚一堂,探尋和溯源夾山綿延千年的茶禪文化,重申「茶禪一味出夾山」。    遠在唐代,高僧善會開創夾山寺,悟出了譽滿禪宗界「猿抱子歸青嶂後,鳥銜花落碧巖前」的「夾山境地」。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周重林、太俊林《茶葉戰爭》,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比爾波特《禪的行囊》。
  • 臺灣「茶禪樂」跨界藝術本周末將來廣州
    本周六日,音樂家、文化評論人、臺灣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將與臺灣食養山房主人林炳輝,領銜28位臺灣音樂家、藝術家及臺灣茶人,在廣州大劇院共同演繹「禪味·茶與樂的對話」茶會。  茶會,通常是茶人泡茶,來賓品茗,再伴以茶席、燃香、樂聲的烘託,靜心且恬淡。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上)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上)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周重林、太俊林《茶葉戰爭》,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比爾波特《禪的行囊》。
  • 2019中國宜興國際素食文化博覽會開幕
    本屆素博會是「金秋十月醉陶都」的系列重要活動之一,以「傳播素食文化,宣導綠色生活,打響雲湖品牌 彰顯茶禪內涵」為主題。今年的素博會從10月1日至10月5日,為期5天。設有「生活名品區」「四季茶席展示區」「素食小吃區」三大展區,百餘個展位。   據悉,圍繞打造茶禪文化特色亮點,主辦方還特意策劃了第二屆雲湖茶禪文化藝術節,舉辦了四季茶席暨兩岸茶文化論壇和《雲湖讀本》首發式暨「藝美雲湖」中外攝影大賽頒獎儀式等活動。為了增加活動特色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的素博會增加了一個全新的亮點──「光照大千」祈福暨光影獻禮。
  • 茶合文化|茶點:「我與對的它更配哦!」
    說到茶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甜膩膩的糕點?小編告訴你,茶點的種類遠遠不止這一種哦,要知道茶和茶點可是一對最佳搭檔,它們之間的學問還多著呢!喝茶配茶點,猶如飲酒必有佐酒之物,二者相融不可分割。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 賢哉:素食.禪香.人間有味是清歡
    禪,觀照自然,明心見性。素,淡淨無塵,素香清遠。素食與禪,總是有一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淵源。禪,講究心懷明月,身如琉璃,追求超然無為,清淨修行;素食,是悅性之食,是充滿靈性和禪意的食物。素食與禪相契合的美,便是慈悲、是淨化、是脫俗,是樸素。蕙質蘭心的廚人採摘天然之物,將善念、禪心、包容、淡然……融入一系列食材製作的過程中,然後方能做成一道道觀之怡情、嘗之悅性的素食。那每一道製作工序的細節裡,是洗滌過程中的清淨身心,是烹調過程中的善心笑顏。
  • 2015夾山首屆千年茶禪文化論壇 茶席招募啟事
    由國際休閒產業協會、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中國科協一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湖南省佛教協會、石門縣政府主辦,中國十大禪茶祖庭協辦,經湖南省政府同意的「夾山首屆千年茶禪文化論壇」定於2015年12月4號-
  • 和孩子的親子茶修——茶禪的家庭修養
    一葉一菩提是為禪修,與孩子一起修心曰:人生如茶,觀浮沉;相由心生,品茶禪。茶是文化,是知識,是禮節,是心性,是感恩,亦是修身養性。此為選擇茶之緣由。知【傳統文化】,曉【歷史悠遠】世間絕品人難識,閒對茶經憶古人。一片樹葉的故事說: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有了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體現著茶的普及。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下)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下)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周重林、太俊林《茶葉戰爭》,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比爾波特《禪的行囊》。
  • 日本茶道與茶禪關係緊密聯繫,茶就是禪,茶道即是一種禪宗
    日本茶道與茶禪關係緊密聯繫,茶就是禪,茶道即是一種禪宗根據史料記載,日本茶道是在中國茶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之後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體系。茶道和禪宗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日本茶道的發展與茶禪關係緊密聯繫,茶就是禪,沒有茶就沒有禪,茶道即是一種禪宗。如千利休提出的「茶禪一味」禪宗思想,即追求簡約、樸素,除去一切外物因素,使得茶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修身養性的行為。日本茶道也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通過茶道學習茶道禮儀,陶冶情操,培養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 明天到廈門會展中心禮佛品茶嘗素食
    2016中國廈門國際茶產業博覽會、第八屆中國廈門國際素食養生(秋季)展覽會也將同期舉辦。屆時三展齊放,琳琅滿目的佛具、精美莊嚴的佛像、造型雅致的茶具、香氣四溢的茶湯,將讓海內外觀眾品嘗到一場美妙的禪茶素食盛宴。